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重此话一出,让群臣惊愕,这是撕破脸的节奏,康王的惨败在朝廷上是一个不能提的忌讳,今天唐重不顾一切,绝对是破罐子破摔了;不过想到唐重被赵构陷害撤职的过程,大部分的人选择做一个把头埋在沙漠里的鸵鸟,对一切视而不见。
赵构英俊的脸庞顿时变得有些扭曲,他最忌讳别人说他的短处,那是锥心刺骨的痛;一系列的惨败,让赵构从万众瞩目的继承人,变成了一个难以离开润州的闲王,虽然王庶、张浚、王渊等人的势力还在,但是与三哥赵楷比,已经是不争的下风。景王赵杞见势不妙,及时插身在两人中间,让赵构来不及发怒,赵杞心平气和地说“九弟,唐大人,不用争执,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这件事只要定北军同意,我看可行。”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总算有人出面表态;似乎赵杞的影响力太大,一句话立即让大殿上赞同的意见占了大多数,赵构的脸色更加发青。宋徽宗忍不住在心中冷笑,这些人不是不知道原先的做法肯定不妥,只是事不关己,一个劲地胡搅蛮缠,要赵杞这样的人出面一锤定音,将来万一有事,也是赵杞担着。
宋徽宗立即同意了唐重的方案,枢密院派人通知在汴梁的张浚和杨志;杨志接到信件以后没有当场拍板,甚至没有和手下人商议,而是派人送信到太原。杨志清楚其中的份量,开什么玩笑,这关系到定北军的地盘和将来的规划,自己只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什么时候能做这个主。
赵楷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比起在西北占据一块完整的地盘,郑州就是一块鸡肋,丢就丢掉吧;赵楷同时决定,一旦达成协议,以杨志为秦环四路置抚使,坐镇天水。此刻不是太原的其他人不想争执这个位置,主要是京畿路前往陕西的都是杨志的大军,谁都知道这帮骄兵悍将不好带,估计除了杨志谁也镇不住他们他们。
另外就是民政,打仗可不是仅仅靠军队,杨志在京畿路能够支撑下来差不多已经算是奇迹,陕西路现在的情况比京畿路原先还糟糕,况且说明自筹粮草,虽然有蒲州的粮食接济,但是总的看来依旧无法乐观。因此张孝纯等人虽然话说了很多,实际上一个也不敢沾手,很多人都存了看杨志笑话的意思,只有叶梦得写信给杨志,给了一个蒲州等地实际粮食的库存数字,让杨志自己早作计划。
杨志一直做着两手的准备,对于这种困难杨志不是没有这个考虑,但是只能真的坐上那个位置,再做下一步打算。经过几番协商,朝廷的决定终于以诏书的形式送到了汴梁,杨志松了一口气,不是最好的结果,但也不是最坏的结果,宋徽宗最后恐怕还是考虑到一丝父子之情,打压定北军的同时,为赵楷打开了方便之门。
尘埃落定,杨志特地通知了张浚前来赴宴商议,结果没等来张浚,李光不请自来;自从得知定北军要走,杨志便取消了北路安抚司,李光回到了汴梁。李光进来的时候,杨志正在吃饭,李光看了看桌上的菜,点头说“白切羊肉、糖醋鲤鱼、牛杂汤,不错,蔡庆,拿副碗筷来,我陪杨大人一起喝点,听说朝廷有了决议,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可惜张浚那家伙不懂。”
杨志一怔,李光是话里有话,杨志放下饭碗笑道“李大人还真是好雅兴,张大人太忙了,蔡庆,把我珍藏的那小罐花雕拿来。李大人,这样的决议值得高兴吗?”
“当然值得,对别人来说,那是一道无解的难题,但是对于你,我相信根本不成问题。”李光坐下,观察着杨志说“我已经明白了你想要做什么,你想做一番大事业,不过你有这样的底气,杀一人为罪,屠万人是雄,朝廷能同意你的设想,说明定北军已经形成气候,定北军和郓王站稳了脚跟,你也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样的场面,但是没办法,大部分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李光的年纪比杨志大了二十岁,说起话来老气横秋,杨志也没有办法;杨志一笑,李光这家伙心真的很细,目前定北军中很多人都看不到前路所在,李光却看得清清楚楚。杨志估算着李光的目的,敬了李光一杯酒问“圣上既然做了决定,我是肯定要走了。李大人打算去哪儿?”
李光晓得杨志看破自己的来意说“我和你一起去陕西,如果我猜得不错,吕颐浩和梁寻都没有机会再和你搭档,梁寻的事情我能干。说实话,在淮宁府的那段时间,是我这辈子做官最快乐的时候,不需要私心杂念,埋头干事就行;我怕在京畿路没有这样的机会,也不愿意到润州混日子,只有跟你走,欢不欢迎?”
“非所请,固所愿也。”杨志和李光的判断差不多,不管从什么理由说,郓王赵楷都不会希望吕颐浩、梁寻和自己变成铁三角,况且宗泽现在的身体已经下滑得很厉害,太原也需要能主持大局的人,尤其是能主持大局的文官,吕颐浩与梁寻都是不错的人选。
李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在后面酒桌上,李光的态度就代表了一切“杨大人,秦州那边可是好地方,只是这几百年来,胡人越来越多,所以种粮食的人越来越少,要是屯田的话,比不上淮宁府,但是比起河北实际上差不了多少,唯一缺乏的就是劳动力。”
杨志点头道“土地,是我们发展的基石,现在我们力量弱小,便只能在陕西养精蓄锐,但是越是如此,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宋金谈判所带来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日后大宋的走向,很多可大可小的事情完全看双方是不是不想闹大,只是可以估计到,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金人会把每一次风波都扩大化,可惜有的事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尽可能地把屯田军、军队家属和愿意跟随的百姓带走。”
。
赵构英俊的脸庞顿时变得有些扭曲,他最忌讳别人说他的短处,那是锥心刺骨的痛;一系列的惨败,让赵构从万众瞩目的继承人,变成了一个难以离开润州的闲王,虽然王庶、张浚、王渊等人的势力还在,但是与三哥赵楷比,已经是不争的下风。景王赵杞见势不妙,及时插身在两人中间,让赵构来不及发怒,赵杞心平气和地说“九弟,唐大人,不用争执,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这件事只要定北军同意,我看可行。”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总算有人出面表态;似乎赵杞的影响力太大,一句话立即让大殿上赞同的意见占了大多数,赵构的脸色更加发青。宋徽宗忍不住在心中冷笑,这些人不是不知道原先的做法肯定不妥,只是事不关己,一个劲地胡搅蛮缠,要赵杞这样的人出面一锤定音,将来万一有事,也是赵杞担着。
宋徽宗立即同意了唐重的方案,枢密院派人通知在汴梁的张浚和杨志;杨志接到信件以后没有当场拍板,甚至没有和手下人商议,而是派人送信到太原。杨志清楚其中的份量,开什么玩笑,这关系到定北军的地盘和将来的规划,自己只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什么时候能做这个主。
赵楷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比起在西北占据一块完整的地盘,郑州就是一块鸡肋,丢就丢掉吧;赵楷同时决定,一旦达成协议,以杨志为秦环四路置抚使,坐镇天水。此刻不是太原的其他人不想争执这个位置,主要是京畿路前往陕西的都是杨志的大军,谁都知道这帮骄兵悍将不好带,估计除了杨志谁也镇不住他们他们。
另外就是民政,打仗可不是仅仅靠军队,杨志在京畿路能够支撑下来差不多已经算是奇迹,陕西路现在的情况比京畿路原先还糟糕,况且说明自筹粮草,虽然有蒲州的粮食接济,但是总的看来依旧无法乐观。因此张孝纯等人虽然话说了很多,实际上一个也不敢沾手,很多人都存了看杨志笑话的意思,只有叶梦得写信给杨志,给了一个蒲州等地实际粮食的库存数字,让杨志自己早作计划。
杨志一直做着两手的准备,对于这种困难杨志不是没有这个考虑,但是只能真的坐上那个位置,再做下一步打算。经过几番协商,朝廷的决定终于以诏书的形式送到了汴梁,杨志松了一口气,不是最好的结果,但也不是最坏的结果,宋徽宗最后恐怕还是考虑到一丝父子之情,打压定北军的同时,为赵楷打开了方便之门。
尘埃落定,杨志特地通知了张浚前来赴宴商议,结果没等来张浚,李光不请自来;自从得知定北军要走,杨志便取消了北路安抚司,李光回到了汴梁。李光进来的时候,杨志正在吃饭,李光看了看桌上的菜,点头说“白切羊肉、糖醋鲤鱼、牛杂汤,不错,蔡庆,拿副碗筷来,我陪杨大人一起喝点,听说朝廷有了决议,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可惜张浚那家伙不懂。”
杨志一怔,李光是话里有话,杨志放下饭碗笑道“李大人还真是好雅兴,张大人太忙了,蔡庆,把我珍藏的那小罐花雕拿来。李大人,这样的决议值得高兴吗?”
“当然值得,对别人来说,那是一道无解的难题,但是对于你,我相信根本不成问题。”李光坐下,观察着杨志说“我已经明白了你想要做什么,你想做一番大事业,不过你有这样的底气,杀一人为罪,屠万人是雄,朝廷能同意你的设想,说明定北军已经形成气候,定北军和郓王站稳了脚跟,你也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样的场面,但是没办法,大部分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李光的年纪比杨志大了二十岁,说起话来老气横秋,杨志也没有办法;杨志一笑,李光这家伙心真的很细,目前定北军中很多人都看不到前路所在,李光却看得清清楚楚。杨志估算着李光的目的,敬了李光一杯酒问“圣上既然做了决定,我是肯定要走了。李大人打算去哪儿?”
李光晓得杨志看破自己的来意说“我和你一起去陕西,如果我猜得不错,吕颐浩和梁寻都没有机会再和你搭档,梁寻的事情我能干。说实话,在淮宁府的那段时间,是我这辈子做官最快乐的时候,不需要私心杂念,埋头干事就行;我怕在京畿路没有这样的机会,也不愿意到润州混日子,只有跟你走,欢不欢迎?”
“非所请,固所愿也。”杨志和李光的判断差不多,不管从什么理由说,郓王赵楷都不会希望吕颐浩、梁寻和自己变成铁三角,况且宗泽现在的身体已经下滑得很厉害,太原也需要能主持大局的人,尤其是能主持大局的文官,吕颐浩与梁寻都是不错的人选。
李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在后面酒桌上,李光的态度就代表了一切“杨大人,秦州那边可是好地方,只是这几百年来,胡人越来越多,所以种粮食的人越来越少,要是屯田的话,比不上淮宁府,但是比起河北实际上差不了多少,唯一缺乏的就是劳动力。”
杨志点头道“土地,是我们发展的基石,现在我们力量弱小,便只能在陕西养精蓄锐,但是越是如此,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宋金谈判所带来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日后大宋的走向,很多可大可小的事情完全看双方是不是不想闹大,只是可以估计到,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金人会把每一次风波都扩大化,可惜有的事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尽可能地把屯田军、军队家属和愿意跟随的百姓带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