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故而也不是后周太祖,而是后周世宗。
然而柴时华姓柴,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便直接给这位先祖擢升了辈份……
谁敢说柴荣不是周太祖,那就是大不敬之罪,不用等抵达哈密卫,现在就可以砍了祭祖!
柴时华说血浴奋战,那就是血浴奋战,不能是浴血奋战!
在柴时华所率的队伍里,柴时华的命令就是天意,就是圣旨,就是王法!
李自成觉得理应如此,要不是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没管好自己的人马,就能取代李唐了。
不过李唐是自己的前朝,安禄山所得之结果便是咎由自取!
孙传庭听说两股反贼都跑到了沙州卫,若是自己穷追不舍,可能还会继续往西逃窜。
若是在亦力把里地区追个一年半载,万一太子殿下命令各部勤王,该当如何是好?
再说大军远离本土作战,所需粮草实难补给,只能自行筹措。
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加上甘肃全境皆已被收复,倒是要提防土默特骑兵不时下来打劫。
孙传庭先是在肃州卫观察了一段时间,看看反贼的动作如何,又加强了此地的防御,见对方不打算卷土重来,便率部折返。
柴时华说若是今年不尽快去往西域,就要等到来年春末再走,否则路上遭遇暴雪,己部人马便要全军覆没。
距离的行军路线是从沙州卫先行去往哈密卫,然后再由那里去吐鲁番。
若是吐鲁番气候适宜,则可在那里定居,否则便继续往西。
柴时华听西域来的商人说,吐鲁番以西约四百里有一座大湖,而且是淡水。
只要有了水源,大军便不会被活活渴死了,往后可以此地为根基向四外扩张。
李自成觉得柴时华的计划非常之好,能在西域找到充足的水源,大军便可衣食无忧了。
因为有水源的地方,便一定有放牧的,控制住这些放牧的,就可以为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肉食了。
若是那个湖足够大的话,还可以在湖里捕鱼,也能打打牙祭,想必养活他们这数万人全然不是问题。
只是鉴于眼下已经入秋,再行转战上千里地,还是自己一无所知的地方,危险有些过大。
李自成的意思便是利用今年至明年春季这段时间,尽量搜集粮草,待明春一到,大军立刻开拔。
关内有虎视眈眈的孙狗贼,可能随时扑过来咬自己一口。
背井离乡的滋味不好受,但为了活命,只能咬紧牙关,一路向西了……
当年那耶律大石可以做到之事,他们眼下连鸟铳与火炮都有,自然可以做到。
去了西域,未必不能打出一片天地,只要足够狠历,在那里建国也并非痴心妄想!
李自成与柴时华都觉得,西域那边的土著,再狠也肯定不如孙传庭狠。
自己打不过孙狗贼,还打不过西域的那些土著么?
若是都打不过,干脆抹脖子好了,省得浪费粮食!
未能消灭李逆与柴逆,孙传庭心里总觉得很是别扭与憋闷。
每月领取高额军饷,却换来只能将两路反贼驱逐到沙州卫。
又担心这两路反贼再次联合土默特人,孙传庭只能一边写信禀明太子,一边率大军暂时驻扎在甘肃境内,以防万一。
等某太子接到信,都快过年了……
即使没有消灭这两路反贼,能将其驱逐出境也好,总之是不能在关内继续作恶。
愿意去西域也好,到那边使劲搅和,让当地的土著尝尝大明反贼的厉害!
快递李哥跟柴时华跑路,便意味着困扰西北多年的叛乱几近被弹压完毕。
没了这两股主要的反贼,其他小蟊贼也就掀不起甚子大风大浪了。
西北的镇抚行动一旦落下帷幕,北廷唯一的困难便是河南的灾珉了。
除了在当地饿死的,跟着反贼被打死的,接受各府县赈济的,以及远走南直与山东的之外,基本不剩多少散落灾珉了。
山东与南直隶都接收了数十万灾珉,最终可能达到百万之巨。
不过河南灾珉落脚山东境内的地方是运河沿线,落脚南直隶的地方是两淮流域。
都不是穷地方,更不缺水,只要不缺少,那就多半饿不死人。
当地官府兴以工代赈之策,很快便安抚住了大量灾珉。
实际上在罗汝才集团被消灭,李自成所部远走西北,张献忠与革左五营被困在大别山之后。
失去了这些常年带头滋事的,灾珉数量再多,也闹不起来了。
河南本地罕有蓄意谋反之人,最多出个李岩、牛金星这样的副手。
后者成为了某太子麾下的狗头军师,前者则得到了某太子的差遣,在河南各地四处督察赈济之事。
红娘子也一道行事,专门负责灾珉里的女眷。
本来还对上面下令往赈济粮食里面掺沙子还大为光火,但听说了原委之后,也只能默许此事。
粮食里面有了沙子,那便算是糙米,即便是倒卖也买不上价钱。
灾珉都快饿死了,自然不会在乎这个,沙子都会沉底,只要喝粥的时候注意一下就行了。
掺沙子加上多派督察人员,就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倒卖赈济粮的恶劣行径。
不是杜绝,而是减少,因为当地的官吏不可能皆为清官,故而也就不可能杜绝倒卖粮食。
只能先确保不把灾珉饿死,然后再为其谋求出路。
这缺德主意是谁想出来的,都无须分析排查,整个大明就一个坏人,而且年纪不大……
怒火中烧的红娘子很想当面质问太子,可冷静下来之后,也只能慨叹一声。
或许面对眼下这种情况,任何人都再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
整个河南,只有一南一北还算能活人。
南边靠近湖广,天气不会过于干旱,不时还会下雨。
北边就是黄河沿线,尽管黄河快要断流,但毕竟还没断流,这就能为上百万人提供水源。
中间像汝州这样的地方,几乎就是十室九空的无人区,即使留下也会被活活饿死。
这还是在太子下令先后迁走境内的七大藩王及数十万人口的情况下,不然情况会更加的惨烈。
河南巡抚吕大器接到太子的密信,说如此大旱情况还会持续至少四五年时间,顿时心都凉了。
天灾持续下去的话,别说四五年,河南连三年恐怕都难以坚持了。
三年之后,只恐河南全境之人口,总数不会超过五百万了。
吕大器在焦虑之余,也明白太子与朝廷的难处。
北边的东虏连年叩关,南边的流寇又屡剿不绝。
用兵所需每年都超过两千万两,又如何顾得上灾珉?
吕大器只能尽人臣之所能,尽量安抚境内的灾珉。
本地能留便好,留不下可安排其去往山东或南直,全力挽救每一个灾珉。
对某太子来说,河南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烂疮。
灾珉就是烂疮上的蛆,留着蛆能吃烂肉,撇除蛆能挖烂疮。
如何救治,就看留多少蛆了……
蛆多了便会形成隐患,故而必须将其分流到其他地方去才行。
北方受灾的五地之中,北直隶依托畿辅一带,情况好转地最为迅速,只是与河南交界的一带还比较糟糕。
山东依托运河、筑城、挖矿、晒盐、海捕这五大项,已经基本上摆脱了旱灾所带来的影响。
尤其是环半岛的海岸线,连百姓都能经常吃到鱼以及各种海鲜。
这主要归功于山东巡抚颜继祖在京城的时候,吃蝗虫吃开窍了!
不开窍的话,就要留在京城吃一辈子蝗虫了……
筑城、挖矿、晒盐、海捕全部都能当作赈济的项目来做,岸边所产的海盐能解决十万青壮活计的同时,还能给衙门带来上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而随着海捕与南北海上贸易的兴起,造船业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创造就业的项目。
颜继祖要求全境务必实现年造船只三千艘的既定目标,尽管其中有六成是小渔船,但也是船,也能让渔珉们得到丰厚回报。
百姓们买不起渔船不要紧,当地府衙都允许租用,不但可以按天计算租金,还能直接用捕捞的海鲜来充抵租金。
只要是风平浪静之日,便可在岸边附近的高地上,看到海面上星罗棋布的渔船。
与之前多年实施海禁相反,太子与朝廷都鼓励各地多造船只,数量越多越好。
船只多便意味着渔船多,渔船多起来,渔珉才能多捕捞,百姓才能吃到海鲜。
颜继祖的计划是在五年之内,山东沿海各地每日可出动的渔船总数达到上万艘。
夏季炎热,不变储存海鲜,只能就近销售,尽快食用,否则便会变质发臭。
到了秋冬时节,尤其是冬季,海捕的条件虽然较为恶劣,但胜在能够长期储存。
尤其是作为贡品送抵京城,对颜继祖来说,可是一项忘了自己吃饭都不能忘的差事。
某太子在享用过山东的海鲜之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便下令凡是达到朝廷采购标准的,山东当地都可以提供,朝廷会按照市价进行采购。
标准就是不能往上浇水冻海鲜,不能绑粗绳,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缺斤短两,跟后世某些卖海鲜的一样,那就缺了大德了。
大批量采购的价钱不会太高,但总之是能让渔珉们赚到钱的,小的可以留着自己吃,大个的都可以被衙门全部采购。
养猪养羊想出栏,都需要至少两年才行。换作捕鱼的话,最多一个月,就能从山东运抵京城,在成本上就相差很多了。
养家畜的成本是饲料,捕鱼的成本是造船,看似各有千秋。
不过随着京城人口数量增多,仅凭猪牛羊是远远满足不了百姓对肉食的需求的。
海鲜与河鲜就是最好的补充,春夏以河鲜为主,秋冬以海鲜为主。
两鲜的加入还能抑制家畜与家禽的销售价格,减少出现售价飞涨的情况。
在海里的海鲜大规模过剩的前提下,某太子的目标就是让京城的家家户户都买得起且吃得到海鲜。
过元旦,朝廷也不再光出钱奖励各级官吏了,部分发奖金,另一部分则按品级,发海鲜和海盐,海鲜是肉食,海盐是必需品,省得再花钱买了。
这种做法尽管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微词,但大致上还是说得过去的,总比成祖时期,给官吏们发香料来充抵月俸要好。
崇祯十四年,明清双方罕见地没有大打出手,哪怕是在辽西前线,清军也仅仅是继续围困锦州,同时派兵固防宁远,仅此而已。
对此,某太子非常清楚,这就是大战前的宁静期,相当位于台风的风眼里……
由于迟迟得不到东虏叩关的迹象,京城这边自然是喜气祥和,且歌舞升平!
憋了许久的百姓们也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都等不到过年了,生怕辫子再次干扰自己,在元旦就大肆释放烟花爆竹。
从在夜晚释放的烟花规模来看,过元旦就的情况几乎跟过年别无二致。
某父皇了来信说,南边的生意十分的红火,各种商品依然是供不应求。
按产量就算的话,光是某父皇的订单,就可以让工厂已经做到年底了。
不过那五百万两银子和五百万石大米,还得过年左右才能送到。
某父皇不认元旦,只认过年才新年,此时才算是南廷与北廷的交割期……
能确保这笔巨额钱粮按时送来,便说明江南那群冥顽不灵之徒,大致上被某父皇给收拾了。
个别漏网之鱼,也被洪承畴的大军给践踏地服服帖帖的了,现在都在山东挖矿挖地正嗨呢!
某太子对于自己的矿场多出十万矿工,一点都不介意,反而觉得多多益善才好。
要不是这些败类偷逃税款,让朝廷入不敷出,不能及时赈济,北方遭灾怎么会饿死那么多穷苦百姓?
至于同情心……
一边是快要饿死了,连树皮都没得吃了。
另一边是吃饱了撑的,胆敢发动叛乱。
你说应该同情哪边?
尔等不是喜欢臭得瑟么?
那就让尔等在矿场里使劲得瑟好了!
某太子心里盼望某父皇能再给自己送来十万,甚至几十万免费矿工,这样以后自己麾下矿场的挖矿成本将大幅度地降低。
对于那些雇佣来的矿工,都是按市价标准来支付日薪的,干一天便给一天工钱,概不拖欠。
而这些免费的……
挖矿便是赎罪!
以照雇佣矿工的日产量为标准,三千六百五十个工作日,也就是十年,便可赎罪完毕!
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至于那些女眷,落脚点就更好了。
某太子的军队相当于一只怪兽,要确保这只怪兽听话又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除了要喂大量的肉食和粮食之外,还需要喂大量的女人……
然而柴时华姓柴,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便直接给这位先祖擢升了辈份……
谁敢说柴荣不是周太祖,那就是大不敬之罪,不用等抵达哈密卫,现在就可以砍了祭祖!
柴时华说血浴奋战,那就是血浴奋战,不能是浴血奋战!
在柴时华所率的队伍里,柴时华的命令就是天意,就是圣旨,就是王法!
李自成觉得理应如此,要不是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没管好自己的人马,就能取代李唐了。
不过李唐是自己的前朝,安禄山所得之结果便是咎由自取!
孙传庭听说两股反贼都跑到了沙州卫,若是自己穷追不舍,可能还会继续往西逃窜。
若是在亦力把里地区追个一年半载,万一太子殿下命令各部勤王,该当如何是好?
再说大军远离本土作战,所需粮草实难补给,只能自行筹措。
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加上甘肃全境皆已被收复,倒是要提防土默特骑兵不时下来打劫。
孙传庭先是在肃州卫观察了一段时间,看看反贼的动作如何,又加强了此地的防御,见对方不打算卷土重来,便率部折返。
柴时华说若是今年不尽快去往西域,就要等到来年春末再走,否则路上遭遇暴雪,己部人马便要全军覆没。
距离的行军路线是从沙州卫先行去往哈密卫,然后再由那里去吐鲁番。
若是吐鲁番气候适宜,则可在那里定居,否则便继续往西。
柴时华听西域来的商人说,吐鲁番以西约四百里有一座大湖,而且是淡水。
只要有了水源,大军便不会被活活渴死了,往后可以此地为根基向四外扩张。
李自成觉得柴时华的计划非常之好,能在西域找到充足的水源,大军便可衣食无忧了。
因为有水源的地方,便一定有放牧的,控制住这些放牧的,就可以为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肉食了。
若是那个湖足够大的话,还可以在湖里捕鱼,也能打打牙祭,想必养活他们这数万人全然不是问题。
只是鉴于眼下已经入秋,再行转战上千里地,还是自己一无所知的地方,危险有些过大。
李自成的意思便是利用今年至明年春季这段时间,尽量搜集粮草,待明春一到,大军立刻开拔。
关内有虎视眈眈的孙狗贼,可能随时扑过来咬自己一口。
背井离乡的滋味不好受,但为了活命,只能咬紧牙关,一路向西了……
当年那耶律大石可以做到之事,他们眼下连鸟铳与火炮都有,自然可以做到。
去了西域,未必不能打出一片天地,只要足够狠历,在那里建国也并非痴心妄想!
李自成与柴时华都觉得,西域那边的土著,再狠也肯定不如孙传庭狠。
自己打不过孙狗贼,还打不过西域的那些土著么?
若是都打不过,干脆抹脖子好了,省得浪费粮食!
未能消灭李逆与柴逆,孙传庭心里总觉得很是别扭与憋闷。
每月领取高额军饷,却换来只能将两路反贼驱逐到沙州卫。
又担心这两路反贼再次联合土默特人,孙传庭只能一边写信禀明太子,一边率大军暂时驻扎在甘肃境内,以防万一。
等某太子接到信,都快过年了……
即使没有消灭这两路反贼,能将其驱逐出境也好,总之是不能在关内继续作恶。
愿意去西域也好,到那边使劲搅和,让当地的土著尝尝大明反贼的厉害!
快递李哥跟柴时华跑路,便意味着困扰西北多年的叛乱几近被弹压完毕。
没了这两股主要的反贼,其他小蟊贼也就掀不起甚子大风大浪了。
西北的镇抚行动一旦落下帷幕,北廷唯一的困难便是河南的灾珉了。
除了在当地饿死的,跟着反贼被打死的,接受各府县赈济的,以及远走南直与山东的之外,基本不剩多少散落灾珉了。
山东与南直隶都接收了数十万灾珉,最终可能达到百万之巨。
不过河南灾珉落脚山东境内的地方是运河沿线,落脚南直隶的地方是两淮流域。
都不是穷地方,更不缺水,只要不缺少,那就多半饿不死人。
当地官府兴以工代赈之策,很快便安抚住了大量灾珉。
实际上在罗汝才集团被消灭,李自成所部远走西北,张献忠与革左五营被困在大别山之后。
失去了这些常年带头滋事的,灾珉数量再多,也闹不起来了。
河南本地罕有蓄意谋反之人,最多出个李岩、牛金星这样的副手。
后者成为了某太子麾下的狗头军师,前者则得到了某太子的差遣,在河南各地四处督察赈济之事。
红娘子也一道行事,专门负责灾珉里的女眷。
本来还对上面下令往赈济粮食里面掺沙子还大为光火,但听说了原委之后,也只能默许此事。
粮食里面有了沙子,那便算是糙米,即便是倒卖也买不上价钱。
灾珉都快饿死了,自然不会在乎这个,沙子都会沉底,只要喝粥的时候注意一下就行了。
掺沙子加上多派督察人员,就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倒卖赈济粮的恶劣行径。
不是杜绝,而是减少,因为当地的官吏不可能皆为清官,故而也就不可能杜绝倒卖粮食。
只能先确保不把灾珉饿死,然后再为其谋求出路。
这缺德主意是谁想出来的,都无须分析排查,整个大明就一个坏人,而且年纪不大……
怒火中烧的红娘子很想当面质问太子,可冷静下来之后,也只能慨叹一声。
或许面对眼下这种情况,任何人都再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
整个河南,只有一南一北还算能活人。
南边靠近湖广,天气不会过于干旱,不时还会下雨。
北边就是黄河沿线,尽管黄河快要断流,但毕竟还没断流,这就能为上百万人提供水源。
中间像汝州这样的地方,几乎就是十室九空的无人区,即使留下也会被活活饿死。
这还是在太子下令先后迁走境内的七大藩王及数十万人口的情况下,不然情况会更加的惨烈。
河南巡抚吕大器接到太子的密信,说如此大旱情况还会持续至少四五年时间,顿时心都凉了。
天灾持续下去的话,别说四五年,河南连三年恐怕都难以坚持了。
三年之后,只恐河南全境之人口,总数不会超过五百万了。
吕大器在焦虑之余,也明白太子与朝廷的难处。
北边的东虏连年叩关,南边的流寇又屡剿不绝。
用兵所需每年都超过两千万两,又如何顾得上灾珉?
吕大器只能尽人臣之所能,尽量安抚境内的灾珉。
本地能留便好,留不下可安排其去往山东或南直,全力挽救每一个灾珉。
对某太子来说,河南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烂疮。
灾珉就是烂疮上的蛆,留着蛆能吃烂肉,撇除蛆能挖烂疮。
如何救治,就看留多少蛆了……
蛆多了便会形成隐患,故而必须将其分流到其他地方去才行。
北方受灾的五地之中,北直隶依托畿辅一带,情况好转地最为迅速,只是与河南交界的一带还比较糟糕。
山东依托运河、筑城、挖矿、晒盐、海捕这五大项,已经基本上摆脱了旱灾所带来的影响。
尤其是环半岛的海岸线,连百姓都能经常吃到鱼以及各种海鲜。
这主要归功于山东巡抚颜继祖在京城的时候,吃蝗虫吃开窍了!
不开窍的话,就要留在京城吃一辈子蝗虫了……
筑城、挖矿、晒盐、海捕全部都能当作赈济的项目来做,岸边所产的海盐能解决十万青壮活计的同时,还能给衙门带来上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而随着海捕与南北海上贸易的兴起,造船业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创造就业的项目。
颜继祖要求全境务必实现年造船只三千艘的既定目标,尽管其中有六成是小渔船,但也是船,也能让渔珉们得到丰厚回报。
百姓们买不起渔船不要紧,当地府衙都允许租用,不但可以按天计算租金,还能直接用捕捞的海鲜来充抵租金。
只要是风平浪静之日,便可在岸边附近的高地上,看到海面上星罗棋布的渔船。
与之前多年实施海禁相反,太子与朝廷都鼓励各地多造船只,数量越多越好。
船只多便意味着渔船多,渔船多起来,渔珉才能多捕捞,百姓才能吃到海鲜。
颜继祖的计划是在五年之内,山东沿海各地每日可出动的渔船总数达到上万艘。
夏季炎热,不变储存海鲜,只能就近销售,尽快食用,否则便会变质发臭。
到了秋冬时节,尤其是冬季,海捕的条件虽然较为恶劣,但胜在能够长期储存。
尤其是作为贡品送抵京城,对颜继祖来说,可是一项忘了自己吃饭都不能忘的差事。
某太子在享用过山东的海鲜之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便下令凡是达到朝廷采购标准的,山东当地都可以提供,朝廷会按照市价进行采购。
标准就是不能往上浇水冻海鲜,不能绑粗绳,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缺斤短两,跟后世某些卖海鲜的一样,那就缺了大德了。
大批量采购的价钱不会太高,但总之是能让渔珉们赚到钱的,小的可以留着自己吃,大个的都可以被衙门全部采购。
养猪养羊想出栏,都需要至少两年才行。换作捕鱼的话,最多一个月,就能从山东运抵京城,在成本上就相差很多了。
养家畜的成本是饲料,捕鱼的成本是造船,看似各有千秋。
不过随着京城人口数量增多,仅凭猪牛羊是远远满足不了百姓对肉食的需求的。
海鲜与河鲜就是最好的补充,春夏以河鲜为主,秋冬以海鲜为主。
两鲜的加入还能抑制家畜与家禽的销售价格,减少出现售价飞涨的情况。
在海里的海鲜大规模过剩的前提下,某太子的目标就是让京城的家家户户都买得起且吃得到海鲜。
过元旦,朝廷也不再光出钱奖励各级官吏了,部分发奖金,另一部分则按品级,发海鲜和海盐,海鲜是肉食,海盐是必需品,省得再花钱买了。
这种做法尽管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微词,但大致上还是说得过去的,总比成祖时期,给官吏们发香料来充抵月俸要好。
崇祯十四年,明清双方罕见地没有大打出手,哪怕是在辽西前线,清军也仅仅是继续围困锦州,同时派兵固防宁远,仅此而已。
对此,某太子非常清楚,这就是大战前的宁静期,相当位于台风的风眼里……
由于迟迟得不到东虏叩关的迹象,京城这边自然是喜气祥和,且歌舞升平!
憋了许久的百姓们也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都等不到过年了,生怕辫子再次干扰自己,在元旦就大肆释放烟花爆竹。
从在夜晚释放的烟花规模来看,过元旦就的情况几乎跟过年别无二致。
某父皇了来信说,南边的生意十分的红火,各种商品依然是供不应求。
按产量就算的话,光是某父皇的订单,就可以让工厂已经做到年底了。
不过那五百万两银子和五百万石大米,还得过年左右才能送到。
某父皇不认元旦,只认过年才新年,此时才算是南廷与北廷的交割期……
能确保这笔巨额钱粮按时送来,便说明江南那群冥顽不灵之徒,大致上被某父皇给收拾了。
个别漏网之鱼,也被洪承畴的大军给践踏地服服帖帖的了,现在都在山东挖矿挖地正嗨呢!
某太子对于自己的矿场多出十万矿工,一点都不介意,反而觉得多多益善才好。
要不是这些败类偷逃税款,让朝廷入不敷出,不能及时赈济,北方遭灾怎么会饿死那么多穷苦百姓?
至于同情心……
一边是快要饿死了,连树皮都没得吃了。
另一边是吃饱了撑的,胆敢发动叛乱。
你说应该同情哪边?
尔等不是喜欢臭得瑟么?
那就让尔等在矿场里使劲得瑟好了!
某太子心里盼望某父皇能再给自己送来十万,甚至几十万免费矿工,这样以后自己麾下矿场的挖矿成本将大幅度地降低。
对于那些雇佣来的矿工,都是按市价标准来支付日薪的,干一天便给一天工钱,概不拖欠。
而这些免费的……
挖矿便是赎罪!
以照雇佣矿工的日产量为标准,三千六百五十个工作日,也就是十年,便可赎罪完毕!
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至于那些女眷,落脚点就更好了。
某太子的军队相当于一只怪兽,要确保这只怪兽听话又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除了要喂大量的肉食和粮食之外,还需要喂大量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