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雪交加。天明前,狂风渐止,只剩雪落。
洛阳内外一片白皑。赶在最早的一班宫人出屋前,窦太后身披狐嗉大氅,在一众‘女大夫’的陪伴下,走出寝宫。矗立云台,俯瞰帝都雪色。
没有日光的天幕下,洛阳城笼罩在逆升的雪芒之中。柔柔的寸芒,在屋脊与天幕的交汇处,寂静的绽放。为洛阳城里大大小小,高低起伏的建筑,罩上了一层朦胧的轮廓线。光影交错,仿如碎羽。
天地间忽逆升出一丝淡淡的,来自雪落的温暖。
“太后,寒意未退,需保重凤体。”说话之人,乃是出自窦氏一门的宫女。服侍太后许多年。饶是曹节,亦需唤一声“中大夫”。
“无妨。有蓟王太妃送来的毳裘卫衣护体,倒也未觉寒意。”窦太后言道。
“太后与蓟王太妃,倒是相处的极好。”身旁宫女,皆窦太后幼时玩伴,又一同入宫。虽名为主仆,却情似姐妹。
窦太后言道:“蓟王少年丧父,皆是王太妃谆谆教诲,才成今日之栋梁。今蓟王远在西凉,蓟国则由王太妃垂帘监国。一国之政,尽入太妃之手,却仍能政通人和,欣欣向荣。太妃之德智,又何须多言。”
“太后所言极是。”宫女笑道。
“对了,程夫人前日来报,蓟王欲请开‘护氐校尉’,西园可有消息传来。”窦太后又问。
“吕常侍昨夜遣人来报,陛下已诏令尚书台,增设‘护氐校尉’,驻守武威郡。”宫女答道。
“如此甚好。羌氐虽出同源,却已各自分立。蓟王请立‘护氐校尉’,分而化之,自是先见之明。”窦太后亦曾垂帘监国,对政务颇为熟练。
宫门初开,便有一辆驷马安车,驶入宫门。
须臾,左丰身边亲随小黄门,登台送信。
宫女检查无误,呈于窦太后当面:“太后,有殖货里书信。”
窦太后取来一观。
“与钟羌联姻……”将贾诩手书细细看完,窦太后忽问:“蓟王今有多少妃?”
“王妃一人,偏妃六十有九。”宫女如数家珍:“除去王妃公孙氏,诸妃多是陛下赐婚。先赐高车副伏罗氏,洛阳时再赐‘七夫人’。后蓟王就国,又赐西域五十五国公主,计五十六人。还有安氏四姐妹,乃马市胡姬酒肆头牌舞姬。”
“竟有这许多……”窦太后似想起,还未能与刘备成亲的小姑窦琼英。眸中忽闪过一丝异色:“天下能享尽齐人之福者,唯我家麒麟一人。”
“传闻,舞阳君回绝张常侍,乃皇后授意。皇后欲将其妹,下嫁蓟王为偏妃。”宫女又道。
窦太后一声叹息:“此乃天赐良机。若蓟王上表请陛下赐婚。何后之谋,则成矣。”
“太后何出此言?”宫女不解:“陛下废长立幼之心,西园皆知。若非西羌又乱,陛下早将蓟王调回,与大将军分庭抗礼。陛下与蓟王,颇多相契。王美人又与蓟王,相称兄妹。辅佐皇次子登基既出陛下之意,又如何能见皇后与蓟王结亲。”
窦太后言道:“蓟王是宗室,何进乃外戚。手心手背,皆是肉。关上门来,终归是一家人。陛下亦不想家门不幸,祸起萧墙。斗而不破,点到为止。待胜负已定时,不至刀兵相向,血流成河。亦是陛下所想。”
“原来如此。”宫女轻轻点头。
“皇长子,皇次子,皆是皇子。”窦太后言道:“陛下又岂能忍心,见二子骨肉相残。蓟王,任重而道远……”
临乡城,蓟王宫。
恰逢月初大朝会。蓟王国书,家书,同日而至。
令左国令士异,将国书当殿诵读,王太妃,王妃遂问政群臣。
楼桑令乐隐,起身言道:“启禀王太妃,王妃,臣虽不通行伍,却亦熟读兵法。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今,兵不血刃,可令百万钟羌,十万羌骑,为我所用。此乃,上上之选。”
不愧是乐公。虽对蓟王和亲之事,只字未提。却已表明立场。
蓟都尹娄圭,亦言道:“诚如乐公所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又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汉羌征战百年。羌人复反,正因从未真心归顺。即便主公一战而胜,签订城下之盟。假以时日,或被许以重利,或中反间之计,钟羌势必再反。陇右时局,再次崩坏。主公平羌大计,终归功亏一篑。满腔心血,皆化为流水。”
“右丞以为如何?”王妃忽问。
“臣,附议。”耿雍肃容下拜。
“左丞以为如何?”王妃再问。
“臣,附议。”崔钧亦下拜。
“诸位以为如何?”王妃三问。
“臣等,附议。”群臣下拜。虽不知王妃如何着想,然家国天下。“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朝堂之上,自当以国事为重。
“如此,请母亲下令吧。”王妃亦自帘后下拜。
王太妃却问道:“妍儿可有为难。”
“回禀母亲,并无为难。”王妃微微一顿,柔声言道:“迎亲那日,我曾问小弟,‘娶我,你可甘心?’”
“小弟反问我:‘少时我独自去寻姐姐学剑。寒暑易节,倾囊相授,传我毕生所学。又为我空耗韶华如此多年,姐姐可曾心有不甘?’”
“我答曰:‘并无不甘。’”
“小弟亦点头:‘小弟心系姐姐,此情已融入骨髓血脉。’”
“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公孙氏言道:“我早与小弟活成一体。母亲切莫另眼相待。”
夫妻间的互诉衷肠,被王妃娓娓道来。群臣无不动容。此时方知,主公与王妃,竟情深至此。
娶长母妻,时人多以为蓟王乃世之豪杰,道义使然。如今方知,尤重情义。
世间男女,亦多利益勾连。蓟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利益牵绊,荣失损益,又如何能置身事外。如娶高车十二部副伏罗氏,三郡乌桓王妹,西域五十六国公主,如今又要与钟羌联姻。还有窦氏孤女,太平圣女……皆为大局天下计。
唯有发妻公孙氏,乃情到深处。故不计得失,无视世俗。任性而为。
所谓发妻者。又岂是白头偕老,举案齐眉。
蓟王英雄了得。恩怨拎清,爱恨分明。为人处世,亦如发妻公孙氏这般。
“我已知晓。”王太妃轻轻点头:“从此往后,我当视如己出。”
洛阳内外一片白皑。赶在最早的一班宫人出屋前,窦太后身披狐嗉大氅,在一众‘女大夫’的陪伴下,走出寝宫。矗立云台,俯瞰帝都雪色。
没有日光的天幕下,洛阳城笼罩在逆升的雪芒之中。柔柔的寸芒,在屋脊与天幕的交汇处,寂静的绽放。为洛阳城里大大小小,高低起伏的建筑,罩上了一层朦胧的轮廓线。光影交错,仿如碎羽。
天地间忽逆升出一丝淡淡的,来自雪落的温暖。
“太后,寒意未退,需保重凤体。”说话之人,乃是出自窦氏一门的宫女。服侍太后许多年。饶是曹节,亦需唤一声“中大夫”。
“无妨。有蓟王太妃送来的毳裘卫衣护体,倒也未觉寒意。”窦太后言道。
“太后与蓟王太妃,倒是相处的极好。”身旁宫女,皆窦太后幼时玩伴,又一同入宫。虽名为主仆,却情似姐妹。
窦太后言道:“蓟王少年丧父,皆是王太妃谆谆教诲,才成今日之栋梁。今蓟王远在西凉,蓟国则由王太妃垂帘监国。一国之政,尽入太妃之手,却仍能政通人和,欣欣向荣。太妃之德智,又何须多言。”
“太后所言极是。”宫女笑道。
“对了,程夫人前日来报,蓟王欲请开‘护氐校尉’,西园可有消息传来。”窦太后又问。
“吕常侍昨夜遣人来报,陛下已诏令尚书台,增设‘护氐校尉’,驻守武威郡。”宫女答道。
“如此甚好。羌氐虽出同源,却已各自分立。蓟王请立‘护氐校尉’,分而化之,自是先见之明。”窦太后亦曾垂帘监国,对政务颇为熟练。
宫门初开,便有一辆驷马安车,驶入宫门。
须臾,左丰身边亲随小黄门,登台送信。
宫女检查无误,呈于窦太后当面:“太后,有殖货里书信。”
窦太后取来一观。
“与钟羌联姻……”将贾诩手书细细看完,窦太后忽问:“蓟王今有多少妃?”
“王妃一人,偏妃六十有九。”宫女如数家珍:“除去王妃公孙氏,诸妃多是陛下赐婚。先赐高车副伏罗氏,洛阳时再赐‘七夫人’。后蓟王就国,又赐西域五十五国公主,计五十六人。还有安氏四姐妹,乃马市胡姬酒肆头牌舞姬。”
“竟有这许多……”窦太后似想起,还未能与刘备成亲的小姑窦琼英。眸中忽闪过一丝异色:“天下能享尽齐人之福者,唯我家麒麟一人。”
“传闻,舞阳君回绝张常侍,乃皇后授意。皇后欲将其妹,下嫁蓟王为偏妃。”宫女又道。
窦太后一声叹息:“此乃天赐良机。若蓟王上表请陛下赐婚。何后之谋,则成矣。”
“太后何出此言?”宫女不解:“陛下废长立幼之心,西园皆知。若非西羌又乱,陛下早将蓟王调回,与大将军分庭抗礼。陛下与蓟王,颇多相契。王美人又与蓟王,相称兄妹。辅佐皇次子登基既出陛下之意,又如何能见皇后与蓟王结亲。”
窦太后言道:“蓟王是宗室,何进乃外戚。手心手背,皆是肉。关上门来,终归是一家人。陛下亦不想家门不幸,祸起萧墙。斗而不破,点到为止。待胜负已定时,不至刀兵相向,血流成河。亦是陛下所想。”
“原来如此。”宫女轻轻点头。
“皇长子,皇次子,皆是皇子。”窦太后言道:“陛下又岂能忍心,见二子骨肉相残。蓟王,任重而道远……”
临乡城,蓟王宫。
恰逢月初大朝会。蓟王国书,家书,同日而至。
令左国令士异,将国书当殿诵读,王太妃,王妃遂问政群臣。
楼桑令乐隐,起身言道:“启禀王太妃,王妃,臣虽不通行伍,却亦熟读兵法。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今,兵不血刃,可令百万钟羌,十万羌骑,为我所用。此乃,上上之选。”
不愧是乐公。虽对蓟王和亲之事,只字未提。却已表明立场。
蓟都尹娄圭,亦言道:“诚如乐公所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又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汉羌征战百年。羌人复反,正因从未真心归顺。即便主公一战而胜,签订城下之盟。假以时日,或被许以重利,或中反间之计,钟羌势必再反。陇右时局,再次崩坏。主公平羌大计,终归功亏一篑。满腔心血,皆化为流水。”
“右丞以为如何?”王妃忽问。
“臣,附议。”耿雍肃容下拜。
“左丞以为如何?”王妃再问。
“臣,附议。”崔钧亦下拜。
“诸位以为如何?”王妃三问。
“臣等,附议。”群臣下拜。虽不知王妃如何着想,然家国天下。“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朝堂之上,自当以国事为重。
“如此,请母亲下令吧。”王妃亦自帘后下拜。
王太妃却问道:“妍儿可有为难。”
“回禀母亲,并无为难。”王妃微微一顿,柔声言道:“迎亲那日,我曾问小弟,‘娶我,你可甘心?’”
“小弟反问我:‘少时我独自去寻姐姐学剑。寒暑易节,倾囊相授,传我毕生所学。又为我空耗韶华如此多年,姐姐可曾心有不甘?’”
“我答曰:‘并无不甘。’”
“小弟亦点头:‘小弟心系姐姐,此情已融入骨髓血脉。’”
“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公孙氏言道:“我早与小弟活成一体。母亲切莫另眼相待。”
夫妻间的互诉衷肠,被王妃娓娓道来。群臣无不动容。此时方知,主公与王妃,竟情深至此。
娶长母妻,时人多以为蓟王乃世之豪杰,道义使然。如今方知,尤重情义。
世间男女,亦多利益勾连。蓟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利益牵绊,荣失损益,又如何能置身事外。如娶高车十二部副伏罗氏,三郡乌桓王妹,西域五十六国公主,如今又要与钟羌联姻。还有窦氏孤女,太平圣女……皆为大局天下计。
唯有发妻公孙氏,乃情到深处。故不计得失,无视世俗。任性而为。
所谓发妻者。又岂是白头偕老,举案齐眉。
蓟王英雄了得。恩怨拎清,爱恨分明。为人处世,亦如发妻公孙氏这般。
“我已知晓。”王太妃轻轻点头:“从此往后,我当视如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