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的五月十五日一早,头一天受命拣选南下团营队伍的张臣,早早来见杨振请令。</P></p>

    三个营的正兵,四千五百人,加上一个营的辅兵,一千五百人,共计六千人的队伍,均已安排完毕。</P></p>

    再配上从新义堡、九连城一带军营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六千多匹战马和少部分驮马,齐刷刷地列队在新义堡的东门之外。</P></p>

    辰时正,杨振在张臣的陪同之下,骑着马检阅了一番,随后就发布了进军平壌城的命令。</P></p>

    现场了解情况的,当然知道这是南下团营去平壌城协助准备再举义旗的沈氏兄弟共襄大事去了。</P></p>

    不了解情况的,大概都会以为杨都督这是要去夺取平壌城了。</P></p>

    以至于站在城门口远观检阅场面,同时为张臣一行人送行的沈器周,脸上布满了忧虑之色。</P></p>

    沈器周派遣了自己的侄子沈越仁,跟着护送自己前来定州游击邓恩,充当了张臣南下团营的向导和联络人。</P></p>

    而他自己,则要继续陪在杨振的左右,等待夜里的望日大潮起来以后,搭乘严省三麾下的水师大船,一起走海路前往平壌。</P></p>

    没错,杨振决定自己带着卫队走海路前往平壌。</P></p>

    而相应的是,张臣南下团营兵马也就可以轻装南下,不必携带火炮和其他沉重的辎重拖慢进程了。</P></p>

    对于杨振的这个安排,心里着急的沈器周,自然是不敢多说什么。</P></p>

    因为现在他担心的,已经不是自己的兄长能不能成功的问题了。</P></p>

    他现在真正忧虑的是成功了以后怎么办。</P></p>

    虽然杨振已经是自己家族的女婿,是自己人了,可是杨振表现出的野心,还是让沈器周有点害怕。</P></p>

    南下清君侧夺权成功,顺利废黜李倧,另立新君之后,沈氏家族在和宁国之中自然是一步迈上顶峰。</P></p>

    假以时日,就是再进一步,也并非没有可能——李成桂做过的事情,凭什么沈器远就不能做?</P></p>

    可是从杨振手中借兵南下这个事实,却会成为沈氏家族头顶上沉重的负担。</P></p>

    沈器周是读过史书的,他是知道石敬瑭的。</P></p>

    华夏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石敬瑭,借了契丹兵南下,固然一举灭了后唐,当了皇帝,建了后晋,一度叱咤风云,可是后来呢?</P></p>

    就在前不久,沈器周还曾经以石敬瑭的故事,劝谏过自己的兄长沈器远,叫他务必小心提防杨振这个沈氏家族的所谓女婿。</P></p>

    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P></p>

    万一杨振兵马南下助战,事成之后却不走了怎么办?</P></p>

    万一那份卧牛岛密约的条款泄露,引发汉阳城文武两班官员的全体反对怎么办?</P></p>

    万一杨振出尔反尔,最后来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怎么办?</P></p>

    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更是沈器周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恐惧。</P></p>

    不依赖杨振是不行的,可是过度依赖杨振有可能造成的后果,又是沈氏兄弟不不愿意承受的。</P></p>

    尤其是看了杨振兴师动众的临行阅兵,以及水陆两路南下的安排,沈器周心里对清君侧成功的把握当然更大了,可是对成功之后会发生什么的恐惧也随之加深了。</P></p>

    但是不管怎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P></p>

    人是他们自己邀请的,事成之后怎么办,也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P></p>

    崇祯十五年五月十五日深夜,鸭江口的望日大潮如期而至,杨振在新义堡西门外不远处的码头上,率队打着火把登上了升帆的瀛洲号,与严省三亲率的乐浪号一同顺江而下。</P></p>

    这一次走水路往平壌城去,杨振并没带走鸭江上的太多水师战船,他只带了这两艘已清空重炮的巨型战船。</P></p>

    一方面,是鸭江上需要有金海南路的水师船队留下支应,需要保持一个战略平衡。</P></p>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必要过于兴师动众,杨振也担心自己大军压境,喧宾夺主,再吓到自己的便宜老丈人。</P></p>

    毕竟这一次南下,杨振的心理价位是能够拿到平壌以北的土地就好,并没有一次就将整个和宁国吞下的打算。</P></p>

    若能借助沈氏兄弟之手,暂时控制住和宁国的南方六道之地,同时肃清其国内一切反明排华的势力,杨振其实并不打算过度介入或者过度干预其他方面。</P></p>

    最起码,在彻底灭亡清虏以前,他不打算这么做。</P></p>

    至于杨振的便宜老丈人到底信不信,还有沈器周这些人到底信不信,杨振不得而知,暂时也无能为力。</P></p>

    崇祯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上午辰时左右,杨振一行两条巨型战船,停靠在了云从岛西南一处海湾内扩建一新的码头旁。</P></p>try{ggauto();} catch(ex){}

    杨振率队登岛,亲自去看了看岛上一直处在不断扩建中的冶铁分厂、枪炮分厂、弹药分厂以及规模已经超过总厂的云从岛水泥分厂。</P></p>

    等到中午归来时,一行人个个灰头土脸,一身烟尘。</P></p>

    如今的云从岛上,从南到北,到处是冒着烟火的烟囱和呛人口鼻的烟尘。</P></p>

    尤其是到了夜里,岛南岛北,更是火光一片,多达六处的烧炭厂,为了满足冶铁厂的高炉所需,昼夜不熄火,烟气彰天。</P></p>

    岛上原来茂密的森林,早已经消失不见了,少部分巨木已经采伐变成了运输船只,其他的则大部分变成了木炭,填进了冶铁厂的高炉。</P></p>

    当然,现在的云从岛上已经很少再烧木炭了,所有的大型烧炭厂都已改烧焦炭了。</P></p>

    来自清川江下游芥川矿场的煤和铁矿石,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岛上,然后煤被烧成焦碳,铁矿石最后被焦炭炼成铁和钢。</P></p>

    由于云从岛上采用的是天工开物记载的古老的土窑炼焦技术,工艺比较落后,不仅周期长,成品率低,而且污染十分严重,当然浪费也十分严重。</P></p>

    好在芥川矿场一带,既有海量优质的铁矿石资源,又有大量优质的焦煤资源,同时既易于开采,又近便,易于运送,所以目前运转顺畅。</P></p>

    而杨振也一直忙于战事,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插手这些炼焦炼铁的具体事务了。</P></p>

    于是,云从岛上的各个分厂,跟岛上遍布的焦炭厂一样,基本上都还是粗放型的运行模式,消耗大,效率低,根本做不到精细化的管理。</P></p>

    如果不是现在他们所需的原材料不花钱,投入的人工也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这样的运行模式注定长久不了。</P></p>

    当然这样的模式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而其最大的可取之处就在于易复制。</P></p>

    虽然其效费比偏低,但是却可以通过不断的复刻和,从而扩大规模,最终增加产出。</P></p>

    这也是杨振目前接受这一套粗放型兵工产业的根本所在。</P></p>

    目前的他,只关心兵工产业的产出,关心枪炮的产出、弹药的产出以及水泥、战船等战备物资的产出。</P></p>

    至于投入多少,说实话,只要不影响到他的主业,他现在根本不在乎,至少不是他现在关心的事情。</P></p>

    芥川矿场的资源浪费了就浪费了,没了就再去占领新的地盘。</P></p>

    俘虏来的人工消耗了就消耗了,没了就去抓捕新的俘虏。</P></p>

    至于污染,那就污染呗,事实上云从岛上到处可见的冒着浓烟的高炉和烟囱,反倒更令他感到亲切。</P></p>

    所以对于云从岛上提举所有兵工事务的王煅,杨振不仅没有任何苛责,反而对其大加赞赏,鼓励其继续扩大规模,提高产能。</P></p>

    至于已经生产储备的枪炮和弹药库存,杨振则一举调用了一百二十门重型红衣大炮,占了云从岛上库存重炮的八成。</P></p>

    调用这些重炮,是给瀛洲号、乐浪号使用的。</P></p>

    之前为了给瀛洲号、乐浪号减重,同时也为了给新义堡、九连城等处配备守城的重炮,杨振命严省三卸掉了瀛洲号以及乐浪号装备的重炮。</P></p>

    当时他考虑的,就是途径云从岛的时候,在这里把重炮重新补充齐全。</P></p>

    此外就是冲天炮了,一次性调用了一百五十门,占了云从岛上库存臼炮的五成。</P></p>

    从这里调用冲天炮,则是预备给张臣南下团营使用的。</P></p>

    冲天炮虽然并不太重,驮马背负着也能行军,但是加上匹配的弹药辎重等物资,肯定要拖累南下行军的速度。</P></p>

    所以,杨振同样命令张臣南下团营里的冲天炮营骑马跟随大队一路先行,不用携带火炮及弹药辎重。</P></p>

    至于他们本应装备的这些东西,后续由海路一起运送过去,然后在平壌城交到他们手中,重新装备起来。</P></p>

    因为不管是云从岛上的枪炮分厂,还是弹药分厂,他们制造的重炮、冲天炮,以及各自匹配的弹丸、火药,其规制标准都是照搬自旅顺北城枪炮总厂和弹药总厂的,不用担心新装备到手用不习惯的问题。</P></p>

    崇祯十五年五月十七日清晨,在云从岛上得到火炮装备和弹药补充并休息了一夜的瀛洲号、乐浪号两艘巨型战船,再次扬帆起航,一路朝南航行。</P></p>

    当天下午未时前后,杨振一行在大同江口外海,遇上了俞亮泰和高成友他们联合船队的巡哨船。</P></p>

    到了当天傍晚时分,杨振就在大同江口以里简陋的南浦港实现了与俞亮泰、高成友联合船队的会师。</P></p>

    同时也在这里,见到了早已来此等候杨振大驾的沈器远幕僚行人安五伦。</p></div>

章节目录

大明新命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哼哈大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哼哈大王并收藏大明新命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