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武帝崩殂,其子文帝即位,朝局动荡,大宦官逆朔把持朝政,欲扶文帝之弟晋王为帝,一日,逆朔牵鹿入朝,指鹿为马,要求百官站队,举朝皆惊。
朝野震动,危难之际,大儒王慎出关,牵马入朝,当着文武百官和大宦官逆朔的面,施展【神来之笔】,变马为鹿,并施展【唇枪舌剑】当场诛杀大宦官逆朔。
平息朝野之乱。
后文帝拜王慎为太师,设国子监,王慎为国子监大祭酒。
文人儒生,百官后代,皆入国子监而学儒法。
后儒风渐浮,不再追求圣贤之言,而专修‘修炼之法’,求以‘心之所向,儒法皆至’。
逐渐唯心。
以术法流派流于朝堂,科举制度渐衰,农桑微贱。
值此之时,朝中一些儒老逐渐意识到了严重性,齐齐上疏文帝。
奈何文帝沉迷于‘唯心’之路,祈愿长生,务实之道渐行渐远。
原本同读圣贤的儒生,渐渐分成两派,以国子监为主的‘唯心’派,以‘麓山书院’和传统儒家的‘唯物’派。
而当今景帝,早年勤于朝政,为缓儒道分家,在钦天监增设各大术司,在工部增设天工司。
儒道内斗,暂时趋于平缓。
但在这数十年中,武道,佛法,巫蛊之道,渐渐的渗透进大梁,遍地开花……
终于,给道家逮到个机会,景帝渐渐沉迷于道法,不再日日早朝,与国师炼丹,求长生之法。
于是乎。
争执了几十年的国子监和麓山书院,猛然醒来,却已晚了。
烛光下。
宁恒回味着从颜松溪那里得来的绝密朝野史,内心久久未能平静。
身为穿越人士,他亦觉得大梁这几十年的历史,像是在历史潮流中拐了一个大弯。
完全令人琢磨不透。
更像是有一只巨掌在背后推动,无法揣摩。
当然,这些暂时都与宁恒无关。
对他而言,直接关乎的事有两样,一是科举入仕升官发财娶女人,二是儒道修炼之法。
今日在闲庐,颜松溪并未教他四书五经,反而是吐露许多大梁的秘密。
这对于一个刚收入门下的儒生来说,是不是不该知道这么多。
宁恒陷入沉思。
他不是怀疑颜松溪的恶意,而是感觉到,成为颜松溪的弟子,必然是以‘格物’而立身,未来,必然遭受诸多风吹雨打。
“天塌下来,还有高个撑着,我现在,连个秀才都不是。”
宁恒恍然。
对着烛光,细读颜松溪早年对四书五经的注解。
看了一会,宁恒受益良多。
“不愧是书香门第,大儒之家。”
宁恒揉了揉眼睛。
今日神思有些疲惫,并没有续写‘梁祝’,按照宁恒的猜想,应该是他在闲庐时,执笔将圆化为三角形,消耗了他这些日子蕴在体内的才气。
宁恒本欲睡去。
余光暼见桌子上的琉璃。
随手拾起来。
细细打量着上方的刻度。
大梁以十二个时辰为一日,以地支‘子丑寅卯……’为具体时间,又夹杂了‘刻’‘一炷香’等等民间计时法。
宫廷以‘刻漏’计时,但是大梁冬寒,常常会结冰,于是,钦天监的术士,则发明了‘浑天仪’以‘日月’为轮,精度颇高。
而工部则以沙漏计时,然而,沙漏制作,并不精确,输给了个钦天监,因此天工司的人一直想要制作出精准的沙漏来。
宁恒并不知道这一切。
疲惫之余,满脑子都是那个吃枣的姑娘。
初见,一言未发。
再见,仍旧未能搭上话。
但是,却把人家的东西拿走了。
盏中细沙从指缝溜走。
宁恒不由地哂笑,想到一句话:女人如沙子,紧握的时候,它总会溜走,但是如果你把它弄湿,想要摆弄什么姿势,都由着你。
思想有些滑坡。
宁恒晃了晃脑袋。
想要制作沙漏。
可没那么简单。
这其中涉及到颗粒流体力学,还有‘谷仓效应’等等。
所以,想要沙漏计时准确,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漏盏,还要极好的沙粒。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
有些事,背后的原理虽然复杂,但其实动起手来,也没那么难。
宁恒想到了最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利用热差效应来改变沙漏的压强,从而影响沙漏的渗漏速度,然后不断的调试,直到时间准确。
宁恒有轻微的强迫症。
他利用热水和蜡烛加热和蜡封,反复几百次后,终于将沙漏和一炷香的时间搞得差不多。
做完这一切。
宁恒才心满意足的吹蜡而睡。
这一夜,宁恒又感觉到自己的房间里有人。
虽然很模糊,但是体感总是这样。
翌日。
宁恒随宋昌明上完早课,午间早早的就来到了闲庐,并把制作好的沙漏带上,置放于闲庐的摆架上。
颜松溪今日没有穿儒衣,反而像一个工匠一样,到闲庐的时候,肩上还挎着个工具箱,里面有錾子,锯,锉等物。
“见过先生。”
宁恒不敢废礼,起身行礼,帮着摆放工具。
“子恒,怎的没有精神?”
颜松溪注意到宁恒的黑眼圈,开口问询。
宁恒则道:“先生,这世上可有鬼魂?”
“何有此问?”
颜松溪来到炉边,烤双手,没有太大的架子,宁恒开始煮茶。
宁恒道:“近日睡得不太安稳,好似房里有鬼魂扰我。”
颜松溪沉吟道:“子不语怪力乱神。”
宁恒闻言,没敢接话。
但颜松溪又开口:“世有魂修之法,亦有阴损之道,鬼魂自是有的,不过,读书人以才气汇身,当不受侵扰才对。”
说着,颜松溪解下腰间一块玉佩,递到宁恒手上:“说起来,我尚未送你拜师之物,这玉佩跟随我多年,虽不是上好的璞玉,但内蕴了我的儒修之气,可以辟邪,便赠与你吧。”
“多谢先生。”
宁恒双手接过来。
心中估量此玉的价值,他生病之时,老娘去寺中求符,一道收了一两银子,就得了个鬼画符。
实际上并没有用。
但是颜松溪送的这一块玉,放在手心,自有一股沁人之感,内暖而清,十分舒畅。
况且大儒随身之物,绝不会轻易送人。
宁恒煮好茶。
颜松溪正欲给宁恒上课。
忽见老奴匆匆而来,小声耳语:“老爷,工部的人求见。”
颜松溪闻言,摇头道:“我已远朝堂,制盐之事,他们自去想办法吧。”
老奴态度恭敬,又添了一句:“来的是天工司的几位制盐使,还有天工技师董小姐,她应该是来见小姐的。”
“嗯,让几位制盐使到这里来吧。”颜松溪说完,又吩咐道:“让颦儿仔细招待董小姐……莫要轻慢了。”
“是。”
老奴转身离去。
宁恒倒茶的手抖了一下。
天工技师董小姐?
什么鬼?
大梁有技师?
宁恒的脑海里脑补了许多。
“咳,子恒,茶水溢了。”
“老师,我走神了,”宁恒擦了茶水,忙转移话题,“先生,天工司的制盐使,来找您做什么?”
朝野震动,危难之际,大儒王慎出关,牵马入朝,当着文武百官和大宦官逆朔的面,施展【神来之笔】,变马为鹿,并施展【唇枪舌剑】当场诛杀大宦官逆朔。
平息朝野之乱。
后文帝拜王慎为太师,设国子监,王慎为国子监大祭酒。
文人儒生,百官后代,皆入国子监而学儒法。
后儒风渐浮,不再追求圣贤之言,而专修‘修炼之法’,求以‘心之所向,儒法皆至’。
逐渐唯心。
以术法流派流于朝堂,科举制度渐衰,农桑微贱。
值此之时,朝中一些儒老逐渐意识到了严重性,齐齐上疏文帝。
奈何文帝沉迷于‘唯心’之路,祈愿长生,务实之道渐行渐远。
原本同读圣贤的儒生,渐渐分成两派,以国子监为主的‘唯心’派,以‘麓山书院’和传统儒家的‘唯物’派。
而当今景帝,早年勤于朝政,为缓儒道分家,在钦天监增设各大术司,在工部增设天工司。
儒道内斗,暂时趋于平缓。
但在这数十年中,武道,佛法,巫蛊之道,渐渐的渗透进大梁,遍地开花……
终于,给道家逮到个机会,景帝渐渐沉迷于道法,不再日日早朝,与国师炼丹,求长生之法。
于是乎。
争执了几十年的国子监和麓山书院,猛然醒来,却已晚了。
烛光下。
宁恒回味着从颜松溪那里得来的绝密朝野史,内心久久未能平静。
身为穿越人士,他亦觉得大梁这几十年的历史,像是在历史潮流中拐了一个大弯。
完全令人琢磨不透。
更像是有一只巨掌在背后推动,无法揣摩。
当然,这些暂时都与宁恒无关。
对他而言,直接关乎的事有两样,一是科举入仕升官发财娶女人,二是儒道修炼之法。
今日在闲庐,颜松溪并未教他四书五经,反而是吐露许多大梁的秘密。
这对于一个刚收入门下的儒生来说,是不是不该知道这么多。
宁恒陷入沉思。
他不是怀疑颜松溪的恶意,而是感觉到,成为颜松溪的弟子,必然是以‘格物’而立身,未来,必然遭受诸多风吹雨打。
“天塌下来,还有高个撑着,我现在,连个秀才都不是。”
宁恒恍然。
对着烛光,细读颜松溪早年对四书五经的注解。
看了一会,宁恒受益良多。
“不愧是书香门第,大儒之家。”
宁恒揉了揉眼睛。
今日神思有些疲惫,并没有续写‘梁祝’,按照宁恒的猜想,应该是他在闲庐时,执笔将圆化为三角形,消耗了他这些日子蕴在体内的才气。
宁恒本欲睡去。
余光暼见桌子上的琉璃。
随手拾起来。
细细打量着上方的刻度。
大梁以十二个时辰为一日,以地支‘子丑寅卯……’为具体时间,又夹杂了‘刻’‘一炷香’等等民间计时法。
宫廷以‘刻漏’计时,但是大梁冬寒,常常会结冰,于是,钦天监的术士,则发明了‘浑天仪’以‘日月’为轮,精度颇高。
而工部则以沙漏计时,然而,沙漏制作,并不精确,输给了个钦天监,因此天工司的人一直想要制作出精准的沙漏来。
宁恒并不知道这一切。
疲惫之余,满脑子都是那个吃枣的姑娘。
初见,一言未发。
再见,仍旧未能搭上话。
但是,却把人家的东西拿走了。
盏中细沙从指缝溜走。
宁恒不由地哂笑,想到一句话:女人如沙子,紧握的时候,它总会溜走,但是如果你把它弄湿,想要摆弄什么姿势,都由着你。
思想有些滑坡。
宁恒晃了晃脑袋。
想要制作沙漏。
可没那么简单。
这其中涉及到颗粒流体力学,还有‘谷仓效应’等等。
所以,想要沙漏计时准确,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漏盏,还要极好的沙粒。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
有些事,背后的原理虽然复杂,但其实动起手来,也没那么难。
宁恒想到了最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利用热差效应来改变沙漏的压强,从而影响沙漏的渗漏速度,然后不断的调试,直到时间准确。
宁恒有轻微的强迫症。
他利用热水和蜡烛加热和蜡封,反复几百次后,终于将沙漏和一炷香的时间搞得差不多。
做完这一切。
宁恒才心满意足的吹蜡而睡。
这一夜,宁恒又感觉到自己的房间里有人。
虽然很模糊,但是体感总是这样。
翌日。
宁恒随宋昌明上完早课,午间早早的就来到了闲庐,并把制作好的沙漏带上,置放于闲庐的摆架上。
颜松溪今日没有穿儒衣,反而像一个工匠一样,到闲庐的时候,肩上还挎着个工具箱,里面有錾子,锯,锉等物。
“见过先生。”
宁恒不敢废礼,起身行礼,帮着摆放工具。
“子恒,怎的没有精神?”
颜松溪注意到宁恒的黑眼圈,开口问询。
宁恒则道:“先生,这世上可有鬼魂?”
“何有此问?”
颜松溪来到炉边,烤双手,没有太大的架子,宁恒开始煮茶。
宁恒道:“近日睡得不太安稳,好似房里有鬼魂扰我。”
颜松溪沉吟道:“子不语怪力乱神。”
宁恒闻言,没敢接话。
但颜松溪又开口:“世有魂修之法,亦有阴损之道,鬼魂自是有的,不过,读书人以才气汇身,当不受侵扰才对。”
说着,颜松溪解下腰间一块玉佩,递到宁恒手上:“说起来,我尚未送你拜师之物,这玉佩跟随我多年,虽不是上好的璞玉,但内蕴了我的儒修之气,可以辟邪,便赠与你吧。”
“多谢先生。”
宁恒双手接过来。
心中估量此玉的价值,他生病之时,老娘去寺中求符,一道收了一两银子,就得了个鬼画符。
实际上并没有用。
但是颜松溪送的这一块玉,放在手心,自有一股沁人之感,内暖而清,十分舒畅。
况且大儒随身之物,绝不会轻易送人。
宁恒煮好茶。
颜松溪正欲给宁恒上课。
忽见老奴匆匆而来,小声耳语:“老爷,工部的人求见。”
颜松溪闻言,摇头道:“我已远朝堂,制盐之事,他们自去想办法吧。”
老奴态度恭敬,又添了一句:“来的是天工司的几位制盐使,还有天工技师董小姐,她应该是来见小姐的。”
“嗯,让几位制盐使到这里来吧。”颜松溪说完,又吩咐道:“让颦儿仔细招待董小姐……莫要轻慢了。”
“是。”
老奴转身离去。
宁恒倒茶的手抖了一下。
天工技师董小姐?
什么鬼?
大梁有技师?
宁恒的脑海里脑补了许多。
“咳,子恒,茶水溢了。”
“老师,我走神了,”宁恒擦了茶水,忙转移话题,“先生,天工司的制盐使,来找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