此时的青城山,夕风徐徐,云蒸霞蔚。

    众人正在流连山色之际,忽然年纪最长的牟巘说道:“大王乃道君后裔,前唐王孙,血脉贵重。大王奋起王师,驱除鞑虏,解民倒悬,于汉家江山恩同再造,功莫大焉。岂非天命也?”

    “且大王如今拥有扬州大半,益州全部,功业更甚于蜀汉,虎踞南方,四国最强,为何不顺天应命,登极位而振民心,安社稷呢?”

    这是在劝李洛称帝了。

    黄泽也道:“然也。当今天下骚乱纷扰。自朱温篡逆以来,神州分裂已近四百年矣。该当有圣人降世,一统山河,再造盛世啊。”

    “如今天下五国,蒙元武力强横,大唐百姓最众,并为双雄也。可蒙元乃塞外蛮夷,霸凌中原,不得人心,安能久据汉家。而大王前唐贵胄,祖业辉煌。更是汉家救世之主,百姓仰之如父,天命眷之如子,怎可不为帝也。”

    张达善等人也纷纷进言劝进,希望李洛立刻称帝。毕竟连萧隐之流都僭越称帝了。

    事实上,李洛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但李洛不愿意此时称帝。

    他觉得不过瘾。

    南方这么大,他只占了三分之一地盘,就要称帝?

    他又不是萧隐和赵良钤。

    不统一南方,称帝无趣。而称帝太早,臣子们封赏过高,也不利于进取心。

    但这一点,想必牟巘等人也看出来了。看出来,却仍然劝李洛称帝,也不指望李洛答应。为何要这么做?

    仅仅是一个表态罢了。

    表示他们诚心诚意归唐,效忠于他。

    这就是文史和武士的不同了。他们的真实意图,往往和表面上说的不是一回事。君主需要经过重新解读,才能发现他们的目的。

    这也是为何做皇帝难。

    所以,李洛也就是没有多此一举的解释,只是淡淡笑道:“卿等之意,寡人已知。”

    果然,牟巘等人相视一笑,一起行礼道:“大王虚怀若谷,草民唐突。”

    李洛沉吟道:“卿等无需自称草民。大唐初创,求才若渴。朝中三府九部,缺员甚多。诸位可愿随寡人回临安,案牍劳形?”

    牟巘等人大喜,“大王不拘一格,不以臣等卑鄙无能,而拔擢于乡野,臣等敢不鞠躬尽瘁也!愿随大王左右,共襄光复大业!”

    以他们的才学名望,要是没有气节,早就接受征辟做了元廷的官,也不用等到今日了。

    可这不代表他们不喜欢做官。他们只是不愿意出仕蒙元罢了。

    事实上,在萧隐称帝时,他们就考察过萧隐。但发现萧隐竟然对豪强如此优柔寡断,而且并无多少惠民之举,行事墨守成规,毫无开创之举,不由很是失望。

    后来看到萧隐亲征吕文焕,结果大败而回,困守江陵,就更加失望了。

    至于赵良钤,也不像是能成事的。

    相反,李洛不但兵强马壮,战无不胜,而且大刀阔斧推行均田令,惠民之举层出不穷,文韬武略俱为当世之雄,犹如初升之阳,隐有鲸吞天下之势。

    明君之风,彰显无疑。

    所以他们才决定归唐。在今日见到李洛,更是认为李洛见面更甚闻名,无不心悦诚服,欣然投效。

    牟应龙首先献策道:“臣闻大王在蜀中招募了不少骑兵种子,不知大王要在何处训练骑兵?”

    衡阳大战和崔秀宁的江防大战,唐国得到了十几万匹战马,所以李洛已经招募骑兵,打算建立一支十万人的铁骑。

    这次益州招募了八万新兵,就有三万人是会骑马的。其中很多还是川西川北的吐蕃人和羌人。

    平心而论,他们的确比南方汉人更擅长骑马,更适合当骑兵。

    可李洛并没有决定专门的骑兵训练场地。现在牟应龙一提,倒是提醒了他。

    对,骑兵场地不好,就会影响骑兵的训练效果和速度。这个问题他之前倒是忽略了。

    “寡人并未想好在哪里训练骑兵。莫非牟卿已有主意?”李洛问,他的地理并不太好,不如崔秀宁。

    牟应龙道:“回禀大王,这川西川北有很多草原,其中最大的在潘州,那里曾是羌人游牧之地。因为地势高,水草丰美,很适合训练骑兵。”

    四川很大,李洛后世比较熟悉的也就是成都一代,并不知道四川还有大量草原。

    文天祥皱眉,“那里离吐蕃太近,又是新兵训练,风险大了些。”

    牟应龙道:“文山先生勿忧。那里虽然离吐蕃近,可有大山阻隔,吐蕃诸部自顾不暇,也不敢出兵,应该无碍的。”

    李洛想了想,“就依牟卿之言,在那草原训练骑兵吧。文先生,回成都后你就以军师府名义下令,将骑兵新兵调入松潘郡训练。”

    潘州已经被改为松潘郡。事实上现在这里属于吐蕃宣政院的辖地,只是后世属于四川罢了。也就是说,李洛不光收复了益州,还拿了一小块吐蕃领地。

    松潘郡离吐蕃的确太近,但毕竟是高地草原,太适合训练骑兵了,利大于弊。

    杨汉明又进言道:“兄长,既然松潘郡的人擅长骑马,为何不多招募骑兵呢?”

    李洛点点头,“那就从分到田地和牧场的松潘百姓中,再招募一万骑兵。招兵之事,还是由州牧衙门来做。”

    松潘曾经是吐蕃帝国领土,有吐蕃人,羌人,汉人。这几族相互影响,风俗变得汉不汉,蛮不蛮。但多有骑兵苗子。

    如此一来,新招募的四万骑兵,一半来自松潘。可李洛不担心他们会反叛。因为这些新兵都是之前受土司压榨的牧人和贫农,对李洛都是有感激之心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被土司横征暴敛的吐蕃农奴和羌人牧奴,就因为李洛是汉人,就背叛让自己翻身的唐王,再为土司贵族当牛做马?

    那该有多傻。

    黄泽见到牟应龙的建议被采纳,也立刻说道:“大王,如今都江堰年久失修,淤塞严重,不利于益州大治。还请大王尽快修复。”

    “善哉。”李洛点头,“此事寡人已经在琢磨。只是都江堰工程复杂浩大,寡人身边,并无精通水利之臣,是以一时没有下令动工。”

    都江堰这样重大的水利工程,建的不容易,修起来同样不容易。远没有别人想的那么简单。要是一个外行来主持,会耗费更多人力物力,也耽误很多时间,甚至会在汛期引发洪水。

    李冰修建都江堰后,四川变成天府之国。李冰留下治理都江堰的六字遗言:“深掏滩,低作堰。”历代都牢记这六字真言,一直没有出事。

    可蒙元占领四川后,却乱修一气,采用铁人铁马加固加高河岸,不但徒劳无功,浪费民力财力,还使得蜀中开始洪水泛滥,让都江堰残破不堪。

    蜀中是盆地,自古就常为岷江所患,容易变成“千里泽国”,所以水利事关重大。

    “大王放心。”文天祥笑道,“善于水利者,临安就有一位,之前的江浙行省都水少监任仁发。”

    任仁发?

    李洛知道这个任仁发,乃是松江水利世家出身,主持过不少工程,也算是个历史名人了。

    乔布也说道:“大王放心,这个任仁发虽然做过元廷的官,但并无劣迹,还是可用的。”

    “好。那就任用此人为工部都水司使,调到蜀中主持修复都江堰。”李洛当机立断的做了决定,只争朝夕。

    要是今年蜀中洪水泛滥,那就麻烦了。他必须紧迫起来。

    远在江南的任仁发,万万想不到自己闷在家里发愁前程,千里之外就一个四品官位到手。

    张达善建言道:“大王,蜀锦天下重,本是重要财源。武侯以此为北伐之资,历代皆重。可蒙元南侵益州沦落以来,民生凋敝,百业衰败。这蜀锦也是如此。恳请大王兴复蜀锦,以为富蜀之策。”

    四川古称“蚕从之国”,蜀字,就来源于此。可见蜀地自古丝绸工艺极其发达。而蜀锦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蜀锦由于工艺繁复,染色特殊,向来很是贵重,有寸锦寸金之说。所以历代都在成都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蜀锦,这也是成都被称为锦城的由来。

    四川蜀锦与金陵云锦,姑苏宋锦,广西壮锦合称为“四大名锦”,而尤以蜀锦为贵。

    可从元朝开始,蜀锦开始没落了。很多传承千古的技法失传。到了明朝就更加式微,从名锦之首,沦为二流。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四川不再富裕。

    李洛听了很是重视,“汉明,你回衙后即刻发出告示,招募幸存的蜀锦织工,设立蜀锦局。挑选心灵手巧的女工来教授传承织锦技法,钱粮上不要小气,此事要快办。”

    接着,邓光先又建言“官牲借民”之策。因为虽然均田令已经实施完毕,农夫都分到了田地,可民间耕牛奇缺,严重影响了耕种。

    “官牲借民”之策,是让朝廷把暂时不用的驿站牛马,军中骡马,甚至暂时闲置的战马,借给农夫耕种,渡过至关紧要的春耕难关。

    这可是个好办法啊。马耕田虽然不如牛,却比人要强多了。

    李洛立刻毫不犹豫的答应。

    “大王真是从谏如流,深有太宗遗风啊!”众人都是心中高兴,口上称颂李洛从谏如流。

    一时好一派君臣相得的温馨画面。李洛觉得他们的谏言言之有物,一语中的,都是可用之才,所以心中高兴。而牟巘等人则是认为得逢明主,才有所展,大快平生。

    李洛忽然对黄泽说道:“黄卿,寡人听闻你在新编一出戏,叫《唐王入蜀》?”

    黄泽脸一红,“好教大王知道,这编戏本是小技,臣不为也。只是事关大王,臣为了宣扬大王仁德功业,这才偶然为之。”

    李洛大笑,指着黄泽:“你呀你呀,这编戏可不算小技,而是教化民心的大略!,用得好,就是教化之道,更甚于圣贤书,不可轻视啊。”

    众人听了,都是心有所感。越想越觉得李洛的话有道理。

    君臣一行人下山回到成都,已经是第二日了。

    李洛处理了半天公务,侍卫阿山就来禀报:“大王,有几个猎物,要献一对瑞兽给大王,说是什么食铁兽,有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娇态可掬……”

    我去!

    李洛立刻来了精神。什么食铁兽,那是国宝大熊猫啊!

    这男人马上放下笔,来到州衙之外,果然一眼就看见那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家伙。

    两只熊猫都在大竹笼子里,可怜巴巴的看着围观的众人。李洛看到,立刻笑了起来。

    熊猫啊。

    “大王到!”

    随着一声唱喝,所有人包括几个猎户一起忙不迭的跪下,“大王…”

    献兽的几个猎物头都不敢抬,只是声音颤抖的说道:“大王万福哦,草民等人发现了一对司铁叟,献给大王……”

    “好,有赏!”李洛说道,“阿山,吩咐赏赐他们每人两石粮食!”

    “诺!”

    几个猎户赶紧说道:“者是草民孝敬大王滴,哪果敢要大王赏赐哦……”

    李洛摆摆手,“赏赐你们收下,但寡人还有吩咐。”他指指两只熊猫,“此物乃瑞兽。福兽,天地所钟。不可再私自捕捉,更不可私自猎杀。否则,便有灾祸。”

    几个猎户一听,顿时脸色惨白。他们是感恩大王,好不容易捉到一对食铁兽,怎么要招来灾祸啊!

    李洛温言道:“你们不要害怕。此兽献给寡人,自然无妨。但从今以后没有寡人和朝廷之命,万不可再捉。让它们逍遥山林,才是正理。”

    “思思思!草民晓得喽…”几个猎户这才松了口气,连连叩头。

    紧着李洛吩咐将一对熊猫带进州衙后园,这才好好的摸了摸它们。发现野外生长的大熊猫更凶,甚至还露出猛兽的神态。

    “哈哈!”李洛忍不住笑起来,吩咐在后园做一个木头围栏,将两只熊猫放养在里面,又叫人采摘新鲜的竹笋竹叶喂食。

    杨汉明和文天祥等人啧啧称奇,不知道这食铁兽竟然吃竹叶。可竹叶一到,它们竟然真的大快朵颐,吃的很是香甜。

    大王渊博啊,之前从未入蜀,竟知此物习性。

    就是牟巘等川蜀土著,也不知食铁兽会吃竹子。

    “此兽似熊,倒是神态可怜!”文天祥抚须笑道,“真乃瑞兽也。”

    “可怜!”

    “可怜啊可怜!”

    可怜,在古代就是可爱的意思,用的比可爱更普遍。

    众人顿时喜爱上了两只大熊猫。实在是因为大熊猫不但稀少难见,而且那黑白相间的皮毛,和独一无二的黑眼圈,以及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众人难以抵挡。

    李洛笑道:“食铁兽之美不美。此物似熊又似猫,就赐名熊猫吧。”

    熊猫?

    众人一听,当真觉得这新名字贴切无比,似乎此兽天生就应该叫熊猫。

    妙哉,熊猫!

    李洛忽然脸色一沉,“传令,熊猫为大唐瑞兽,严禁私自捕捉猎杀!有捕捉者,罚劳役五年,猎杀者,罚劳役十年。凡贩卖熊猫,以及买卖皮毛者,重则为官奴,轻则服劳役!以此获利者,轻则十倍罚之,重则抄没家产!”

    众人神色一凛,如此严厉的律令,就是为了熊猫,当真罕见呐。

    杨汉明不敢怠慢,立刻以益州州牧衙门的名义,发文各地。

    而李洛还是不放心,又…………专门以唐国朝廷的名义,下令保护熊猫。

    “大王,娘娘的信。”阿山送来崔秀宁的信,交给正在阅览各地奏报的李洛。

    李洛打开看了看,放下信,“请文先生来。”

    “大王。”文天祥来到李洛的公房,“可是东边来了消息?”

    李洛点点头,“王后已经促成了梁国和大理和亲结盟了。王后的意思,是梁国和大理结盟,对大唐有利。”

    文天祥也点头,“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如此一来,到时灭大理就容易的多。”

    君臣两人不知一次商议过灭大理的事。可是发现,唐朝难奈南诏也好,赵匡胤‘宋挥玉斧’也好,都是有苦衷的。

    大理是在高原上,而且山川险峻,无论是从益州南下,还是从湖广西进,或者从安南北攻,都很困难。

    自古以来打云南,都要耗费大量兵力财力,还要花费很长时间。

    比如明朝那么强势,也是趁着元朝梁王和段氏争斗,花了好几年才平定云南。跑到云南的南明那么滥,还让满清花了十几年才灭掉,吴三桂造反,康麻子也是花了好几年才占领云南。

    而进攻云南的最好位置,却是海拔更高的吐蕃高原。

    唐军虽然强悍,也完全能攻灭大理国,可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不光是兵力损失,就是时间也耗不起。如此复杂的地形,光后勤就很麻烦。

    如此一来,对唐国来说,灭大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大理军队引出云南,在四川歼灭大理军队主力。

    而让大理国主动攻打四川,就是一个办法。倘若大理和萧梁结盟,就更容易策划他们铤而走险。

    灭敌于己国,再反灭其国。

    李洛笑道:“萧隐已经和赵宋签订了密约,如今要是在和大理和亲结盟,那他的胆子就会大起来,到时就不怪我们了。”

    文天祥抚须点头:“一统南方我们要,大义和公理我们也要,就是后世青史,也挑不出大王的不对。”

    君臣两人商议了半天,终于又定下了一个用最小代价一统湖广和云南的计划。

    …………

    四月中旬,李洛还在成都,大理国的使者就跋山涉水来到梁国江陵。

    前一段日子,复国的大理朝堂,忽然有人建议和萧梁和亲,共抗唐国。

    段氏父子慎重考虑后,觉得是个好主意。

    与梁国和亲,不怕元廷怪罪么?

    不怕。

    都知道元廷使者去过江陵,还要册封萧隐,目的无非是对付越来越强的唐国。连大汗都想拉拢萧隐对付李洛,他怎么会怪罪大理和梁国和亲?

    在大汗看来,李洛是最危险的敌人,只要能对付李洛,大汗就不会在意大理和梁国和亲。

    大汗甚至巴不得。

    想通了这层,段氏父子就放心大胆的派出使者,向萧隐求亲。

    他们很清楚,如今的唐国蒸蒸日上,兵强马壮。而唐主李洛阴险奸诈,野心勃勃,一定会处心积虑一统南国!

    根本就避不过去。

    李洛这样的枭雄,迟早会对大理用兵。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和萧梁结盟,共抗强唐!

    大理使者到了江陵,一说出来意,萧隐顿时哈哈大笑。

    他环视群臣笑道:“当初,有相面者见到我女,曾言我女必为一国之母!可见不是虚言,而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大理使者松了口气,笑道:“如此说来,陛下可是准了两国和亲之议?”

    萧隐点头道:“朕当然愿意两国结为秦晋之好。只是,你家太子还无太子妃么?”

    自从上次被李洛拒绝,萧隐大失颜面,深以为耻。同时李洛的拒绝也让他更加害怕唐国会对大梁用兵。

    这个男人日思夜想都是应对李唐大军,想着如何结盟自保。

    他曾经派人去过赵宋,已经和赵宋签订了密约。要是在和大理和亲,那三家结盟就不再畏惧李洛。

    甚至还有机会灭唐,来个“三家分唐”!

    倘若真有那天,他也不会杀李洛,还会让他当个富家翁。毕竟李洛对大梁也算有恩。不过,他会封李洛一个不太好的爵号,出一出被拒婚的恶气。

    大理使者肃然道:“陛下,我家大王答应,只要两国签订婚书,我家太子殿下就立刻废黜太子妃高氏。”

    这就是要抛弃发妻了。

    “好。朕准了。”萧隐呵呵笑道。

    殿上的赵王萧焱急了,赶紧出列道:“父皇,两国和亲乃是大事,还请父皇暂缓此议,等过几天再答复也不迟啊。”

    萧隐父子中,他是最了解李洛,最了解唐军的。他很清楚,一旦和大理和亲结盟,一定会促使李洛更快对大梁动手。

    以唐军之强,就是三国结盟,也难以占到上风。

    这就像战国之时,东方诸国联合,也难抗强秦啊。

    看似结盟可以自保,但以李洛之智,怎么没有应对之法?为今之计,和李唐好好相处才是最有利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将来大梁被唐所灭,萧家人也还有条活路。

    “赵王何出此言。”越来越喜欢和萧焱反调的国丈徐彧笑道,“陛下乃天子,出口成宪,君无戏言。既然陛下已开了金口答应,怎能反悔?那不是失了大梁体面?”

    散骑常侍董襄也帮腔着说道:“是啊赵王殿下,徐国丈言之有理。听闻大理太子乃是青年俊杰,颇有才干,和襄阳公主正好般配。两国和亲,也是大好事。陛下既已允诺,怎好反悔呢?”

    湖广豪族深恨萧焱。因为萧焱正在逼迫他们纳粮,他们恨不得处处和萧焱对着干。

    萧隐也淡淡说道:“好了赵王,你不要再说了。朕比你更有分寸。”

    萧焱叹息一声,只能拱拱手。

    而他的弟弟鲁王萧淼,见状却幽幽一笑。

    “陛下,这是我大理的国礼,还有纳采之礼。”大理使者呈上一份礼单。

    萧隐打开一看,很满意的点点头,“大理王有心了。”

    接了礼单,就意味着萧隐真的答应了和亲,再无反悔余地了。

    大理使者又道:“陛下,如今局势,非同寻常。既然两国已经结下秦晋之好,还请陛下尽快送公主去羊苴咩城。”

    萧隐深以为然,“卿言之有理,正该如此。那就三日后就送公主去羊苴咩城吧。”

    三日后就要把一个公主嫁出去,实在太仓促了。

    可是萧隐真的很着急。他恨不得两国马上就和亲成功,然后结盟抗唐。

    众大臣都是心领神会,也没有劝谏。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举。强邻在侧,怎么不夜夜心惊?哪里还能慢慢拖?

    如此一来,襄阳公主萧畾的命运,就被这么决定了。

    后宫的萧畾得到消息,久久无言。

    她并没有伤心,也没有反抗。在她看来,段正虽然不如李洛,但好歹也是大理太子,听说也不是草包。已经找不到更好的人了。

    她只是在思索,嫁到大理之后,如何尽快打开局面。

    萧畾自小爱读书,而且所读的书很杂。她在宫中藏书楼到处翻阅关于南诏,大理的书籍,以及西南山川地理。

    竟是把自己关在藏书楼整整一夜。

    害的为她出嫁做准备的宫人们,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日期本来就太仓促了,什么都来不及准备,公主还有工夫看一整天书!

    等到宫人们发现公主从藏书楼出来,竟然发现她面带微笑。

    “请光明公主来见本宫。”萧畾下令。

    她和光明公主辛苦的关系并不好。辛苦年纪虽小,但萧畾却知道辛苦心思险恶,人小鬼大,不是个好东西。

    两人来往虽多,但并不是亲如姐妹,连朋友都不是。

    可是在她出嫁前夕,却想见见辛苦。

    光明公主府离皇宫不远,很是气派,却只有辛苦小丫头一个主人。宫女到了光明公主府,很快就找到了正在练习射箭的辛苦。

    辛苦今年已经十五岁,更加亭亭玉立,她力气似乎不小,竟然能将八斗弓拉开一半。

    此时,这丫头挽了个干净利落的发髻,头上戴着抹额,白嫩的小脸蛋因为出力而变得红扑扑的,圆润的额头和精致的鼻翼上都是细密的汗珠。

    “殿下,我家公主请殿下进宫,想和殿下说说话。”宫女小心的说道。

    辛苦收了弓箭,扔给一个侍女,再接过另一个侍女递过来的汗巾擦擦汗,声音清稚的说道:“哦?和我说说话?嗯,你先回去,等我洗了这身汗。”

    “诺!奴婢告退。”那宫女随即退下。

    辛苦看着宫女的背影,大眼睛在明媚的春光下眯起来,“呵呵,这么急着结盟大理,鞑子还在北面蹲着呢,就不反元了?”

    这丫头的目光越来越冷,嘴角满是讥讽之色。

    PS:蟹蟹大家,满地打滚求支持,求订阅啊。疫情好像又要反复,大家注意自我防护哦。晚安!祝好!

章节目录

葬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武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猎并收藏葬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