慜太子之乱后,黄明远才腾出手来,联络当初在扬州的旧部。黄明远利用老丈人裴矩吏部侍郎的身份,不断提拔、安插当时在扬州的亲信。而李旰也在黄明远的照扶之下,从一个小小的行参军一路升职,到现在已经是扬州长史,权势颇大。
而其余旧部之中,官职显著者有濠州长史宋琬、常州司马李惠、吴州车骑将军王增辩、熙州骠骑将军陈棱、婺州车骑将军管崇等人。
现在黄明远封侯拜将,也成了一条巨粗的大腿,众人岂不纷纷投效。
这一次天子南巡,举世瞩目,黄明远身份特殊,也是重要人物。众人不敢太碍眼,因此只有李旰几人私下里代表众人前来。李旰出身不高,能有今日全靠黄明远的扶持,因此对黄明远也算是忠心耿耿。
黄明远因为常年不在扬州,对于江淮的事情实际并不了解,因此好声勉励了李旰一番,也并未聊什么实质的东西。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众人看着从容自然的黄明远,心中大安。黄明远走后,本以为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谁能料到数年之后,当年说走就走的老大竟然成为朝堂第一流的人物。
众人走后,黄明远独留了向但子。
向但子与其他人是不一样,他是家臣,更受信重。作为黄明远了解江南动向的一枚重要棋子,向但子详细地跟黄明远说了一下自己麾下情报系统的情况,以及最近江南势力的动向,使得黄明远对江南事情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二人一直谈到第二日早,向但子这才离去。而向但子临走之前,告诉了黄明远一件小事,之前黄明远让其照拂的那个女子竟然失踪了。
黄明远有些愣神,那个花一般的女子也是五年前的旧事了。
······
之后数日,黄明远每日在扬州城内寻访旧迹,畅游山水。他本就对扬州城熟识,虽然过了六七年,但变化并不大,因此黄明远穿街走巷,寻故访友,倒也轻快。
而南巡的杨广则没有黄明远的轻松,他每日都有繁杂事务缠身,根本无暇游玩。
除了每日接见江南的官吏世家,安抚江南势力,更令其头疼的便是日渐不稳的江南局势。
自杨广登基以来,整个江南地区谋反案件发生了大大小小四十余起。虽然很多都是几个老农脑袋一热,扛着旗帜就宣布造反的闹剧,但也有宣州人祖毕带领当地数万人造反,肆虐十余县的大案。其平叛过程,动作缓慢,迁延日久,严重影响到朝廷的统治。
杨广对这屡禁不止的叛乱很不满,但也没有办法,虽然他已经命人征兆江南各地有名望的士子入朝,同时广招江南世家觐见安抚,但这一切事情发酵传播都需要时间,无论是朝廷对江南世家的信任还是江南世家对朝廷的信任都需要时间来增强。
可变乱等不得。
杨广只得约束各州县官吏严查境内士庶的言行动作,勿使乱民有谋反的机会。
这与施恩江南的政策又产生了背离。
严刑峻法只得压制江南士庶的行为,压制不住对方动荡的心。这样不仅不能彻底安抚江南,反而使得江南士庶与朝廷的关系变得更差。杨广要拉拢江南世家大族的想法也会落空。
在黄明远看来,杨广对于局势过度焦虑了,今年江南的动乱频发是有原因的。年初杨广裁撤了大批的总管府,实际也导致很多地方军队被裁撤。没有军队的支持,朝是对江南的控制大大的削弱。而地方府兵大多都出身本地,又多有江南士庶渗透,根本不能成为朝廷镇压南方动乱的依靠。因此这些江南势力找到机会,也便越发冒头,企图试探朝廷的底线。
杨广对此没有办法,便招黄明远问策。
南方动乱的直接原因是朝廷废除总管制导致中央政府对江南地方控制力的减弱。而南陈造反组织万安堂又趁机兴风作浪,这动乱也便随之而生。
黄明远也没有好办法,虽然杨广在积极拉拢江南世家,但这需要时间。同时朝廷也不能对江南的反叛势力有所低头,因此这就使得各地州县陷入了一个困境。
黄明远只好建议杨广,江南府兵多不足用,不若在江淮地区,置数名讨捕大使,并调集数支队伍,专司剿匪一事。这些军队与江南各世家别无牵扯,其本身又只担负剿匪职责,军队人数只有数千到万人,并不会成为新的隐患。而且有这些讨捕军,天子可以直接将命令下到地方,也能震慑江南的不臣势力。
杨广也意识到自己在废除总管制的事情步子迈的有些快。南方大批镇守地方的军队被裁撤,而单纯的刺史、县令又受当地势力掣肘,根本无法担负镇压地方的重任。一旦地方生乱,互不统属的各州县便陷入各自为战的地步。
杨广乃决定按照黄明远的建议,建立直接受朝廷指挥的讨捕军。
杨广的动作很快,毫不拖泥带水。这边刚确定方略,那边圣旨便出炉了。
因江南各地不稳,盗匪频生,朝廷拟置讨捕军,设讨捕大使,讨捕群匪,绥靖地方。各讨捕军每军约万人左右,由中央直属。
以原扬州总管府的部分裁撤军队建江东讨捕军,治所为吴州,管辖长江以南,浙江以西的地方;以原洪州总管府的部分裁撤军队建浙东讨捕军,治所为越州,管辖浙江以东包括闽越等地;以原寿州总管府的部分裁撤军队建江西讨捕军,治所为洪州,管辖江州以南到南岭之地;以原徐州总管府的部分裁撤军队建淮南讨捕军,治所为庐州,管辖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黄明远又表自己的旧部蔚州刺史欧彦为江东讨捕大使。
虽然江南世家排外,但朝廷有数万精锐部队入驻江南各地,料想再是脑袋发昏的人,势必也会想想造反的后果。
而这数万军队的入驻,不管将来大隋是不是会如历史一样盛极而衰,料想江东地区也不会再像历史那般迅速糜烂了。或许杨广逃到江都之后,还能握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而其余旧部之中,官职显著者有濠州长史宋琬、常州司马李惠、吴州车骑将军王增辩、熙州骠骑将军陈棱、婺州车骑将军管崇等人。
现在黄明远封侯拜将,也成了一条巨粗的大腿,众人岂不纷纷投效。
这一次天子南巡,举世瞩目,黄明远身份特殊,也是重要人物。众人不敢太碍眼,因此只有李旰几人私下里代表众人前来。李旰出身不高,能有今日全靠黄明远的扶持,因此对黄明远也算是忠心耿耿。
黄明远因为常年不在扬州,对于江淮的事情实际并不了解,因此好声勉励了李旰一番,也并未聊什么实质的东西。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众人看着从容自然的黄明远,心中大安。黄明远走后,本以为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谁能料到数年之后,当年说走就走的老大竟然成为朝堂第一流的人物。
众人走后,黄明远独留了向但子。
向但子与其他人是不一样,他是家臣,更受信重。作为黄明远了解江南动向的一枚重要棋子,向但子详细地跟黄明远说了一下自己麾下情报系统的情况,以及最近江南势力的动向,使得黄明远对江南事情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二人一直谈到第二日早,向但子这才离去。而向但子临走之前,告诉了黄明远一件小事,之前黄明远让其照拂的那个女子竟然失踪了。
黄明远有些愣神,那个花一般的女子也是五年前的旧事了。
······
之后数日,黄明远每日在扬州城内寻访旧迹,畅游山水。他本就对扬州城熟识,虽然过了六七年,但变化并不大,因此黄明远穿街走巷,寻故访友,倒也轻快。
而南巡的杨广则没有黄明远的轻松,他每日都有繁杂事务缠身,根本无暇游玩。
除了每日接见江南的官吏世家,安抚江南势力,更令其头疼的便是日渐不稳的江南局势。
自杨广登基以来,整个江南地区谋反案件发生了大大小小四十余起。虽然很多都是几个老农脑袋一热,扛着旗帜就宣布造反的闹剧,但也有宣州人祖毕带领当地数万人造反,肆虐十余县的大案。其平叛过程,动作缓慢,迁延日久,严重影响到朝廷的统治。
杨广对这屡禁不止的叛乱很不满,但也没有办法,虽然他已经命人征兆江南各地有名望的士子入朝,同时广招江南世家觐见安抚,但这一切事情发酵传播都需要时间,无论是朝廷对江南世家的信任还是江南世家对朝廷的信任都需要时间来增强。
可变乱等不得。
杨广只得约束各州县官吏严查境内士庶的言行动作,勿使乱民有谋反的机会。
这与施恩江南的政策又产生了背离。
严刑峻法只得压制江南士庶的行为,压制不住对方动荡的心。这样不仅不能彻底安抚江南,反而使得江南士庶与朝廷的关系变得更差。杨广要拉拢江南世家大族的想法也会落空。
在黄明远看来,杨广对于局势过度焦虑了,今年江南的动乱频发是有原因的。年初杨广裁撤了大批的总管府,实际也导致很多地方军队被裁撤。没有军队的支持,朝是对江南的控制大大的削弱。而地方府兵大多都出身本地,又多有江南士庶渗透,根本不能成为朝廷镇压南方动乱的依靠。因此这些江南势力找到机会,也便越发冒头,企图试探朝廷的底线。
杨广对此没有办法,便招黄明远问策。
南方动乱的直接原因是朝廷废除总管制导致中央政府对江南地方控制力的减弱。而南陈造反组织万安堂又趁机兴风作浪,这动乱也便随之而生。
黄明远也没有好办法,虽然杨广在积极拉拢江南世家,但这需要时间。同时朝廷也不能对江南的反叛势力有所低头,因此这就使得各地州县陷入了一个困境。
黄明远只好建议杨广,江南府兵多不足用,不若在江淮地区,置数名讨捕大使,并调集数支队伍,专司剿匪一事。这些军队与江南各世家别无牵扯,其本身又只担负剿匪职责,军队人数只有数千到万人,并不会成为新的隐患。而且有这些讨捕军,天子可以直接将命令下到地方,也能震慑江南的不臣势力。
杨广也意识到自己在废除总管制的事情步子迈的有些快。南方大批镇守地方的军队被裁撤,而单纯的刺史、县令又受当地势力掣肘,根本无法担负镇压地方的重任。一旦地方生乱,互不统属的各州县便陷入各自为战的地步。
杨广乃决定按照黄明远的建议,建立直接受朝廷指挥的讨捕军。
杨广的动作很快,毫不拖泥带水。这边刚确定方略,那边圣旨便出炉了。
因江南各地不稳,盗匪频生,朝廷拟置讨捕军,设讨捕大使,讨捕群匪,绥靖地方。各讨捕军每军约万人左右,由中央直属。
以原扬州总管府的部分裁撤军队建江东讨捕军,治所为吴州,管辖长江以南,浙江以西的地方;以原洪州总管府的部分裁撤军队建浙东讨捕军,治所为越州,管辖浙江以东包括闽越等地;以原寿州总管府的部分裁撤军队建江西讨捕军,治所为洪州,管辖江州以南到南岭之地;以原徐州总管府的部分裁撤军队建淮南讨捕军,治所为庐州,管辖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黄明远又表自己的旧部蔚州刺史欧彦为江东讨捕大使。
虽然江南世家排外,但朝廷有数万精锐部队入驻江南各地,料想再是脑袋发昏的人,势必也会想想造反的后果。
而这数万军队的入驻,不管将来大隋是不是会如历史一样盛极而衰,料想江东地区也不会再像历史那般迅速糜烂了。或许杨广逃到江都之后,还能握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