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回到离开皇宫的时候心都是乱的,自古无情帝王家,康王赵构就此回到杭州是安全了,可是宋徽宗要是趁机接触赵构兵权呢?就算宋徽宗什么都不做,民间的舆论又会怎么看赵构,一个临阵脱逃的罪名是不可能少掉的。
而赵构的两个哥哥,郓王赵楷正在攻打兴州,哪怕兴州的战事僵持,杨志离开了前线,但是杨志的旧部还是一路横扫河西,先后占领甘州等地,让赵楷的声誉直线上升,包括朝中的百官都相信,如果没有外力的话,赵楷灭了西夏只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而景王赵杞,虽然在朝堂上不声不响,但总没有丧失疆土吧,在老百姓眼里算是一个好人。
李回只能苦笑,赵构是生不逢时,正遇上定北军崛起,杨志本身是战无不胜的名将,还提拔了岳飞等一大批将领。从西北战报能看到,杨沂中、刘琦等人的能力都出类拔萃,远非赵构手下人可比,正是因为战场上的胜负不同,才导致赵楷和赵构现在不同的处境。
李回进了家门,管家凑过来说:“老爷,张澄大人和一个叫曾择的太监在等你,我怕人多嘴杂,安排在了厢房的小客厅。”
张澄与曾择联袂而来,说明张澄已经没有一点忌讳了,李回摇摇头,吩咐管家在小客厅摆上酒菜,独自朝厢房走去。一进屋,李回就看见曾择的神色紧张,勉强笑笑,安慰道:“无需过多担忧,圣上有他的难处,杨志能击败完颜挞懒,四十万大军怎么也应该打几个胜仗啊,圣上需要一个理由。”
曾择张张嘴说不出话来,张澄同样不好开口,康王要想稳稳坐在那把椅子上,并不是没有挑战的,张浚等人的屡屡失败,让赵构的威信受到了一些挫折,民间怨声载道不说,就是原先对赵构全力支持的御史台,现在也是超过一半的人不支持。张澄想了想问:“既然如此,更应该支持,免得汴梁沦陷。”
李回斟酌了一下说:“枢密院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不撤换掉前线的大半将领,就算派出再多的军队,也是白白牺牲掉;而目前的形势,只要康王在,前线换掉谁都一样;圣上已经在问康王是不是愿意回杭州。”
张澄一惊,康王之所以从一开始能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是因为宋钦宗赵桓的任命,大元帅代行王事,让宋钦宗提拔的官员都簇拥在赵构身边,控制着陕西、河南、山东、河北、淮南的地盘,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势力,就算宋徽宗复出,在很多地方也不得不让步。
可是随着定北军崛起和金军南下,陕西已经是定北军的囊中之物,山东河北落入金人手中,宋徽宗稳住江南以后,加强了在淮南话语权的争夺,眼下赵构实际控制的只有河南一地。就算眼下,赵构一旦回到杭州,绝不可能像上次回到润州那样,还能暗地里鼓动手下喧嚣闹事,兴许随着汴梁的失守,赵构会彻底失去在河南的控制权。
在皇统之争上,本来就没有什么能者上的概念,赵桓、赵楷、赵杞还在,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这恐怕也是赵楷下定决心要灭了西夏的原因;宋金战争不可能在短期结束,赵楷能够占据西北,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举动。张澄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李回自然一眼就看穿张澄的心思:“打铁还需自己硬,现在汴梁还在我军手中,只要张浚能守住汴梁,一切都烟消云散;只要张浚能坚守一个月,圣上一定会让各地派出援军;问题是能不能守住?”
李回没有去过汴梁,但是张澄才回来不久,张澄想了想说:“不知道,这次整编的二十万西军差不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真实的实力很难说,我也估计不好。但是要等到真上了战场,才知道到底是怎么样。王庶较之杨志虽然要弱上许多,但张浚提前接手,少了许多龌蹉的事情,不管怎么打,总是可以僵持一段时间的。”
“这就是康王主动离开的原因。”曾择点头:“否则梁扬祖那些人会喋喋不休,让康王丧失了整个的斗志,有时候康王也是难以控制全部的场面。”
“就国力而言,金强宋弱,一旦全面开战,就不是短时间能结束的了。”李回摇摇头:“金人不吃一个大亏,是不会适可而止的。这里头的猫腻多着呢,刘豫称王,就是一个信号,圣上这些天的气色都不好,只不过被金人南侵这件事压着,没有爆发出来。杨志这个人这些年将我们坑苦了,这次郓王让杨志转交的那首诗,就是一个诱因。”
“难道定北军主动挑战?”曾择记得当时赵构那边也是议论纷纷,不过定北军在攻打兴州的时候希望金军挑事,怎么都不可想象;李回看着管家指挥侍女上菜,叹气道:“对于郓王来说,是好事,只要这边拉扯仇恨,金军对云中和太行山的攻势就会逐渐转轻。如果金军就此罢手,那就更是好事,所以怎么做都不亏。”
曾择脸色发白,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如此的解释,假如这样,当时康王手下的那帮聪明人是没有看出来,还是在故意装作糊涂;没有看出来是能力问题,故意装作糊涂,那就可怕了。曾择在宫廷中长大,一直陪伴着赵构,晓得有时候最可怕的人,并不见得就是你的敌人,而很有可能是你的同伴。
张澄比曾择能沉住气,看管家出去带上门,沉声说:“可是他们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吗?金军有能力扩大战事,可是一旦汴梁失守将会如何?”
李回犹豫了一下问:“如果定北军攻克兴州以后,出兵收复汴梁呢?”
房间里一片死寂,要是出现这样的结果,定北军就不会再让出汴梁,赵楷的手就真正伸进了河南,加上原来杨志在京畿路打下的基础,赵楷有很大的可能控制住河南。
而赵构的两个哥哥,郓王赵楷正在攻打兴州,哪怕兴州的战事僵持,杨志离开了前线,但是杨志的旧部还是一路横扫河西,先后占领甘州等地,让赵楷的声誉直线上升,包括朝中的百官都相信,如果没有外力的话,赵楷灭了西夏只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而景王赵杞,虽然在朝堂上不声不响,但总没有丧失疆土吧,在老百姓眼里算是一个好人。
李回只能苦笑,赵构是生不逢时,正遇上定北军崛起,杨志本身是战无不胜的名将,还提拔了岳飞等一大批将领。从西北战报能看到,杨沂中、刘琦等人的能力都出类拔萃,远非赵构手下人可比,正是因为战场上的胜负不同,才导致赵楷和赵构现在不同的处境。
李回进了家门,管家凑过来说:“老爷,张澄大人和一个叫曾择的太监在等你,我怕人多嘴杂,安排在了厢房的小客厅。”
张澄与曾择联袂而来,说明张澄已经没有一点忌讳了,李回摇摇头,吩咐管家在小客厅摆上酒菜,独自朝厢房走去。一进屋,李回就看见曾择的神色紧张,勉强笑笑,安慰道:“无需过多担忧,圣上有他的难处,杨志能击败完颜挞懒,四十万大军怎么也应该打几个胜仗啊,圣上需要一个理由。”
曾择张张嘴说不出话来,张澄同样不好开口,康王要想稳稳坐在那把椅子上,并不是没有挑战的,张浚等人的屡屡失败,让赵构的威信受到了一些挫折,民间怨声载道不说,就是原先对赵构全力支持的御史台,现在也是超过一半的人不支持。张澄想了想问:“既然如此,更应该支持,免得汴梁沦陷。”
李回斟酌了一下说:“枢密院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不撤换掉前线的大半将领,就算派出再多的军队,也是白白牺牲掉;而目前的形势,只要康王在,前线换掉谁都一样;圣上已经在问康王是不是愿意回杭州。”
张澄一惊,康王之所以从一开始能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是因为宋钦宗赵桓的任命,大元帅代行王事,让宋钦宗提拔的官员都簇拥在赵构身边,控制着陕西、河南、山东、河北、淮南的地盘,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势力,就算宋徽宗复出,在很多地方也不得不让步。
可是随着定北军崛起和金军南下,陕西已经是定北军的囊中之物,山东河北落入金人手中,宋徽宗稳住江南以后,加强了在淮南话语权的争夺,眼下赵构实际控制的只有河南一地。就算眼下,赵构一旦回到杭州,绝不可能像上次回到润州那样,还能暗地里鼓动手下喧嚣闹事,兴许随着汴梁的失守,赵构会彻底失去在河南的控制权。
在皇统之争上,本来就没有什么能者上的概念,赵桓、赵楷、赵杞还在,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这恐怕也是赵楷下定决心要灭了西夏的原因;宋金战争不可能在短期结束,赵楷能够占据西北,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举动。张澄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李回自然一眼就看穿张澄的心思:“打铁还需自己硬,现在汴梁还在我军手中,只要张浚能守住汴梁,一切都烟消云散;只要张浚能坚守一个月,圣上一定会让各地派出援军;问题是能不能守住?”
李回没有去过汴梁,但是张澄才回来不久,张澄想了想说:“不知道,这次整编的二十万西军差不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真实的实力很难说,我也估计不好。但是要等到真上了战场,才知道到底是怎么样。王庶较之杨志虽然要弱上许多,但张浚提前接手,少了许多龌蹉的事情,不管怎么打,总是可以僵持一段时间的。”
“这就是康王主动离开的原因。”曾择点头:“否则梁扬祖那些人会喋喋不休,让康王丧失了整个的斗志,有时候康王也是难以控制全部的场面。”
“就国力而言,金强宋弱,一旦全面开战,就不是短时间能结束的了。”李回摇摇头:“金人不吃一个大亏,是不会适可而止的。这里头的猫腻多着呢,刘豫称王,就是一个信号,圣上这些天的气色都不好,只不过被金人南侵这件事压着,没有爆发出来。杨志这个人这些年将我们坑苦了,这次郓王让杨志转交的那首诗,就是一个诱因。”
“难道定北军主动挑战?”曾择记得当时赵构那边也是议论纷纷,不过定北军在攻打兴州的时候希望金军挑事,怎么都不可想象;李回看着管家指挥侍女上菜,叹气道:“对于郓王来说,是好事,只要这边拉扯仇恨,金军对云中和太行山的攻势就会逐渐转轻。如果金军就此罢手,那就更是好事,所以怎么做都不亏。”
曾择脸色发白,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如此的解释,假如这样,当时康王手下的那帮聪明人是没有看出来,还是在故意装作糊涂;没有看出来是能力问题,故意装作糊涂,那就可怕了。曾择在宫廷中长大,一直陪伴着赵构,晓得有时候最可怕的人,并不见得就是你的敌人,而很有可能是你的同伴。
张澄比曾择能沉住气,看管家出去带上门,沉声说:“可是他们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吗?金军有能力扩大战事,可是一旦汴梁失守将会如何?”
李回犹豫了一下问:“如果定北军攻克兴州以后,出兵收复汴梁呢?”
房间里一片死寂,要是出现这样的结果,定北军就不会再让出汴梁,赵楷的手就真正伸进了河南,加上原来杨志在京畿路打下的基础,赵楷有很大的可能控制住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