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各大机构都开始上班。
去年的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自然被相关机构提上日程。
内地现在有两套电视剧收视率统计体系。
一套叫尼尔森,一套叫索瑞福。
索瑞福,国内的影迷们更喜欢叫他央妈索瑞福,是央资的。
而尼尔森,则是全球知名的数据统计公司。
96年进入国内,09年因为某些原因彻底退出。
言归正传。
两套体系发布的收视率榜单,这几天已经新鲜出炉。
大体上都是那些作品,只不过还是有很多差异。
在尼尔森发布的榜单中。
排行第一名的是琼摇剧《情深深雨濛濛》,收视率顶峰1.6%。
第二名是《笑傲江湖》1%,第三名则是《康熙王朝》15%。
后面紧跟着《大雪无痕》,《大宅门》,《忠诚》,《黑冰》,《XX》和《像雾像雨又像风》。
连叶国立的《我这一辈子》都进了前十,在排行中处于吊车尾的位置。
但依旧是吊打剩下的所有剧。
这份排名,除了固定的央和央一。
还有许多地方台也上了榜。
比如魔都卫视,辽省有线台和福南都市。
为什么要特意说这个事呢?
因为在央妈索瑞福发布的榜单中,没有任何一家地方卫视和地面频道上榜。
前三分别是《大宅门》15%,《笑傲江湖》13%和《情深深雨濛濛》11%。
接下来才是《康熙》和《大雪》,前十不是央一就是央。
而且收视率环比也下降了很多,索瑞福的第一名才和尼尔森的第三名一样。
联想到当时两家公司的竞争,以及许多地方只能收到央视电视台的现实状况.....
榜单的真实性已经完全没办法考证了,各有各的理。
要李一白自己说,他肯定原因相信尼尔森。
没办法,屁股坐在《笑傲江湖》上,总收视率给得高啊......
这是算是年初业界最重要的信息了。
不过他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后期制作上。
........
剪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影视制作中的骨架。
定剪权也是导演最重要的权力之一。
失去定剪权的导演通常都很惨。
比方说老谋子的《长城》。
这头老黄牛本来是冲着“中美合拍大片”这种合作方式探路试水。
结果在运作中丧失了定剪权。
西方人自己剪,弄出了个四不像。
最终口碑一败涂地,他被国内的网友骂得够呛。
之后,老谋子也没再提中美合拍这码事。
显然是认为探索失败...
电影如此,电视剧也算如此。
一部剧从拍摄素材到成品,大概需要四到五次的粗剪和精剪。
必须保证每集都要找准节奏点。
适当的删减部分累赘的内容,留下戏眼。
总之任务很重。
李一白不想自己精心准备的上好食材被剪辑师做成了屎。
只能自己来做这个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射雕》的初剪已经完成。
......
剪辑室。
李一白以大拇指顶住下巴,中指和食指不断揉捏。
眼睛则死死顶住监视器,对剪辑师道:“开始吧。”
“好。”
屋内马上传来“吱吱吱吱”的机器运作声。
这会儿他在对第一集进行第三次精剪。
第一集嘛,尤其重要。
画面上先是一个街景。
“等等。”
刚开始放,李一白就叫了停。
他是学摄影出身,又有黄建中当师傅。
所以对构图和镜头语言格外在意。
这个镜头是他精心设计过的,呈现一种传统古典美感。
这会儿要再次检查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
画面采用对角线斜分法。
一排屋檐,以斜线将整体分割成两部分。
屋檐,牌楼,灯笼,门窗,位置都恰到好处。
完美。
看了一会儿,他自己觉得很好,道:“OK,继续吧。”
这个画面虽美,却停留了零点几秒,镜头马上开始推移。
随着机位运动,画面的中心也开始转换。
焦点由屋檐转到了一个楼阁。
烟波浩渺。
观众可以透过雾气看到楼阁顶上隐隐约约有一个人。
这人傲然立于楼阁顶端的圆坨(这玩意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上....
特写,柱子上的人。
此人长衫背剑,站得笔直。
这个特写是李一白怕观众没有看清前面的镜头,特意给的。
画面也是精心设计。
空旷,长衣飘飘。
构图类似于决战紫禁之巅,营造一种寂寞高手的形象。
这个镜头停留了一秒。
接下来,视角切换。
画面来到街上,可以看到一群官兵正在行走。
初看,这个镜头好像和前面的人没什么联系。
于是他马上插了一个斜侧拍镜头。
摄影师蹲着拍,把官兵和这人都拢到一个画面上。
建立镜头与镜头,人物和人物之间的联系。
立刻又是一个摇臂长推镜头,从官兵的脚部拍起,镜头直推,最后对准屋顶的人。
这个镜头再次点名两拨人的关系,并且用推镜的手法强烈暗示他们处于冲突关系。
李一白的镜头语言原则是一切以观众为重。
不炫耀技法,力求让观众看清,看懂,带入感强。
当下看来,效果很好。
他对这一连串镜头很满意。
观众不懂专业知识,但肯定也能感受到里面的美和舒服。
监视器里还在继续。
前面这个费心不讨好的几个镜头纯粹是为了塑造江湖的氛围,把观众带入武侠世界。
接下来才是正头戏。
屋顶的人有了第一个面部特写。
此人头插木簪,长须黑发,面带一声正气,正是丘处机。
丘处机此刻嘴角微动,带着怒气。
全身特写,他以内力将剑鞘里的剑推向空中。
然后跳起来接过剑,从楼顶居高凌下飞向那群官兵。
动作一气呵成,又帅又流畅。
官兵们惊慌起来,喊出龙套死前唯一的台词:“保护大人。”
接下来是一系列连续视角切换。
先以官兵的主观镜头拍,凌空而来的丘处机。
再以丘处机的主观镜头拍,从空中拍冲下敌阵的不畏。
然后又是一个击打特写,丘处机的剑与官兵的刀碰撞。
“哐....”
“哐哐哐......”
监视器里不断发出铁器对撞的声音,而且声音很大。
要是其他人进入这个剪辑室,恐怕得被巨响吓到。
但李一白恍若未闻,他在思考这场戏的拍摄手法。
如果重拍,还能不能拍得更好?
力量性完全体现了出来,速度性也体现的很好。
就是.....
......
去年的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自然被相关机构提上日程。
内地现在有两套电视剧收视率统计体系。
一套叫尼尔森,一套叫索瑞福。
索瑞福,国内的影迷们更喜欢叫他央妈索瑞福,是央资的。
而尼尔森,则是全球知名的数据统计公司。
96年进入国内,09年因为某些原因彻底退出。
言归正传。
两套体系发布的收视率榜单,这几天已经新鲜出炉。
大体上都是那些作品,只不过还是有很多差异。
在尼尔森发布的榜单中。
排行第一名的是琼摇剧《情深深雨濛濛》,收视率顶峰1.6%。
第二名是《笑傲江湖》1%,第三名则是《康熙王朝》15%。
后面紧跟着《大雪无痕》,《大宅门》,《忠诚》,《黑冰》,《XX》和《像雾像雨又像风》。
连叶国立的《我这一辈子》都进了前十,在排行中处于吊车尾的位置。
但依旧是吊打剩下的所有剧。
这份排名,除了固定的央和央一。
还有许多地方台也上了榜。
比如魔都卫视,辽省有线台和福南都市。
为什么要特意说这个事呢?
因为在央妈索瑞福发布的榜单中,没有任何一家地方卫视和地面频道上榜。
前三分别是《大宅门》15%,《笑傲江湖》13%和《情深深雨濛濛》11%。
接下来才是《康熙》和《大雪》,前十不是央一就是央。
而且收视率环比也下降了很多,索瑞福的第一名才和尼尔森的第三名一样。
联想到当时两家公司的竞争,以及许多地方只能收到央视电视台的现实状况.....
榜单的真实性已经完全没办法考证了,各有各的理。
要李一白自己说,他肯定原因相信尼尔森。
没办法,屁股坐在《笑傲江湖》上,总收视率给得高啊......
这是算是年初业界最重要的信息了。
不过他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后期制作上。
........
剪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影视制作中的骨架。
定剪权也是导演最重要的权力之一。
失去定剪权的导演通常都很惨。
比方说老谋子的《长城》。
这头老黄牛本来是冲着“中美合拍大片”这种合作方式探路试水。
结果在运作中丧失了定剪权。
西方人自己剪,弄出了个四不像。
最终口碑一败涂地,他被国内的网友骂得够呛。
之后,老谋子也没再提中美合拍这码事。
显然是认为探索失败...
电影如此,电视剧也算如此。
一部剧从拍摄素材到成品,大概需要四到五次的粗剪和精剪。
必须保证每集都要找准节奏点。
适当的删减部分累赘的内容,留下戏眼。
总之任务很重。
李一白不想自己精心准备的上好食材被剪辑师做成了屎。
只能自己来做这个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射雕》的初剪已经完成。
......
剪辑室。
李一白以大拇指顶住下巴,中指和食指不断揉捏。
眼睛则死死顶住监视器,对剪辑师道:“开始吧。”
“好。”
屋内马上传来“吱吱吱吱”的机器运作声。
这会儿他在对第一集进行第三次精剪。
第一集嘛,尤其重要。
画面上先是一个街景。
“等等。”
刚开始放,李一白就叫了停。
他是学摄影出身,又有黄建中当师傅。
所以对构图和镜头语言格外在意。
这个镜头是他精心设计过的,呈现一种传统古典美感。
这会儿要再次检查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
画面采用对角线斜分法。
一排屋檐,以斜线将整体分割成两部分。
屋檐,牌楼,灯笼,门窗,位置都恰到好处。
完美。
看了一会儿,他自己觉得很好,道:“OK,继续吧。”
这个画面虽美,却停留了零点几秒,镜头马上开始推移。
随着机位运动,画面的中心也开始转换。
焦点由屋檐转到了一个楼阁。
烟波浩渺。
观众可以透过雾气看到楼阁顶上隐隐约约有一个人。
这人傲然立于楼阁顶端的圆坨(这玩意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上....
特写,柱子上的人。
此人长衫背剑,站得笔直。
这个特写是李一白怕观众没有看清前面的镜头,特意给的。
画面也是精心设计。
空旷,长衣飘飘。
构图类似于决战紫禁之巅,营造一种寂寞高手的形象。
这个镜头停留了一秒。
接下来,视角切换。
画面来到街上,可以看到一群官兵正在行走。
初看,这个镜头好像和前面的人没什么联系。
于是他马上插了一个斜侧拍镜头。
摄影师蹲着拍,把官兵和这人都拢到一个画面上。
建立镜头与镜头,人物和人物之间的联系。
立刻又是一个摇臂长推镜头,从官兵的脚部拍起,镜头直推,最后对准屋顶的人。
这个镜头再次点名两拨人的关系,并且用推镜的手法强烈暗示他们处于冲突关系。
李一白的镜头语言原则是一切以观众为重。
不炫耀技法,力求让观众看清,看懂,带入感强。
当下看来,效果很好。
他对这一连串镜头很满意。
观众不懂专业知识,但肯定也能感受到里面的美和舒服。
监视器里还在继续。
前面这个费心不讨好的几个镜头纯粹是为了塑造江湖的氛围,把观众带入武侠世界。
接下来才是正头戏。
屋顶的人有了第一个面部特写。
此人头插木簪,长须黑发,面带一声正气,正是丘处机。
丘处机此刻嘴角微动,带着怒气。
全身特写,他以内力将剑鞘里的剑推向空中。
然后跳起来接过剑,从楼顶居高凌下飞向那群官兵。
动作一气呵成,又帅又流畅。
官兵们惊慌起来,喊出龙套死前唯一的台词:“保护大人。”
接下来是一系列连续视角切换。
先以官兵的主观镜头拍,凌空而来的丘处机。
再以丘处机的主观镜头拍,从空中拍冲下敌阵的不畏。
然后又是一个击打特写,丘处机的剑与官兵的刀碰撞。
“哐....”
“哐哐哐......”
监视器里不断发出铁器对撞的声音,而且声音很大。
要是其他人进入这个剪辑室,恐怕得被巨响吓到。
但李一白恍若未闻,他在思考这场戏的拍摄手法。
如果重拍,还能不能拍得更好?
力量性完全体现了出来,速度性也体现的很好。
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