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各方筹谋
“都说说吧,你们有什么看法。”尚书省中,蒋琬喝了一口茶水,道。
“相爷,这一次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拿下四郡太守的位置,相爷在朝中的话语权就更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胡惟庸觉得这一次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将四郡太守都安排自己人上了,那么邓国九郡就有五郡是蒋系的人,这样一来,蒋系定能取代崔系成为邓国第一派系。
蒋琬点了点头,他也很心动,蒋琬不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有机会,他当然想发展一下自己的势力的,党争是自古以来都存在的,只要不超出君王的控制之内,就没有问题。
“可是,其他派系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将四个太守的位置拿下的,而且看大王的意思,这四个太守,必然有一个是留给荆南世家的。”寇准皱着眉头道,胡惟庸的想法很好,但是其他人也不是傻子,又怎么会看不到这四个位置带来的好处呢。
蒋琬淡淡的说道“这些不用我们担心,一切自有大王圣裁,我们只需要举荐便是了,你们手底下有哪些人能够担任一郡太守的,都说说看。”
“吏部郎中姚崇,是江夏军师姚广孝之弟,其能力不俗,只不过是缺乏资历,如果相爷能够举荐其出任一郡太守,不但可以为我们拿下一个位置,又可以交好姚广孝,巩固相爷在江夏的根基,而且姚崇之兄姚广孝与崔相是好友,相爷举荐姚崇,崔相定不会阻挠的。”寇准第一个举荐的人就是姚崇了。
蒋琬点了点头,道“姚崇此人,本相也略有耳闻,能力是有的,算他一个,还有吗?”
“还有一个。”胡惟庸见寇准举荐了一个,他也不甘示弱,道“户部郎中刘健,此人能力不在我之下,只要能够出任一郡太守,假以时日,接任一部侍郎或者尚书都不在话下的。”
蒋琬想了想,道“好,也算他一个,这一次我们就举荐两个人。”把刘健也算上,蒋琬便不再考虑其他人了。
可是这让胡惟庸等人很愕然,为什么不再举荐呢。
于是胡惟庸道“相爷,我们还有人啊,为什么不再举荐呢?”
蒋琬笑了笑,道“惟庸啊,过犹不及啊,你要记住,我们举荐人才,都是为国为民的,定不能什么人都举荐上去,若是惹得大王不喜,便得不偿失了,再说了,一共四个太守位置,如果我们全都拿了,不说其他人就连大王也不会乐意的。”
“相爷英明!”众人佩服道。
与此同时,崔浩也带着工部尚书柳城来到了中书省的班房。
一坐下,崔浩便对柳城道“柳城,这一次你举荐礼部郎中欧阳修,此人是本相安排进礼部的,本想着他能够做出点成绩,日后好接任礼部尚书一职,可是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理当争取。”
崔浩作为三相之首,但是中书省权力不如尚书省,为了增强话语权,崔浩很早就将目光投向了六部,崔浩是第一任的工部尚书,所以当他卸任工部尚书,出任门下令的时候,便将柳城举荐给了邓昇,现在礼部尚书孔侑年岁渐长,用不了多久就会退下来了,礼部也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目标了,因此崔浩很早就在礼部布局。
柳城点了点头,道“相爷,这也是一个位置,还有三个呢?”
崔浩笑了笑,道“一个就够了,今日大王派人去荆南询问杨延昭和常遇春的意见,很明显就是要把一个位置留给荆南世家,至于剩下的两个,就留给蒋相和那群老臣去争吧。”
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共就四个太守位置,各方势力肯定会努力争取的,只要拿下一个,就是自身派系的一份资本,对于日后朝堂的话语权的争夺有很大的好处。
其实邓昇也知道朝中已经分成了好几个派系,但是有着系统的保证,邓昇不担心他们会做出什么越轨的事情来,相反,如果一个朝堂没有争斗,这才是邓昇应该担心的,或许这就是帝王心术吧,作为一个帝王就要懂得平衡朝臣,调动朝臣的积极性,没有争斗的朝堂只会是一潭死水。
而远在临湘的杨延昭和常遇春,也在接到邓昇的旨意后,接待了一个中年人,此人便是刘巴,系统给他植入的身份就是湘国丞相刘泓的族弟,刘氏一族在荆南也是一方豪强,当湘国覆灭,刘泓自刎之后,刘巴一脉便取代刘泓一脉成为了刘家的当家人,后来归降邓军,由于其在荆南的影响力,受到了杨延昭和常遇春的倚重,而刘巴也没有让两人失望,很快就帮助邓军稳定了荆南局势。
“刘先生,今日大王派人来询问我二人,对于荆南四郡太守的意见,本将和常将军商量过,决定向大王举荐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杨延昭向刘巴问道。
刘巴闻言大喜,早就归顺邓军之后,刘巴就对邓国的官制了解得一清二楚了,邓国用三省六部取代了秦朝留下来的三公九卿制度,以三省主官为三相,以下就是六部尚书,御史大夫,然后就是六部侍郎和各郡太守,至于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官职出现,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最起码,现在一郡太守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多谢杨将军、常将军赏识,在下感激不尽。”对于举荐他的常遇春和杨延昭,刘巴真的很感激。
杨延昭笑了笑,道“刘先生不必如此,这段时间来,我二人深知刘先生的能力,担任一郡太守绰绰有余,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二人只是向大王举荐,但是具体结果如何,还是要看大王的意思。”
“在下明白!”刘巴当然知道最终还是要邓昇决定呢,但是邓昇能够不远千里派人来询问常遇春和杨延昭的意见,那就代表邓昇是有意重用荆南士人的,有了常遇春和杨延昭的举荐,这太守的位置算是稳了。
乾元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杨延昭和常遇春联名的奏折送到了邓昇的乾阳宫,果不其然,两人举荐的人便是刘巴,这让邓昇很欣慰。
而经过这段时间,各派系举荐的人都基本考虑清楚了,于是邓昇便召开朝会,决定下四郡太守的人选。
通过一番争论,最后由邓昇拍板,由刘巴出任武陵太守、刘健出任长沙太守、欧阳修出任零陵太守、姚崇出任桂阳太守。
一年之内,邓国一连打了两场大战,虽然钱粮方面的消耗并不是很大,但是兵马损失也有好不少,再加上持续的征战,让军马很疲惫,马上就要入冬了,邓昇便决定停止一切的军事活动,让兵马得到休整,同时下令全国扩军。
现在邓国坐拥九郡之地,人口近五百万,但是兵马才三十万上下,所以邓昇决定扩军十万,将军队扩充至四十万以上,并下令各部加紧训练,因为邓昇有预感,明年开春以后,中原会有大动作了。
进入了十月,北方已经下起了大雪,虽然邓国身处南方,还没开始下雪了,但是天气也慢慢的变凉了。
“都说说吧,你们有什么看法。”尚书省中,蒋琬喝了一口茶水,道。
“相爷,这一次是我们的机会,只要拿下四郡太守的位置,相爷在朝中的话语权就更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胡惟庸觉得这一次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将四郡太守都安排自己人上了,那么邓国九郡就有五郡是蒋系的人,这样一来,蒋系定能取代崔系成为邓国第一派系。
蒋琬点了点头,他也很心动,蒋琬不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有机会,他当然想发展一下自己的势力的,党争是自古以来都存在的,只要不超出君王的控制之内,就没有问题。
“可是,其他派系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将四个太守的位置拿下的,而且看大王的意思,这四个太守,必然有一个是留给荆南世家的。”寇准皱着眉头道,胡惟庸的想法很好,但是其他人也不是傻子,又怎么会看不到这四个位置带来的好处呢。
蒋琬淡淡的说道“这些不用我们担心,一切自有大王圣裁,我们只需要举荐便是了,你们手底下有哪些人能够担任一郡太守的,都说说看。”
“吏部郎中姚崇,是江夏军师姚广孝之弟,其能力不俗,只不过是缺乏资历,如果相爷能够举荐其出任一郡太守,不但可以为我们拿下一个位置,又可以交好姚广孝,巩固相爷在江夏的根基,而且姚崇之兄姚广孝与崔相是好友,相爷举荐姚崇,崔相定不会阻挠的。”寇准第一个举荐的人就是姚崇了。
蒋琬点了点头,道“姚崇此人,本相也略有耳闻,能力是有的,算他一个,还有吗?”
“还有一个。”胡惟庸见寇准举荐了一个,他也不甘示弱,道“户部郎中刘健,此人能力不在我之下,只要能够出任一郡太守,假以时日,接任一部侍郎或者尚书都不在话下的。”
蒋琬想了想,道“好,也算他一个,这一次我们就举荐两个人。”把刘健也算上,蒋琬便不再考虑其他人了。
可是这让胡惟庸等人很愕然,为什么不再举荐呢。
于是胡惟庸道“相爷,我们还有人啊,为什么不再举荐呢?”
蒋琬笑了笑,道“惟庸啊,过犹不及啊,你要记住,我们举荐人才,都是为国为民的,定不能什么人都举荐上去,若是惹得大王不喜,便得不偿失了,再说了,一共四个太守位置,如果我们全都拿了,不说其他人就连大王也不会乐意的。”
“相爷英明!”众人佩服道。
与此同时,崔浩也带着工部尚书柳城来到了中书省的班房。
一坐下,崔浩便对柳城道“柳城,这一次你举荐礼部郎中欧阳修,此人是本相安排进礼部的,本想着他能够做出点成绩,日后好接任礼部尚书一职,可是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理当争取。”
崔浩作为三相之首,但是中书省权力不如尚书省,为了增强话语权,崔浩很早就将目光投向了六部,崔浩是第一任的工部尚书,所以当他卸任工部尚书,出任门下令的时候,便将柳城举荐给了邓昇,现在礼部尚书孔侑年岁渐长,用不了多久就会退下来了,礼部也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目标了,因此崔浩很早就在礼部布局。
柳城点了点头,道“相爷,这也是一个位置,还有三个呢?”
崔浩笑了笑,道“一个就够了,今日大王派人去荆南询问杨延昭和常遇春的意见,很明显就是要把一个位置留给荆南世家,至于剩下的两个,就留给蒋相和那群老臣去争吧。”
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共就四个太守位置,各方势力肯定会努力争取的,只要拿下一个,就是自身派系的一份资本,对于日后朝堂的话语权的争夺有很大的好处。
其实邓昇也知道朝中已经分成了好几个派系,但是有着系统的保证,邓昇不担心他们会做出什么越轨的事情来,相反,如果一个朝堂没有争斗,这才是邓昇应该担心的,或许这就是帝王心术吧,作为一个帝王就要懂得平衡朝臣,调动朝臣的积极性,没有争斗的朝堂只会是一潭死水。
而远在临湘的杨延昭和常遇春,也在接到邓昇的旨意后,接待了一个中年人,此人便是刘巴,系统给他植入的身份就是湘国丞相刘泓的族弟,刘氏一族在荆南也是一方豪强,当湘国覆灭,刘泓自刎之后,刘巴一脉便取代刘泓一脉成为了刘家的当家人,后来归降邓军,由于其在荆南的影响力,受到了杨延昭和常遇春的倚重,而刘巴也没有让两人失望,很快就帮助邓军稳定了荆南局势。
“刘先生,今日大王派人来询问我二人,对于荆南四郡太守的意见,本将和常将军商量过,决定向大王举荐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杨延昭向刘巴问道。
刘巴闻言大喜,早就归顺邓军之后,刘巴就对邓国的官制了解得一清二楚了,邓国用三省六部取代了秦朝留下来的三公九卿制度,以三省主官为三相,以下就是六部尚书,御史大夫,然后就是六部侍郎和各郡太守,至于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官职出现,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最起码,现在一郡太守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多谢杨将军、常将军赏识,在下感激不尽。”对于举荐他的常遇春和杨延昭,刘巴真的很感激。
杨延昭笑了笑,道“刘先生不必如此,这段时间来,我二人深知刘先生的能力,担任一郡太守绰绰有余,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二人只是向大王举荐,但是具体结果如何,还是要看大王的意思。”
“在下明白!”刘巴当然知道最终还是要邓昇决定呢,但是邓昇能够不远千里派人来询问常遇春和杨延昭的意见,那就代表邓昇是有意重用荆南士人的,有了常遇春和杨延昭的举荐,这太守的位置算是稳了。
乾元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杨延昭和常遇春联名的奏折送到了邓昇的乾阳宫,果不其然,两人举荐的人便是刘巴,这让邓昇很欣慰。
而经过这段时间,各派系举荐的人都基本考虑清楚了,于是邓昇便召开朝会,决定下四郡太守的人选。
通过一番争论,最后由邓昇拍板,由刘巴出任武陵太守、刘健出任长沙太守、欧阳修出任零陵太守、姚崇出任桂阳太守。
一年之内,邓国一连打了两场大战,虽然钱粮方面的消耗并不是很大,但是兵马损失也有好不少,再加上持续的征战,让军马很疲惫,马上就要入冬了,邓昇便决定停止一切的军事活动,让兵马得到休整,同时下令全国扩军。
现在邓国坐拥九郡之地,人口近五百万,但是兵马才三十万上下,所以邓昇决定扩军十万,将军队扩充至四十万以上,并下令各部加紧训练,因为邓昇有预感,明年开春以后,中原会有大动作了。
进入了十月,北方已经下起了大雪,虽然邓国身处南方,还没开始下雪了,但是天气也慢慢的变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