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蓟王不早朝,亦因贾诩、荀攸等一众文武,代主理政,皆需列席朝会。殿前无人,何必早起。得蓟王宠溺。
磨砻浸灌,玉润珠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请接下句)。
一夜寒风至,满园尽雪飞。
最近几年,一年寒过一年。刘备心知,乃周期性大气候使然。然时人却深信,德被(bèi)五行,天人感应。
“政失其道,则寒阴反节。”故“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注①)。”
当恪守本分,悲天悯人。切莫纵情游乐,声色犬马。一错再错。
别慌,又谓“有始有终”。上苍降下的灾异,只需应对得当,终归皆可消除。
与经年不冻的蓟国渠不同。洛水渐已冰封。唯函园内,船只往来,搅动流水,尚未结冰。余下渠道,皆结薄冰。此时若走,尚可破冰。再晚,当无可通行。
先前蓟王已上表。当仿效东平宪王,辅政五载。满打满算,尚余二载。断不可自食其言。
函园宅邸,皆蓟国制式。水洗水淋水暖齐备。刘备造老宅时,草草埋设的竹管,早已被保温陶管取代。锅炉房也已全面改烧产自西沃的无烟石炭。
无烟石炭之功效,远非薪炭可比。且开采运输皆便利。原先只用来高炉冶炼,无烟石炭取暖,虽不敢断言乃蓟王首创,然却是蓟王发扬光大无疑。薪炭多用于暖手香炉、三餐炙烤,诸如此类。
所谓利欲熏心,见利忘义。久居京畿,耳濡目染。健忘遂成必然。天下权贵,皆奔关中。唯有流民,拖家带口,北上蓟国。如此看来,蓟王任重道远。
窦太皇问贾诩:蓟王临朝,腊赐是否与蓟国比同。
贾诩答曰:自当如此。
文武百官,弹冠相庆。
蓟国高薪养廉。春腊二赐,何其丰厚。时人,有目共睹。“八珍八宝,八馐八馔”,年年皆有新品入列。蓟国受仪轨所限,尚无万石显官。今入朝随俗,万石之上,还有九九归原。
函园橫八竖六。之所以称十里函园,乃随二崤城十里九坂走势,取对角线而言。园内有(守)陵人三十万众。事实上,从归属而言,园内百姓,既是汉民,又是蓟人。当然,若不愿落籍亦可。蓟王并不强求。
然百姓却趋之若鹜,足见民心向背。
五陵少年,因何显贵。正因世代“为帝守陵”。此乃莫大之荣耀也。如此代代相守,英名不坠。能为蓟王守陵,何其幸也。
蓟国富甲天下。函园汇八方旅人,赀库聚海内来财。俗语谓,财能通神。“蓟王无难事”,百官终深有体会。
蓟王威天下,从不以兵革之利。前提是“兵革之利”,所向披靡。后世三大真理,便有东风快递。
腊日尚早。然朝堂内外,早已人心浮动。百官日思夜想,无心政事。少帝无奈求问。蓟王答曰:腊赐之物,可分批发放,以为激励。
少帝深以为然。
蓟国风物,源源不断。百官举家俱欢颜。
唯有万石三公,方能领受的九九归原,亦提前揭晓。乃是国医馆华大夫呕心沥血,亲手调配之『九九归原丹』。补气通络,明目健耳,延年益寿。传闻,服此丹数日,竟一夜风流,重拾人伦。家中美妾,久旱逢甘霖,悲喜两重天。其中滋味,可想而知。
不出三日,一药难求。
原本居于洛阳内城,与蓟王若即若离,刻意保持距离的太尉张温、司徒崔烈,顾不得许多,当即登船拜谒。
刘备百忙之中,入殿相见。
本以为家国事大。岂料竟为床笫之私。这有何难?药断不会断。
得蓟王许诺,二老竟伏地行大礼,口呼:王上厚恩,无以为报。
此事,难不成,比家国还大?
蓟王麒麟圣体,七日礼赞百姬而雄风不减,自然无觉。寻常人等,待步步为营,熬到出头之日,已“垂垂(请注意)老矣”。为何食嫩娶小,只因老不服老。亦是补偿心理作祟。
正因求之而不可得。故才感叹,成名趁年少。
九九归原丹,谁用谁知道。用过皆说好。
另有『九九驻颜膏』,进献二宫太皇及西园太后。果有奇效。
华大夫,一技成名。
得朝堂上下,一片嘉许之声。
于是赐位特进,见礼如三公。蓟王又尊太皇诏命,改国医馆为蓟太医寺。
“赐位特进,见礼如三公”,乃首开蓟国万石高官之先河。
换言之。太皇金口御封,蓟国百官品秩,由二千石,增至万石。月谷三百五十斛,年俸四千二百石。
既是太皇所赐。蓟王自当心安理得,绝无僭越之嫌。正如少年时,先帝赐蓟王鼓乐编钟,亦无僭越。蓟王本虑及人言可畏,不敢轻言。不料竟迎刃而解。华大夫乃食蓟国俸禄,并非朝官。太皇所赐,自当由蓟王承办。
于是“萧规曹随”,后为万石者,便可循此例。
蓟王大喜。
九九归原,否极泰来。果不其然。
雪后初晴,西园宫妃再来。
西园宫妃,皆先帝枕边人。因无子嗣,而被送往文园守陵。后得太后赦免回宫,感激涕零。今函园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见缝插针,泼水不进。
先帝未亡人,容貌殊丽。香车宝马,招摇过市,不断往返船宫。且每次来人,皆不同。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久而久之,蓟王焉能不惧。
终归人言可畏。蓟王若如三公九卿这般年岁,自全然无惧。
奈何翩翩年少,成名太早。汝等皆哭丧而归,莫非孤王出师不利?
不得已。唯有约定时日,入园赴太后宴。
以防万一。刘备遂与何氏作伴,同车入西园。见一路上,夫君目不斜视,严阵以待。何氏不禁莞尔:“夫君威信天下,如雷贯耳。为何翩翩对太后如此戒备。”
“太后……非常人也。”刘备无可奈何。
“夫君当知晓。太后先前,并非如此。”何氏柔声言道:“大汉深宫,冷暖自知。”
“言之有理。”刘备轻轻颔首。然却未放松丝毫。
蓟王不早朝,亦因贾诩、荀攸等一众文武,代主理政,皆需列席朝会。殿前无人,何必早起。得蓟王宠溺。
磨砻浸灌,玉润珠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请接下句)。
一夜寒风至,满园尽雪飞。
最近几年,一年寒过一年。刘备心知,乃周期性大气候使然。然时人却深信,德被(bèi)五行,天人感应。
“政失其道,则寒阴反节。”故“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注①)。”
当恪守本分,悲天悯人。切莫纵情游乐,声色犬马。一错再错。
别慌,又谓“有始有终”。上苍降下的灾异,只需应对得当,终归皆可消除。
与经年不冻的蓟国渠不同。洛水渐已冰封。唯函园内,船只往来,搅动流水,尚未结冰。余下渠道,皆结薄冰。此时若走,尚可破冰。再晚,当无可通行。
先前蓟王已上表。当仿效东平宪王,辅政五载。满打满算,尚余二载。断不可自食其言。
函园宅邸,皆蓟国制式。水洗水淋水暖齐备。刘备造老宅时,草草埋设的竹管,早已被保温陶管取代。锅炉房也已全面改烧产自西沃的无烟石炭。
无烟石炭之功效,远非薪炭可比。且开采运输皆便利。原先只用来高炉冶炼,无烟石炭取暖,虽不敢断言乃蓟王首创,然却是蓟王发扬光大无疑。薪炭多用于暖手香炉、三餐炙烤,诸如此类。
所谓利欲熏心,见利忘义。久居京畿,耳濡目染。健忘遂成必然。天下权贵,皆奔关中。唯有流民,拖家带口,北上蓟国。如此看来,蓟王任重道远。
窦太皇问贾诩:蓟王临朝,腊赐是否与蓟国比同。
贾诩答曰:自当如此。
文武百官,弹冠相庆。
蓟国高薪养廉。春腊二赐,何其丰厚。时人,有目共睹。“八珍八宝,八馐八馔”,年年皆有新品入列。蓟国受仪轨所限,尚无万石显官。今入朝随俗,万石之上,还有九九归原。
函园橫八竖六。之所以称十里函园,乃随二崤城十里九坂走势,取对角线而言。园内有(守)陵人三十万众。事实上,从归属而言,园内百姓,既是汉民,又是蓟人。当然,若不愿落籍亦可。蓟王并不强求。
然百姓却趋之若鹜,足见民心向背。
五陵少年,因何显贵。正因世代“为帝守陵”。此乃莫大之荣耀也。如此代代相守,英名不坠。能为蓟王守陵,何其幸也。
蓟国富甲天下。函园汇八方旅人,赀库聚海内来财。俗语谓,财能通神。“蓟王无难事”,百官终深有体会。
蓟王威天下,从不以兵革之利。前提是“兵革之利”,所向披靡。后世三大真理,便有东风快递。
腊日尚早。然朝堂内外,早已人心浮动。百官日思夜想,无心政事。少帝无奈求问。蓟王答曰:腊赐之物,可分批发放,以为激励。
少帝深以为然。
蓟国风物,源源不断。百官举家俱欢颜。
唯有万石三公,方能领受的九九归原,亦提前揭晓。乃是国医馆华大夫呕心沥血,亲手调配之『九九归原丹』。补气通络,明目健耳,延年益寿。传闻,服此丹数日,竟一夜风流,重拾人伦。家中美妾,久旱逢甘霖,悲喜两重天。其中滋味,可想而知。
不出三日,一药难求。
原本居于洛阳内城,与蓟王若即若离,刻意保持距离的太尉张温、司徒崔烈,顾不得许多,当即登船拜谒。
刘备百忙之中,入殿相见。
本以为家国事大。岂料竟为床笫之私。这有何难?药断不会断。
得蓟王许诺,二老竟伏地行大礼,口呼:王上厚恩,无以为报。
此事,难不成,比家国还大?
蓟王麒麟圣体,七日礼赞百姬而雄风不减,自然无觉。寻常人等,待步步为营,熬到出头之日,已“垂垂(请注意)老矣”。为何食嫩娶小,只因老不服老。亦是补偿心理作祟。
正因求之而不可得。故才感叹,成名趁年少。
九九归原丹,谁用谁知道。用过皆说好。
另有『九九驻颜膏』,进献二宫太皇及西园太后。果有奇效。
华大夫,一技成名。
得朝堂上下,一片嘉许之声。
于是赐位特进,见礼如三公。蓟王又尊太皇诏命,改国医馆为蓟太医寺。
“赐位特进,见礼如三公”,乃首开蓟国万石高官之先河。
换言之。太皇金口御封,蓟国百官品秩,由二千石,增至万石。月谷三百五十斛,年俸四千二百石。
既是太皇所赐。蓟王自当心安理得,绝无僭越之嫌。正如少年时,先帝赐蓟王鼓乐编钟,亦无僭越。蓟王本虑及人言可畏,不敢轻言。不料竟迎刃而解。华大夫乃食蓟国俸禄,并非朝官。太皇所赐,自当由蓟王承办。
于是“萧规曹随”,后为万石者,便可循此例。
蓟王大喜。
九九归原,否极泰来。果不其然。
雪后初晴,西园宫妃再来。
西园宫妃,皆先帝枕边人。因无子嗣,而被送往文园守陵。后得太后赦免回宫,感激涕零。今函园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见缝插针,泼水不进。
先帝未亡人,容貌殊丽。香车宝马,招摇过市,不断往返船宫。且每次来人,皆不同。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久而久之,蓟王焉能不惧。
终归人言可畏。蓟王若如三公九卿这般年岁,自全然无惧。
奈何翩翩年少,成名太早。汝等皆哭丧而归,莫非孤王出师不利?
不得已。唯有约定时日,入园赴太后宴。
以防万一。刘备遂与何氏作伴,同车入西园。见一路上,夫君目不斜视,严阵以待。何氏不禁莞尔:“夫君威信天下,如雷贯耳。为何翩翩对太后如此戒备。”
“太后……非常人也。”刘备无可奈何。
“夫君当知晓。太后先前,并非如此。”何氏柔声言道:“大汉深宫,冷暖自知。”
“言之有理。”刘备轻轻颔首。然却未放松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