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村在大雪的世界里像个孩童一样睡着了。
宁恒走到家的时候。
天已近黄昏。
炊烟袅袅。
有米香飘荡,夹杂着肉香。
闻上一口,味蕾倍开。
推门入院,便见宁母圃氏走出柴房,面容带笑,走向宁恒,就要帮着拿书包:“恒儿,回来了,饭马上就好,一路来,没冻着吧,我本让你爹来接你的。”
“娘,不用。”
宁恒自顾的取下书包,心道,家里又没有马车,老宁来又有什么用。
“他爹,恒儿回来了。”
才不到十天时间,宁母站在宁恒面前上下打量,“这几日天太冷,恒儿,在书院没有冻着吧,你看,都瘦了。”
瘦了吗?
宁恒感觉这几日身体挺好的。
或许在天下母亲的眼里,壮成牛犊子,也还是瘦的吧。
“没有冻着,书院的松溪公免费赠我们一床被褥,哪冻得着,”宁恒走进柴房,见砂锅里熬着白米腊肉,香气飘飘,余光扫去,又见厨房的米缸里盛满了米,意外道:“家里发财了?”
“这不,你爹破了县里的案子,发了双倍俸禄,还得了县老爷的八两赏银,全都买了米,还买了一块腊肉。”圃氏说到此处,眼睛眯弯着,“嗐,这天可真劲儿的冷,听说有难民冻死了,亏得你爹买米得早,昨日米价已经涨到二两一旦了。”
“这么贵?”
宁恒有些吃惊,这个年代,一旦大约有一百二十市斤左右。
也就是说,老宁的一个月一两七钱的俸禄,还买不了一百斤米,一家三口,一天三顿,一顿一斤米。
不吃菜的前提下。
只够糊口!
虽然县衙快手属于胥吏,不算正统的官流,但比起寻常百姓,要好上好几倍。
这样的前提下。
也只能勉强的活着。
感民生之多艰啊!
“要再下雪,还得涨。”宁母叹息一声,他只关心老宁,小宁一家三口人明天日子怎么过,“你爹刚转正,俸禄涨了点,但跟不上米粮上涨的价格,对了,先生没有催促下个月的束脩吧?”
“没有。”
书院的束脩明面上是交给宋昌明,一月二两的束脩,当然,可以用米粮肉来抵算,以宁恒在书院读这几天书的条件来看,并不算太贵,可也不便宜,至少寻常人家,这书,是读不起的,最多去混认几个字。
宁恒帮着摆饭,其实也没什么好摆的,一人一碗腊肉沁米,一碟冬腌菜。
主要是一家三口。
吃饭得有个仪式感。
屋内的火塘烧得很旺。
老宁见宁恒归来,也仅仅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回来了,就端起碗吃饭。
食不言寝不语。
偶尔有炭火噼里啪啦作响。
待饭吃到尾梢,宁母小声道:“他爹,清河村的朱老财家招几个会缝补的去帮做点活,我寻思也没事,明日我便去做了,一天给二十文。”
老宁顿了顿,没有说话。
“你吱个声啊,散值回来,就成了闷葫芦,孩子好不容易回来,甩脸色给谁看。”
“哦。”
老宁吱了一声,继续把饭刨得干干净净。
“到底行不行啊?”
宁母圃氏拧着眉毛,似要发作。
老宁开口道:“家里照顾得过来吗?”
“放心吧,朱老财家不是扒皮,到点就可以回,你这话是啥意思?衙门又要当值?”
宁慎勇点头,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盐山那边要炼盐,这几日多了一些流民,县衙排我们过去当值,短时间内怕是很难回来。”
“有流民?那可得当心点,每年闹灾,总会闹出点事来。”圃氏一脸担忧,咬了咬牙:“那我也不能离家太久,万一流民进村偷了缸里的米,可就全完了,赶明儿找个稳妥的地方藏上一半,再去问问朱老财家能不能把布料拿回来在家里帮着刺绣,少给几文也是可以的。”
“这样妥当一些。”老宁起身,“恒儿,你到书房来,我有东西给你。”
来到书房。
宁慎勇双手负立,又作严父。
先是询问这几日都学了什么知识,又问了一些书院的零丁琐事。
宁恒一一作答。
宁慎勇脸上有些刻板。
如老秀才一样。
看不出什么喜怒。
末了,才开口道:“这次卢员外死亡的案子,亏得你提醒我,才及时破了案子,解了家里的窘迫,你只管好好读书即可,娄知县对我感官不错,等这次盐山巡值结束,另有嘉奖,如果一切顺利,你的束脩和明年赶考费用,都不必费心的。”
“嗯。”
宁恒点头。
宁慎勇从书桌下方取出几本精装包裹的书和一摞上好的宣纸,推到宁恒面前:“这几本书籍和一摞宣纸,你带去书院,好生用功。”
稍顿,又取出一个四方龟形的砚台和一只上好的狼毫笔,用手点了点道:“这两样在家里用,勿要带到学校去。”
宁恒一眼看出这些宣纸,乃是上好的熟纸,比书院发放的还要好些,再看那毛笔,少说也得数两银子才买得到的精品,一脸疑惑。
正欲发问。
老宁倒先开口:“卢业伟以子杀父,与父妾有染,犯了事,被抄了家,那天我刚好跟着,值钱的东西都归了官家封存,送往汴梁去了,其他的快手也暗中藏了一些不值当的玩意儿,你放心,别人的手长我管不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我还不至于犯原则上的错误,我在门口当值,没有参与其中,这些纸笔,是风捕头听说你在书院读书,顺手赠与我的。”
宁恒当然明白,抄家这种事,肯定是肥差。
老爹就是人太刻板和恪守规矩了一些,这种时候,卢家的东西不小心掉点进他兜里,简直不要太轻松。
结果呢。
他居然只搞来了几本书,一摞宣纸一支笔和一个砚台。
你一个小胥吏,学人家两袖清风干啥。
没前途!
要不要给点暗示?
嗯。
以老宁的性子。
怕是要挨板子。
宁恒拿起毛笔观摩几眼。
忽然。
他动作一僵。
愣在原地。
宁慎勇抬起眼皮。
“恒儿,怎么了?”
宁恒的脸上露出迷茫:“爹,刚才你说,卢员外家被抄了家,东西被封存送往汴梁了?”
“是啊。”
“大梁刑法这么森严?我记得大梁非谋逆和通敌和欺君之罪外,不得轻易抄家,凡抄家者,必有三司,内阁或是天家的复批才行,卢业伟以子杀父,为大不孝,自是当诛,不至于抄家株连,难道还犯了其他事?若是京畿差人来抄家,又为何叫上你们?这不合规矩。”
宁慎勇闻言,皱眉道:“这倒没有,不过,卢员外的女儿背靠汴梁府尹,从严处治也是应当的。”
“那就更不对了,”宁恒眉毛拧在一起,习惯性的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腹部互相拱托着,“卢业伟再怎么忤逆,与京兆府尹的小妾亦有血肉之亲,外嫁之女彻底断后家香火和传承,于情于理都不合。
试想一下,那汴梁京兆府尹何等人,肯定是老牛啃嫩草的岁数了,一想到这样的蛇蝎之女在身边,那还硬得起来?
再者,抛开亲情不谈,只要这位小妾稍加运作,足以继承卢家的资产,为自己增加资本,又怎么会差衙丁来抄家,吾又卜是煞笔。”
“二人倒非同室所生。”
宁慎勇随口说了一句,忽然,他似想到什么,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不对。”
“没理由呀。”
“哪里不对呢?”
宁恒走到家的时候。
天已近黄昏。
炊烟袅袅。
有米香飘荡,夹杂着肉香。
闻上一口,味蕾倍开。
推门入院,便见宁母圃氏走出柴房,面容带笑,走向宁恒,就要帮着拿书包:“恒儿,回来了,饭马上就好,一路来,没冻着吧,我本让你爹来接你的。”
“娘,不用。”
宁恒自顾的取下书包,心道,家里又没有马车,老宁来又有什么用。
“他爹,恒儿回来了。”
才不到十天时间,宁母站在宁恒面前上下打量,“这几日天太冷,恒儿,在书院没有冻着吧,你看,都瘦了。”
瘦了吗?
宁恒感觉这几日身体挺好的。
或许在天下母亲的眼里,壮成牛犊子,也还是瘦的吧。
“没有冻着,书院的松溪公免费赠我们一床被褥,哪冻得着,”宁恒走进柴房,见砂锅里熬着白米腊肉,香气飘飘,余光扫去,又见厨房的米缸里盛满了米,意外道:“家里发财了?”
“这不,你爹破了县里的案子,发了双倍俸禄,还得了县老爷的八两赏银,全都买了米,还买了一块腊肉。”圃氏说到此处,眼睛眯弯着,“嗐,这天可真劲儿的冷,听说有难民冻死了,亏得你爹买米得早,昨日米价已经涨到二两一旦了。”
“这么贵?”
宁恒有些吃惊,这个年代,一旦大约有一百二十市斤左右。
也就是说,老宁的一个月一两七钱的俸禄,还买不了一百斤米,一家三口,一天三顿,一顿一斤米。
不吃菜的前提下。
只够糊口!
虽然县衙快手属于胥吏,不算正统的官流,但比起寻常百姓,要好上好几倍。
这样的前提下。
也只能勉强的活着。
感民生之多艰啊!
“要再下雪,还得涨。”宁母叹息一声,他只关心老宁,小宁一家三口人明天日子怎么过,“你爹刚转正,俸禄涨了点,但跟不上米粮上涨的价格,对了,先生没有催促下个月的束脩吧?”
“没有。”
书院的束脩明面上是交给宋昌明,一月二两的束脩,当然,可以用米粮肉来抵算,以宁恒在书院读这几天书的条件来看,并不算太贵,可也不便宜,至少寻常人家,这书,是读不起的,最多去混认几个字。
宁恒帮着摆饭,其实也没什么好摆的,一人一碗腊肉沁米,一碟冬腌菜。
主要是一家三口。
吃饭得有个仪式感。
屋内的火塘烧得很旺。
老宁见宁恒归来,也仅仅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回来了,就端起碗吃饭。
食不言寝不语。
偶尔有炭火噼里啪啦作响。
待饭吃到尾梢,宁母小声道:“他爹,清河村的朱老财家招几个会缝补的去帮做点活,我寻思也没事,明日我便去做了,一天给二十文。”
老宁顿了顿,没有说话。
“你吱个声啊,散值回来,就成了闷葫芦,孩子好不容易回来,甩脸色给谁看。”
“哦。”
老宁吱了一声,继续把饭刨得干干净净。
“到底行不行啊?”
宁母圃氏拧着眉毛,似要发作。
老宁开口道:“家里照顾得过来吗?”
“放心吧,朱老财家不是扒皮,到点就可以回,你这话是啥意思?衙门又要当值?”
宁慎勇点头,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盐山那边要炼盐,这几日多了一些流民,县衙排我们过去当值,短时间内怕是很难回来。”
“有流民?那可得当心点,每年闹灾,总会闹出点事来。”圃氏一脸担忧,咬了咬牙:“那我也不能离家太久,万一流民进村偷了缸里的米,可就全完了,赶明儿找个稳妥的地方藏上一半,再去问问朱老财家能不能把布料拿回来在家里帮着刺绣,少给几文也是可以的。”
“这样妥当一些。”老宁起身,“恒儿,你到书房来,我有东西给你。”
来到书房。
宁慎勇双手负立,又作严父。
先是询问这几日都学了什么知识,又问了一些书院的零丁琐事。
宁恒一一作答。
宁慎勇脸上有些刻板。
如老秀才一样。
看不出什么喜怒。
末了,才开口道:“这次卢员外死亡的案子,亏得你提醒我,才及时破了案子,解了家里的窘迫,你只管好好读书即可,娄知县对我感官不错,等这次盐山巡值结束,另有嘉奖,如果一切顺利,你的束脩和明年赶考费用,都不必费心的。”
“嗯。”
宁恒点头。
宁慎勇从书桌下方取出几本精装包裹的书和一摞上好的宣纸,推到宁恒面前:“这几本书籍和一摞宣纸,你带去书院,好生用功。”
稍顿,又取出一个四方龟形的砚台和一只上好的狼毫笔,用手点了点道:“这两样在家里用,勿要带到学校去。”
宁恒一眼看出这些宣纸,乃是上好的熟纸,比书院发放的还要好些,再看那毛笔,少说也得数两银子才买得到的精品,一脸疑惑。
正欲发问。
老宁倒先开口:“卢业伟以子杀父,与父妾有染,犯了事,被抄了家,那天我刚好跟着,值钱的东西都归了官家封存,送往汴梁去了,其他的快手也暗中藏了一些不值当的玩意儿,你放心,别人的手长我管不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我还不至于犯原则上的错误,我在门口当值,没有参与其中,这些纸笔,是风捕头听说你在书院读书,顺手赠与我的。”
宁恒当然明白,抄家这种事,肯定是肥差。
老爹就是人太刻板和恪守规矩了一些,这种时候,卢家的东西不小心掉点进他兜里,简直不要太轻松。
结果呢。
他居然只搞来了几本书,一摞宣纸一支笔和一个砚台。
你一个小胥吏,学人家两袖清风干啥。
没前途!
要不要给点暗示?
嗯。
以老宁的性子。
怕是要挨板子。
宁恒拿起毛笔观摩几眼。
忽然。
他动作一僵。
愣在原地。
宁慎勇抬起眼皮。
“恒儿,怎么了?”
宁恒的脸上露出迷茫:“爹,刚才你说,卢员外家被抄了家,东西被封存送往汴梁了?”
“是啊。”
“大梁刑法这么森严?我记得大梁非谋逆和通敌和欺君之罪外,不得轻易抄家,凡抄家者,必有三司,内阁或是天家的复批才行,卢业伟以子杀父,为大不孝,自是当诛,不至于抄家株连,难道还犯了其他事?若是京畿差人来抄家,又为何叫上你们?这不合规矩。”
宁慎勇闻言,皱眉道:“这倒没有,不过,卢员外的女儿背靠汴梁府尹,从严处治也是应当的。”
“那就更不对了,”宁恒眉毛拧在一起,习惯性的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腹部互相拱托着,“卢业伟再怎么忤逆,与京兆府尹的小妾亦有血肉之亲,外嫁之女彻底断后家香火和传承,于情于理都不合。
试想一下,那汴梁京兆府尹何等人,肯定是老牛啃嫩草的岁数了,一想到这样的蛇蝎之女在身边,那还硬得起来?
再者,抛开亲情不谈,只要这位小妾稍加运作,足以继承卢家的资产,为自己增加资本,又怎么会差衙丁来抄家,吾又卜是煞笔。”
“二人倒非同室所生。”
宁慎勇随口说了一句,忽然,他似想到什么,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不对。”
“没理由呀。”
“哪里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