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闷热天气已经在长安城蔓延,李世民正在御书房看书,但明显心思不在书房。
李世民的心思自然在朔方战场上,他非常关注朔方大唐跟吐蕃和吐谷浑的战果,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了,前方依然没有传来战报,李世民心里很焦急。
当初,他对李绩和李承乾也是寄予厚望,他希望两人能够打败吐谷浑建立功勋,这样李承乾就有资本登上皇帝的宝座,李绩就有资格辅佐李承乾,这是他当初的想法。
可是,李承乾和李绩让他失望了,虽然这中间出现了吐蕃这个一个游牧王国,但李世民认为即便李绩再怎么不济也不该损失十二万精锐大军。
今天,已经是六月中旬了,李世民放心案头是书籍,开始遥望西方的天际,怔怔出神。
就在此时,就见王德快步走进御书房,大声喊道,“皇上——皇上——”“什么事情你这么慌慌张张的?”
李世民正在烦躁之中,见到王德这么失态便呵斥道。
“皇上——捷报啊——皇上!”
王德也是兴奋的气喘吁吁,“皇上——朔方的捷报啊!”
“什么?”
李世民惊喜道,“朔方的捷报?
李恪打了胜仗?”
“皇上,不止胜仗,是大胜啊!”
王德已经从送捷报的斥候嘴里听说了结果。
“快——将捷报给朕!”
李世民将你上前来看捷报,因为速度太快而带翻了案头的几都不在意。
翻开捷报,看到上面的内容,李世民一下子愣住了!歼敌二十万——这是真的吗?
李世民一下子不敢相信这份捷报。
因为,歼灭了吐蕃十五万大军,吐谷浑五万大军,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这是真的吗?
李世民自己都开始怀疑!“皇上——”王德见皇上怔怔出神,便小心的问道,“要不要请房相他们来御书房呢?”
“王德,你觉得这份捷报是真的吗?”
李世民郑重其事的问道。
“皇上,北王打仗,素来以歼敌为上,这份战报肯定不假!”
王德说道,他阅人无数,看到送捷报的信使那份喜悦的表情就知道朔方打了胜仗。
“恩,你去将房玄龄几人宣到御书房吧!”
李世民向王德说道,他回到床榻上,看完捷报又翻看李恪的奏章。
李恪的奏章上给李世民分析了当下朔方的军情,他告诉李世民,虽然吐蕃新败,骑兵也损失了十五万,但吐蕃是游牧民族,全国男丁都能成军,吐蕃举国征兵,大概能成军六七十万,这样庞大兵源的国家损失个十多万大军,肯定不会大伤元气。
而且,他还告诉李世民,吐蕃人嗜血,凶残,他们损失了十五万大军,肯定还会兴师前来讨伐,想要彻底征服吐蕃这样的游牧蛮族,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残他们,将吐蕃彻底打倒跪地称臣才行。
李世民看的很认真,等他看完捷报和李恪的奏章,便发现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萧禹、王珪、侯君集和岑文本早已在书房等候。
“不用多礼,看看李恪的战报吧!”
李世民见几人要向自己行礼,便阻止道,让王德将捷报和奏章递给了众人。
众人从王德口中就听说了朔方大捷,但看完捷报还是大吃一惊。
因为,这个歼敌的数字太过恐怕了,三个月歼灭了敌人二十万骑兵,这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等大家看完捷报和李恪的奏章,李世民这才问道,“你们怎么看?”
七人自然明白李世民的心思,都欣喜不已。
但长孙无忌说道,“皇上,朔方一战,歼敌二十万,是该撤兵了吧?
吐蕃地属高原,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这样的地方被我大唐占有也没多大用处,何不就此跟吐蕃和谈,让他们称臣呢?”
“皇上,微臣同意司空的建议!”
说话的是王珪,“大军只要在朔方,就要消耗钱粮,以此大胜跟吐蕃和谈,吐蕃不会不答应,而这样既能废除两国刀柄之灾,又能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李世民没有说话,继续向众人问道,“你们是意思呢?”
“皇上,臣以为北王殿下奏章说的很对,吐蕃不会咽下这口气,还会兴师讨伐,过早罢兵和谈,还是为时过早!”
侯君集说道,最为军旅大将,他自然清楚李恪的建议是对的,便毫不犹豫的支持。
“皇上,微臣以为该当静观其变,要是吐蕃主动和谈,我们便罢兵,要是吐蕃不动,我们就等一年,过了今年再言罢兵也不迟!”
萧禹说道,他见李世民出于两难的地步,既想罢兵,又想彻底打败吐蕃,便提出了折中的办法。
“玄龄,你是意见呢?”
李世民问道。
“皇上,微臣赞同萧中书令的建议!”
房玄龄说道。
“恩,那就先静观其变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至于,李恪上面提出的让全国牢狱之中的死囚充军朔方,以充斥兵源,这个你们觉得可行吗?”
“皇上,微臣觉得可行!”
侯君集说道,“朔方环境艰苦,吐蕃和吐谷浑在艰苦的环境中养成了一种坚韧的意志,大唐要跟他们作战,兵源是一大问题,特别的悍勇之兵才能决定战争的胜败,北王殿下的建议整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侯君集是兵书尚书,他的意见是站在军方的角度阐述。
在政务上,李世民可以不听取他的建议,但在军事上,他的建议对李世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文本,你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李世民询问岑文本,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大臣不同建议的皇帝。
“皇上,微臣赞同侯尚书的话!”
岑文本说道。
“玄成,你说呢?”
李世民又向魏征问道。
“皇上,老臣没有意见!”
魏征回道。
“恩,那就这么办吧!将全国牢狱总的重刑犯和死囚全部押解到朔方充军,他们的一切交由李恪处置,派人到朔方犒赏三军,让李恪继续坐镇朔方,静观吐蕃动向!”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诺”七人躬身领命。
末了,李世民又叮嘱岑文本要保证朔方粮草和兵器,还有过冬的军需物品。
岑文本躬身领命,大家这才离开了御书房。
等众人出了御书房,李世民又翻看了李恪的奏章,细细的看了一遍关于李恪对吐蕃的分析,心里非常矛盾。
其实,开疆扩土的每个君王的梦想,是每个君王留名青史,让后世仰望唯一途径。
可李世民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心里也清楚,长孙无忌的话很有道理,那就是吐谷浑二汗吐蕃的国土大唐即便是占有了也是一块鸡肋。
所以,他的心里也拿不准到底该怎么办!朔方大捷的消息从皇宫传到长安城只用了两个时辰。
现在的长安城,已经开始欢庆!大唐又一次战胜了吐蕃和吐谷浑这样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北王殿下三个月歼灭了敌人二十万大军。
这对大唐百姓而言,及荣耀又振奋的消息。
所以,长安城变得喜气洋洋,到处都在传颂北王的赫赫威名。
甚至,有信使的传播,长安百姓已经知道了鬼面骑血战的经过!所以,长安城,还在流传着哲羽的那句话:刀在手,跟我走,杀吐蕃,报大仇!只是,相对于长安的欢庆,吐谷浑王帐所在地扰兰,已经的愁云密布。
李恪全歼二十万大军,还让主将禄东赞败逃,这对吐谷浑可汗是一个不亚于晴天霹雳般的打击。
看到脸色煞白,已经憔悴不堪,就想年迈苍苍一般的逃回扰兰的吐蕃大相禄东赞。
吐谷浑可汗几次想说话都没有开口。
“可汗,你有话就说吧!”
禄东赞很清楚吐谷浑可汗此时的心情和他心里在想什么。
“大相,你还是多休息休息吧!等桑熊将军到了扰兰,我们再商议!”
吐谷浑可汗说道。
他也清楚禄东赞在之前就已经上书吐谷国王松赞干布调吐蕃大将桑熊的事情。
对于桑熊,吐谷浑可汗心里很清楚,这名吐蕃智勇双全的将领是跟自己堂弟吐延有一拼的人,是吐蕃三大将之一,自己可不能得罪他。
“大汗放心,李恪欺我吐蕃太甚,我吐蕃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禄东赞愤怒的说道,但他话刚说完便气喘吁吁,脸色涨红。
吐谷浑可汗只能让禄东赞休息,自己缓步走了出来。
在院子里信步慢走,吐谷浑可汗心里很矛盾,他不清楚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是想大唐求和呢?
还是跟吐蕃一起继续跟大唐死战呢?
吐蕃的强大不是他能得罪的,但经过这一战,他也清楚大唐的强悍同样不是他能得罪的!想了半天,他也想不出到底该怎么办!半响,他对身边的侍卫说道,“传令,让吐延火速回扰兰!”
“诺”侍卫领命离开!
李世民的心思自然在朔方战场上,他非常关注朔方大唐跟吐蕃和吐谷浑的战果,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了,前方依然没有传来战报,李世民心里很焦急。
当初,他对李绩和李承乾也是寄予厚望,他希望两人能够打败吐谷浑建立功勋,这样李承乾就有资本登上皇帝的宝座,李绩就有资格辅佐李承乾,这是他当初的想法。
可是,李承乾和李绩让他失望了,虽然这中间出现了吐蕃这个一个游牧王国,但李世民认为即便李绩再怎么不济也不该损失十二万精锐大军。
今天,已经是六月中旬了,李世民放心案头是书籍,开始遥望西方的天际,怔怔出神。
就在此时,就见王德快步走进御书房,大声喊道,“皇上——皇上——”“什么事情你这么慌慌张张的?”
李世民正在烦躁之中,见到王德这么失态便呵斥道。
“皇上——捷报啊——皇上!”
王德也是兴奋的气喘吁吁,“皇上——朔方的捷报啊!”
“什么?”
李世民惊喜道,“朔方的捷报?
李恪打了胜仗?”
“皇上,不止胜仗,是大胜啊!”
王德已经从送捷报的斥候嘴里听说了结果。
“快——将捷报给朕!”
李世民将你上前来看捷报,因为速度太快而带翻了案头的几都不在意。
翻开捷报,看到上面的内容,李世民一下子愣住了!歼敌二十万——这是真的吗?
李世民一下子不敢相信这份捷报。
因为,歼灭了吐蕃十五万大军,吐谷浑五万大军,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这是真的吗?
李世民自己都开始怀疑!“皇上——”王德见皇上怔怔出神,便小心的问道,“要不要请房相他们来御书房呢?”
“王德,你觉得这份捷报是真的吗?”
李世民郑重其事的问道。
“皇上,北王打仗,素来以歼敌为上,这份战报肯定不假!”
王德说道,他阅人无数,看到送捷报的信使那份喜悦的表情就知道朔方打了胜仗。
“恩,你去将房玄龄几人宣到御书房吧!”
李世民向王德说道,他回到床榻上,看完捷报又翻看李恪的奏章。
李恪的奏章上给李世民分析了当下朔方的军情,他告诉李世民,虽然吐蕃新败,骑兵也损失了十五万,但吐蕃是游牧民族,全国男丁都能成军,吐蕃举国征兵,大概能成军六七十万,这样庞大兵源的国家损失个十多万大军,肯定不会大伤元气。
而且,他还告诉李世民,吐蕃人嗜血,凶残,他们损失了十五万大军,肯定还会兴师前来讨伐,想要彻底征服吐蕃这样的游牧蛮族,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残他们,将吐蕃彻底打倒跪地称臣才行。
李世民看的很认真,等他看完捷报和李恪的奏章,便发现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萧禹、王珪、侯君集和岑文本早已在书房等候。
“不用多礼,看看李恪的战报吧!”
李世民见几人要向自己行礼,便阻止道,让王德将捷报和奏章递给了众人。
众人从王德口中就听说了朔方大捷,但看完捷报还是大吃一惊。
因为,这个歼敌的数字太过恐怕了,三个月歼灭了敌人二十万骑兵,这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等大家看完捷报和李恪的奏章,李世民这才问道,“你们怎么看?”
七人自然明白李世民的心思,都欣喜不已。
但长孙无忌说道,“皇上,朔方一战,歼敌二十万,是该撤兵了吧?
吐蕃地属高原,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这样的地方被我大唐占有也没多大用处,何不就此跟吐蕃和谈,让他们称臣呢?”
“皇上,微臣同意司空的建议!”
说话的是王珪,“大军只要在朔方,就要消耗钱粮,以此大胜跟吐蕃和谈,吐蕃不会不答应,而这样既能废除两国刀柄之灾,又能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李世民没有说话,继续向众人问道,“你们是意思呢?”
“皇上,臣以为北王殿下奏章说的很对,吐蕃不会咽下这口气,还会兴师讨伐,过早罢兵和谈,还是为时过早!”
侯君集说道,最为军旅大将,他自然清楚李恪的建议是对的,便毫不犹豫的支持。
“皇上,微臣以为该当静观其变,要是吐蕃主动和谈,我们便罢兵,要是吐蕃不动,我们就等一年,过了今年再言罢兵也不迟!”
萧禹说道,他见李世民出于两难的地步,既想罢兵,又想彻底打败吐蕃,便提出了折中的办法。
“玄龄,你是意见呢?”
李世民问道。
“皇上,微臣赞同萧中书令的建议!”
房玄龄说道。
“恩,那就先静观其变吧!”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至于,李恪上面提出的让全国牢狱之中的死囚充军朔方,以充斥兵源,这个你们觉得可行吗?”
“皇上,微臣觉得可行!”
侯君集说道,“朔方环境艰苦,吐蕃和吐谷浑在艰苦的环境中养成了一种坚韧的意志,大唐要跟他们作战,兵源是一大问题,特别的悍勇之兵才能决定战争的胜败,北王殿下的建议整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侯君集是兵书尚书,他的意见是站在军方的角度阐述。
在政务上,李世民可以不听取他的建议,但在军事上,他的建议对李世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文本,你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李世民询问岑文本,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大臣不同建议的皇帝。
“皇上,微臣赞同侯尚书的话!”
岑文本说道。
“玄成,你说呢?”
李世民又向魏征问道。
“皇上,老臣没有意见!”
魏征回道。
“恩,那就这么办吧!将全国牢狱总的重刑犯和死囚全部押解到朔方充军,他们的一切交由李恪处置,派人到朔方犒赏三军,让李恪继续坐镇朔方,静观吐蕃动向!”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诺”七人躬身领命。
末了,李世民又叮嘱岑文本要保证朔方粮草和兵器,还有过冬的军需物品。
岑文本躬身领命,大家这才离开了御书房。
等众人出了御书房,李世民又翻看了李恪的奏章,细细的看了一遍关于李恪对吐蕃的分析,心里非常矛盾。
其实,开疆扩土的每个君王的梦想,是每个君王留名青史,让后世仰望唯一途径。
可李世民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心里也清楚,长孙无忌的话很有道理,那就是吐谷浑二汗吐蕃的国土大唐即便是占有了也是一块鸡肋。
所以,他的心里也拿不准到底该怎么办!朔方大捷的消息从皇宫传到长安城只用了两个时辰。
现在的长安城,已经开始欢庆!大唐又一次战胜了吐蕃和吐谷浑这样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北王殿下三个月歼灭了敌人二十万大军。
这对大唐百姓而言,及荣耀又振奋的消息。
所以,长安城变得喜气洋洋,到处都在传颂北王的赫赫威名。
甚至,有信使的传播,长安百姓已经知道了鬼面骑血战的经过!所以,长安城,还在流传着哲羽的那句话:刀在手,跟我走,杀吐蕃,报大仇!只是,相对于长安的欢庆,吐谷浑王帐所在地扰兰,已经的愁云密布。
李恪全歼二十万大军,还让主将禄东赞败逃,这对吐谷浑可汗是一个不亚于晴天霹雳般的打击。
看到脸色煞白,已经憔悴不堪,就想年迈苍苍一般的逃回扰兰的吐蕃大相禄东赞。
吐谷浑可汗几次想说话都没有开口。
“可汗,你有话就说吧!”
禄东赞很清楚吐谷浑可汗此时的心情和他心里在想什么。
“大相,你还是多休息休息吧!等桑熊将军到了扰兰,我们再商议!”
吐谷浑可汗说道。
他也清楚禄东赞在之前就已经上书吐谷国王松赞干布调吐蕃大将桑熊的事情。
对于桑熊,吐谷浑可汗心里很清楚,这名吐蕃智勇双全的将领是跟自己堂弟吐延有一拼的人,是吐蕃三大将之一,自己可不能得罪他。
“大汗放心,李恪欺我吐蕃太甚,我吐蕃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禄东赞愤怒的说道,但他话刚说完便气喘吁吁,脸色涨红。
吐谷浑可汗只能让禄东赞休息,自己缓步走了出来。
在院子里信步慢走,吐谷浑可汗心里很矛盾,他不清楚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是想大唐求和呢?
还是跟吐蕃一起继续跟大唐死战呢?
吐蕃的强大不是他能得罪的,但经过这一战,他也清楚大唐的强悍同样不是他能得罪的!想了半天,他也想不出到底该怎么办!半响,他对身边的侍卫说道,“传令,让吐延火速回扰兰!”
“诺”侍卫领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