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禁杀女婴诏》的措施受到群臣认可,但还是有人提出了意见。

    刚被任命为翰林院司院使的牟巘出列奏道:

    “大王,民间杀女婴,古已有之,尤以赵宋为烈,以至于男大难娶,光棍遍地。大王严惩厚赏,千古明君不能过也。”

    “然,民间亦有杀男婴者也。虽然为数极少,不值一提,可终究不是没有。大王此诏虽是圣王之道,可却未能保护男婴啊。”

    “臣以为,杀男婴者,亦一体禁绝,同等杀人也。只是不用再出补贴银罢了。”

    李洛听了,不禁拊掌笑道:“善哉斯言!牟卿之言是亦,寡人当纳之。那便增加一条,杀男婴者亦按杀女婴处置,但不给奖励。”

    牟巘的话很有道理。虽然杀女婴者极多,杀男婴者极少,可终究还是存在。难道这被杀的男婴就该死吗?

    当然全部按照杀人罪处置。

    牟巘心悦诚服,“大王之贤,至于此乎!”

    在他们看来,李洛真的是那种完美的君主了。

    大王只以天下苍生为念,高瞻远瞩,又能从谏如流,似乎只认取公正和道理,这才是仁君典范啊。

    诏书都已经颁布完毕,接下来就是朝臣奏事了。

    政事堂中相林必举首先站起来说道:“启禀大王,按照我大唐抚恤制度,此次南方大战,我军共伤亡十二万八千余人。经过计算,共需要抚恤银八百二十万元。敢问大王,可要照常拨付么?”

    兼任兵部尚书的陈淑桢也出列奏道:“大王,兵部统计的数目一样。除此之外,因伤残退役者四万二千余,敢问如何安置?”

    李洛点头道:‘抚恤银尽快拨付,必须发到家属手中。但有克扣贪墨者,处死,家属为奴。”

    又回答陈淑桢的问题:“伤残退役者,大武士可在兵部,警部,司宪府,或者州郡任职,按照军衔高低平级或升级任用。”

    “中武士,可在州郡衙门或警士堂任职。下武士,可在县乡任职。武士之下,可任职警士,村正,治安使等官。”

    “还有各级忠武道庙道官,退役武士优先。”

    忠武道庙的道官,必须由武士担任。伤残退役的武士正好合适。

    李洛交代完,又问大唐银行司行使崔宪:“如今共铸造了多少银元,多少铜钱?纸钞兑换如何了?”他其实心里有数,但还要问问。

    李洛通过各种残酷手段,积累了七千万两银子,已经可以在唐国实行银本位了。

    崔宪回道:“禀奏大王,一年以来,共铸造大唐银币三千八百四十余万。共铸造铜钱五百七十余万贯,各地基本完成了兑换。只是,铜钱缺口仍然很大。”

    为了不使百姓倾家荡产,李洛并没有宣布蒙元钞票是废纸,而是进行了兑换。一块银元兑换五贯钞,度牒也按比例兑换。

    这让李洛获得了极大的民心。很多担心一贫如洗的人,也不担心了。

    唐国拥有最先进的古典工业。水利锻锤等技术和规模化制造,以及领先于时代的管理制度,加上工匠地位的大幅提高,都让唐国的金属铸造水平大大跃升。

    一年多点时间,就能铸造几千万银元和几百万贯铜钱,除了唐国谁还能做得到?

    崔宪说道:“库中还有白银三千九百万七十多万两,可铸造银币五千余万元。等到明年,就可全部铸造完毕。只是铜料不够,工部铸造火炮用了许多,用来铸造铜钱的就少了。”

    矿业司王玖出列说道:“大王放心,赣州和扬州连接发现铜矿,快要出铜了。我大唐将再无缺铜之忧。”

    矿业司之所以能找到大铜矿,是崔秀宁告诉他们,后世的铜陵和铜矿市有大铜矿的缘故。不然,他们找一辈子也找不到。

    说实话,虽然唐国拿出了大量银元兑换给百姓,但国库仍然有大把的银子。

    完全不差钱。

    但唐国缺的东西也很多。最缺的是人才,粮食,耕牛,布匹。

    还有硝。

    户部尚书吴镇楼道:“大王,因为兑换,银行收回了大量交钞和度牒,不用实在可惜。能不能通过商社,在北方花掉?”

    李洛摇头,“北方百姓,亦是我华夏赤子。海量的交钞,一旦投入北方,那物价就会暴涨数倍,北方百姓就没有活路了,元廷不会有损失,大不了多印就是了。”

    他为何不这么干?因为虽然会给元廷带来麻烦,可最终买单的还是底层百姓。这么干只是一时爽快。可李洛终究要收复北方的,这么干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么?

    北方多饿死几百万人,将来的大唐就会少几百万人口。在人口资源至关重要的古达,这纯属目光短浅。

    除非北方干脆不要了。

    文天祥也道:“大王英明。此举万万不妥。臣以为,可用来和元廷购买牛马,要是忽必烈不要,那就只能付之一炬了。”

    很显然,文天祥的目光远比吴镇楼高远。

    李洛点头,苦笑道:“忽必烈是不会要南方的交钞的,就是真金白银他都未必想要,这点寡人可以肯定,还是付之一炬吧。”

    所谓打经济战搞垮敌国,不是不可取。可偏偏唐国不能用。因为唐国是志在天下一统的,敌国的百姓,早被李洛看成大唐将来的子民。

    北方百姓不能多死,梁国宋国百姓同样不能多死。就算大理百姓,也不能多死。

    那是他李洛的!

    天师府大天师郑思肖出列奏道:“大王,上古失传典籍古文字,已经全部译写完毕,我华夏信史,已提前八百年亦!而且更加详实,请旨是否刊行天下?”

    李洛心情激动的说道:“刊行天下!要让天下人知我华夏文明之久远!传旨,设立华夏藏书殿,收藏古今天下典籍!各地州郡县,设立藏书馆,收藏图书。刊印成书的上古典籍,各地都要有!”

    后世的中华信史,被承认的只到商朝。但李洛发现了几十种失传的上古典籍,竟然能将华夏信史上溯八百年。

    这是莫大功业啊!

    谁敢说天命不在李洛?

    “大王!”文天祥出列,“大部分失传典籍,的确可以发行天下,可少数典籍,事关华夏机密,还是等到天下一统再发行为妥。”

    “准!”

    李洛觉得有道理。

    “郑卿,《华夏神史》编写的如何了?”李洛又问郑思肖。

    郑思肖回答:“臣之前主要是编写《大道论》,组织金石大家译写上古典籍。这《华夏神史》用的精力太少,只写到女娲造人。”

    李洛的华夏文明溯源工程野心很大。他要系统性的编写《华夏神史》,《华夏古史》,《华夏信史》。

    《华夏神史》包括了所有华夏神话,将这些神话系统的串联起来,成为一个体系。

    比如,昊天上帝是宇宙之主,天道意志所在。而太上老君等三清就是昊天大帝的显像化身。

    盘古是开天辟地之神。女娲是创世之神,众生之母。伏羲是教化之神,众生之父。

    盘古,女娲和伏羲,都是在昊天上帝化身的三清启示下,来开天辟地,创世教化的。

    这是大逻辑和大框架。像什么夸父,共工,刑天等都是道家大神,都是在这个体系中,相互都有关联。

    这个时期,记载在《华夏神史》。

    那么黄帝炎帝呢?

    黄帝和炎帝既是最后的道家大神,也是最早的人皇。乃华夏民族始祖。

    从炎黄开始,众神的历史结束,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华夏进入传说史阶段,也就是《华夏古史》。黄帝纪年开始。

    黄帝成为部落首领那年,被定为华夏元年。

    华夏古史记载的时期,被李洛命名为“华夏联盟时代”。

    黄帝封自己众位儿孙,去东南西北做首领。他们的后代,分别成为夏商周,以及古楚国,古蜀国,古吐蕃国,以及北狄,东夷的首领。

    而黄帝的嫡脉,一直延续到尧舜禹和夏朝。也就是说,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嫡脉后裔。他们的禅让,其实属于内部禅让。

    这数百年,就是华夏联盟时代。

    夏启建立夏朝,华夏联盟时代结束,进入华夏王朝时代。

    华夏王朝时代,就记载在《华夏信史》。历代史书,都包含在《华夏信史》。

    等到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华夏王朝的政权才转移到黄帝的庶脉。周朝,是黄帝的另一支庶脉。

    如此一来,从神史到古史到信史,从众神时代到华夏联盟时代,再到华夏王朝时代,就一脉相承的下来了。

    非常完整,体系严密。

    李洛并没有生搬硬造,只是做了系统性描述,让原本关联少逻辑少的华夏神话,变得圆满起来。

    再就是增加了一些定义,进行了形式化处理,比如“华夏联盟时代”,华夏元年等。

    《华夏神史》和《华夏古史》,都以天道为贯穿思想。因为本身并不浩繁,而且趣味性强,李洛准备用作学堂的辅修教材。

    “郑卿不用着急,此事慢慢来。”李洛说道,文化工程不是当务之急,不用太操切。

    “传令,七月七日中元节,寡人要率文武百官,大祭阵亡将士。礼部先准备吧。这次大祭,必要隆重堂皇,不可有丝毫马虎。今后,每年中元节,都要大祭英灵。”

    “遵旨!”礼部尚书领命。

    …………

    六天后,一支巨大的舰队气势汹汹的来到耽罗(济州岛)。

    岛上的少量元军和大量牧奴,顿时一片惊慌。

    郑和一声令下,远洋舰队就封锁了耽罗。接着整整一个旅的唐军陆师,就登陆了。

    耽罗岛是元廷十四道官牧场之一,也是最小的官牧道,可放养的战马仍然超过三万匹。

    岛上元军只有两千汉军,以及上千高丽军,如何能抵挡唐军的进攻?

    不到半个时辰,三千汉军和高丽军就之唐军火炮的轰击下崩溃。

    唐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耽罗。

    其实,忽必烈早就想放弃耽罗,将岛上的战马运回来。可是因为缺船,一直无法实现。

    现在好了,全部落在唐军手里。

    三天后才得到消息的高丽王,闻讯大惊失色,大呼道:“李洛贼子!合该千刀万剐!”

    王后忽都迷失也尖叫道:“李洛!你这个狼羔子!我要杀了你杀了你!”

    李洛曾经的“好安达”印候,劝解道:“公主息怒,李洛是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这种毒蛇,不能气坏了公主金贵的身子啊!”

    忽都迷失气的一鞭子抽过去,“滚!他不是你的安达么!”

    印候顿时抱头鼠窜。

    高丽王后兀自不解恨,喝道:“来人啊,派人去杀了李签一家!”

    高丽王吓了一跳,赶紧说道:“王后,李签早就上书过,揭发了李洛,仁州李氏也是被李洛害了啊,不关李签的事…”

    “放屁!”忽都迷失怒道,一点面子也不给高丽王。

    “要不是李签,本宫认识李洛是谁!更不会带他去大都,他还有机会做大元的官!李签把一头豺狼当成羊羔,把一条毒蛇当成鳝鱼献给主人,难道就没有罪孽么!”

    高丽王都不敢擦拭脸上那愤怒的唾沫星子,他也承认王后说的有道理。要不是仁州李氏,李洛绝无可能做元廷封疆大吏,也就没有实力叛乱。

    可李氏毕竟也是受害者啊,李签连宰相官职和公爵之位也丢了,应该够了吧?难道还要灭族么?

    要知道,李氏不但是高丽顶级门阀,还是当年的外戚世家,多少代高丽王都有李氏血脉啊。

    受到李洛欺骗的人实在太多,又不止李签一人。

    “王后,不要气坏了贵体,给李氏一个惩戒处罚他们就是了。”高丽王说道。

    “不行!”王后固执的就像一头牛,“你不下令,那本宫就下令!印候!”

    “在!”印候硬着头皮靠过来。

    “去,传本宫的命令,去蒙古军营调兵,灭了李氏!”王后脸色阴沉的说道。

    她绝对不是在开玩笑。自从李洛造反,她就觉得受到莫大的羞辱和欺骗,那时就想杀掉李签泄愤了。

    现在李洛竟然敢占领耽罗岛,抢了几万战马,她干脆老账新账一起算,灭了李氏出口气。李氏在高丽是很强横,可在她大元公主眼中,又算得了什么?

    “喳!”印候不敢啰嗦,只好出去调兵。

    元廷在高丽有驻军。开京附近有三千骑兵,只有高丽王后能调动。

    高丽王大惊,只能装作出恭,火速派出一个心腹宦官,通知在京的兵部判书李若愚。

    那中官得到王命,拼命的赶往李若愚在京的府邸,冲进去喊道:“判书郎君!判书郎君!”

    “什么事!”李若愚扫兴的推开一个姬妾,出门喝道,对这个突然冲进来的宦官很不满。

    “大事不好!”宦官根本顾不上李若愚不高兴,“王后大人因为李洛迁怒贵家,要调蒙军诛杀贵家全族了!事急矣!大王无法劝阻,只能通知郎君快逃!”

    什么!

    李若愚根本没有再问一句话,再说一个字,就冲上马厩。

    “来人!回仁州!”李若愚大喝道。

    仅仅几个呼吸的时间,李若愚就带着几个私兵,骑马直出开京。

    就连他的一群姬妾,都顾不上了。

    李若愚离开不到两个时辰,大队蒙古骑兵就开出营地,不快不慢的南下。

    他们还不知道李若愚已经逃走了。

    李若愚一路上心急如焚,拼命纵马狂奔。好在他是世族子弟,骑术不错。加上都是一人双马,所以速度很快。

    大半天后,李若愚就满头大汗的冲进李氏家城、

    “出大事了!”家城中的人看到李若愚如此情势,哪里还不知道出了大事?

    李若愚冲进李签所在的萧思堂,努力压抑者心中的惊怒,行礼道:“见过父君,见过叔父,李氏大难临头。”

    李签眉头狠狠一抽搐,苦涩万分道:“可是诛杀李氏的兵马要来了?”

    李若愚点点头,“王后下的令,我比鞑子最多快半天,请父君按计划来吧。”

    作为顶级门阀,李氏当然没那么简单。李签是个老练的政客,岂能没有准备?

    他很清楚,李洛要是失败,那李氏也就安全了。可随着李洛越来越强大,李氏也越来越危险。

    倒不是大皇帝要做什么。以李签对忽必烈的了解,忽必烈不会继续迁怒李氏。

    最危险的恰恰是王后。

    王后的报复,才是最要命的,也不会有太多理智。

    为了未雨绸缪,以防被王后迁怒灭族,李签和李简早就做好了准备。

    李简叹息道:“唉,兄长,可惜啊!小弟回来不过一年多,就又要逃回去了。”

    李签看着华丽的萧思堂,忍不住泪流满面,“仁州李氏数百年底蕴,一朝尽丧。一朝尽丧啊!”

    “传令,所有三代内子弟家眷集合!”李简代替李签下令道。已经没有时间了。

    很快,一大群人就集合起来。

    李签大声说道:“仁州李氏,大祸临头!如今再也没有侥幸之心,只能离开了!我等本是赵郡李氏分支,虽然扎根高丽数百年,但也是中原人!话不多说,赶紧收拾细软,一刻钟后出发!”

    “诺!”

    子弟们一起答应,虽然人人脸色惨白,却无多少惊讶之色,显然早有心理准备。

    仓皇而不慌乱。

    半刻钟后,所有李氏近支子弟,男女老少全部准备就绪,他们打开一个个马厩,带着少量私兵骑马匆匆忙忙的离开家城。

    而远支的子弟,得到的最后指令是:分散逃走。

    李签李简兄弟已经很不年轻了,却当先纵马狂奔。子弟们仍然紧跟在后,就是女子们,也没有落下。

    主母金氏一身男装,挥鞭呵斥,一点也不像是个年近五旬的女子。

    此时就能看出世族的素质了。

    起码人人会骑马。

    一行人如同丧家之犬,一边纵马,一边仓皇北顾,泪落如雨。

    第二天清晨,李氏族人来到海边。一艘大船早就从江中出海,等在那里。

    李氏族人全部上船,遥望陆地,这才人人痛哭失声。

    “去江南!找李洛!”李签大声说道,“不要哭!蕙质还在临安,李洛总会给条活路!”

    事已至此,他们能投奔的,也只有李洛了。

    幸好,之前留了退路,将传国玉玺的秘密送给了李洛。

    李签等人离开李氏家城后半天,两千蒙古骑兵就到了。

    等到印候率领蒙古兵马冲进去,发现几乎是一座空城。

    蒙古兵愤怒之下,将还没有离开的李氏族人杀光,又一把火烧了富丽堂皇的李氏家宅。

    风光数百年的仁州李氏,就此覆灭。

    …………

    于此同时,大都的忽必烈,也接到李洛的亲笔信,以及耽罗岛失守的消息。

    他最怕的就是李洛打耽罗岛的主意。可不,这就来了。

    这个李洛,真真一个狼羔子啊。

    “唐王李洛致书薛禅可汗!哈哈哈!”忽必烈不怒反笑。

    “给他!”忽必烈咬着牙齿狞笑道,如同一只老狼,“大元朝的牛多得是,光在中原,就有牛百万,给他!”

    安童道:“大汗,奴才以为,是不是少换一些,十五万头就够了。李洛还要换母牛,这也不能给。”

    忽必烈冷笑,“一万蒙古色目俘虏,还加朕的孙子,朕的大将,三万多匹战马,一个耽罗岛,外加五百万两白银,还换不到二十万头牛么?哼,朕不亏!都给他!”

    实打实的说,这笔交换的确不亏,而且能各取所需。

    忽必烈不缺牛,但他想要蒙古色目俘虏,也不能不管自己的孙子和大将。耽罗岛的战马,他也想要。

    桑哥说道:“要不,扣下文天祥的家眷不换?”

    忽必烈摆摆手,“几个女人值当什么,只不过几个奴隶,不换显得朕小气。几个女奴可以给他,二十万头牛也可以给,但母牛只能给一半。”

    安童道:“大王英明,那奴才就去刷牛了。”

    蒙元鼓励养牛养马,征收牛马就叫“刷”。刷马很常见,必要的时候,汉人的马全刷,一匹不留。蒙古贵族百匹刷一到刷五。

    而刷牛,却比较少见。

    忽必烈道:“百姓的牛,这次少刷一些,就四中刷一吧。如今南方造反,北方的汉人不能太逼急了,总要让他们知道朕的仁慈之心。”

    “各家投下领地的牛,就七中刷一。李洛的银子,可以分给他们补贴,每一头补贴二十两。”

    “喳!”

    安童等人领命。

    百姓的牛,三中刷一,却还叫仁慈。而贵族领地的牛七中刷一,却还有补贴。说起来很荒唐。但是,以前刷牛,却是三中刷一,二中刷一,甚至全刷。

    相比以前,的确是“仁慈”了。

    说起来,忽必烈根本就没有损失,他实际上一头牛没出,就拿到了想要的东西。

    正在元廷下令刷牛之际,李氏逃难的船终于到了江南。

    而崔秀宁已经得到消息。

    “李签等人来江南逃难了。”崔秀宁第一时间对李洛说道,“高丽王后动手了。我们这次打耽罗,激怒了高丽王后,她拿我们没办法,就找李氏撒气,要灭李氏全族。”

    李洛听到后心情有点复杂。

    说起来,李氏也够倒霉的了。

    “你打算怎么办?接纳还是不接纳?”崔秀宁问。

    李洛想了想,“接纳不是不可以,但要有一个条件。”

    崔秀宁明白了,“让他们回归赵郡李氏?”

    李洛点头笑道,“警察真聪明。没错,我只接纳赵郡李氏,不接纳仁州李氏。他们只有放弃高丽世族的身份,就能定居临安。”

    “他们本来就是赵郡李氏的一支,这个他们自己也承认。肯定不会犹豫。只是,你要怎么安排他们?”崔秀宁问。

    “我先找李蕙质聊聊。”李洛道,“先不安排他们。他们的富贵荣辱不在我身上。”

    崔秀宁笑道:“我懂了,你的意思是,他们的前程在传国玉玺身上。颜隼等人找回传国玉玺,李签他们就有官爵。要是找不回传国玉玺,就什么都没有?”

    李洛叹了一口气,揽住崔秀宁的腰肢,“老婆太聪明,说话就不累了,但是很没有成就感啊。”

    崔秀宁冷笑,“我就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想啥我不知道?我还知道,你还想继续利用李氏,和平吞掉高丽对不对?”

    李洛笑了,“真是知夫莫若妻啊!”

    接着,李洛就吩咐传见居住在临安的李蕙质。

    李蕙质得到李洛传召的消息,心中很是忐忑不安。

    她在临安住了大半年,亲眼看见江南越来越繁华。李洛不但南方决战大胜,还拿下了四川。

    谁都能看出,唐国蒸蒸日上的势头。

    李蕙质甚至判断出,能统一南方的,应该就是李洛了。

    到时,起码也是一个南朝的格局。

    唐国,彻底成了气候。

    同时,她又暗暗庆幸父亲高明,留了一条后路。

    “李蕙质,见过唐王殿下。”李蕙质见到气势更加强大的李洛,不敢再自称小妹。

    “三妹坐吧,不用客气。”李洛很随和的说道。

    李蕙质听到“三妹”的称呼,心中不由一松。

    所谓的兄妹之名,唐王倒没有完全否决。

    也是,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说到底也是同出一脉,都是柱下子孙。

    “谢唐王。”李蕙质有点拘谨,小心翼翼的坐下。

    “三妹,令尊已经逃出高丽,来江南了。估计一日内必到。”李洛抛出一个消息。

    李蕙质闻言脸色苍白,却并无惊愕之色,只是神色悲苦的说道:“是鞑子公主要动手了么?终于还是逃不过这天啊。”

    说完,眼泪滚滚而下。

    仁州李氏,完了啊。

    李洛道:“你放心便是。高丽是小国,仁州李氏的郡望,不要也罢。赵郡李氏已经在中原烟消云散,你们到中原,也算是改回郡望。”

    李蕙质明白了。

    “那就多谢五兄接纳收留了。我等不敢有奢求,只希望有安身之处,有立业之本,也就足够。”

    李洛点点头,“寡人毕竟和你们有一场缘分。世间因果皆有说法,李氏之难,,因在寡人,寡人自然会了却。”

    好好一个大家族,如今要被灭族,事情的起因也和李洛有关。要是他不闻不问,那也太无耻卑鄙了些。

    毕竟客观上李氏当年对他的扶持作用很大,这是事实,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

    他还能堵住所有知情人的嘴巴么?

    再说,倘若真能找到传国玉玺,那李氏还有功。

    别说李氏还有利用价值了。李氏在高丽影响很大,有这张牌,将来吞并高丽会容易的多。史书上也更好看一些。

    李唐时代,是怎么对待赵郡李氏的?

    赵郡李氏在唐朝,不是宗室,又近乎宗室。而李唐本身,也可能不是陇西李氏,而是赵郡李氏。

    但总的来说,李唐对待赵郡李氏,明显比对其他世族更亲厚,政治上更受重用。

    李洛虽然做不到重用李氏,但起码的体面,还是要给的。

    第二日下午,李氏的船果然进入钱塘江。

    直到上了岸,众人才松了口。

    李简苦笑道:“想不到又回到南方了。这临安城,之前不止一次来,如今也不知道怎样了。”

    众人都是东张西望,眼见街市繁华,城中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绝非汉阳城所能相比。

    “早闻临安繁华似锦,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啊。”李签抚须道。

    经过几天时间,他的情绪好了很多。

    虽然家业根基没了,但好歹都留了性命。不幸中之万幸吧。

    李简道:“李洛倒是会治理,这临安城,倒是比前几年更繁荣了。不过,还是比不上宋时。宋时的临安,那才是天下一等一的繁华风流之处啊。”

    李签观察城中百姓神色,说道:“毕竟经过战乱,有这景象已经了不得了。你看这城中百姓,几乎人人神色从容,可见日子很不坏。你想想看,之前曾有过么?”

    李简摇摇头:“兄长真是明察秋毫。宋时,百姓尚无此等从容之色,更别说蒙元之时了。”

    一大群人边走边问,不久便到了凤凰山下。

    仰望着故宋皇宫,李简感慨道:“当年赵宋皇家院,今做李唐临时宫啊。”

    李签沉默良久,方才说道:“李洛南方大胜,虎踞江南,又下川蜀,其势已成。看这临安城,他也不是一介武夫,治国手段亦当了得。以我看,一统南方者,必洛也!”

    PS:虽然订阅很少,但武猎不会辜负支持我的书友们,我虽然有点任性,但够坚韧。求自动订阅,票票啊。还没有订阅的读者,也请来个订阅支持哦。大家晚安!蟹蟹!

章节目录

葬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武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猎并收藏葬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