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让炮兵开火,不让步兵进攻?
没错!
奥军的战术就是这样,因为苏丹的命令必须执行。
可一旦出现大量人员伤亡,也要有人来负责。
贾马尔、萨利赫、拉希姆以及奥库,都不想对此负责,还要忠实地执行命令。
这么打就算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了,几乎找不到第二招了。
造成一种全线进攻的假象,然后用摄影机录下来,再派人送往伊斯坦布尔。
苏丹陛下看到对面敌军阵地被炮火打得翻江倒海一般,这样应该就能糊弄过去了……
大家都高兴了,不是很好的结果嘛!
至于对面的利奥波德高不高兴,这四位就管不着了。
如果识趣的话,在战事不利于其的情况下,理应选择提前撤退。
己方不去进攻维也纳,而利奥波德却胆敢进犯布达佩斯,这已经是非常过分的行为了。
匈牙利是巴尔干的北部屏障,绝对不容有失。
布达佩斯则是匈牙利的心脏,更是重中之重所在。
在侯赛因所部不被击败的情况下,他们这四部人马当然不敢主动撤退。
进取不去,固守有余,但是上面还让进攻,便出现了这种奇葩情况。
所幸奥军炮兵的素质比兑了水似的临时步兵要高很多,使前期的巨额投资没有白费。
凡是能够还击的联军炮兵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点名,最终被连根拔起,一点火光都喷不出来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联军损失了将近百分之七十的重炮,以及一半以上的轻型火炮。
残余部分不得不被炮兵撤至后方,以免真的被对方给扫荡一空。
愠恼之中的利奥波德有心让步兵主动出击,但又害怕来个昨日重现。
双方相聚一英里左右,远不算远,但步兵冲过去也要好一会儿。
再次期间,免不了遭到枪炮的阻击,极有可能出现很大的伤亡。
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如果还没有达到战术目的,那就肯定得不偿失了,还会让自己的兵力更加单薄。
在多瑙河西岸的敌军应用有火力和兵力的双重优势下,主动出击的选择就显得很不明智了。
尽管联军还控制着多瑙河面,然而奥军凭借新式重炮的强大优势,已经开始涤荡河面目标了。
业已重创十一艘,击沉了六艘,余下的联军舰船不得不暂时撤退,以免再遭打击。
能在多瑙河上行驶的舰船,吨位势必不会太大,与远洋战舰有天壤之别。
奥军从明帝国进口的重炮只要能以连为单位来齐射目标,就能对联军的舰船造成致命伤害。
难得有这么多高价值的移动靶让奥军炮兵们练手,这样的好机会,大家当然不会错过。
看着望远镜里出现的一艘艘受伤的舰船,很是恼火的利奥波德只能选择暂时隐忍。
他没想到打了两年之久的布达佩斯战役,战至当下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双方围绕布达佩斯,总计聚集了上百万兵力。
光从规模上来衡量,在实质上这已经是战略决战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战场主动权在掌握在自己手里。
没想到之过了一年时间,主动权就易主了……
现在撤退,对方肯定会利用骑兵进行围追堵截。
己方的撤退极有可能变成一场溃败,以至于大伤元气。
在主动进攻的可能性逐步将其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防守反击的战术。
利奥波德此时将一半以上的希望都寄托于上神保佑了,希望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然而天天遭到炮击,肯定会大幅度打击己方士气的。
所以利奥波德决定在炮击当晚,就派出五万步兵进行夜袭!
即使全部损失了,凭借剩下的二十万人,利奥波德也有信心能够固守下去。
如果能够用这五万人摧毁奥军的炮兵阵地,甚至夺取对方前移构筑的防线,那就最好不过了。
八月十六日凌晨一点,实施夜袭行动的五万士兵便蹑手蹑脚地从己方阵地里爬出,悄悄地向对面扑了过去。
最初的半英里,似乎完全没有让敌人察觉,不禁使得神军步兵信心大增,这样夜袭成功的把握就很大了。
等摸到距离敌人的战壕还有六七百英尺的时候,忽然从对面飞起一堆白色烟花,径直冲到漆黑的夜空中爆开。
这下神军步兵在烟花的照耀下,就全都现原形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疾风暴雨一般的炮火打击,一排排一片片的被打倒在地,有的更是被炸到了半空。
奥军这边根据贾马尔提供的经验,自然做好了防对方夜袭的准备。
更何况双方阵地距离如此之近,不被偷袭都很难啊!
不过奥军这次有了的战壕,只要在合适的距离发现敌人,那就可以破坏对方的夜袭行动了。
炮击跑、小型加农炮,以及各式火枪都在不停地开火,一条条狰狞的火蛇在时刻收割着神军士兵的生命。
见到偷袭无望,神军便发动了大无畏的决死冲锋。
一股脑地向对方阵地跑过去,寄希望于能够一举成功。
最开始这招还是比较管用的,奥军的炮火再猛烈,也抵挡不住对面的人海战术。
但等机枪的声音响起,很多经历过去年那场恶魔的神军官兵就立刻变得恍惚起来了。
这是一种专门收割士兵生命的武器,别说步兵,连风驰电掣般的骑兵,都逃不过这种武器的杀戮。
在坦克上的机枪面前,神军步兵们像割麦子一样的倒下,没有任何悬念和反抗的余地。
这时候,神军士兵就只能赌自己的运气足够好,不会被这种武器“照顾”到了。
想要硬碰硬,距离不够不说,对方还有小型加农炮。
一炮打过来,能不能给自己留个全尸,还得看对方的心情……
好不容易冲到距离足够近了,结果没等神军步兵开始投弹,对方的手榴弹就雨点般的砸了过来。
论勇气与纪律,神军士兵比奥军同行要好。
但在其他方面,譬如这种苟且式的杀伤战术,奥军士兵学的就非常快了。
只要不需要冲出战壕进行反击,大家愿意做任何事情。
战壕就是大家的庇护所,毫无疑问,打夜战的话,刀枪无眼,谁出去谁就有可能先被打死。
还有可能不知道打死自己的子弹或炮弹,是从哪个方向上打过来的……
为了能够继续苟在战壕里,并阻止对方夺取自己的战壕,奥军士兵便拼命往外扔手榴弹。
这种阻击敌军进攻的方式,几乎是他们经历过的最安全的了。
如果能将来犯之敌打死或者炸死,趁着天还没亮,大家还可以出去摸尸!
由于奥军有所防备,火力与去年相比只高不低,参加夜袭的五万神军最终只跑回去不到两万人。
等天亮之后,奥库便派人录制战场情况,尤其是将敌军尸横遍野的场面要录进去,派人送往伊斯坦布尔,这就堪称是一场大胜了。
能取得如此之多的战果,那么苟且式推进战术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即便被军中的苏丹心腹报上去,四位主将也有解释的余地。
夜袭的失利让利奥波德很是郁闷,但随后得到的急报便使其非常上火了。
清军再次入侵了摩拉维亚与波希米亚,跟上次一样,对所到之处采取烧杀抢掠的策略。
由于敌军兵力实在太多,各地城镇的守军完全不敢与清军进行野战。
出城就是被全歼的下场,没几个人会疯狂到主动出去送死。
根据守军的估计,应该有七八十万敌人。
利奥波德认为没那么多,但三十万应该有,去年来犯的敌人就是这个规模。
如何阻挡三十万清军骑兵?
这是个很棘手的难题!
以至于不从布达佩斯回师的话,根本就解决不了。
如果在此时全军撤退,对面的奥军肯定会扑上来。
利奥波德想到请索别斯基出兵相助,但这个盟友在去年已经被清军打得元气大伤了。
索别斯基倒是应该还能集结十五到二十万兵力,可战斗力就不能与去年的十万骑兵等同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即使索别斯基出兵相助,战场也依然会在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两地。
不管己方能否取胜,两地都不会被打烂,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去年,此二地就靠着本土运来的粮食,勉强撑过了冬天。
今年依然如此的话,那对本土的压力就太大了。
不需要利奥波德提醒,索别斯基就已经进行了动员,在八月份之前便集结了二十万人。
不过野战兵力只有十二万,余下的部队则集中在华沙、罗兹、卢布林、克拉科夫这四城。
用十二万人去跟清军打野战,这显然是不明智的。
索别斯基的策略就是,只要清军不侵犯自己的国土,那自己就没必要去自找麻烦了。
虽然这群从东方来的黄皮猴子初来乍到,但其军事实力已经接近波军与神军之和了。
加之其配合奥军的行动,索别斯基怀疑清军已经与奥军结盟了。
如此一来,自己就变得更加的被动了。
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奥斯曼、神圣罗马帝国、清国、波立这四方里,自己的实力是最弱的。
因为随着坦克的出现,翼骑兵所向披靡的时候已经成了过往云烟。
更何况去年两次作战的失利,让索别斯基手里的骑兵主力损失了近七成。
他倒是还可以征召大量的新兵入伍,但其战斗力就不能与此前的主力部队的士兵相提并论了。
在索别斯基看来,摩拉维亚已经被打烂了,暂时失去抢救的价值了,自己带着部队过去也是徒劳无功。
至于波希米亚,还要看利奥波德的态度以及当地的战况发展而定,不能盲目出击,以免被土再遭打击。
再说利奥波德不带部队回师的话,光凭己部的实力,根本就无力击退机动兵力是自己三四倍之多的清军。
总的来说,对于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的战事,索别斯基持观望态度……
话说回来,不观望又如何?
总不能带着十几万人过去送死吧???
一旦机动部队遭到重创,那就意味着半个波兰又要遭到清军的洗劫了!
在利奥波德无暇回师,索别斯基作壁上观的情况下,五十万清军的遭遇简直比去年还要好。
第二次西征显得无比顺利,大军长驱直入,沿途抵抗者寥寥无几。
上次没带走的牲畜和西夷,这次兵力充足,就可以全部打包带回本土了。
有机会的话,多尔衮还是愿意与对方的野战兵团来次正面较量的。
最起码,打野战的难度比攻城要低很多,大清王师也擅长此道。
可是对方不给自己这个机会,于是五十万大军就完全变成了只吃不吐的貔貅!
这次不同于上次,由于准备充分,而且侯赛因的部队依然在布达佩斯牵制敌人,多尔衮就打算去布拉格,甚至勃兰登堡去看一看了。
走得越远,收获越多!
这句话,似乎的确有些道理!
翻译过来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打劫千家万户……
此番,多尔衮要让半个欧洲的人都知道大清王师擅长甚子活计!
打劫不丢人,饿死才丢人!
这就是自古以来的生存之道!
只不过多尔衮未能如愿以偿,因为波希米亚西部和北部的伏尔塔瓦河与拉贝河都涨水了。
对大清王师来说,这比利奥波德带着五十万大军回师还可怕得多。
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使得多尔衮直接取消了继续西进的命令。
降雨以及洪水无形之中,帮助利奥波德保住了三分之一个波西米亚地区。
为了避免大雨之后爆发疫病,多尔衮被迫率部迅速后撤,将到手的战利品分批次送回老家去。
由于没有遭遇激烈的抵抗,除了一些惨遭洪水冲刷的倒霉蛋之外,战斗损失寥寥无几。
总的来说,第二次西征也是非常成功的,劫掠了超过两万头牲畜和三十四万奴隶。
只是与多尔衮心中的理想状态还有一段距离而已,但这是天意,不可违背。
好歹是能用敌人的地盘来养活五十万大军两个月时间,等于减轻了本土的粮食消耗。
但下次西征,就不能着眼于已经没啥油水的摩拉维亚了,必须将重点放在波西米亚与勃兰登堡-普鲁士以及波兰身上了!
这三家愿不愿意并不重要,总要的是,大清王师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吃饭的地方!
没错!
奥军的战术就是这样,因为苏丹的命令必须执行。
可一旦出现大量人员伤亡,也要有人来负责。
贾马尔、萨利赫、拉希姆以及奥库,都不想对此负责,还要忠实地执行命令。
这么打就算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了,几乎找不到第二招了。
造成一种全线进攻的假象,然后用摄影机录下来,再派人送往伊斯坦布尔。
苏丹陛下看到对面敌军阵地被炮火打得翻江倒海一般,这样应该就能糊弄过去了……
大家都高兴了,不是很好的结果嘛!
至于对面的利奥波德高不高兴,这四位就管不着了。
如果识趣的话,在战事不利于其的情况下,理应选择提前撤退。
己方不去进攻维也纳,而利奥波德却胆敢进犯布达佩斯,这已经是非常过分的行为了。
匈牙利是巴尔干的北部屏障,绝对不容有失。
布达佩斯则是匈牙利的心脏,更是重中之重所在。
在侯赛因所部不被击败的情况下,他们这四部人马当然不敢主动撤退。
进取不去,固守有余,但是上面还让进攻,便出现了这种奇葩情况。
所幸奥军炮兵的素质比兑了水似的临时步兵要高很多,使前期的巨额投资没有白费。
凡是能够还击的联军炮兵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点名,最终被连根拔起,一点火光都喷不出来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联军损失了将近百分之七十的重炮,以及一半以上的轻型火炮。
残余部分不得不被炮兵撤至后方,以免真的被对方给扫荡一空。
愠恼之中的利奥波德有心让步兵主动出击,但又害怕来个昨日重现。
双方相聚一英里左右,远不算远,但步兵冲过去也要好一会儿。
再次期间,免不了遭到枪炮的阻击,极有可能出现很大的伤亡。
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如果还没有达到战术目的,那就肯定得不偿失了,还会让自己的兵力更加单薄。
在多瑙河西岸的敌军应用有火力和兵力的双重优势下,主动出击的选择就显得很不明智了。
尽管联军还控制着多瑙河面,然而奥军凭借新式重炮的强大优势,已经开始涤荡河面目标了。
业已重创十一艘,击沉了六艘,余下的联军舰船不得不暂时撤退,以免再遭打击。
能在多瑙河上行驶的舰船,吨位势必不会太大,与远洋战舰有天壤之别。
奥军从明帝国进口的重炮只要能以连为单位来齐射目标,就能对联军的舰船造成致命伤害。
难得有这么多高价值的移动靶让奥军炮兵们练手,这样的好机会,大家当然不会错过。
看着望远镜里出现的一艘艘受伤的舰船,很是恼火的利奥波德只能选择暂时隐忍。
他没想到打了两年之久的布达佩斯战役,战至当下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双方围绕布达佩斯,总计聚集了上百万兵力。
光从规模上来衡量,在实质上这已经是战略决战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战场主动权在掌握在自己手里。
没想到之过了一年时间,主动权就易主了……
现在撤退,对方肯定会利用骑兵进行围追堵截。
己方的撤退极有可能变成一场溃败,以至于大伤元气。
在主动进攻的可能性逐步将其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防守反击的战术。
利奥波德此时将一半以上的希望都寄托于上神保佑了,希望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然而天天遭到炮击,肯定会大幅度打击己方士气的。
所以利奥波德决定在炮击当晚,就派出五万步兵进行夜袭!
即使全部损失了,凭借剩下的二十万人,利奥波德也有信心能够固守下去。
如果能够用这五万人摧毁奥军的炮兵阵地,甚至夺取对方前移构筑的防线,那就最好不过了。
八月十六日凌晨一点,实施夜袭行动的五万士兵便蹑手蹑脚地从己方阵地里爬出,悄悄地向对面扑了过去。
最初的半英里,似乎完全没有让敌人察觉,不禁使得神军步兵信心大增,这样夜袭成功的把握就很大了。
等摸到距离敌人的战壕还有六七百英尺的时候,忽然从对面飞起一堆白色烟花,径直冲到漆黑的夜空中爆开。
这下神军步兵在烟花的照耀下,就全都现原形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疾风暴雨一般的炮火打击,一排排一片片的被打倒在地,有的更是被炸到了半空。
奥军这边根据贾马尔提供的经验,自然做好了防对方夜袭的准备。
更何况双方阵地距离如此之近,不被偷袭都很难啊!
不过奥军这次有了的战壕,只要在合适的距离发现敌人,那就可以破坏对方的夜袭行动了。
炮击跑、小型加农炮,以及各式火枪都在不停地开火,一条条狰狞的火蛇在时刻收割着神军士兵的生命。
见到偷袭无望,神军便发动了大无畏的决死冲锋。
一股脑地向对方阵地跑过去,寄希望于能够一举成功。
最开始这招还是比较管用的,奥军的炮火再猛烈,也抵挡不住对面的人海战术。
但等机枪的声音响起,很多经历过去年那场恶魔的神军官兵就立刻变得恍惚起来了。
这是一种专门收割士兵生命的武器,别说步兵,连风驰电掣般的骑兵,都逃不过这种武器的杀戮。
在坦克上的机枪面前,神军步兵们像割麦子一样的倒下,没有任何悬念和反抗的余地。
这时候,神军士兵就只能赌自己的运气足够好,不会被这种武器“照顾”到了。
想要硬碰硬,距离不够不说,对方还有小型加农炮。
一炮打过来,能不能给自己留个全尸,还得看对方的心情……
好不容易冲到距离足够近了,结果没等神军步兵开始投弹,对方的手榴弹就雨点般的砸了过来。
论勇气与纪律,神军士兵比奥军同行要好。
但在其他方面,譬如这种苟且式的杀伤战术,奥军士兵学的就非常快了。
只要不需要冲出战壕进行反击,大家愿意做任何事情。
战壕就是大家的庇护所,毫无疑问,打夜战的话,刀枪无眼,谁出去谁就有可能先被打死。
还有可能不知道打死自己的子弹或炮弹,是从哪个方向上打过来的……
为了能够继续苟在战壕里,并阻止对方夺取自己的战壕,奥军士兵便拼命往外扔手榴弹。
这种阻击敌军进攻的方式,几乎是他们经历过的最安全的了。
如果能将来犯之敌打死或者炸死,趁着天还没亮,大家还可以出去摸尸!
由于奥军有所防备,火力与去年相比只高不低,参加夜袭的五万神军最终只跑回去不到两万人。
等天亮之后,奥库便派人录制战场情况,尤其是将敌军尸横遍野的场面要录进去,派人送往伊斯坦布尔,这就堪称是一场大胜了。
能取得如此之多的战果,那么苟且式推进战术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即便被军中的苏丹心腹报上去,四位主将也有解释的余地。
夜袭的失利让利奥波德很是郁闷,但随后得到的急报便使其非常上火了。
清军再次入侵了摩拉维亚与波希米亚,跟上次一样,对所到之处采取烧杀抢掠的策略。
由于敌军兵力实在太多,各地城镇的守军完全不敢与清军进行野战。
出城就是被全歼的下场,没几个人会疯狂到主动出去送死。
根据守军的估计,应该有七八十万敌人。
利奥波德认为没那么多,但三十万应该有,去年来犯的敌人就是这个规模。
如何阻挡三十万清军骑兵?
这是个很棘手的难题!
以至于不从布达佩斯回师的话,根本就解决不了。
如果在此时全军撤退,对面的奥军肯定会扑上来。
利奥波德想到请索别斯基出兵相助,但这个盟友在去年已经被清军打得元气大伤了。
索别斯基倒是应该还能集结十五到二十万兵力,可战斗力就不能与去年的十万骑兵等同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即使索别斯基出兵相助,战场也依然会在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两地。
不管己方能否取胜,两地都不会被打烂,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去年,此二地就靠着本土运来的粮食,勉强撑过了冬天。
今年依然如此的话,那对本土的压力就太大了。
不需要利奥波德提醒,索别斯基就已经进行了动员,在八月份之前便集结了二十万人。
不过野战兵力只有十二万,余下的部队则集中在华沙、罗兹、卢布林、克拉科夫这四城。
用十二万人去跟清军打野战,这显然是不明智的。
索别斯基的策略就是,只要清军不侵犯自己的国土,那自己就没必要去自找麻烦了。
虽然这群从东方来的黄皮猴子初来乍到,但其军事实力已经接近波军与神军之和了。
加之其配合奥军的行动,索别斯基怀疑清军已经与奥军结盟了。
如此一来,自己就变得更加的被动了。
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奥斯曼、神圣罗马帝国、清国、波立这四方里,自己的实力是最弱的。
因为随着坦克的出现,翼骑兵所向披靡的时候已经成了过往云烟。
更何况去年两次作战的失利,让索别斯基手里的骑兵主力损失了近七成。
他倒是还可以征召大量的新兵入伍,但其战斗力就不能与此前的主力部队的士兵相提并论了。
在索别斯基看来,摩拉维亚已经被打烂了,暂时失去抢救的价值了,自己带着部队过去也是徒劳无功。
至于波希米亚,还要看利奥波德的态度以及当地的战况发展而定,不能盲目出击,以免被土再遭打击。
再说利奥波德不带部队回师的话,光凭己部的实力,根本就无力击退机动兵力是自己三四倍之多的清军。
总的来说,对于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的战事,索别斯基持观望态度……
话说回来,不观望又如何?
总不能带着十几万人过去送死吧???
一旦机动部队遭到重创,那就意味着半个波兰又要遭到清军的洗劫了!
在利奥波德无暇回师,索别斯基作壁上观的情况下,五十万清军的遭遇简直比去年还要好。
第二次西征显得无比顺利,大军长驱直入,沿途抵抗者寥寥无几。
上次没带走的牲畜和西夷,这次兵力充足,就可以全部打包带回本土了。
有机会的话,多尔衮还是愿意与对方的野战兵团来次正面较量的。
最起码,打野战的难度比攻城要低很多,大清王师也擅长此道。
可是对方不给自己这个机会,于是五十万大军就完全变成了只吃不吐的貔貅!
这次不同于上次,由于准备充分,而且侯赛因的部队依然在布达佩斯牵制敌人,多尔衮就打算去布拉格,甚至勃兰登堡去看一看了。
走得越远,收获越多!
这句话,似乎的确有些道理!
翻译过来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打劫千家万户……
此番,多尔衮要让半个欧洲的人都知道大清王师擅长甚子活计!
打劫不丢人,饿死才丢人!
这就是自古以来的生存之道!
只不过多尔衮未能如愿以偿,因为波希米亚西部和北部的伏尔塔瓦河与拉贝河都涨水了。
对大清王师来说,这比利奥波德带着五十万大军回师还可怕得多。
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使得多尔衮直接取消了继续西进的命令。
降雨以及洪水无形之中,帮助利奥波德保住了三分之一个波西米亚地区。
为了避免大雨之后爆发疫病,多尔衮被迫率部迅速后撤,将到手的战利品分批次送回老家去。
由于没有遭遇激烈的抵抗,除了一些惨遭洪水冲刷的倒霉蛋之外,战斗损失寥寥无几。
总的来说,第二次西征也是非常成功的,劫掠了超过两万头牲畜和三十四万奴隶。
只是与多尔衮心中的理想状态还有一段距离而已,但这是天意,不可违背。
好歹是能用敌人的地盘来养活五十万大军两个月时间,等于减轻了本土的粮食消耗。
但下次西征,就不能着眼于已经没啥油水的摩拉维亚了,必须将重点放在波西米亚与勃兰登堡-普鲁士以及波兰身上了!
这三家愿不愿意并不重要,总要的是,大清王师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吃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