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德使、寿阳郡公李少游于武德司衙堂大发其威之时,邢国公府,后宅书房,郭威从张永德嘴里得知了,天子探监郭荣的情况。
慢慢地眨动着眼睛,一副思忖的模样,郭威老眼之中,看不出什么波澜,甚是平静。
“妇翁,看陛下之意,并没有严办荣哥的意思,做出那番严厉姿态,想来只是为了给外界一个交代。用不了多久,荣哥便可出狱,前往徐州任职了。”看着郭威,张永德继续说道。
“唔......”郭威轻应了声,仍在考虑着什么。
张永德虽算不绝顶聪明的人,但素质也算高了,见状,不由问道:“小婿的考虑,是否有不妥之处?”
缓缓偏过头,看着这个器宇轩昂的女婿,郭威面容舒展开来,淡淡笑道:“你看得并没错,你妻兄擅杀濮州刺史,虽显鲁莽,但其本是该死之人,区区一个张建雄,岂能让我儿陪命?以天子的英明,他心里,凡事都有所衡量的。”
“不过,经此一番挫折,对郭荣也算是一种磨砺,别看他平日谨慎笃厚,但其刚直烈性却是深到骨子里的。过刚易折,此番过后,想来他也当明白这个道理。”
说完,又看着张永德,叮嘱道:“你也当牢记,日后在大内当差,不可招摇张扬,谦逊做人,沉稳做事!”
“谨记妇翁教诲!”张永德本就算是好相处的人,对郭威更是敬重恭顺。
“重进那边,也将老夫的嘱咐转告与他,他的性子......”郭威说到一半,一抚额,摇头道:“罢了,你们的话,他哪里听得进,找机会我亲自交待!”
轻轻地叹了口气,郭威语气明显放松不少,道:“然而此次,对我郭家而言,未必是件坏事!”
“为何?”张永德略带好奇。
“这几年,郭家昌盛,全族吃国家俸禄的有数十人,军中、朝堂的旧部、故吏,也是不少,势力庞大。而今老臣逐渐凋零,只有我郭家仍旧屹立,太过扎眼了。而天子......”
郭威说着,明显带有唏嘘了:“如此一场风波,正好降缓解一下那些小人们的嫉妒之心。也看清了,哪些是倚权傍势之人,哪些值得一交,哪些可以信赖,倒是一大收获。”
“人得知足惜福!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否则我只怕苏、杨等元臣的结局,就是我家的下场啊!”
郭威的话,把张永德吓了一跳,那张俊伟的面庞,带着少许的迟疑:“不至于此吧,天子目光如炬,识得忠奸。而且,小婿观陛下对妇翁与荣哥,还是十分器重与维护的,对小婿,也十分厚待......”
看张永德的反应,郭威或许想叹一句你太年轻,不过更加感慨,潜移默化之间,天子已然如此得人心。
嘴里则向张永德表示认同:“你说的不错,天子仍旧器重我郭氏,但正因为如此,才应当善省己身,勿负君恩。”
若是刘承祐知道郭威与张永德的对话,恐怕就要叹一句:郭威,不是大忠,便是大奸。然后,继续用防兼行。
张永德点了点头,不过郭威一番话,还是让他心里打了个突,想了想,忍不住问道:“妇翁,陛下探视完荣哥的情况,我便来郭府探望,若是陛下知道了,是否会作他想?”
闻问,郭威轻捋须,目光中流露出“孺子可教”的意味,温声反问道:“你可有想过,天子何以特地让你陪他去探监,结束后又允你之假?”
张永德微微吸了口气,略微不确定地说:“陛下是刻意,让小婿将荣哥的情况告知妇翁?”
郭威点了下头,给了他一个确定的反馈,低声呢喃道:“陛下这是向我表明态度,以安我心呐!”
又几经考虑,郭威一副做出了重大决定的样子,暂时没有理会张永德,低头提笔在一份奏册书写着,一蹴而就,用自己的印,装好,交给张永德吩咐道:“你再进宫,替我将此奏书交与陛下!”
“是!”张永德前接过,应命的同时,按捺不住好奇:“妇翁,这是?”
郭威也没有故作神秘以隐瞒,道:“我的致仕陈情罢了。”
轻描淡写一句话,让张永德大感愕然。
......
翌日稍晚些的时候,刘承祐收到了进宫当值的张永德转呈的郭威奏疏。
刘承祐的心情似乎很不错,完全没有前一日的怒不可遏,看完郭威的辞呈,很是诧异,稍作思量,嘴角微微勾起。
看着躬身候在殿中的张永德,刘承祐直接道:“郭卿乃两朝元老,社稷重臣,正年富力强,何以言退,那岂不是朝廷的损失?”
“张永德!”
“臣在!”张永德应道。
刘承祐朝他吩咐道:“你既替郭卿传书,也替朕传一句话。告诉郭卿,朕需仰仗他的地方还很多,断然不允其所辞。这样,也不知郭卿身体如何,让他再多休养一段时间,待身体康复了再为朝廷效力!”
“是!”听完刘承祐的话,张永德有种说不出感觉,心里莫名一松。
待张永德退下之后,刘承祐看着侍候在御前的王著:“你说,郭威何以在这个时候,书请辞?”
面对天子垂训,王著想了想,答道:“臣大胆猜想,是为郭荣之故。御史与武德司两路查察之人,皆已回京复命,对于濮州张建雄案陛下想来已有所决断,郭公是欲以书换郭荣一命!”
听其言,刘承祐忍不住多瞧了王著一眼,只见其脸仍旧是一种指点江山的快意。此人,毕竟年轻,也没什么城府,当真什么话都直来直去地讲,也敢讲......
“近来,因濮州事,朝野之中,也是议论纷纷吧!”刘承祐说。
“正是!”王著有些好奇,天子为何明知故问。
刘承祐语气一厉,道:“你去政事堂传诏,朕思近来朝中舆情汹涌,人心不定,以致政务有荒怠之事,朕甚恼。望群臣善自警醒,用心理政,勿要风闻漫议!”
刘承祐这话,说得已经算严重了。此诏一出,聪明人都能看出,针对濮州案引起的朝野风波,天子要降降温,出手遏制了。
又一日,刘承祐降诏,讨论已故濮州刺史张建雄在任期间,所犯之罪。没有逝者已矣的宽容,罪证俱全的情况下,大臣们能说什么,天子的态度还摆在那里,于是张建雄死后也不得安,追加重罪一十四条,身后之名毁尽。
又数日,刘承祐再让群臣,议镇宁军节度使郭荣“误杀”犯官张建雄之罪,群臣议,罪不可恕,然情有可原,夺其爵职,贬至徐州任巡检使。
而在这段时间内,群臣看得到的,京内外有十数名三院御史被罢免问罪。
群臣看不到的,是武德司内,进行了一次进化,动静小很多,但手段烈异常。似京畿都知后赞,跟失踪了一般,很自然地杳无音信了......
慢慢地眨动着眼睛,一副思忖的模样,郭威老眼之中,看不出什么波澜,甚是平静。
“妇翁,看陛下之意,并没有严办荣哥的意思,做出那番严厉姿态,想来只是为了给外界一个交代。用不了多久,荣哥便可出狱,前往徐州任职了。”看着郭威,张永德继续说道。
“唔......”郭威轻应了声,仍在考虑着什么。
张永德虽算不绝顶聪明的人,但素质也算高了,见状,不由问道:“小婿的考虑,是否有不妥之处?”
缓缓偏过头,看着这个器宇轩昂的女婿,郭威面容舒展开来,淡淡笑道:“你看得并没错,你妻兄擅杀濮州刺史,虽显鲁莽,但其本是该死之人,区区一个张建雄,岂能让我儿陪命?以天子的英明,他心里,凡事都有所衡量的。”
“不过,经此一番挫折,对郭荣也算是一种磨砺,别看他平日谨慎笃厚,但其刚直烈性却是深到骨子里的。过刚易折,此番过后,想来他也当明白这个道理。”
说完,又看着张永德,叮嘱道:“你也当牢记,日后在大内当差,不可招摇张扬,谦逊做人,沉稳做事!”
“谨记妇翁教诲!”张永德本就算是好相处的人,对郭威更是敬重恭顺。
“重进那边,也将老夫的嘱咐转告与他,他的性子......”郭威说到一半,一抚额,摇头道:“罢了,你们的话,他哪里听得进,找机会我亲自交待!”
轻轻地叹了口气,郭威语气明显放松不少,道:“然而此次,对我郭家而言,未必是件坏事!”
“为何?”张永德略带好奇。
“这几年,郭家昌盛,全族吃国家俸禄的有数十人,军中、朝堂的旧部、故吏,也是不少,势力庞大。而今老臣逐渐凋零,只有我郭家仍旧屹立,太过扎眼了。而天子......”
郭威说着,明显带有唏嘘了:“如此一场风波,正好降缓解一下那些小人们的嫉妒之心。也看清了,哪些是倚权傍势之人,哪些值得一交,哪些可以信赖,倒是一大收获。”
“人得知足惜福!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否则我只怕苏、杨等元臣的结局,就是我家的下场啊!”
郭威的话,把张永德吓了一跳,那张俊伟的面庞,带着少许的迟疑:“不至于此吧,天子目光如炬,识得忠奸。而且,小婿观陛下对妇翁与荣哥,还是十分器重与维护的,对小婿,也十分厚待......”
看张永德的反应,郭威或许想叹一句你太年轻,不过更加感慨,潜移默化之间,天子已然如此得人心。
嘴里则向张永德表示认同:“你说的不错,天子仍旧器重我郭氏,但正因为如此,才应当善省己身,勿负君恩。”
若是刘承祐知道郭威与张永德的对话,恐怕就要叹一句:郭威,不是大忠,便是大奸。然后,继续用防兼行。
张永德点了点头,不过郭威一番话,还是让他心里打了个突,想了想,忍不住问道:“妇翁,陛下探视完荣哥的情况,我便来郭府探望,若是陛下知道了,是否会作他想?”
闻问,郭威轻捋须,目光中流露出“孺子可教”的意味,温声反问道:“你可有想过,天子何以特地让你陪他去探监,结束后又允你之假?”
张永德微微吸了口气,略微不确定地说:“陛下是刻意,让小婿将荣哥的情况告知妇翁?”
郭威点了下头,给了他一个确定的反馈,低声呢喃道:“陛下这是向我表明态度,以安我心呐!”
又几经考虑,郭威一副做出了重大决定的样子,暂时没有理会张永德,低头提笔在一份奏册书写着,一蹴而就,用自己的印,装好,交给张永德吩咐道:“你再进宫,替我将此奏书交与陛下!”
“是!”张永德前接过,应命的同时,按捺不住好奇:“妇翁,这是?”
郭威也没有故作神秘以隐瞒,道:“我的致仕陈情罢了。”
轻描淡写一句话,让张永德大感愕然。
......
翌日稍晚些的时候,刘承祐收到了进宫当值的张永德转呈的郭威奏疏。
刘承祐的心情似乎很不错,完全没有前一日的怒不可遏,看完郭威的辞呈,很是诧异,稍作思量,嘴角微微勾起。
看着躬身候在殿中的张永德,刘承祐直接道:“郭卿乃两朝元老,社稷重臣,正年富力强,何以言退,那岂不是朝廷的损失?”
“张永德!”
“臣在!”张永德应道。
刘承祐朝他吩咐道:“你既替郭卿传书,也替朕传一句话。告诉郭卿,朕需仰仗他的地方还很多,断然不允其所辞。这样,也不知郭卿身体如何,让他再多休养一段时间,待身体康复了再为朝廷效力!”
“是!”听完刘承祐的话,张永德有种说不出感觉,心里莫名一松。
待张永德退下之后,刘承祐看着侍候在御前的王著:“你说,郭威何以在这个时候,书请辞?”
面对天子垂训,王著想了想,答道:“臣大胆猜想,是为郭荣之故。御史与武德司两路查察之人,皆已回京复命,对于濮州张建雄案陛下想来已有所决断,郭公是欲以书换郭荣一命!”
听其言,刘承祐忍不住多瞧了王著一眼,只见其脸仍旧是一种指点江山的快意。此人,毕竟年轻,也没什么城府,当真什么话都直来直去地讲,也敢讲......
“近来,因濮州事,朝野之中,也是议论纷纷吧!”刘承祐说。
“正是!”王著有些好奇,天子为何明知故问。
刘承祐语气一厉,道:“你去政事堂传诏,朕思近来朝中舆情汹涌,人心不定,以致政务有荒怠之事,朕甚恼。望群臣善自警醒,用心理政,勿要风闻漫议!”
刘承祐这话,说得已经算严重了。此诏一出,聪明人都能看出,针对濮州案引起的朝野风波,天子要降降温,出手遏制了。
又一日,刘承祐降诏,讨论已故濮州刺史张建雄在任期间,所犯之罪。没有逝者已矣的宽容,罪证俱全的情况下,大臣们能说什么,天子的态度还摆在那里,于是张建雄死后也不得安,追加重罪一十四条,身后之名毁尽。
又数日,刘承祐再让群臣,议镇宁军节度使郭荣“误杀”犯官张建雄之罪,群臣议,罪不可恕,然情有可原,夺其爵职,贬至徐州任巡检使。
而在这段时间内,群臣看得到的,京内外有十数名三院御史被罢免问罪。
群臣看不到的,是武德司内,进行了一次进化,动静小很多,但手段烈异常。似京畿都知后赞,跟失踪了一般,很自然地杳无音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