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再度震响,又急又密,充满杀伐的意味。
两翼各一千精骑冲出,循迂回的路线,绕击敌人阵地左右外翼。
部分南军的箭手射出羽箭,但一来燕军的位置已处在弓弩射程的极限,二来又迎着刺眼的斜阳不好瞄准,再加上燕军骑兵高速的移动,一轮箭矢几乎无一命中。
朱棣一声呐喊,带头冲出,他的身后张辅居左,马和居右,再后方则是三千精锐,全速冲入两山之间的疏林区,直指盛庸的中军大寨。
三千骑兵井然有序地排成四列纵队,每骑与前后相隔两到三骑的间距,外侧两列负责以长刀和长枪砍杀敢于靠近的敌人,内侧两列则射出箭矢,打击更远处的目标,掩护这条“铁龙”的前进。
只要能冲击破一道缺口,他们这条铁龙就会如破堤的洪流,把任何挡路的阻碍冲毁淹没。
“当”的一声,处在“龙头”位置的朱棣以战刀拨开一支射向他的劲箭,暴喝一声“谁能挡我”,回手把那支箭掷了回去,正中敌军一名小校。
陈玉衡与朱清筱身穿甲胄混在骑兵的队列里,彼此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激动的神色。
由于是骑兵作战,长武器更加实用,陈玉衡改用一柄大斧,朱清筱则与他同乘一骑,以一架战弩射击敌军。
敌军人声纷杂,各色旗帜挥舞,各种号角长鸣,显示盛庸终察破他们出人意表的战术意图,匆忙调动军队变阵迎战,但已失却先机。
朱棣大喝道:“盛庸小儿,本王讨命来了!”
盛庸手下本就是多次重新整编的败军,早领教过朱棣的厉害,此时他一开口,南军立时无人不晓此次袭击是朱棣亲自带队。
一轮箭雨射向位于龙头的朱棣,却因阳光刺眼和疏林掩护的关系大多落空,剩下的箭支也被张辅和马和以兵刃拨落。
两军甫一接触,南军身处疏林前线者立时被铁龙冲得纷纷倒地,及见来者是有如地狱修罗的朱棣本人,神颤胆怯下竟然四散奔跑,朱棣的三千精锐就如枪尖般刺向疏林区后的中军大寨。
疏林之中喊杀震天,左右山头上两寨的南军战士完全摸不清疏林内发生何事,未得命令又不敢弃守左右两寨,全力向中军靠拢。
朱棣身后的三千战士仍大致保持完整的队伍,中间两排的射手箭如流星,也不知射到多少敌军,边上的两排则以盾牌挡箭,刀枪制敌,把主动权完全操控在手上,以快打慢,速战速决。
“砰!”
陈玉衡以附着真气的大斧硬生生砍碎一名南军小校的盾牌,那小校吓得心胆俱裂,转身就跑。
朱清筱觑准那人扣动机括,弩箭“嗖”地射出,正中那人脊背,把那小校射倒在地。
“打中啦!打中啦!”她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随即又忙着往战弩上重新装箭。
“郡主小心!”眼见一支箭矢射来,陈玉衡随手一抄,已将那箭抄在手里,转头对朱清筱喊道:“你别光顾着装箭,也看着点周围啊!”
这时似有敌军看出朱清筱与众不同的身份,排出一支四人组成的骑兵队,往朱清筱处杀来。
“保护郡主!”张辅暂离龙头,挥舞着长枪迎了上去,他极是勇猛,在那四骑当中左冲右突,不落下风。
这时朱清筱装好了箭,娇呼一声:“张辅哥哥,快闪开。”
张辅拨马侧行两步,朱清筱射出弩箭,却是偏了准头,没射中骑手,只射中一匹战马的马腚。
那马狂嘶一声,把骑手甩下马后放蹄狂奔,转瞬去远。
张辅竖起大拇指道:“射人先射马,好样的小郡主!”
以朱棣为龙头的铁龙很快冲破了中军寨的寨门,燕军潮水般涌入营寨,使盛庸再难挽回颓势。
张辅在乱军中杀红了眼,对从寨内的南军展开毫不留情的屠杀,打得对方尸横山野,血染草石。
朱棣第一个从千军万马中发现盛庸的帅旗往后方的山头移动,戟指大喝道:“追!”
张辅趁机大喝道:“盛庸小儿,想逃到哪里去!”
声传全场,南军立时知道主帅撤退,攻势窒缓,纷朝移动的帅旗瞧去。
朱棣赞许地看了张辅一眼,狂喝道:“盛庸纳命来!”带头又冲出寨门,直朝向后败退的南军杀去。
三千燕军硬是在敌方近万人的中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全力以赴地摘取胜利的果实。
盛庸见逃无可逃,索性掉转马头反杀回来,与从左右两寨赶来救援的南军前后夹击处在己方腹地的朱棣。
一时间疏林内喊杀震天,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阶段终于到来。
盛庸一身玄色铠甲,本就狰狞的铁面具在残阳下显得愈发冰冷,他的一杆长枪左突右挑,上下翻飞,眨眼间已挑翻了两名燕军,其武艺之纯熟,丝毫不逊于在龙头大砍大杀的朱棣。
陈玉衡远远看到有如一团黑影的盛庸,心中泛起一阵寒意。
他把朱清筱牢牢护在身后,将一柄大斧挥得虎虎生风,尽量排除一切潜在的危险。
张辅纵马走到朱棣身边道:“这盛庸如此生猛,怎地以前从未见过?”
“大军士气已丧,图逞匹夫之勇有什么用?”朱棣哼了一声道:“负隅顽抗罢了,给我杀!”
这场大战直从黄昏打至星斗满天,张辅、马和、陈玉衡等人无一不负伤浴血,跟来的三千精锐减至二千五百余人,可见战况的惨烈。
不过人人都晓得胜利在望,眼见着朱棣的苍龙在前方战刀大砍大杀,士气高涨至极点,勇不可挡。
盛庸尝试过几次反扑,都被杀红眼的燕军挡了回去,终于晓得回天乏术,命人吹响代表撤退指令的号角。
“给我追!莫要跑了盛庸!”朱棣率军再追,一连追出十几里,忽听左侧一声炮响,又一支队伍从夜色里冲了出来。
朱棣借着月色一看,但见为首一将方面大耳,目如铜铃,颌下一丛野草般的三寸刚髯,已知来者何人。
他收住马缰,冷冷一笑道:“蓝西野,别来无恙。”
两翼各一千精骑冲出,循迂回的路线,绕击敌人阵地左右外翼。
部分南军的箭手射出羽箭,但一来燕军的位置已处在弓弩射程的极限,二来又迎着刺眼的斜阳不好瞄准,再加上燕军骑兵高速的移动,一轮箭矢几乎无一命中。
朱棣一声呐喊,带头冲出,他的身后张辅居左,马和居右,再后方则是三千精锐,全速冲入两山之间的疏林区,直指盛庸的中军大寨。
三千骑兵井然有序地排成四列纵队,每骑与前后相隔两到三骑的间距,外侧两列负责以长刀和长枪砍杀敢于靠近的敌人,内侧两列则射出箭矢,打击更远处的目标,掩护这条“铁龙”的前进。
只要能冲击破一道缺口,他们这条铁龙就会如破堤的洪流,把任何挡路的阻碍冲毁淹没。
“当”的一声,处在“龙头”位置的朱棣以战刀拨开一支射向他的劲箭,暴喝一声“谁能挡我”,回手把那支箭掷了回去,正中敌军一名小校。
陈玉衡与朱清筱身穿甲胄混在骑兵的队列里,彼此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激动的神色。
由于是骑兵作战,长武器更加实用,陈玉衡改用一柄大斧,朱清筱则与他同乘一骑,以一架战弩射击敌军。
敌军人声纷杂,各色旗帜挥舞,各种号角长鸣,显示盛庸终察破他们出人意表的战术意图,匆忙调动军队变阵迎战,但已失却先机。
朱棣大喝道:“盛庸小儿,本王讨命来了!”
盛庸手下本就是多次重新整编的败军,早领教过朱棣的厉害,此时他一开口,南军立时无人不晓此次袭击是朱棣亲自带队。
一轮箭雨射向位于龙头的朱棣,却因阳光刺眼和疏林掩护的关系大多落空,剩下的箭支也被张辅和马和以兵刃拨落。
两军甫一接触,南军身处疏林前线者立时被铁龙冲得纷纷倒地,及见来者是有如地狱修罗的朱棣本人,神颤胆怯下竟然四散奔跑,朱棣的三千精锐就如枪尖般刺向疏林区后的中军大寨。
疏林之中喊杀震天,左右山头上两寨的南军战士完全摸不清疏林内发生何事,未得命令又不敢弃守左右两寨,全力向中军靠拢。
朱棣身后的三千战士仍大致保持完整的队伍,中间两排的射手箭如流星,也不知射到多少敌军,边上的两排则以盾牌挡箭,刀枪制敌,把主动权完全操控在手上,以快打慢,速战速决。
“砰!”
陈玉衡以附着真气的大斧硬生生砍碎一名南军小校的盾牌,那小校吓得心胆俱裂,转身就跑。
朱清筱觑准那人扣动机括,弩箭“嗖”地射出,正中那人脊背,把那小校射倒在地。
“打中啦!打中啦!”她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随即又忙着往战弩上重新装箭。
“郡主小心!”眼见一支箭矢射来,陈玉衡随手一抄,已将那箭抄在手里,转头对朱清筱喊道:“你别光顾着装箭,也看着点周围啊!”
这时似有敌军看出朱清筱与众不同的身份,排出一支四人组成的骑兵队,往朱清筱处杀来。
“保护郡主!”张辅暂离龙头,挥舞着长枪迎了上去,他极是勇猛,在那四骑当中左冲右突,不落下风。
这时朱清筱装好了箭,娇呼一声:“张辅哥哥,快闪开。”
张辅拨马侧行两步,朱清筱射出弩箭,却是偏了准头,没射中骑手,只射中一匹战马的马腚。
那马狂嘶一声,把骑手甩下马后放蹄狂奔,转瞬去远。
张辅竖起大拇指道:“射人先射马,好样的小郡主!”
以朱棣为龙头的铁龙很快冲破了中军寨的寨门,燕军潮水般涌入营寨,使盛庸再难挽回颓势。
张辅在乱军中杀红了眼,对从寨内的南军展开毫不留情的屠杀,打得对方尸横山野,血染草石。
朱棣第一个从千军万马中发现盛庸的帅旗往后方的山头移动,戟指大喝道:“追!”
张辅趁机大喝道:“盛庸小儿,想逃到哪里去!”
声传全场,南军立时知道主帅撤退,攻势窒缓,纷朝移动的帅旗瞧去。
朱棣赞许地看了张辅一眼,狂喝道:“盛庸纳命来!”带头又冲出寨门,直朝向后败退的南军杀去。
三千燕军硬是在敌方近万人的中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全力以赴地摘取胜利的果实。
盛庸见逃无可逃,索性掉转马头反杀回来,与从左右两寨赶来救援的南军前后夹击处在己方腹地的朱棣。
一时间疏林内喊杀震天,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阶段终于到来。
盛庸一身玄色铠甲,本就狰狞的铁面具在残阳下显得愈发冰冷,他的一杆长枪左突右挑,上下翻飞,眨眼间已挑翻了两名燕军,其武艺之纯熟,丝毫不逊于在龙头大砍大杀的朱棣。
陈玉衡远远看到有如一团黑影的盛庸,心中泛起一阵寒意。
他把朱清筱牢牢护在身后,将一柄大斧挥得虎虎生风,尽量排除一切潜在的危险。
张辅纵马走到朱棣身边道:“这盛庸如此生猛,怎地以前从未见过?”
“大军士气已丧,图逞匹夫之勇有什么用?”朱棣哼了一声道:“负隅顽抗罢了,给我杀!”
这场大战直从黄昏打至星斗满天,张辅、马和、陈玉衡等人无一不负伤浴血,跟来的三千精锐减至二千五百余人,可见战况的惨烈。
不过人人都晓得胜利在望,眼见着朱棣的苍龙在前方战刀大砍大杀,士气高涨至极点,勇不可挡。
盛庸尝试过几次反扑,都被杀红眼的燕军挡了回去,终于晓得回天乏术,命人吹响代表撤退指令的号角。
“给我追!莫要跑了盛庸!”朱棣率军再追,一连追出十几里,忽听左侧一声炮响,又一支队伍从夜色里冲了出来。
朱棣借着月色一看,但见为首一将方面大耳,目如铜铃,颌下一丛野草般的三寸刚髯,已知来者何人。
他收住马缰,冷冷一笑道:“蓝西野,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