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盖特教授拨通电话:“雅各布,我想让李来见你,你知道的,就是伍德盖特李实验的那个李。我向你保证,李的新论文的价值不亚于相对论!没错,我希望你能让李的新论文尽快发表,谢谢。”
大教授伍德盖特拥有足够的面子,在他的推荐下,李康平带着物质波去往费迪南德楼物理评论主编办公室。
物理评论主编雅各布洛菲斯专职服务于物理评论编辑部,他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
作为主编,洛菲斯有小小的特权,如果他愿意,并且他觉得一篇论文具备发表价值,那么他可以直接安排这篇论文刊登在物理评论上。
“洛菲斯先生,我是李,我能进来吗?”
“李先生,请进。”
李康平进入洛菲斯的办公室,坐下。
洛菲斯友好的说:“李,我很高兴看到你的银原子束方法验证空间量子化理论交给我们发表,我想我们有机会继续合作,不是吗?”
李康平和善的说:“当然。”
期刊杂志与论文作者互利互赢,作者需要平台,期刊杂志也需要杰出的、轰动性的论文。
所以李康平、洛菲斯能在友善和谐的氛围下谈话。
李康平提出了一些想法:“洛菲斯先生,你知道的,美国每天产生许多优秀的物理论文,而物理评论是双月刊,每期只刊登几篇、最多十几篇论文,这造成了一种现象,有些论文是几年前写的,但因为排期太长,现在才发表。”
“李,我懂你的意思,我们也在考虑将物理评论改为月刊,每月出版一期。”
“是吗,那可太棒了。物理评论改为月刊的同时,如果能增设一份周刊子刊,叫作物理评论导报、物理评论快报之类的,那就更好了。”
“李,你说的我都懂,然而我们的职员数量不允许我们增设周刊性质的子刊。好了,让我们聊聊主题吧,我可以看看你的新论文吗?”
“请看。”
李康平将物质波放在洛菲斯的桌面上。
洛菲斯快速浏览物质波,他的感受与伍德盖特类似,惊讶,震撼,难以彻底接受也难以彻底拒接。
“这是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物质波,你创造性甚至是颠覆性的提出了物质波!李,给我点儿时间,我得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阅读这篇论文。”
“好的,洛菲斯先生,谢谢,再见。”
李康平离开哥大,与李冲、刘绍文汇合。
刘绍文联系到了纽约的一家建筑公司,该司正在为曼哈顿宙斯麻将厂出图纸。
李康平认真审核图纸,图纸基本上是按他的意思设计的,先期修建1号、2号、3号厂房和仓库,可满足50人规模的生产条件。
布朗克斯农场那个地方比较偏僻,有车的员工无所谓了,没车的员工上下班通勤有点麻烦。
如果今后开双班甚至三班,公司领导有必要为员工修建厂区宿舍。
另外,我们得盖一栋办公楼,不需要太豪华,三五层高,牢固实用就行。
以及,我们需要一间维修工场。初期的设备、工具,若是美国有就在美国购买,美国没有的就从国内运来。麻将厂投产后,维修工场承担设备工具维修及自制设备工具的任务。
李总裁的规划构想无可挑剔,但是咱们的资金不太够啊。刘绍文显得苦恼。
公司副总裁周先生投了2万美金之后也没怎么管事了,如果需要联系某些人脉,则由周先生出面。
最卖力的董事是刘绍文,他以1500美金入股,占据7的股份似乎有点多。
李康平觉得刘绍文占7的股份是合理的,刘绍文是极其难得的专业人才,我们不可缺少他这种专业且可靠的人才。
圣诞假期之前,洛菲斯邀请李康平前往费迪南德楼。
过去的一两个礼拜,洛菲斯印了几份物质波副本,交给常驻总部的几位物理学家评审。
哈佛大学的杜安教授他是叶企孙的硕士导师、胡刚复的博士导师,杜安教授最近正好来纽约出差,他也收到了一份物质波的论文副本。
李康平步入费迪南德楼会议室,六位评审者等待着他。
六位评审者是物理评论主编洛菲斯、参加过索尔维会议的大教授伍德盖特、哈佛大学杜安教授,以及两位的会员和一位数学家。
洛菲斯说道:“论文发表之前,作者不可以与评审者直接接触,但是李先生的物质波太过特殊,我们就当这是年会的附加会议吧。”
杜安教授说:“我们已经看过了物质波,我们还是想听听李先生如何解释物质波,现在,李先生,请开始你的陈述。”
“感谢各位先生的出席,非常感谢。”
李康平感谢之后开始了他的陈述:“首先,我要明确物质波的概念,所谓的物质波,它的模方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密度,其中概率密度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一切宏观粒子都具有与本身能量相对应的波动频率或波长,物质波于宏观尺度下表现为对几率波函数的期望值,不确定性失效可忽略不计。”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这一点,我将它与经典力学做比较,当然了,这只是一种想象中的比较。比如说,如果有一个半径很大的水平圆台,在这个圆台上悬挂许多相同的体系,而每个体系皆由在末端挂一重物的螺旋弹簧组成。”
“在平台上单位面积内悬挂的这种体系的数目即它们的密度,随着距离平台圆心越远而很快减小,就好像这些系数凝聚在这个圆心的周围一样。”
“由于所有这些弹簧重物系统都是如此,因而它们全部具有相同的周期,这是指使它们做相同振幅和相同相位的振动时而言的。”
“所有重物的质心所在的面是一个平面,随着重物的上下运动,这个面也上升和下降。这样得到的全部系统的组合可以跟我们设想的孤立能量单元作一粗略比较。”
“我上面所做的描述是站在平台上的观测者所观测到的情景,如果另一观测者看到平台以速度做匀速运动,每个重物在他看来正在经受着时钟变慢的爱因斯坦效应。”
大教授伍德盖特拥有足够的面子,在他的推荐下,李康平带着物质波去往费迪南德楼物理评论主编办公室。
物理评论主编雅各布洛菲斯专职服务于物理评论编辑部,他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
作为主编,洛菲斯有小小的特权,如果他愿意,并且他觉得一篇论文具备发表价值,那么他可以直接安排这篇论文刊登在物理评论上。
“洛菲斯先生,我是李,我能进来吗?”
“李先生,请进。”
李康平进入洛菲斯的办公室,坐下。
洛菲斯友好的说:“李,我很高兴看到你的银原子束方法验证空间量子化理论交给我们发表,我想我们有机会继续合作,不是吗?”
李康平和善的说:“当然。”
期刊杂志与论文作者互利互赢,作者需要平台,期刊杂志也需要杰出的、轰动性的论文。
所以李康平、洛菲斯能在友善和谐的氛围下谈话。
李康平提出了一些想法:“洛菲斯先生,你知道的,美国每天产生许多优秀的物理论文,而物理评论是双月刊,每期只刊登几篇、最多十几篇论文,这造成了一种现象,有些论文是几年前写的,但因为排期太长,现在才发表。”
“李,我懂你的意思,我们也在考虑将物理评论改为月刊,每月出版一期。”
“是吗,那可太棒了。物理评论改为月刊的同时,如果能增设一份周刊子刊,叫作物理评论导报、物理评论快报之类的,那就更好了。”
“李,你说的我都懂,然而我们的职员数量不允许我们增设周刊性质的子刊。好了,让我们聊聊主题吧,我可以看看你的新论文吗?”
“请看。”
李康平将物质波放在洛菲斯的桌面上。
洛菲斯快速浏览物质波,他的感受与伍德盖特类似,惊讶,震撼,难以彻底接受也难以彻底拒接。
“这是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物质波,你创造性甚至是颠覆性的提出了物质波!李,给我点儿时间,我得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阅读这篇论文。”
“好的,洛菲斯先生,谢谢,再见。”
李康平离开哥大,与李冲、刘绍文汇合。
刘绍文联系到了纽约的一家建筑公司,该司正在为曼哈顿宙斯麻将厂出图纸。
李康平认真审核图纸,图纸基本上是按他的意思设计的,先期修建1号、2号、3号厂房和仓库,可满足50人规模的生产条件。
布朗克斯农场那个地方比较偏僻,有车的员工无所谓了,没车的员工上下班通勤有点麻烦。
如果今后开双班甚至三班,公司领导有必要为员工修建厂区宿舍。
另外,我们得盖一栋办公楼,不需要太豪华,三五层高,牢固实用就行。
以及,我们需要一间维修工场。初期的设备、工具,若是美国有就在美国购买,美国没有的就从国内运来。麻将厂投产后,维修工场承担设备工具维修及自制设备工具的任务。
李总裁的规划构想无可挑剔,但是咱们的资金不太够啊。刘绍文显得苦恼。
公司副总裁周先生投了2万美金之后也没怎么管事了,如果需要联系某些人脉,则由周先生出面。
最卖力的董事是刘绍文,他以1500美金入股,占据7的股份似乎有点多。
李康平觉得刘绍文占7的股份是合理的,刘绍文是极其难得的专业人才,我们不可缺少他这种专业且可靠的人才。
圣诞假期之前,洛菲斯邀请李康平前往费迪南德楼。
过去的一两个礼拜,洛菲斯印了几份物质波副本,交给常驻总部的几位物理学家评审。
哈佛大学的杜安教授他是叶企孙的硕士导师、胡刚复的博士导师,杜安教授最近正好来纽约出差,他也收到了一份物质波的论文副本。
李康平步入费迪南德楼会议室,六位评审者等待着他。
六位评审者是物理评论主编洛菲斯、参加过索尔维会议的大教授伍德盖特、哈佛大学杜安教授,以及两位的会员和一位数学家。
洛菲斯说道:“论文发表之前,作者不可以与评审者直接接触,但是李先生的物质波太过特殊,我们就当这是年会的附加会议吧。”
杜安教授说:“我们已经看过了物质波,我们还是想听听李先生如何解释物质波,现在,李先生,请开始你的陈述。”
“感谢各位先生的出席,非常感谢。”
李康平感谢之后开始了他的陈述:“首先,我要明确物质波的概念,所谓的物质波,它的模方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密度,其中概率密度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一切宏观粒子都具有与本身能量相对应的波动频率或波长,物质波于宏观尺度下表现为对几率波函数的期望值,不确定性失效可忽略不计。”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这一点,我将它与经典力学做比较,当然了,这只是一种想象中的比较。比如说,如果有一个半径很大的水平圆台,在这个圆台上悬挂许多相同的体系,而每个体系皆由在末端挂一重物的螺旋弹簧组成。”
“在平台上单位面积内悬挂的这种体系的数目即它们的密度,随着距离平台圆心越远而很快减小,就好像这些系数凝聚在这个圆心的周围一样。”
“由于所有这些弹簧重物系统都是如此,因而它们全部具有相同的周期,这是指使它们做相同振幅和相同相位的振动时而言的。”
“所有重物的质心所在的面是一个平面,随着重物的上下运动,这个面也上升和下降。这样得到的全部系统的组合可以跟我们设想的孤立能量单元作一粗略比较。”
“我上面所做的描述是站在平台上的观测者所观测到的情景,如果另一观测者看到平台以速度做匀速运动,每个重物在他看来正在经受着时钟变慢的爱因斯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