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说到这里,看见吕品奇和夏成德两人面有难色,当即又接着说道:“增筑西门南门瓮城的主力人手,就是你们各自麾下的那些人马!
“我这里可以叫协理营务处,从其他各部给你们调拨一些富余人手支援,但是你们两位却要按天给付工钱!
“当然了,增筑西门南门瓮城,也不全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毕竟事关我们松山全局,所以总兵府这边,也会给你们补助一些钱粮!”
说完这些话,杨振也不再多说了,而是看着吕品奇和夏成德,等待两人的表态。
夏成德与吕品奇相互看了看,一时也想不出拒绝的理由,而且他们本心之中也早想增修瓮城,只是始终没有人拍板决定。
眼下看杨振下了决心,不仅指明了增筑瓮城最需要的物料来源,而且还愿意给他们调拨一些人手,补助一些钱粮,这样一来,他们想想也就认了。
因为说到底,增筑西门和南门瓮城这件事情本身,对他们本人所部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末将遵命!”
夏成德与吕品奇一起起身,冲着杨振抱拳行礼,口称遵命,算是接下了这个事情。
这两个人答应了以后,坐在另一边几个人中间的李禄突然站了起来,问道:“大人!这个东门外面,不修瓮城,卑职可以理解。可是大人方才所说的炮台,松山城里没有先例,卑职也没见过,咱们又该怎么个修法?”
刚才杨振说服了夏成德和吕品奇,现在的心情已经十分放松了,此时见李禄提问,当即笑着说道:
“就是你不问,我也要找你说说!既然你问了,我就在这里一并说了吧!——我叫你增筑的炮台,不是一般的炮台,要在东门两侧,依据地势,各修一座,皆须突出城墙外三十步,到五十步方可!”
杨振一边说着一边回身从几案上拿了茶碗,先是蹲在地上,然后用手蘸了茶水,就在大堂地面的方砖上描画。
而且一边描画,一边说道:“我叫你修筑的炮台,突出城墙之外,样子就是这样的样子,因其棱角对外,今后咱们可以称它叫棱堡!——这是东门左侧棱堡,这是东门右侧棱堡!”
杨振蘸着茶水,用食指迅速在地面的方砖上画出来了他所知晓的棱堡的样子。
因为画在地面上的棱堡,只是一个平面形状,所以乍看起来,其实就是两个与东门城墙垂直并且尖角朝外的菱形四边形而已。
杨振当然没有办法跟这些大老粗们解释什么菱形四边形了,事实上棱堡种类有很多,不一定非得是三角四面。
不过,他随手画在地上的所谓棱堡,更像是这个时代军中使用最为普遍使用的三角形箭镞,东门外的两个棱堡,画在地上就像是插在东门两侧城墙上的两根短箭。
箭镞形状的棱堡,锐利的棱角突出在城外,只有后面的根部与松山东门的城墙相连,上面的炮台再架设一门或者数门火炮。
这样做,能够大幅度增加城池防御的纵深,使得敌军的炮阵,只能布置在棱堡炮台的射程之外,从而减少敌军炮火直接击打东门城墙的破坏力。
与此同时,突出城外的棱堡,其面向攻城敌军的接触面,是一个尖锐的三角形,尖角正对着城外,当敌军攻城的时候,他们的重炮无法直接击打城墙,也无法垂直打击棱堡的墙面。
而且,突出城墙外面的棱堡,也可以让满鞑子在出动步兵攻城的时候遭受更大的伤亡,最起码能让满鞑子刚刚摸索出来的“大炮轰完步兵冲”的攻城战术暂时失效。
目前,在满鞑子已经有了重炮的情况下,要想在固城池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墙被重炮击毁的概率,杨振在城防工事构筑方面,能够想到的就唯有这么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了。
“这两个棱堡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与东门城墙的距离,到时候,你们一定要仔细计算好了!另外,我已经通过司礼监杨朝进杨公公,向朝廷要了大炮!
“要到红夷大炮的可能不太大,但是大将军炮,总归还是能够要到一些的!哪怕只能要到佛郎机炮,那也行啊!你们要计算一下大将军炮和佛郎机炮的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然后再来设计两个棱堡之间的距离!”
杨振的这番话说得李禄直迷糊,看着地面上渐渐变淡最后消失的箭镞样棱堡图形,李禄听得是一头雾水。
他跟着杨振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回觉得眼前的这个杨振竟然是这么陌生,杨振说出来的话他每一句都听清楚了,可是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听懂。
但是此时此刻,连夏成德、吕品奇他们都领了命令,李禄作为杨振的心腹部将自然不能多说什么,当下什么要求也不提,立刻抱拳躬身说道:“卑职遵命!”
杨振也知道,就凭眼前这么几笔极其粗线条的草图,以及自己也说不太清楚的道理,李禄这个当世之人,恐怕也领会不到哪里去。
但是,能不能真正弄明白可以另外再说,眼前这个事情只要干起来就好,将来在修筑棱堡的过程中,可以自行摸索。
而且松山民壮营千总安庆后的手底下,本就有一些石匠可用,包括杨振这一行在熊岳城里解救的关内难民中,也有许多石匠泥瓦匠,此时正可以一并都用上了。
杨振在松山总兵府大堂里召集的军议,直到将近午时方才结束,这次军议除了一致通过设立协理营务处之外,还敲定了放弃并拆除城外所有墩堡敌台,增筑松山西门瓮城、南门瓮城以及东门两座棱堡的事项。
此外,仇震海所部人马船队驻扎的半岛海湾地带,被杨振命名为松山止锚湾,他们的船队人马所在的半岛营区,也被杨振命名为止锚湾船营水寨。
松山外海没有像样的岛屿,最大的一片海上沙洲,就是原来锦州水手营所在的那片沙洲了。
现在那个地方,杨振安排给了俞亮泰所部船队人马驻扎,沙洲最高处已经有了一片围绕着几座粮仓修建的营寨了。
这个水手营沙洲又有环绕的海面,以及密密麻麻的大片芦苇荡,所以相对安全多了,尤其在这个季节,基本上不用担心满鞑子的人马突然兴兵报复。
可是仇震海所部船队人马驻扎的半岛却不同,他们与松山城南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不大兴土木一番,好好修筑工事,将来面临的危险将士最大的了。
所以,杨振给仇震海船队人马的所在地命了名,叫他回去以后,尽快部署人手,开挖深壕,砌筑土城,最好是将止锚湾半岛最窄处地面彻底挖断,人为地制造出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来。
当然了,杨振命名的止锚湾半岛最窄处,怎么也得有个两三里地的宽度了,虽然他没有实际测量过,但是想一想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好在两三里地的宽度,对于现在的松山城来说,也并非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松山城里的弹药厂,可以给仇震海的止锚湾船营水寨提供用来制作万人敌的火药桶,可以那些不好挖掘的地面先炸了再进行挖掘。
杨振也不怕仇震海他们完不成这个任务,因为他很清楚,在原本的历史上,满鞑子伪帝黄台吉为了彻底断绝松锦前线明军的退路,就曾经在塔山一带挖掘长壕。
满鞑子挖掘的这条长壕,从西面的山脚下,一直挖到了海岸线上,长达几十里。
杨振相信,满鞑子军队在土地坚硬的秋冬季节都能做到的事情,仇震海及其所部人马没有理由在土地松软的夏天却做不到。
至于俞亮泰所部船队人马驻扎的水手营沙洲,杨振也没有完全掉以轻心,同样命令俞亮泰回去以后,立刻安排人手沿着涨潮时的水位线掘壕筑垒,构建长期守备工事。
夏天水手营这边四面环水,又有大片浓密的芦苇荡,自然不用担心满鞑子的重炮和骑兵,可是到了冬天呢?
到时候芦苇荡冰冻,水手营沙洲靠岸的一面都会结冰,到了那时候,鞑子的重炮也好,骑兵也好,都可以进抵跟前,甚至冲到上面,没有工事可就十分危险了。
当然了,俞亮泰也好,仇震海也好,对于杨振的要求,全都立即答应了。
毕竟,十多年前觉华岛上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当时东虏鞑子的大队兵马,趁着千载难逢的海面封冻机会,直接策马奔驰过海,冲上了没有什么防备的觉华岛。
岛上粮草被抢,房屋被烧,人口也被杀得干干净净,觉华岛多少年的经营和积蓄,一下子全被东虏鞑子骑兵抢走。
而当时,仇震海、俞亮泰他们这些人,要么在登莱水师任职,要么在东江水师任职,对当年发生在觉华岛的这个意外事件,自是记忆犹新。
也因此,他们对杨振大修工事的安排,不仅没有丝毫抵触之心,没有什么畏难之意,而且相反,他们都认为此举十分必要。
“我这里可以叫协理营务处,从其他各部给你们调拨一些富余人手支援,但是你们两位却要按天给付工钱!
“当然了,增筑西门南门瓮城,也不全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毕竟事关我们松山全局,所以总兵府这边,也会给你们补助一些钱粮!”
说完这些话,杨振也不再多说了,而是看着吕品奇和夏成德,等待两人的表态。
夏成德与吕品奇相互看了看,一时也想不出拒绝的理由,而且他们本心之中也早想增修瓮城,只是始终没有人拍板决定。
眼下看杨振下了决心,不仅指明了增筑瓮城最需要的物料来源,而且还愿意给他们调拨一些人手,补助一些钱粮,这样一来,他们想想也就认了。
因为说到底,增筑西门和南门瓮城这件事情本身,对他们本人所部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末将遵命!”
夏成德与吕品奇一起起身,冲着杨振抱拳行礼,口称遵命,算是接下了这个事情。
这两个人答应了以后,坐在另一边几个人中间的李禄突然站了起来,问道:“大人!这个东门外面,不修瓮城,卑职可以理解。可是大人方才所说的炮台,松山城里没有先例,卑职也没见过,咱们又该怎么个修法?”
刚才杨振说服了夏成德和吕品奇,现在的心情已经十分放松了,此时见李禄提问,当即笑着说道:
“就是你不问,我也要找你说说!既然你问了,我就在这里一并说了吧!——我叫你增筑的炮台,不是一般的炮台,要在东门两侧,依据地势,各修一座,皆须突出城墙外三十步,到五十步方可!”
杨振一边说着一边回身从几案上拿了茶碗,先是蹲在地上,然后用手蘸了茶水,就在大堂地面的方砖上描画。
而且一边描画,一边说道:“我叫你修筑的炮台,突出城墙之外,样子就是这样的样子,因其棱角对外,今后咱们可以称它叫棱堡!——这是东门左侧棱堡,这是东门右侧棱堡!”
杨振蘸着茶水,用食指迅速在地面的方砖上画出来了他所知晓的棱堡的样子。
因为画在地面上的棱堡,只是一个平面形状,所以乍看起来,其实就是两个与东门城墙垂直并且尖角朝外的菱形四边形而已。
杨振当然没有办法跟这些大老粗们解释什么菱形四边形了,事实上棱堡种类有很多,不一定非得是三角四面。
不过,他随手画在地上的所谓棱堡,更像是这个时代军中使用最为普遍使用的三角形箭镞,东门外的两个棱堡,画在地上就像是插在东门两侧城墙上的两根短箭。
箭镞形状的棱堡,锐利的棱角突出在城外,只有后面的根部与松山东门的城墙相连,上面的炮台再架设一门或者数门火炮。
这样做,能够大幅度增加城池防御的纵深,使得敌军的炮阵,只能布置在棱堡炮台的射程之外,从而减少敌军炮火直接击打东门城墙的破坏力。
与此同时,突出城外的棱堡,其面向攻城敌军的接触面,是一个尖锐的三角形,尖角正对着城外,当敌军攻城的时候,他们的重炮无法直接击打城墙,也无法垂直打击棱堡的墙面。
而且,突出城墙外面的棱堡,也可以让满鞑子在出动步兵攻城的时候遭受更大的伤亡,最起码能让满鞑子刚刚摸索出来的“大炮轰完步兵冲”的攻城战术暂时失效。
目前,在满鞑子已经有了重炮的情况下,要想在固城池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墙被重炮击毁的概率,杨振在城防工事构筑方面,能够想到的就唯有这么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了。
“这两个棱堡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与东门城墙的距离,到时候,你们一定要仔细计算好了!另外,我已经通过司礼监杨朝进杨公公,向朝廷要了大炮!
“要到红夷大炮的可能不太大,但是大将军炮,总归还是能够要到一些的!哪怕只能要到佛郎机炮,那也行啊!你们要计算一下大将军炮和佛郎机炮的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然后再来设计两个棱堡之间的距离!”
杨振的这番话说得李禄直迷糊,看着地面上渐渐变淡最后消失的箭镞样棱堡图形,李禄听得是一头雾水。
他跟着杨振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这么多年了,还是头一回觉得眼前的这个杨振竟然是这么陌生,杨振说出来的话他每一句都听清楚了,可是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听懂。
但是此时此刻,连夏成德、吕品奇他们都领了命令,李禄作为杨振的心腹部将自然不能多说什么,当下什么要求也不提,立刻抱拳躬身说道:“卑职遵命!”
杨振也知道,就凭眼前这么几笔极其粗线条的草图,以及自己也说不太清楚的道理,李禄这个当世之人,恐怕也领会不到哪里去。
但是,能不能真正弄明白可以另外再说,眼前这个事情只要干起来就好,将来在修筑棱堡的过程中,可以自行摸索。
而且松山民壮营千总安庆后的手底下,本就有一些石匠可用,包括杨振这一行在熊岳城里解救的关内难民中,也有许多石匠泥瓦匠,此时正可以一并都用上了。
杨振在松山总兵府大堂里召集的军议,直到将近午时方才结束,这次军议除了一致通过设立协理营务处之外,还敲定了放弃并拆除城外所有墩堡敌台,增筑松山西门瓮城、南门瓮城以及东门两座棱堡的事项。
此外,仇震海所部人马船队驻扎的半岛海湾地带,被杨振命名为松山止锚湾,他们的船队人马所在的半岛营区,也被杨振命名为止锚湾船营水寨。
松山外海没有像样的岛屿,最大的一片海上沙洲,就是原来锦州水手营所在的那片沙洲了。
现在那个地方,杨振安排给了俞亮泰所部船队人马驻扎,沙洲最高处已经有了一片围绕着几座粮仓修建的营寨了。
这个水手营沙洲又有环绕的海面,以及密密麻麻的大片芦苇荡,所以相对安全多了,尤其在这个季节,基本上不用担心满鞑子的人马突然兴兵报复。
可是仇震海所部船队人马驻扎的半岛却不同,他们与松山城南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不大兴土木一番,好好修筑工事,将来面临的危险将士最大的了。
所以,杨振给仇震海船队人马的所在地命了名,叫他回去以后,尽快部署人手,开挖深壕,砌筑土城,最好是将止锚湾半岛最窄处地面彻底挖断,人为地制造出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来。
当然了,杨振命名的止锚湾半岛最窄处,怎么也得有个两三里地的宽度了,虽然他没有实际测量过,但是想一想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好在两三里地的宽度,对于现在的松山城来说,也并非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松山城里的弹药厂,可以给仇震海的止锚湾船营水寨提供用来制作万人敌的火药桶,可以那些不好挖掘的地面先炸了再进行挖掘。
杨振也不怕仇震海他们完不成这个任务,因为他很清楚,在原本的历史上,满鞑子伪帝黄台吉为了彻底断绝松锦前线明军的退路,就曾经在塔山一带挖掘长壕。
满鞑子挖掘的这条长壕,从西面的山脚下,一直挖到了海岸线上,长达几十里。
杨振相信,满鞑子军队在土地坚硬的秋冬季节都能做到的事情,仇震海及其所部人马没有理由在土地松软的夏天却做不到。
至于俞亮泰所部船队人马驻扎的水手营沙洲,杨振也没有完全掉以轻心,同样命令俞亮泰回去以后,立刻安排人手沿着涨潮时的水位线掘壕筑垒,构建长期守备工事。
夏天水手营这边四面环水,又有大片浓密的芦苇荡,自然不用担心满鞑子的重炮和骑兵,可是到了冬天呢?
到时候芦苇荡冰冻,水手营沙洲靠岸的一面都会结冰,到了那时候,鞑子的重炮也好,骑兵也好,都可以进抵跟前,甚至冲到上面,没有工事可就十分危险了。
当然了,俞亮泰也好,仇震海也好,对于杨振的要求,全都立即答应了。
毕竟,十多年前觉华岛上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当时东虏鞑子的大队兵马,趁着千载难逢的海面封冻机会,直接策马奔驰过海,冲上了没有什么防备的觉华岛。
岛上粮草被抢,房屋被烧,人口也被杀得干干净净,觉华岛多少年的经营和积蓄,一下子全被东虏鞑子骑兵抢走。
而当时,仇震海、俞亮泰他们这些人,要么在登莱水师任职,要么在东江水师任职,对当年发生在觉华岛的这个意外事件,自是记忆犹新。
也因此,他们对杨振大修工事的安排,不仅没有丝毫抵触之心,没有什么畏难之意,而且相反,他们都认为此举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