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阿勿思力部比想象中要顺遂的多。
对于李节,阿勿思力很是优待。他已经是一部之主,所思所虑跟之前当将军时已经大不相同。阿勿思力优待李节,也是希望能跟隋朝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若是能通过李节交好与丰州的关系,获得大隋的支持,则更好了。
踌躇满志的李节也是无奈,我可是带着必死的决心来的,你这么友好让我怎么开口恐吓,这戏也不演一场吗?
李节本来准备像个纵横家的说客一样,极力渲染同罗部的可怕,营造只有自己可以帮对方的景象。奈何李节说得阿勿思力不断点头称是,倒是让李节一拳打在棉花,十成的力气只使出了三成。
其实李节主动联络登利部,阿勿思力更高兴。他正愁怎么对付同罗部呢,李节便送了这份大礼,阿勿思力怎能不把李节待为宾。黄明远等人再是足智多谋,也没预料到一个赛音山的偏部就将阿勿思力折腾个半死。
根本不需要李节过多的渲染,怕隋军跑了的阿勿思力便拍着胸脯要和大隋共进退,一同对付同罗部这个逆命者。
李节这时也道明来意,丰州准备联络启民部和登利部一起,共同讨伐同罗部。
这下轮到阿勿思力傻眼了,不是你隋军攻打同罗部吗?
阿勿思力拍胸脯只是做个样子,但若是让他和启民部联合出击同罗部,他还是担心的。
他们和启民部关系这么差,谁知道对方会不会在半路捅刀子。而且同罗部的势力已经在他之,他之前吃了不小的亏,贸然攻打同罗部,怕是极为不妥。
这时李节进一步细说,他们联军只是进攻赛音山的同罗一部,北方的同罗部老营,自有其他盟友拖住。至于启民部那边,李节保证启民部不会贸然寻仇。
只攻击赛音山,且对方没有援军,阿勿思力来了兴趣,毕竟以他们两部的实力,吃下一个赛音山还是可能的。
阿勿思力这才不再犹豫,立刻答应了这个提议,并约定在八月初与隋军、启民部一起合兵北。
等到李节离开之后,阿勿思力的手下劝阿勿思力“隋人没安好心,是想让他们去做炮灰。”
不过阿勿思力并不在意,他说道:“攻克赛音山,本身对我最有利,若是能凭借此事与大隋搞好关系,哪怕启民可汗位,我们也有选择的余地。毕竟大隋最擅长拉拢实力小的,攻击势力大的。”
阿勿思力也不是傻的,他早就想到之后的博弈了,当然前提是要将威胁突厥人统治的同罗异类消灭掉。
··················································································
八月三日,碛口以南的草原,大隋丰州、启民部、登利部联兵出击赛音山,拉开了草原决战的大幕。
······
但凡联军这种东西,很多时候都是不靠谱的。因为勾连双方的是利益,若是要平衡双方的关系,必然有一方要损失一些利益。可若非到了山穷水尽、不得不行的时候,没有人会为了对方而退让的。
所以六国伐秦,从无一胜;蜀吴攻魏,未得寸土。
启民可汗参与这次联军,很大原因是内外困势交加,他不得不动手。但是对于自己的两个盟友丰州军和阿勿思力,他是全然不信任的。从大利城到赛音山一千多里,还要经过阿勿思力的地盘,启民可汗如何能不对阿勿思力有深深地忌惮。
启民可汗本身不善统军,当年都蓝可汗那场突袭,将启民可汗心中最后的统兵念想给打的消散一空,因此他更喜欢留在后方统御部众。
此战启民可汗以其弟阿史那执室掌军为主帅,长子咄吉世、堂弟哥伦、次子俟利弗分领左中右三军,全军共计一万余骑。主帅阿史那执室性格有些偏软弱,咄吉世又性格强悍,所以北伐大军的军权主要落到其长子咄吉世的手中。
这边阿勿思力也集中了部落全部的力量,共计九千余骑。
除此之外,两部都征召了附属于两部的部落,共十余部计六千余骑。
此次大军会于碛口,对于联军能否攻下赛音山黄明远根本就不在乎,无论是同罗部还是启民部、登利部都是自相残杀,自损势力。所以黄明远只让金河车骑府车骑将军欧彦率部千余骑随同北,负责督促二部进军。至于两部此战如何打赛音山,黄明远命令欧彦无须干涉。
双方会盟之后,共计两万六千骑,旌旗遮天蔽日,马蹄动如雷霆,几乎是草原数得着的大势力,因此无论是咄吉世还是阿勿思力都瞄了联军盟主的位置。
这个联军盟主虽然未必有实权,但名义是可以号令各军的,哪怕在战后分战利品的时候,也能多分一些。
双方都担心对方当了盟主会对自己不利,因此咄吉世和阿勿思力为了这个盟主的位置各执一词,争执不休,差点要撕破脸皮。欧彦看了不住地摇头,怪不得主公对此次战事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完全是因为这些乌合之众,还没开战就已经要内讧了。
其实也怪隋军,若是隋军主导,这盟主还有人争夺吗?
还是欧彦提议,双方各主攻一面,到时候谁先攻入赛音山,谁便负责主分战利品。
咄吉世和阿勿思力无奈,眼看再争下去,联军就要散了,最后双方只得同意这个建议。不过二人又怕对方背后使坏,便推举欧彦为监军,负责监视双方的行军。
欧彦乐得如此,倒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督促起对方了。
最后三方约定,众人到了赛音山之后一分为三,攻打赛音山城。启民部为中军,负责主攻赛音山城西面;登利部为右军,负责主攻赛音山城东面;丰州军率领其余各部为左军,负责主攻赛音山城北面,同时负责截断从北面来的同罗部援军。
咄吉世和阿勿思力都不愿主动面对同罗部援军,一旦隋军所说的盟友没有截断同罗的援军,北面势必首当其冲。眼看双方不停地推诿扯皮,欧彦只得主动选择了最不利的北面。
不过欧彦并不打算动兵,只是抓紧督促各部既可。
对于李节,阿勿思力很是优待。他已经是一部之主,所思所虑跟之前当将军时已经大不相同。阿勿思力优待李节,也是希望能跟隋朝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若是能通过李节交好与丰州的关系,获得大隋的支持,则更好了。
踌躇满志的李节也是无奈,我可是带着必死的决心来的,你这么友好让我怎么开口恐吓,这戏也不演一场吗?
李节本来准备像个纵横家的说客一样,极力渲染同罗部的可怕,营造只有自己可以帮对方的景象。奈何李节说得阿勿思力不断点头称是,倒是让李节一拳打在棉花,十成的力气只使出了三成。
其实李节主动联络登利部,阿勿思力更高兴。他正愁怎么对付同罗部呢,李节便送了这份大礼,阿勿思力怎能不把李节待为宾。黄明远等人再是足智多谋,也没预料到一个赛音山的偏部就将阿勿思力折腾个半死。
根本不需要李节过多的渲染,怕隋军跑了的阿勿思力便拍着胸脯要和大隋共进退,一同对付同罗部这个逆命者。
李节这时也道明来意,丰州准备联络启民部和登利部一起,共同讨伐同罗部。
这下轮到阿勿思力傻眼了,不是你隋军攻打同罗部吗?
阿勿思力拍胸脯只是做个样子,但若是让他和启民部联合出击同罗部,他还是担心的。
他们和启民部关系这么差,谁知道对方会不会在半路捅刀子。而且同罗部的势力已经在他之,他之前吃了不小的亏,贸然攻打同罗部,怕是极为不妥。
这时李节进一步细说,他们联军只是进攻赛音山的同罗一部,北方的同罗部老营,自有其他盟友拖住。至于启民部那边,李节保证启民部不会贸然寻仇。
只攻击赛音山,且对方没有援军,阿勿思力来了兴趣,毕竟以他们两部的实力,吃下一个赛音山还是可能的。
阿勿思力这才不再犹豫,立刻答应了这个提议,并约定在八月初与隋军、启民部一起合兵北。
等到李节离开之后,阿勿思力的手下劝阿勿思力“隋人没安好心,是想让他们去做炮灰。”
不过阿勿思力并不在意,他说道:“攻克赛音山,本身对我最有利,若是能凭借此事与大隋搞好关系,哪怕启民可汗位,我们也有选择的余地。毕竟大隋最擅长拉拢实力小的,攻击势力大的。”
阿勿思力也不是傻的,他早就想到之后的博弈了,当然前提是要将威胁突厥人统治的同罗异类消灭掉。
··················································································
八月三日,碛口以南的草原,大隋丰州、启民部、登利部联兵出击赛音山,拉开了草原决战的大幕。
······
但凡联军这种东西,很多时候都是不靠谱的。因为勾连双方的是利益,若是要平衡双方的关系,必然有一方要损失一些利益。可若非到了山穷水尽、不得不行的时候,没有人会为了对方而退让的。
所以六国伐秦,从无一胜;蜀吴攻魏,未得寸土。
启民可汗参与这次联军,很大原因是内外困势交加,他不得不动手。但是对于自己的两个盟友丰州军和阿勿思力,他是全然不信任的。从大利城到赛音山一千多里,还要经过阿勿思力的地盘,启民可汗如何能不对阿勿思力有深深地忌惮。
启民可汗本身不善统军,当年都蓝可汗那场突袭,将启民可汗心中最后的统兵念想给打的消散一空,因此他更喜欢留在后方统御部众。
此战启民可汗以其弟阿史那执室掌军为主帅,长子咄吉世、堂弟哥伦、次子俟利弗分领左中右三军,全军共计一万余骑。主帅阿史那执室性格有些偏软弱,咄吉世又性格强悍,所以北伐大军的军权主要落到其长子咄吉世的手中。
这边阿勿思力也集中了部落全部的力量,共计九千余骑。
除此之外,两部都征召了附属于两部的部落,共十余部计六千余骑。
此次大军会于碛口,对于联军能否攻下赛音山黄明远根本就不在乎,无论是同罗部还是启民部、登利部都是自相残杀,自损势力。所以黄明远只让金河车骑府车骑将军欧彦率部千余骑随同北,负责督促二部进军。至于两部此战如何打赛音山,黄明远命令欧彦无须干涉。
双方会盟之后,共计两万六千骑,旌旗遮天蔽日,马蹄动如雷霆,几乎是草原数得着的大势力,因此无论是咄吉世还是阿勿思力都瞄了联军盟主的位置。
这个联军盟主虽然未必有实权,但名义是可以号令各军的,哪怕在战后分战利品的时候,也能多分一些。
双方都担心对方当了盟主会对自己不利,因此咄吉世和阿勿思力为了这个盟主的位置各执一词,争执不休,差点要撕破脸皮。欧彦看了不住地摇头,怪不得主公对此次战事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完全是因为这些乌合之众,还没开战就已经要内讧了。
其实也怪隋军,若是隋军主导,这盟主还有人争夺吗?
还是欧彦提议,双方各主攻一面,到时候谁先攻入赛音山,谁便负责主分战利品。
咄吉世和阿勿思力无奈,眼看再争下去,联军就要散了,最后双方只得同意这个建议。不过二人又怕对方背后使坏,便推举欧彦为监军,负责监视双方的行军。
欧彦乐得如此,倒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督促起对方了。
最后三方约定,众人到了赛音山之后一分为三,攻打赛音山城。启民部为中军,负责主攻赛音山城西面;登利部为右军,负责主攻赛音山城东面;丰州军率领其余各部为左军,负责主攻赛音山城北面,同时负责截断从北面来的同罗部援军。
咄吉世和阿勿思力都不愿主动面对同罗部援军,一旦隋军所说的盟友没有截断同罗的援军,北面势必首当其冲。眼看双方不停地推诿扯皮,欧彦只得主动选择了最不利的北面。
不过欧彦并不打算动兵,只是抓紧督促各部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