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杨志自然可以单独行动,并且当仁不让地选择了南乐县,杨志没有别的目的,朱武安排陈达扮作乞丐来帮忙,杨志需要找个适当的机会,把账册从陈达手里买下来。主意是朱武出的,要做就做一个大的,杨志在这个位置上发现窦鉴的账目绝对是个不得了的事情,而账目公开不让人怀疑。
杨志转悠了一天,才在黄昏的时候,于十里长亭找到一个机会,众目睽睽之下花了五两银子,买到了账册。杨志立刻通知令狐荣等人,在河阳渡会合回汴梁;回到古桐园,杨志就让人去请来杜万彻沈冲盛余一,盛余一一身红装,一坐下,就俏笑着问“查出来什么了?”
杨志示意令狐荣关上房门说“窦鉴的信少了两封,分别是在窦鉴死前的第七天和第四天送到汴梁的,虽然在汴梁的已经被毁的干干净净,但是在黄河渡口北面的万福驿,有个防止渡船发生事故的备用记录,是当地县里的一项措施。我派人抄来了万福驿的记录,而如果沿途做了改动,那么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沈冲赞同地说“那你还不安排人去查,找我们来做什么?”
杨志笑着说说“这些信件其实送到了古桐园,因为窦鉴的信都带有火漆的标志,邮卒很清楚;所以那两天的相关邮卒都在短短的几天被调到了陕西河北的军中去。一个两个是巧合,这一路上的邮卒都被调走,那就不是巧合,调令是枢密院下的;我想请你们出个函,弄清楚那些邮卒的具体去向。”
沈冲毫不隐晦地说“这个很难,枢密院根本不拿古桐园当一回事,要是刑部出面,兴许要好一点。杨志,你是不是准备大海捞针?”
杜万彻不相信杨志只找到这么一点线索,至于出函,杨志是总捕头,自己也可以出个函,何必绕这么大一个弯子;杨志从桌案上递过一本手册说“我在那一带的乞丐手里发现一本书,好像是窦鉴的,就买了下来,从内容看,有可能就是窦鉴被害的原因,我准备请开封府等当地的官府协助核实。”
账册已经很脏了,还少了几张纸,沈冲稍微翻看就说“没错,是窦鉴的笔记,这样的记录方式也是窦鉴的风格,这本册子的外皮我见过,窦鉴出事后,我统计档案中没有这份记录,兴许是随身携带,在逃亡途中扔了,被当地的乞丐找到。”
沈冲证明了真实性,杜万彻和盛余一看了都知道杨志找到了方向,盛余一也迅速地浏览了一遍。既然是有人截取了信件,窦鉴要揭露的事情不外乎是汴梁或者当时所在地发生的事情;而调动邮卒和毁掉记录的举动,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杨志调查的方向,顺藤摸瓜肯定会有进展。盛余一合上账目说“杨志,你够狠,敲山震虎,只要他们杀人灭口,就证明了你的方向是正确的。”
“慢着。”杜万彻出口相拦,账目上那些江湖人物也就算了,可是剩下的人中大半是权贵,哪怕是核实一下情况也会令人联想翩翩;现在毕竟南北都在平叛,杜万彻想了想说“我要把账册带给何公公看一下,回来再做定论。”
没问题,杨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到两个时辰,大太监何诉就跟着杜万彻一起来了,市井人多嘴杂,何诉都不敢让杨志过去汇报。何诉不过四十岁,相比于李彦童贯来说,绝对是年轻的;何诉看见杨志笑嘻嘻地说“杨捕头果然手疾眼快,账册调查的事情,我和杜大人会安排人去核实,关键要找到直接的线索。”
沈冲和盛余一等人都不以为然,杨志不是在窦鉴死的第二天接的案子,连窦鉴尸体都没有看见,上哪找直接线索;没想到杨志恭敬地说“公公所言极是,按照下官愚见,当地仵作说窦鉴死时面带笑容,他又没有中毒之类的症状,凶手应该是窦鉴认识的熟人,身中数刀是被审问的结果。”
何诉一楞说“继续。”
杨志朗声说“二百四十七位武林人士,大部分人不会知道这本账本,有的人就算知道了,也会有顾忌;其中有五个人,既有可能是窦鉴的熟人,也没有这种顾忌,他们是高唐州的殷天鉴沧州的小旋风柴进孟州的金眼彪施恩东平府的西门庆太原府的擎天柱任原。”
“西门庆死了,殷天鉴也。”铁挽衣正准备说殷天鉴已经死了,忽然想到死掉的是一个假货,殷鉴才是高俅真正的小舅子,殷天鉴其实只是殷鉴的一个替身;一屋子人都暗暗心惊,杨志的手法确实高明,西门庆殷天鉴死了,施恩加入了宋江的叛军,柴进在沧州的大狱里,只有任原在太原逍遥自在,可是杨志真正锁定的人,应该就是殷鉴。
所有人都看穿了杨志的用意,这个案子你不是非要我查吗?反正是鱼死网破,光脚不怕穿鞋的,我就一查到底;何诉打了一个哈哈说“杨志,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你对窦鉴毕竟不够熟悉,要慎重,多和其他人商议。”
何诉说完就走了,到了黄昏下班的时候,枢密院转来一份公函,连腰牌都准备好了,要杨志即可出发,赶赴军前与谢石接头,代表枢密院与宋江商议招安的事情;何诉派人送来了诏书,要古桐园把窦鉴的案子交给铁挽衣负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朝廷在未雨绸缪,案子不破没关系,不能到时候查出让朝堂难办的事情,杨志再一次交出了案子。
杜万彻直接把自己的房门关掉了,任何人都不见;盛余一等人的脸色也很尴尬,只有沈冲面不改色,把杨志送到门口说“老杜就是这样,感觉没脸见人,其实官场上很多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算卸了一个包袱,但是去宋江那里注意安全,人心难测。”
杨志笑道“我其实就是送一份诏书的信使,没什么大不了。”
。
杨志转悠了一天,才在黄昏的时候,于十里长亭找到一个机会,众目睽睽之下花了五两银子,买到了账册。杨志立刻通知令狐荣等人,在河阳渡会合回汴梁;回到古桐园,杨志就让人去请来杜万彻沈冲盛余一,盛余一一身红装,一坐下,就俏笑着问“查出来什么了?”
杨志示意令狐荣关上房门说“窦鉴的信少了两封,分别是在窦鉴死前的第七天和第四天送到汴梁的,虽然在汴梁的已经被毁的干干净净,但是在黄河渡口北面的万福驿,有个防止渡船发生事故的备用记录,是当地县里的一项措施。我派人抄来了万福驿的记录,而如果沿途做了改动,那么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沈冲赞同地说“那你还不安排人去查,找我们来做什么?”
杨志笑着说说“这些信件其实送到了古桐园,因为窦鉴的信都带有火漆的标志,邮卒很清楚;所以那两天的相关邮卒都在短短的几天被调到了陕西河北的军中去。一个两个是巧合,这一路上的邮卒都被调走,那就不是巧合,调令是枢密院下的;我想请你们出个函,弄清楚那些邮卒的具体去向。”
沈冲毫不隐晦地说“这个很难,枢密院根本不拿古桐园当一回事,要是刑部出面,兴许要好一点。杨志,你是不是准备大海捞针?”
杜万彻不相信杨志只找到这么一点线索,至于出函,杨志是总捕头,自己也可以出个函,何必绕这么大一个弯子;杨志从桌案上递过一本手册说“我在那一带的乞丐手里发现一本书,好像是窦鉴的,就买了下来,从内容看,有可能就是窦鉴被害的原因,我准备请开封府等当地的官府协助核实。”
账册已经很脏了,还少了几张纸,沈冲稍微翻看就说“没错,是窦鉴的笔记,这样的记录方式也是窦鉴的风格,这本册子的外皮我见过,窦鉴出事后,我统计档案中没有这份记录,兴许是随身携带,在逃亡途中扔了,被当地的乞丐找到。”
沈冲证明了真实性,杜万彻和盛余一看了都知道杨志找到了方向,盛余一也迅速地浏览了一遍。既然是有人截取了信件,窦鉴要揭露的事情不外乎是汴梁或者当时所在地发生的事情;而调动邮卒和毁掉记录的举动,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杨志调查的方向,顺藤摸瓜肯定会有进展。盛余一合上账目说“杨志,你够狠,敲山震虎,只要他们杀人灭口,就证明了你的方向是正确的。”
“慢着。”杜万彻出口相拦,账目上那些江湖人物也就算了,可是剩下的人中大半是权贵,哪怕是核实一下情况也会令人联想翩翩;现在毕竟南北都在平叛,杜万彻想了想说“我要把账册带给何公公看一下,回来再做定论。”
没问题,杨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到两个时辰,大太监何诉就跟着杜万彻一起来了,市井人多嘴杂,何诉都不敢让杨志过去汇报。何诉不过四十岁,相比于李彦童贯来说,绝对是年轻的;何诉看见杨志笑嘻嘻地说“杨捕头果然手疾眼快,账册调查的事情,我和杜大人会安排人去核实,关键要找到直接的线索。”
沈冲和盛余一等人都不以为然,杨志不是在窦鉴死的第二天接的案子,连窦鉴尸体都没有看见,上哪找直接线索;没想到杨志恭敬地说“公公所言极是,按照下官愚见,当地仵作说窦鉴死时面带笑容,他又没有中毒之类的症状,凶手应该是窦鉴认识的熟人,身中数刀是被审问的结果。”
何诉一楞说“继续。”
杨志朗声说“二百四十七位武林人士,大部分人不会知道这本账本,有的人就算知道了,也会有顾忌;其中有五个人,既有可能是窦鉴的熟人,也没有这种顾忌,他们是高唐州的殷天鉴沧州的小旋风柴进孟州的金眼彪施恩东平府的西门庆太原府的擎天柱任原。”
“西门庆死了,殷天鉴也。”铁挽衣正准备说殷天鉴已经死了,忽然想到死掉的是一个假货,殷鉴才是高俅真正的小舅子,殷天鉴其实只是殷鉴的一个替身;一屋子人都暗暗心惊,杨志的手法确实高明,西门庆殷天鉴死了,施恩加入了宋江的叛军,柴进在沧州的大狱里,只有任原在太原逍遥自在,可是杨志真正锁定的人,应该就是殷鉴。
所有人都看穿了杨志的用意,这个案子你不是非要我查吗?反正是鱼死网破,光脚不怕穿鞋的,我就一查到底;何诉打了一个哈哈说“杨志,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你对窦鉴毕竟不够熟悉,要慎重,多和其他人商议。”
何诉说完就走了,到了黄昏下班的时候,枢密院转来一份公函,连腰牌都准备好了,要杨志即可出发,赶赴军前与谢石接头,代表枢密院与宋江商议招安的事情;何诉派人送来了诏书,要古桐园把窦鉴的案子交给铁挽衣负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朝廷在未雨绸缪,案子不破没关系,不能到时候查出让朝堂难办的事情,杨志再一次交出了案子。
杜万彻直接把自己的房门关掉了,任何人都不见;盛余一等人的脸色也很尴尬,只有沈冲面不改色,把杨志送到门口说“老杜就是这样,感觉没脸见人,其实官场上很多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算卸了一个包袱,但是去宋江那里注意安全,人心难测。”
杨志笑道“我其实就是送一份诏书的信使,没什么大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