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分为东西二部以后,但东部突厥仍然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对隋朝边境造成重大压力。东部突厥都蓝可汗即位以后,杨坚支持启民可汗反叛。在启民失败以后,杨坚立刻隆重迎接启民,承认他的东部突厥大可汗地位,同时让他在大隋漠南草原建国,并动用了大隋的民力,为他兴建了白城,是为突厥南部汗庭。东部突厥自此又一分为南北二部。

    而此时的大隋已经完全了大一统,在和突厥的对抗中处于上风。到了突厥都蓝可汗死后,西突厥多次攻击启民可汗,并且侵扰隋朝边境。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人南渡黄河,掠夺启民可汗部下男女6千人,牲畜20多万头。隋云州道行军元帅杨素率诸军追击,大破阿勿思力俟斤军,夺回全部被俘人口及被掠畜***还启民可汗。当时有许多突厥人投降。长孙晟又建议启民可汗派遣若干使者,分道前往北方招抚铁勒诸部等。铁勒的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10多部背叛达头可汗,归附启民可汗。奚、霫等5部也内迁。达头可汗西奔吐谷浑,从此在历史上消失。启民可汗把达头的部众收归自己统率。长孙晟送启民可汗北迁碛口使他更方便管理整个东部突厥汗国。

    启民可汗病死于大业五年,杨广为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立其儿子咄吉为始毕可汗。

    几年以后,始毕可汗统一东部突厥,成为大隋最大的边患,并在大业十一年八月,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袭击北巡的杨广。自此,隋朝与东部突厥再次对立,但此时隋朝内部起义频频爆发,内乱、分裂严重削弱了国力,而东部突厥则因内部统一而转向强大,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东突厥。东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

    之后,始毕可汗把长孙晟对付突厥那一套转用于大隋,他立割据雁门的刘武周为定杨可汗、赠割据朔方的梁师都狼头纛,封为大度毗伽可汗,后又称为解事天子。并出兵助梁师都打下了雍北八郡;之后,攻破五原郡占榆林的郭子和也北附突厥,始毕可汗封为平杨天子,薛举、李轨、李渊也先后向突厥称臣。

    直到杨侗横空出世,才遏制了东部突厥发展的势头和险恶用心,先破突厥南部汗庭,再于马邑斩杀了包括始毕可汗父子在内的数十万大军,接着将东部突厥一分为三,然后,又多次率军入侵大草原,杀得东部突厥大草原血流成河,从而使颉利可汗龟缩在于都斤山,默默的舔伤口。

    颉利可汗南侵之心固然不死,但顺势上位的他本就没有威望可言,在他登基之日,杨侗率领隋五军,将其本部和忠诚于他的铁勒杀得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好不容易组建十万大军南下,又被秦琼和阿史那思摩全歼于漠北草原之上,与此同时,内部又被薛万彻携同柔然残部祸害了一遍,紧接着,因为隋朝奴隶贸易的火暴,阿史那思摩屡屡入侵草原,掠夺颉利治下各部的人口和牲口,使其势力越来越小、越退越北。这与历史上兵逼长安的威势相比,日子过得简直如同地狱一般。

    可是今天,潜入东部突厥的大隋谍者发来急信是何用意?

    杨侗匆匆的看了一遍,急信上说颉利可汗准备与西突厥可汗统叶护会盟金山,两者极可能要攻打大隋,这使得杨陷入了沉思。

    阿史那土门建立的大汗国一分东西,两部各自发展,之后在隋朝的经营下,两部相互厮杀,结下了极深的仇恨。

    东部突厥一度强大,如今已经被杨侗打压了下来,惨不忍睹。而这个西突厥,在文武二帝时期,日子也很不好过,新立的可汗时不时被隋朝扶持起来的小可汗搞。

    当年达头可汗败亡以后,处罗可汗成为西突厥的最高统治者,不过此人治理汗国无道,臣民多叛。他在大业元年发兵袭击铁勒诸部,搜括他们的财物,又猜疑薛延陀部生变,杀其酋长数百人。因此铁勒各部都起来反对处罗,多次打败他。

    大业五年,杨广西巡,召见处罗可汗于大斗拔谷,处罗可汗托故不至。杨广大怒,用裴矩计,诱使西突厥西面的射匮可汗袭击处罗可汗。处罗大败,逃至高昌境内。然后处罗可汗至隋京朝觐。第二年正月,炀帝分处罗可汗内附部众为三部分:其弟阙度设率领老弱万余人,至会宁居住;特勤阿史那大奈(史大奈)领余众居楼烦;封处罗为曷萨那可汗,领五百骑常从皇帝巡幸。

    处罗可汗归隋以后,西突厥立其叔射匮可汗为主。射匮可汗开拓疆域,东至金山,西至咸海,隋境以西的西域诸国都附属于他。其王庭设于龟兹北三弥山。射匮可汗死于前年,其弟统叶护可汗继位。

    统叶护可汗智勇双全,擅长指挥作战,率控弦之士数十万人,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称霸西域。迁王庭于石国北千泉碎叶城。且授予西域诸国国王“颉利发”称号,给每国派吐屯一人进行监督,征收贡赋。这也是西突厥最强盛的时期了。

    杨侗知道东部可汗颉利、西部可汗统叶护都是野心勃勃的家伙,史上两者实力相当,一个想要征服一个,打得不可开交,可如今,东部突厥弱得可怜,以颉利可汗的枭雄秉性,极有可能在会盟的时候,选择臣服统叶护,从而借助西突厥的力量,兵犯大隋。一个‘大一统’的突厥汗国,对大隋来说,绝不是件好事。

    “殿下,颉利又在搞事了?”杨恭仁见杨侗看了书信后,脸色变得相当难看,关切的问道。

    “多事之秋啊!”杨侗将手中的急信递了过去。等众人一一过目后,沉声问道:“大家好好商量一下,突厥这事怎么办?”

    房玄龄开口道:“其实殿下也不必过于操心!”

    “哦?这话怎么说?”杨侗皱眉道。

    “阿史那思摩这家伙现在膨胀得十分厉害,实力嘛,也跟阿史那咄苾相当。我们养了他这么久,也是放出去咬人的时候了。”房玄龄笑着说道。

    “你觉得阿那史思摩能行吗?”杨侗听得大为心动,狗咬狗一嘴毛之事,正合他意。

    “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房玄龄笑着解释道:“首先,东西突厥的仇恨深如渊,不是颉利的臣服即可化解的。”

    “其次,伊利可汗、木杆可汗等灵魂人物都埋葬在于都斤山的燕然峰,从而令此山成了突厥共尊的神山、圣山,是突厥人的灵魂和信仰之源,针对此山,两者发动了不少大战。阿史那咄苾一旦臣服于统叶护可汗,此山必归西突厥所有,如果只有东西两部,东部突厥上下也就顺势认了。但现在多了一个阿史那思摩,情况就不同了,只要他执正统之鞭,斥责西突厥为异类,那么一直以正统自居自傲的东部突厥,定然对阿史那咄苾离心离德,继而倒向阿史那思摩,而这一个结果,绝不是阿史那咄苾承担得起的。”

    “第三、东西突厥本就旧怨,又有于都斤山之争,肯定会扯皮不休,迟迟得不出结果。而他们谈判的这段时间,便是我军收复张掖、敦煌的契机,我军若是胜利,可以打到敦煌玉门关,从而据关守御。但臣不建议打得这么远,因为战线过长,大军的给养很难跟上,若是发生意外,我们也反应不及。所以,臣认为夺下张掖就够了。”说到这里,房玄龄走到了沙盘前,用一根木杆点在张掖福禄县以西的一个地方,此地是张掖郡的最西之地,它东连张掖、西接敦煌,北靠黑山、南临祁连山脉的嘉峪山。黑山和嘉峪山之间有一个仅15公里宽的天然通道,这是河西走廊上最狭窄的隘口,堪称是河西走廊咽喉要地。

    杨侗知道大明王朝的征西大将军冯胜也看中了这块宝地,在平定河西后,于此建立了一座用于军事要塞——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嘉峪关。后来又经过历代帝王的扩建与完善,嘉峪关最终成为一座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楼、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的天下第一雄关。

    而现在看房玄龄的意思,似乎也打算在此建立一座防御体系。

    果然不出所料。

    只听房玄龄说道:“此地扼守南北宽约15千米的河西走廊峡谷地带,该峡谷北部的黑山和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夺下张掖全郡以后,微臣建议在此设一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塞,使之成为玉门关之后的第二道重关,加上段德操在武威郡大斗拔谷和燕支山之间建立的燕支关,一共成为河西走廊三重险关,有此三重险关,再加上扶风大震关,西部之敌永无入关之径。若是能够迅速夺下张掖,并迅速建立成关,那么,西突厥纵有百万雄师亦难寸进,更重要的是,此地如果有警,关中可以迅速应对,物资也能就近支援到位。”

    “此事可行!等夺下张掖,就在这里打造一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名字就叫嘉峪关!”杨侗从善如流,反正又不用自家百姓去建设,修筑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了,若是西突厥反应不及,且进度快,还是要夺回全郡的。武帝打下的基业,绝不能到殿下手中丢失。否则,殿下又如何向武帝和世人交待呢?”

    “有道理!”杨侗笑了一笑,接着问道:“还有第四吗?”

    房玄龄道:“第四、统叶护可汗的精锐力量有四十万左右,但他需要留下一部分人镇守本部,威慑西域诸国,能动用的兵力顶多有三十万,可是从碎叶城到武威的话,也有千里之遥,三十万大军每天消耗的军粮都会把他拖垮,所以,他能够动用的兵力又再次下降。而阿那史思摩兵力已经膨胀到了十二万,经过秦琼将军的训练,已经具备不小战力,若是装备我军的武备,完全可以跟统叶护拼得两败俱伤。到时候,我军兵出武威,痛打落水狗。”

    众人闻言,个个都心领神会的笑了。

    这第四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无非就是让阿史那思摩带领着他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底,继续去当大隋的炮灰,这个炮灰哪怕他不当也不行,只因这一支军队,由大隋的军官训练,并灌输了忠诚大隋的观念,阿那史思摩对它的掌控力远不如大隋,加上汉人至上的理念的灌输,这些人哪个都想为大隋建功立业,从而换得汉人的身份。而南部突厥将士所需之安定和荣誉感,根本不是寄人篱下的阿那史思摩能够给予。

    ……

    (上一章通篇介绍大隋和突厥的恩怨史。我这么写,是利于以后情节的展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希望大家谅解。

    有及时订阅的读者说是借历史赚大家的钱了。这个说法……我也认了吧,我确实赚了支持正版的读者每个人0.2元,或是0.15元、0.12元……这到抱歉!最后,敬告骂人者:做人,请有素质一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章节目录

大隋第三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碧海思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海思云并收藏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