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接到怀戎叛乱的奏疏,当即心态就崩了。
杨广素来宠信佛家,其交往的和尚也皆是道德彪炳的大师,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和尚造反做皇帝。
这一个和尚,称帝做天子,还娶了个尼姑做皇后,真是天下奇闻。这群和尚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啊,难道天天诵经焚香、打坐参禅不够吗。
杨广是信奉佛家,但他信奉的是能够帮他稳住天下民心、稳固统治的佛家,而不是要造反的佛家。他先是一个天子,然后才是一个佛教徒。
朝廷内外也炸了锅了,实在是此事匪夷所思,骇人听闻。
“和尚娶尼姑,这······这成何体统?”
“先有弥勒教,再有大乘国,这佛家之事,怕是实在不成体统了。”
······
作为宰相,再是没多少实权,但实际上黄明远手指缝里漏上一点,也能量巨大。这些日子,黄明远便命人准备了不少关于僧侣作乱的事情上报给天子,不断给予杨广等人心理暗示,让杨广觉得佛教这些年来做的有些过了。而等到这一次先有定鼎门之乱,然后便是高昙晟之乱事发,终于激起绝大多数人对宗教的反感。
众臣纷纷上表。
“圣人明鉴,这僧侣一道,良莠不齐,多有假借佛、道名目为非作歹之徒、愚弄百姓,祸害乡里,而今日已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杨广还是犹豫,这时黄明远又趁机进言道:“圣人明鉴,今日整治佛、道肮脏、隐晦之种种丑恶,实为广大佛、道之真善。若使二者并行,则真善势必为丑恶所污染。佛、道不进行整治,则恐为邪教所据。”
佛教、道家到底发展到什么情况,其实杨广也不清楚。只是当其所看到的和以往的认识出现分歧时,他本能的便会产生怀疑,便会寻求答案。等到黄明远将佛、道的恶事在一桩桩、一件件摆到杨广面前,他便会以为佛、道是故意蒙骗于他,他之前所认为的都是假的。
爱之深,便会恨之切。
虽然担忧会平白生出波折,但杨广最终还是不愿意使自己的统治重大隐患,因此决定整治佛、道两家。
正月二十五日,杨广下令,凡僧、道者,必有官方之度牒,无度牒者一概还俗;朝廷每三年对持度牒之僧侣进行考核,凡考核不过者一概收回其度牒;朝廷每年限量发放度牒,要成为僧、道者必须熟悉佛家、道家之典籍,文试不过者不得申请度牒;各地僧、道统一进入官方指定的寺庙、道观修行,若是寺院、道观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各地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民部铸钱,铁则交付本郡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凡寺庙、道观者之寺田,按人头每人不允许超过十亩,凡多余者一律收归官府所有;凡寺庙、道观者不允许蓄奴······
后面这限田和禁奴是黄明远提出来的,而且态度很坚决。黄明远以为既然是做和尚、道士,就是为了修行,是为了寻大道。修行之人,不重钱财,不重口腹之欲,收租、蓄奴算是怎么回事。难道做和尚、道士是要人伺候的吗?
朝廷对佛家、道家的整顿很迅速,很快便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整治运动。
杨广以御史大夫裴蕴为首,负责整治之事,黄明远又给他推荐了两个反佛斗士傅奕和老部下王文同。
这两个人的杀伤力,超乎想象。
作为一个酷吏,王文同实在是憎恶佛家,见沙门斋戒菜食者,以为妖妄,皆收系狱。其奉命前往河北处置邪教之事,到了河间郡、信都郡等地,便召集僧侣、沙门相聚讲论,及长老共为佛会者数百人。然后王文同便以聚结惑众的罪名,将这些人尽斩之。这真是钓鱼之大成者。
然后他又召集当地大批的僧尼,检验身份,发现不是童男女的有数千人之多,他一口气全部杀死······
可怜那些婚后出家的人,也成了枉死鬼。不过仅仅几个郡县,就搜检出这么多的龌龊,其比例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说王文同是从行动上彰显整治的雷霆手段,那么傅奕便是从理论上为整治行动提升高度。
至于傅奕,作为反佛斗士,不断从理论高度鼓吹禁佛之事,也引起极大的反响。
很快,整治佛、道之事很快便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佛家占据大量人口和土地,地方官府早就苦不堪言。这次朝廷重拳出击,和尚们纷纷遭了秧。
原本有杨坚、杨广两代天子庇护,这群和尚是要钱不要命,大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就是水碾磨面,寺庙就是最大的垄断者,为了赚这笔钱,他们甚至和齐王杨暕直接打官司抢生意。郑白渠原先能灌溉四万顷良田,生生被以寺庙为首的磨坊主们减少为一万顷。开皇年间,和尚更是为了庙产纠纷,竟跟太子杨勇打起了官司。和尚们还涉足高利贷、酿酒等多种产业,和世家大族的纠纷并不少,简直就是全民公敌。
而这一次失去庇佑的和尚们,立刻就被早已愤怒的统治阶级给撕碎了。
佛、道之整治,有得利的,如大隋政府;亦有受损失的,如各家佛寺。
眼看大隋重拳出击,各家德高望重的僧人都做不住了,纷纷前来京师活动。而出名者,譬如三论宗创始人吉藏禅师,“佛经翻译主事中国第一人”彦琮禅师,印度大师达摩笈多法师,华严宗创始人杜顺禅师,净土宗实际创始人道绰禅师,佛教禅宗四祖道信禅师等等······
佛家汉传宗,几乎大多崛起或创立了隋朝。
而此时,众位佛家僧侣齐至,有些兴师问罪的样子。因为杨广信佛,这些僧人的地位也极高。
杨广本人信佛,也承诺保护佛家的合法权利,奈何下面的官吏不堪,导致佛家遭噩。众人很快发现,光向天子求情是没有用的,因为此事的主导者是宰相卫公黄明远。
很快不少人便又将门路寻摸到黄明远这里。
杨广素来宠信佛家,其交往的和尚也皆是道德彪炳的大师,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和尚造反做皇帝。
这一个和尚,称帝做天子,还娶了个尼姑做皇后,真是天下奇闻。这群和尚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啊,难道天天诵经焚香、打坐参禅不够吗。
杨广是信奉佛家,但他信奉的是能够帮他稳住天下民心、稳固统治的佛家,而不是要造反的佛家。他先是一个天子,然后才是一个佛教徒。
朝廷内外也炸了锅了,实在是此事匪夷所思,骇人听闻。
“和尚娶尼姑,这······这成何体统?”
“先有弥勒教,再有大乘国,这佛家之事,怕是实在不成体统了。”
······
作为宰相,再是没多少实权,但实际上黄明远手指缝里漏上一点,也能量巨大。这些日子,黄明远便命人准备了不少关于僧侣作乱的事情上报给天子,不断给予杨广等人心理暗示,让杨广觉得佛教这些年来做的有些过了。而等到这一次先有定鼎门之乱,然后便是高昙晟之乱事发,终于激起绝大多数人对宗教的反感。
众臣纷纷上表。
“圣人明鉴,这僧侣一道,良莠不齐,多有假借佛、道名目为非作歹之徒、愚弄百姓,祸害乡里,而今日已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杨广还是犹豫,这时黄明远又趁机进言道:“圣人明鉴,今日整治佛、道肮脏、隐晦之种种丑恶,实为广大佛、道之真善。若使二者并行,则真善势必为丑恶所污染。佛、道不进行整治,则恐为邪教所据。”
佛教、道家到底发展到什么情况,其实杨广也不清楚。只是当其所看到的和以往的认识出现分歧时,他本能的便会产生怀疑,便会寻求答案。等到黄明远将佛、道的恶事在一桩桩、一件件摆到杨广面前,他便会以为佛、道是故意蒙骗于他,他之前所认为的都是假的。
爱之深,便会恨之切。
虽然担忧会平白生出波折,但杨广最终还是不愿意使自己的统治重大隐患,因此决定整治佛、道两家。
正月二十五日,杨广下令,凡僧、道者,必有官方之度牒,无度牒者一概还俗;朝廷每三年对持度牒之僧侣进行考核,凡考核不过者一概收回其度牒;朝廷每年限量发放度牒,要成为僧、道者必须熟悉佛家、道家之典籍,文试不过者不得申请度牒;各地僧、道统一进入官方指定的寺庙、道观修行,若是寺院、道观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各地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民部铸钱,铁则交付本郡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凡寺庙、道观者之寺田,按人头每人不允许超过十亩,凡多余者一律收归官府所有;凡寺庙、道观者不允许蓄奴······
后面这限田和禁奴是黄明远提出来的,而且态度很坚决。黄明远以为既然是做和尚、道士,就是为了修行,是为了寻大道。修行之人,不重钱财,不重口腹之欲,收租、蓄奴算是怎么回事。难道做和尚、道士是要人伺候的吗?
朝廷对佛家、道家的整顿很迅速,很快便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整治运动。
杨广以御史大夫裴蕴为首,负责整治之事,黄明远又给他推荐了两个反佛斗士傅奕和老部下王文同。
这两个人的杀伤力,超乎想象。
作为一个酷吏,王文同实在是憎恶佛家,见沙门斋戒菜食者,以为妖妄,皆收系狱。其奉命前往河北处置邪教之事,到了河间郡、信都郡等地,便召集僧侣、沙门相聚讲论,及长老共为佛会者数百人。然后王文同便以聚结惑众的罪名,将这些人尽斩之。这真是钓鱼之大成者。
然后他又召集当地大批的僧尼,检验身份,发现不是童男女的有数千人之多,他一口气全部杀死······
可怜那些婚后出家的人,也成了枉死鬼。不过仅仅几个郡县,就搜检出这么多的龌龊,其比例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说王文同是从行动上彰显整治的雷霆手段,那么傅奕便是从理论上为整治行动提升高度。
至于傅奕,作为反佛斗士,不断从理论高度鼓吹禁佛之事,也引起极大的反响。
很快,整治佛、道之事很快便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佛家占据大量人口和土地,地方官府早就苦不堪言。这次朝廷重拳出击,和尚们纷纷遭了秧。
原本有杨坚、杨广两代天子庇护,这群和尚是要钱不要命,大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就是水碾磨面,寺庙就是最大的垄断者,为了赚这笔钱,他们甚至和齐王杨暕直接打官司抢生意。郑白渠原先能灌溉四万顷良田,生生被以寺庙为首的磨坊主们减少为一万顷。开皇年间,和尚更是为了庙产纠纷,竟跟太子杨勇打起了官司。和尚们还涉足高利贷、酿酒等多种产业,和世家大族的纠纷并不少,简直就是全民公敌。
而这一次失去庇佑的和尚们,立刻就被早已愤怒的统治阶级给撕碎了。
佛、道之整治,有得利的,如大隋政府;亦有受损失的,如各家佛寺。
眼看大隋重拳出击,各家德高望重的僧人都做不住了,纷纷前来京师活动。而出名者,譬如三论宗创始人吉藏禅师,“佛经翻译主事中国第一人”彦琮禅师,印度大师达摩笈多法师,华严宗创始人杜顺禅师,净土宗实际创始人道绰禅师,佛教禅宗四祖道信禅师等等······
佛家汉传宗,几乎大多崛起或创立了隋朝。
而此时,众位佛家僧侣齐至,有些兴师问罪的样子。因为杨广信佛,这些僧人的地位也极高。
杨广本人信佛,也承诺保护佛家的合法权利,奈何下面的官吏不堪,导致佛家遭噩。众人很快发现,光向天子求情是没有用的,因为此事的主导者是宰相卫公黄明远。
很快不少人便又将门路寻摸到黄明远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