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多尔衮见面后的几天内,杨振并没有返回凤凰城方向,只是打发了李明时带人先行返回。</P></p>

    而杨振自己则带着他的卫队抬枪营,停留在秀岩城内,等待金海镇西路军的消息。</P></p>

    杨振派遣了刘文炤和祖克祥带队前往熊岳城方向送信,当然是去通知吕品奇以及袁进他们水陆两路兵马按照约定撤军的。</P></p>

    以前,对于和清虏将领达成的约定,不论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杨振一贯是按照兵不厌诈的套路对待的,从来不打算履行守约的义务。</P></p>

    但是这次与多尔衮的约定,他是打算履行的。</P></p>

    最起码在多尔衮争夺大位期间,他是不打算对他们任何一方发起进攻的。</P></p>

    因为一旦兵临城下,清虏八旗内部反而更容易团结起来。</P></p>

    所以,对于金海镇的西路军,不论是统领水师的袁进,还是指挥陆师的吕品奇,杨振在给他们写的信件中,所用的辞令都是不容置疑的语气。</P></p>

    不管他们理解不理解,军令送达之日,就必须立刻执行。</P></p>

    而杨振停留在秀岩城内,等待的就是刘文炤、祖克祥他们将命令送达后西线反馈回来的消息。</P></p>

    当然在等待期间,杨振也没有闲着,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他在安庆后等人的陪同下,几乎走遍了秀岩城的周边地区。</P></p>

    秀岩附近,大洋河的两岸,以及汤池河的两岸,包括许多山间河谷地带,都是容易开垦、方便耕作的肥沃黑土地。</P></p>

    杨振看了许多地方,当然也定下了许多屯垦的区域。</P></p>

    杨振让安庆后打了报告,自己亲自签字用印,叫人送往金海镇后方,叫旅顺方面优先为秀岩城附近招募屯垦移民六屯一千八百户。</P></p>

    这也就相当于,一次性为秀岩城的安庆后麾下增加了一千八百个可以征召、也可以招募的正兵兵员。</P></p>

    同时也让安庆后的金海东路庄河团营前营的兵员,一下子有望达到超规格的三千三百员。</P></p>

    安庆后自然是欣喜万分。</P></p>

    但是杨振更为看重的,却是此地的屯垦之利。</P></p>

    既然在嘉靖、万历年间,此地能够作为金州、盖州和海州三卫的重要粮仓,那么一旦恢复此地的人口和屯垦事业,未尝不可以作为今后杨振麾下经营安东地区的后方粮仓。</P></p>

    就在杨振领着安庆后在秀岩城谋划未来的屯垦事业期间,刘文炤和祖克祥二人带领的信使队伍,先后抵达了吕品奇在熊岳城城南的石桥子大营和袁进在连云岛上的西路军水师大营。</P></p>

    吕品奇和袁进两个,面对杨振叫人送来的突然的撤军命令,虽然有一些不解,但是并没有迟疑多长时间,就选择了接受。</P></p>

    因为自从他们追随杨振以来,杨振很少犯错,几乎一直都是正确的,这让他们这些人形成了服从的习惯。</P></p>

    即使是接到命令后有所迟疑,有些不解,但是杨振和多尔衮之间的交易合不合算,他们是很清楚的。</P></p>

    他们虽然更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打退乃至歼灭熊岳城和盖州城的清军,从而立下实打实的夺城复地的战功,但是也知道,旷日持久的围困过后,就算迫使城内的清军北逃,追击或者伏击之战的伤亡,也绝不会小了。</P></p>

    因此在与麾下的部将们,反复磋商之后,不论是袁进,还是吕品奇,最终都选择了按照杨振的命令行事,因为这样的代价明显更低。</P></p>

    就算不考虑不服从命令的后果,他们各自手底下的将校官佐们,也更希望看到兵不血刃的拿下防御体系基本完整的熊岳城和盖州城。</P></p>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袁进和吕品奇贵为总兵,贵为金海镇西路军水师和陆师的统帅,他们当然不需要亲冒矢石,亲自冲锋陷阵。</P></p>

    因此,但凡是强攻硬取的作战,死的都是下层的队伍士卒。</P></p>

    在如今金海镇各路的兵源已经有了充足保证的情况下,各路总兵官们早已不那么在乎麾下士卒的伤亡了,毕竟死的又不是他们自己的家丁。</P></p>

    但是对于下层的队伍士卒来说,尤其是对于下层的队官、棚长、伍长们来说,死的却是身边的战友,甚至是他们自己。</P></p>

    所以,与死战夺城相比,他们当然更愿意在不流血的情况下拿到清军驻守的坚城。</P></p>

    杨振的命令,虽然不怎么令那些有志于立下殊勋的总兵大将们满意,但却更得下层将佐士卒们的军心。</P></p>

    让吕品奇和袁进他们有所迟疑的,是他们对多尔衮的印象,他们担心杨振中了多尔衮的缓兵之计。</P></p>try{ggauto();} catch(ex){}

    但是杨振的命令已经下达了,监督执行的人员也到了他们两个的大营,他们只能服从。</P></p>

    于是,杨振军令送达吕品奇军中并于次日午后送达袁进连云岛驻泊地大营之后,金海镇西路军水陆两路兵马,共同于崇祯十五年五月初五日卯时全线后撤。</P></p>

    袁进率领庞大的水师船队撤离了大清河河口,撤离了连云岛,而且也传令收回了已经深入辽河口并在辽河口两岸安营扎寨的水师前哨队伍,全线退居海上。</P></p>

    而吕品奇也于五月初五清晨,放弃了石桥子大营,放弃了已经占领的石棚山上的望海堡,以及浮渡河北岸扼守驿道的许屯堡,将信将疑地全线撤回到了开战以前的地域。</P></p>

    然后就是心思各异的等待与观望。</P></p>

    但是令吕品奇和袁进欣喜的是,他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P></p>

    熊岳城的清军在确定城外的几路金海镇明军悉数向南撤走后,于次日清晨突然弃城而走,除了数千披甲,还有上万仆从与老弱妇孺,以及大量牲口拖拽的辎重车辆,浩荡北上。</P></p>

    金海北路的斥候,将探报送到浮渡河南岸的官马山大营,吕品奇感到一阵肉疼。</P></p>

    如果能早一日打破熊岳城,城中的清军仆从丁口老弱妇孺以及大批牲畜粮草等物资,就全是自己的了。</P></p>

    但是想到还有四五千的披甲清军,吕品奇忍了又忍,按下了追击的心思。</P></p>

    接下来,同样感到肉疼惋惜的,还有退出了连云岛,但却一直巡弋在盖州湾外海的袁进等部人马。</P></p>

    就在崇祯十五年的五月初七日上午清晨,盖州城的上万清军队伍,保护着数量更多的家眷和仆从,押解着几百辆装满各种辎重物资的骡马大车陆续出城。</P></p>

    在盖州城北门外,汇合了头天夜里抵达盖州城外的熊岳城方向大批人马,启程离开了盖州北门,一拨接一拨向北进发。</P></p>

    数不清的人马车辆,沿着从盖州往海州去的古老驿道迤逦北上,无尽的长龙一般,络绎不绝,浩浩荡荡。</P></p>

    直到正午时分,北上队伍先头的车马已经过了耀州堡,而队尾殿后的车马人群才将将离开盖州城。</P></p>

    对袁进他们来说,这简直是天赐的绝佳的伏击机会。</P></p>

    甚至都不需要事先打埋伏,只要派出人马从盖州附近的大清河河口上岸,来一个衔尾追击,就能轻轻松松赢得一场大捷。</P></p>

    要说袁进他们这些人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P></p>

    但是杨振的命令摆在面前,他们就是再怎么动心眼馋,也得硬生生忍住。</P></p>

    崇祯十五年五月初九日凌晨,身在秀岩城内的杨振被从睡梦中叫醒。</P></p>

    “都督,都督——”</P></p>

    杨振醒来,首先看到的是安庆后,但是跟在安庆后身后,一起站在卧室门口的还有刘文炤和祖克祥。</P></p>

    “卑职参见都督!”</P></p>

    三人看杨振起身,连忙上前见礼。</P></p>

    杨振看他们都是满脸喜色,于是也笑道:</P></p>

    “怎么,有消息了?”</P></p>

    “回禀都督,千真万确的消息,前天多尔衮全军撤往耀州、海州了,就在昨天上午西路军那边袁总兵和许总兵已经从大清河口上岸,率军进驻了盖州城。西路军吕总兵也已经率军北上进驻了熊岳城!”</P></p>

    “袁总兵和许总兵叫卑职等人速回秀岩城,给都督带口信,请都督尽快前往盖州坐镇主持大局!”</P></p>

    刘文炤和祖克祥先后向杨振做了禀报。</P></p>

    “前往盖州?也好。盖州城距离这里也不算远,那就走一趟吧!接下来,的确有些事情要布置一番!”</P></p>

    杨振原本没有近期前往辽东半岛西线的计划,毕竟朝人半岛这一边还有许多没有完成的事情。</P></p>

    但是,出了与多尔衮暂时停战议和这样的意外,袁进、许天宠他们已经兵不血刃地进入了盖州城,辽东半岛整个盖州以南地区如今全都成了金海镇的地盘,在这样的变化之下,杨振想了想,还是觉得有必有去一趟的。</P></p>

    就在五月初九日的当天上午巳时,刚刚风尘仆仆归来的刘文炤与祖克祥二人,只在秀岩城休整了几个时辰,不得不再次率队带路,陪同杨振一起,带领抬枪营从秀岩城往西。</P></p>

    一行六百余人,策马向西,翻越七盘岭,抵达大清河的上游,然后沿着大清河河谷小路,迅速往盖州城去了。</p></div>

章节目录

大明新命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哼哈大王并收藏大明新命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