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太子对这位苏丹有所了解,这才能派人过去有的放矢。
易卜拉欣没啥主见,帝国的事务几乎被大臣、将领、内侍甚至后邸的美女们把持着。
若是自己身边的一圈人对一件事都说好,对易卜拉欣来说,那便是真的好!
时至今日,帝国的边境东临波斯,南至印度洋,西到北非与大西洋的结合部,向北更是快要兵临维也纳。
可以说版图已经大到消化不良的地步了,继续对外扩张,不论是易卜拉欣本人,还是文臣武将,对获胜都没太大把握。
在没有先进武器的帮助下,对阵西欧的军队时,帝国想要取胜便只能依靠战斗力最强的禁卫军。
连禁卫军都难以战胜的敌人,其他部队拉上去也是白费,这也不是主观臆断,而是通过实战检验过许多次了。
固步自封,维持现状的话,帝国的税费来源便失去了新的增长点,久而久之便会因为战争的消耗而告罄,甚至威胁到帝国的存亡。
易卜拉欣不是个明白人,但身边不乏明白人。
想要确保帝国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钱财,要么在战争中获胜,通过新的占领地来大赚特赚。
要么就要在帝国境内开源节流,对于前者,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后者,没人擅长此道。
开凿双海运河,恰恰满足了帝国上下的诉求。
因为只要工程启动,所耗费的钱粮中的部队便会落到一些人的口袋里……
运河本身对帝国的作用和意义更是毋庸置疑,有了这条运河,便可以实现两线调兵了。
最重要的是,这笔钱并非是没有回报的,反而是能够得到丰厚且长期的回报。
大明特使赵光抃献上了有对比航线标注的世界地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走运河与绕行南非好望角的区别,相差三天以上的航程。
有了运河,哪怕西方商船不会走这条路,大明去罗马与法国的商船也会走近路,所以奥斯曼这边根本不愁没客源。
每艘船收取一千两的过路费,每年一百艘便是十万两,一千艘便是一百万两。
开凿运河的总投资不过一千万两,十年足以收回成本了,剩下的便都是净赚了。
这条运河由于其独一无二的战略意义,还隶属于苏丹直接控制。
易卜拉欣在看过明帝国太子提出的运河项目计划,又听了一圈人的强力推荐之后,便欣然应允了。
这一圈人都指望运河带来丰厚的回报呢!
与明帝国特使的交好也能顺便收点礼物,何乐而不为呢?
易卜拉欣还盼着早点得到飞艇这种神兵利器,一旦实现再次为帝国开疆拓土的愿望,肯定可以名垂千古了!
奥斯曼帝国的使团不远万里来到大明京师,在某太子的指示下,自然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级别不亚于接待倭国的阿部重次等人。
大明与奥斯曼早有往来,而且对方还派过使节,大明反而在这方面是非常落后的,之后才勉强追上。
对于饮食方面的特殊要求,某太子也请来了奥斯曼使节和商人的厨子们,为使团烹制家乡菜。
有了擅说双语的中间人,某太子便很快弄清了对方前来的目的。
买飞艇?
没问题!
只要钱够多,那就一定可以买到!
某太子不知道使团带来多少钱,总之不能再让你们运回去……
在讨价还价之前,某太子还是请使团上下观看了飞艇升空表演。
这可是全世界仅有的,或许大清也有,但肯定不如大明的妥当。
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了,使团全员都张嘴仰望天空,瞅了半晌,而且赞叹不觉。
然而忽然觉得此物价格会非常之高,自己带的这点银子或许不太够。
待翌日回到谈判桌上,某太子念在当年噜密铳转让技术的份上,也开出了优惠价。
含弹药、零部件及维修保障和人员培训在内,十万两银子一艘,十艘起售!
这绝对非常良心了,仅仅比卖给郑芝龙的单价贵一倍而已。
要是嫌贵的话,您可以去大清那边买。
应该会便宜很多,但具体能不能飞,就两说了……
一名正使与两名副使回去商量了三天,最终只能先咬牙买十艘。
就带来二百万两银子,不能都买飞艇了,还要买些别的商品。
在出发之前,大家都以为这笔钱应该够用了。
没想到等抵达明帝国的都城,看到飞艇与其他新奇商品之后,顿时觉得似乎再翻一倍,貌似也不够花。
为了照顾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某太子还挪用了部分给某父皇和柳如是的订单,先满足这只大客户。
等把“烤肉客户”的钱包榨干,便可以打发他们走人了!
然而使团上下似乎并不急于赶路,既然来了,就要看个够本才行。
某太子让礼部尚书冯铨带着这些客人做了好几天的小火车,最后勾得对方连火车也想买……
不是不能卖,只不过一套火车连同几十里长的铁路,至少需要上百万两银子。
哪怕铁路可以让奥斯曼人自己制造,大明仅仅出口火车头和车厢,价格也会超过五十万两银子。
某太子是不会轻易赊账的,尤其是赊给这么远的客户,还钱的时间恐怕要一年多以后,实在等不起。
正使贾勒迈提出易货,就是用奥斯曼的土特产来交换大明的商品。
对此,某太子完全没有异议,只不过对方能拿出手的针织、刺绣、灯具甚至武器,某太子完全看不上。
与其换购这些玩意,还不如买一船开心果!
在某太子面前展示武器,不论是冷热兵器,那都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有鉴于此,某太子便为使团上下展示了大明的先进武器,譬如坦克、迫击炮、燧发枪、左轮枪、手榴弹、新式铜炮。
除了导弹之外,各型武器几乎都登场亮相了,甚至展示了一次小规模的演习,算是扬我国威了。
张一龙的近卫营相当于苏丹的禁卫军,然而后者连正步都不一定能走齐。
对近卫营的官兵来说,这就是小菜一碟,连家常便饭都算不上。
当整齐划一的队列走过观礼台的时候,使团上下再次惊叹起来。
在他们看来,这支部队简直比苏丹陛下的禁卫军还要厉害。
一百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一样,哪怕是外行都能作出最基本的判断。
除了飞艇之外,苏丹陛下要买的左轮枪一定要买到。
某太子的开价是五千两银子一支,子弹十两银子一粒。
贾勒迈惊诧到合不拢嘴,这价钱简直堪比古玩珍宝。
但是某太子又说,最多出售五十支,由于精工细作,产量极低,多买也没有。
最终贾勒迈以带来的土特产充抵了部分货款,支付了五万两的白银,买下了二十支左轮,以及两千粒子弹。
等回去研究明白之后,便可以自行制造了,再也无需花高价从明帝国进口这种昂贵的武器了。
对于飞艇,贾勒迈也是这么想的,帝国连攻城的重炮在一百多年前便能造出来,没理由仿制不出来飞艇。
剩下的钱,都被用来购买各种新奇商品了,尤其是帝国上下非常喜欢的雪花糖,在明帝国这里是特别的便宜。
一斤只需二钱银子,一万斤不过两千两银子,贾勒迈恨不得一次买下十万斤。
可惜大明的雪花糖除了自销之外,主要用来供给倭国市场。
奥斯曼帝国的采购份额完全是在计划之外的部分,两广地区的粗糖产量是足够高,但必须等三个月以上,否则甘蔗无法成熟。
这么长的时间,贾勒迈是等不起的,主要是老家的苏丹很着急,想要尽快得到耗费巨资买到了一堆商品,包括自己的飞艇。
最终只能饮恨买下两万斤,而且贾勒迈还下了十万斤的订单,之前已经写信派人乘船返航了,希望在舰队抵达本土之后,将白银尽快装船。
对比昂贵的武器,明帝国这里的商品都很便宜,简直就是购物者梦寐以求的地方。
哪怕运回本土一批商品,用来贩售,都能大赚特赚。
在看过飞艇、火车、电话、电报、电灯、报纸、杂志之后,贾勒迈等人就越发感到本土的落后了。
但为了不让自己白来一趟,每个人都在京城著名的景点与建筑前合影留念,铜板照片留了一大摞。
贾勒迈连自己带来的钱都花个精光,尤其是明帝国出产的抽水马桶,堪称精美绝伦,集工艺与实用与一体,一口气买了二十个。
下面的人更是如此,好不容易来一趟,不买东西就是亏了,带回老家的话,赚几倍都不成问题。
使团前前后后,就待了半个月,逛了一圈,买完东西,便急忙装船返航,可是没耽搁多长时间,貌似还挺有效率的。
某太子便用这笔钱,给将士们盖了一堆新房子……
辫子不打过来,皇太鸡在处心积虑地憋大招。
大明也不会坐以待毙,只要双方维持目前的态势,大明的“回血”速度势必会更快。
某太子觉得最好五年之内一直不重新开战才好,五年之后,大明就不是以往的大明了。
别的不说,蒸汽机的妥善率已经达到两成了,这是一个非常喜人的进步。
看似妥善率并不高,但要是王师装备五千辆坦克,哪怕有两成可以开动的,总数也有一千辆之多。
这些坦克一旦在战场上形成可以移动的钢铁巨龙,足便以对付二三十倍于此的辫子骑兵部队了。
目前还是以轮式为主,履带式的结构过于复杂,比自行车的车链子复杂得多,短时间内是指望不上了。
但只要坦克足够多,配合铜炮与导弹,明军的装甲部队就能压制住十万辫子骑兵,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某太子的近期目标就是给狗腿子们装备至少五千辆坦克,到了战场上,就算机动性不够,也能摆个“钢铁乌龟阵”!
主要目的还是给锦州的祖大寿所部解围,按照城内粮食的消耗速度,最慢在明年春季,祖大寿的下场又得跟大凌河时一样了。
锦州并非是一座滨海城市,但距离海边并不算远,之前倭军也发动过试探性进攻,具备一定的相关经验。
此次解围行动的作战距离不到一百里地,哪怕是爬也得爬过去,不然某太子养这些狗有何用?
初步拟定的解围方案是出动至少十万人马,包括十个铜炮营、十个导弹营、二十个步兵旅、六个骑兵旅,另附坦克五千辆。
某太子就不信自己费尽心血,耗费巨资,武装起来的这十万精锐,配合倭军与法德联军,还打不到锦州城下。
鉴于这次行动至关重要,某太子已经提前写信给德川二货大将军,计划在明年开春借兵二十万!
若是能够得偿所愿,将创下了大明历年来的借兵历史记录!
只要德川二货大将军点头同意,某太子将会送给十艘飞艇。
没错!
就是送!
连同配套的武器、弹药、燃料和零部件,价值不下五十万两银子!
其他好处另行计算,总之是绝对不会亏待这位大将军以及麾下的各路大名的。
去年的春夏攻势由于动作不大,让前来赚钱的倭军根本没尝到多少甜头。
纷纷抱怨阿部忠秋无能,与前面三位根本没法比。
德川家光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答应再次出征时会另择主帅,但终究还是老中们的轮换而已。
老中都是近臣,德川家光也只能选择相信他们四个,再就是下面几个人,筛选的范围其实非常有限。
不过德川家光也很清楚,本次出征寸功未立,主要是应明国方面的要求,并非阿部忠秋无能所致。
在收到明国太子的来信,看过相关计划之后,德川家光也大致同意了,可以预见,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战略决战。
看在飞艇和诸多好处,以及近期两国互惠互利的份上,德川家光也决定再助明国太子一臂之力。
出动二十万大军其实对倭国并不算难,而且能改变本土各方面全年都在哭穷的状态。
如此一来,明倭联军的总兵力将会达到三十万人以上。
尽管倭军装备较差,但毫无疑问,能过来赚钱的,都是敢打硬仗的主。
某太子也会提前下令为倭军筹措必须的钱粮与武器,至少板甲与手榴弹都会发放到每个士兵手里。
远有佛郎机和迫击炮,近有鸟铳和手榴弹,二十万倭军龟缩成一大坨,看皇太鸡怎么下嘴!
如果明清双方都出动三十万大军,那就应该算是最公平的一次较量了。
说不定双方还都会出动飞艇,进行全世界第一次空战!
易卜拉欣没啥主见,帝国的事务几乎被大臣、将领、内侍甚至后邸的美女们把持着。
若是自己身边的一圈人对一件事都说好,对易卜拉欣来说,那便是真的好!
时至今日,帝国的边境东临波斯,南至印度洋,西到北非与大西洋的结合部,向北更是快要兵临维也纳。
可以说版图已经大到消化不良的地步了,继续对外扩张,不论是易卜拉欣本人,还是文臣武将,对获胜都没太大把握。
在没有先进武器的帮助下,对阵西欧的军队时,帝国想要取胜便只能依靠战斗力最强的禁卫军。
连禁卫军都难以战胜的敌人,其他部队拉上去也是白费,这也不是主观臆断,而是通过实战检验过许多次了。
固步自封,维持现状的话,帝国的税费来源便失去了新的增长点,久而久之便会因为战争的消耗而告罄,甚至威胁到帝国的存亡。
易卜拉欣不是个明白人,但身边不乏明白人。
想要确保帝国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钱财,要么在战争中获胜,通过新的占领地来大赚特赚。
要么就要在帝国境内开源节流,对于前者,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后者,没人擅长此道。
开凿双海运河,恰恰满足了帝国上下的诉求。
因为只要工程启动,所耗费的钱粮中的部队便会落到一些人的口袋里……
运河本身对帝国的作用和意义更是毋庸置疑,有了这条运河,便可以实现两线调兵了。
最重要的是,这笔钱并非是没有回报的,反而是能够得到丰厚且长期的回报。
大明特使赵光抃献上了有对比航线标注的世界地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走运河与绕行南非好望角的区别,相差三天以上的航程。
有了运河,哪怕西方商船不会走这条路,大明去罗马与法国的商船也会走近路,所以奥斯曼这边根本不愁没客源。
每艘船收取一千两的过路费,每年一百艘便是十万两,一千艘便是一百万两。
开凿运河的总投资不过一千万两,十年足以收回成本了,剩下的便都是净赚了。
这条运河由于其独一无二的战略意义,还隶属于苏丹直接控制。
易卜拉欣在看过明帝国太子提出的运河项目计划,又听了一圈人的强力推荐之后,便欣然应允了。
这一圈人都指望运河带来丰厚的回报呢!
与明帝国特使的交好也能顺便收点礼物,何乐而不为呢?
易卜拉欣还盼着早点得到飞艇这种神兵利器,一旦实现再次为帝国开疆拓土的愿望,肯定可以名垂千古了!
奥斯曼帝国的使团不远万里来到大明京师,在某太子的指示下,自然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级别不亚于接待倭国的阿部重次等人。
大明与奥斯曼早有往来,而且对方还派过使节,大明反而在这方面是非常落后的,之后才勉强追上。
对于饮食方面的特殊要求,某太子也请来了奥斯曼使节和商人的厨子们,为使团烹制家乡菜。
有了擅说双语的中间人,某太子便很快弄清了对方前来的目的。
买飞艇?
没问题!
只要钱够多,那就一定可以买到!
某太子不知道使团带来多少钱,总之不能再让你们运回去……
在讨价还价之前,某太子还是请使团上下观看了飞艇升空表演。
这可是全世界仅有的,或许大清也有,但肯定不如大明的妥当。
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了,使团全员都张嘴仰望天空,瞅了半晌,而且赞叹不觉。
然而忽然觉得此物价格会非常之高,自己带的这点银子或许不太够。
待翌日回到谈判桌上,某太子念在当年噜密铳转让技术的份上,也开出了优惠价。
含弹药、零部件及维修保障和人员培训在内,十万两银子一艘,十艘起售!
这绝对非常良心了,仅仅比卖给郑芝龙的单价贵一倍而已。
要是嫌贵的话,您可以去大清那边买。
应该会便宜很多,但具体能不能飞,就两说了……
一名正使与两名副使回去商量了三天,最终只能先咬牙买十艘。
就带来二百万两银子,不能都买飞艇了,还要买些别的商品。
在出发之前,大家都以为这笔钱应该够用了。
没想到等抵达明帝国的都城,看到飞艇与其他新奇商品之后,顿时觉得似乎再翻一倍,貌似也不够花。
为了照顾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某太子还挪用了部分给某父皇和柳如是的订单,先满足这只大客户。
等把“烤肉客户”的钱包榨干,便可以打发他们走人了!
然而使团上下似乎并不急于赶路,既然来了,就要看个够本才行。
某太子让礼部尚书冯铨带着这些客人做了好几天的小火车,最后勾得对方连火车也想买……
不是不能卖,只不过一套火车连同几十里长的铁路,至少需要上百万两银子。
哪怕铁路可以让奥斯曼人自己制造,大明仅仅出口火车头和车厢,价格也会超过五十万两银子。
某太子是不会轻易赊账的,尤其是赊给这么远的客户,还钱的时间恐怕要一年多以后,实在等不起。
正使贾勒迈提出易货,就是用奥斯曼的土特产来交换大明的商品。
对此,某太子完全没有异议,只不过对方能拿出手的针织、刺绣、灯具甚至武器,某太子完全看不上。
与其换购这些玩意,还不如买一船开心果!
在某太子面前展示武器,不论是冷热兵器,那都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有鉴于此,某太子便为使团上下展示了大明的先进武器,譬如坦克、迫击炮、燧发枪、左轮枪、手榴弹、新式铜炮。
除了导弹之外,各型武器几乎都登场亮相了,甚至展示了一次小规模的演习,算是扬我国威了。
张一龙的近卫营相当于苏丹的禁卫军,然而后者连正步都不一定能走齐。
对近卫营的官兵来说,这就是小菜一碟,连家常便饭都算不上。
当整齐划一的队列走过观礼台的时候,使团上下再次惊叹起来。
在他们看来,这支部队简直比苏丹陛下的禁卫军还要厉害。
一百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一样,哪怕是外行都能作出最基本的判断。
除了飞艇之外,苏丹陛下要买的左轮枪一定要买到。
某太子的开价是五千两银子一支,子弹十两银子一粒。
贾勒迈惊诧到合不拢嘴,这价钱简直堪比古玩珍宝。
但是某太子又说,最多出售五十支,由于精工细作,产量极低,多买也没有。
最终贾勒迈以带来的土特产充抵了部分货款,支付了五万两的白银,买下了二十支左轮,以及两千粒子弹。
等回去研究明白之后,便可以自行制造了,再也无需花高价从明帝国进口这种昂贵的武器了。
对于飞艇,贾勒迈也是这么想的,帝国连攻城的重炮在一百多年前便能造出来,没理由仿制不出来飞艇。
剩下的钱,都被用来购买各种新奇商品了,尤其是帝国上下非常喜欢的雪花糖,在明帝国这里是特别的便宜。
一斤只需二钱银子,一万斤不过两千两银子,贾勒迈恨不得一次买下十万斤。
可惜大明的雪花糖除了自销之外,主要用来供给倭国市场。
奥斯曼帝国的采购份额完全是在计划之外的部分,两广地区的粗糖产量是足够高,但必须等三个月以上,否则甘蔗无法成熟。
这么长的时间,贾勒迈是等不起的,主要是老家的苏丹很着急,想要尽快得到耗费巨资买到了一堆商品,包括自己的飞艇。
最终只能饮恨买下两万斤,而且贾勒迈还下了十万斤的订单,之前已经写信派人乘船返航了,希望在舰队抵达本土之后,将白银尽快装船。
对比昂贵的武器,明帝国这里的商品都很便宜,简直就是购物者梦寐以求的地方。
哪怕运回本土一批商品,用来贩售,都能大赚特赚。
在看过飞艇、火车、电话、电报、电灯、报纸、杂志之后,贾勒迈等人就越发感到本土的落后了。
但为了不让自己白来一趟,每个人都在京城著名的景点与建筑前合影留念,铜板照片留了一大摞。
贾勒迈连自己带来的钱都花个精光,尤其是明帝国出产的抽水马桶,堪称精美绝伦,集工艺与实用与一体,一口气买了二十个。
下面的人更是如此,好不容易来一趟,不买东西就是亏了,带回老家的话,赚几倍都不成问题。
使团前前后后,就待了半个月,逛了一圈,买完东西,便急忙装船返航,可是没耽搁多长时间,貌似还挺有效率的。
某太子便用这笔钱,给将士们盖了一堆新房子……
辫子不打过来,皇太鸡在处心积虑地憋大招。
大明也不会坐以待毙,只要双方维持目前的态势,大明的“回血”速度势必会更快。
某太子觉得最好五年之内一直不重新开战才好,五年之后,大明就不是以往的大明了。
别的不说,蒸汽机的妥善率已经达到两成了,这是一个非常喜人的进步。
看似妥善率并不高,但要是王师装备五千辆坦克,哪怕有两成可以开动的,总数也有一千辆之多。
这些坦克一旦在战场上形成可以移动的钢铁巨龙,足便以对付二三十倍于此的辫子骑兵部队了。
目前还是以轮式为主,履带式的结构过于复杂,比自行车的车链子复杂得多,短时间内是指望不上了。
但只要坦克足够多,配合铜炮与导弹,明军的装甲部队就能压制住十万辫子骑兵,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某太子的近期目标就是给狗腿子们装备至少五千辆坦克,到了战场上,就算机动性不够,也能摆个“钢铁乌龟阵”!
主要目的还是给锦州的祖大寿所部解围,按照城内粮食的消耗速度,最慢在明年春季,祖大寿的下场又得跟大凌河时一样了。
锦州并非是一座滨海城市,但距离海边并不算远,之前倭军也发动过试探性进攻,具备一定的相关经验。
此次解围行动的作战距离不到一百里地,哪怕是爬也得爬过去,不然某太子养这些狗有何用?
初步拟定的解围方案是出动至少十万人马,包括十个铜炮营、十个导弹营、二十个步兵旅、六个骑兵旅,另附坦克五千辆。
某太子就不信自己费尽心血,耗费巨资,武装起来的这十万精锐,配合倭军与法德联军,还打不到锦州城下。
鉴于这次行动至关重要,某太子已经提前写信给德川二货大将军,计划在明年开春借兵二十万!
若是能够得偿所愿,将创下了大明历年来的借兵历史记录!
只要德川二货大将军点头同意,某太子将会送给十艘飞艇。
没错!
就是送!
连同配套的武器、弹药、燃料和零部件,价值不下五十万两银子!
其他好处另行计算,总之是绝对不会亏待这位大将军以及麾下的各路大名的。
去年的春夏攻势由于动作不大,让前来赚钱的倭军根本没尝到多少甜头。
纷纷抱怨阿部忠秋无能,与前面三位根本没法比。
德川家光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答应再次出征时会另择主帅,但终究还是老中们的轮换而已。
老中都是近臣,德川家光也只能选择相信他们四个,再就是下面几个人,筛选的范围其实非常有限。
不过德川家光也很清楚,本次出征寸功未立,主要是应明国方面的要求,并非阿部忠秋无能所致。
在收到明国太子的来信,看过相关计划之后,德川家光也大致同意了,可以预见,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战略决战。
看在飞艇和诸多好处,以及近期两国互惠互利的份上,德川家光也决定再助明国太子一臂之力。
出动二十万大军其实对倭国并不算难,而且能改变本土各方面全年都在哭穷的状态。
如此一来,明倭联军的总兵力将会达到三十万人以上。
尽管倭军装备较差,但毫无疑问,能过来赚钱的,都是敢打硬仗的主。
某太子也会提前下令为倭军筹措必须的钱粮与武器,至少板甲与手榴弹都会发放到每个士兵手里。
远有佛郎机和迫击炮,近有鸟铳和手榴弹,二十万倭军龟缩成一大坨,看皇太鸡怎么下嘴!
如果明清双方都出动三十万大军,那就应该算是最公平的一次较量了。
说不定双方还都会出动飞艇,进行全世界第一次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