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排名由三个部分组成,进出口贸易总额、交易所上市总司总价值、商船总吨位。
最后一项或许对内陆国家来说很不公平,但二十个研究对象里只有瑞士是纯内陆国家。
即使是辫子,也是靠黑海的,不过辫子的商船船队规模与吨位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现今世界进出口总额排名前五的是大明、法国、荷兰、奥斯曼、新印加帝国。
新印加帝国能够跻身top5的原因就是,船上运的都是硝石与精铜。
在这个时代,硝石可以直接换钱,精铜就是钱!
这也是波洛能够大肆扩军,并购买大量先进武器,还拿下了拉普拉塔总督区的根本原因。
家里有矿的话,那么面临的大部分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波洛也仿效大明帝国,在利马成立了一家交易所。
不过让人尴尬的是,交易所最初只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硝石公司,另一家是铜矿公司……
后来经过不断拆分,以及加入了其他金属公司,这才勉强凑齐了十家上市公司,起码明面上比之前好看一些。
在这方面,荷兰人是先行者。
东印度公司在失去了东印度群岛之后,该公司没有退市的原因就是努力拓展了在南亚次大陆的地盘。
其股价也在短暂下跌之后,开始逐步恢复过来。
南非公司、新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境遇都跟东印度公司相类似。
由于荷兰的商船数量与吨位此前都是高居世界第一,所以在搭上了大明帝国这根线之后,贸易公司即使失去了一些海外地盘,也能赚得盆满钵满,进而稳定住股价。
在路易十四与柯尔贝携手努力多年之后,荷兰的商船数量与吨位仍旧可以与法国持平,进而瓜分欧洲市场。
比起法国公司与船主,荷兰人从事海贸更久,接受新事物也更容易,尤其是很多荷兰人都会说不止一门外语。
一些丹麦人、瑞典人、德意志人、南尼德兰人(比利时人)、英国人、西班牙人,更愿意为荷兰贸易公司干活,而非法国公司。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巴黎交易所紧随其后。
前者数量虽多,但种类以贸易公司与金融公司为主。
后者数量逊于前者,可上市公司涵盖贸易、农业、挖矿、冶炼、金融、制造、传媒、地产、纺织、食品等等。
比较起来,由柯尔贝建立的巴黎交易所的发展前景更为宽广。
法国的面积与人口也比荷兰更大更多,其交易所市值甩开荷兰是早晚的事。
让法国在商业上领先于荷兰的真正方面是进出口总额。
法国本土是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荷兰仅仅在造船、纺织、鲜花方面有所建树。
这就导致了法国在出口方面逊于明帝国,但远远强于荷兰。
单凭粮食出口一项,法国在这方面的出口额就几乎充抵了荷兰的出口总额。
在海洋贸易兴起的时代,荷兰的造船大多都被本国的商人所采购,并不会用于大规模出口。
在有了织布机之后,荷兰的纺织厂依托印度的棉花,也打算获得欧洲市场的更大份额。
然而本国人口太少,使得劳动力严重不足,无法与法国相比,不得不引进大量的黑人。
同期法国纺织厂也在这么干,而且法国本土市场规模也不小。
有了本土市场做后盾,等于变相刺激法国纺织厂老板持续做强做大,疯狂扩张,从而让法国纺织品在欧洲市场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大明的纺织品运抵欧洲的全都是丝、缎、绸之类的高端货,利润自然是非常之高的,几乎控制了七成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
在茶叶与瓷器方面也是如此,不过在路易十四与威廉三世的号召下,法荷两国带头开始用咖啡替代茶叶作为主流饮品。
瓷器则是早已开启了大规模仿制的进程,现在欧洲中高端市场上也有了法国本土公司生产的瓷器了。
在欧洲之外,特别是与大明帝国友好的国家,他们基本不认法国瓷器,认为那是质量粗劣等仿制品,价格低也不会买。
路易十四对此倒是无所谓,先让法国瓷器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然后再一步步将明帝国的瓷器挤出这个市场,就算是大获成功了。
法国在工业品出口方面很有心得,尤其是最些年在中欧地区发生的混战,让法国武器商们大赚了一笔。
连旧枪都被利奥波德以及一堆侯爵们抢着买,更别说刚出厂的新枪了。
中欧混战期间,法国的新旧枪支总计出口了大约近百万支,火炮超过一万门。
当然,这个项目算在军事领域,不作为商业方面的参照。
杂志里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军事排行,包括军费、兵力、重武器三方面,武器出口作为辅助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去年大明帝国的军费达到了一亿五千五百万银币左右,高居世界第一,占岁入的一半,但不会加重财务负担。
根本原因就是建造铁甲舰以及追加的数量占用了很多军费,而舰龄比较久的铁甲舰在新舰下水之后,就可以外销套现了。
这是大明媒体首次披露军事方面的细则,故而非常引人注目。
军费包括采购武器装备与日常保养维护、官兵薪水与抚恤金及专业费用、基础设施建设、后勤补给等四个方面。
采购武器方面就介绍了在建的铁甲舰类型与数量,包括八艘俾斯麦、八艘定远、三十八艘吉野、六艘来远、八艘致远、三艘定远补给舰、三艘定远医疗舰,以及一艘新型铁甲舰。
没说新型铁甲舰的类型,但标明了是万吨级。
外界凭此猜测是大明最新研制的六级铁甲舰,吨位可能达到一万三千至一万五千吨。
这还仅仅是截至到去年的时候,今年开始又追加了八艘俾斯麦与八艘定远。
都算上的话,能把那些潜在竞争对手活活吓傻!
俾斯麦型航母试验舰并未出现在清单上,这种战舰即使存在,海军也不会予以承认。
接下来就有意思了,出现了一个长条形的表格,里面注明了铁甲舰的类型,且不含郑氏舰队的数量。
五级铁甲舰,大明有三艘,法国有一艘,其他国家都是零。
四级铁甲舰,大明有七艘,法国、荷兰、印加、倭国、奥斯曼各一艘。
三级铁甲舰,大明有二十八艘,荷兰有十一艘,法国、瑞典、印加、奥斯曼各一艘。
二级铁甲舰,大明有三十八艘,法国有二十八艘,印加有四艘,其他国家都是零。
一级铁甲舰,大明有三十一艘,荷兰有四十六艘,法国有二十艘,瑞典与印加均有八艘,奥斯曼与威尼斯均有六艘,泡菜、倭国、暹罗、波斯各有一艘。
下面还介绍了各国的订购数量,不过那时远期的,读者们可以等待后续杂志的介绍。
看到这一块内容,很多读者又对朝廷没有多造最厉害的五级铁甲舰所有不满了。
因为在建的五级铁甲舰有八艘之多,这才算是安抚住了这群读者里的忠良们。
只要是坐火车跑到天津港看过铁甲舰峥嵘之人,就会认为这钱花得超值。
哪怕不打仗,仅仅让巨型铁甲舰停泊在港口,被外商们看见,也能扬我大明国威!
由于追加建造的八艘俾斯麦、八艘定远、八十艘吉野的缘故,大明海军的爆发期大约得在二十年之后。
在昊菁皇帝看来,现在的优势仅仅算是微弱领先,还达不到自己当初的预期,好在可以用铁甲舰来扎金花……
陆战队方面,大明有十个陆战旅,兵力达到五万人,规模算是世界第一。
此前多年被昊菁皇帝带着练级,变得擅长登陆作战的倭军反而有幸成为了世界第二。
法国、荷兰紧随其后,其他国家也就是摆摆样子了,并不重视登陆作战。
铁甲舰总吨位排名,大明高居第一,荷兰由于三级铁甲舰众多,反而领先拥有一艘五级铁甲舰的法国,新印加帝国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差距最大的则是空军装备方面,很多国家都仿效大明,组建了自己的空军,不过只有飞艇,没有飞机。
若不是这次元首们齐聚一堂,恐怕别说自己空军装备飞机,就算是亲眼看到飞机升空都是奢望了。
大明空军已经拥有了近五百架飞机,其他国家都停留在十位数而已。
昊菁皇帝已经收到了总计近千架的订单,也会让工厂尽快完成订单,悉数交付客户。
等客户们的飞行员将这些飞机或打或甩光了,那就可以再向自己下订单了……
相比之下,大明陆军与陆战队就阔绰许多了。
拥有蒸汽坦克近八千辆,而且都是第二代型号。
五千辆初代都被处理干净了,要么以友情价卖给盟友,要么被拆解或者解除武器当作拖拉机发放给农户使用。
计划在五年之内,逐步淘汰目前的型号,然后换装更新的第三代蒸汽坦克。
第三代蒸汽坦克装有一门六十五毫米后膛炮,这是最大的亮点。
射程超过一千米,射速达到每分钟十发左右,完全可以满足作战需要了。
此前科学院的大佬们觉得此炮的炮闩的气密性不好,希望推迟批量投产时间,等改进之后再说。
坦克兵在使用过之后,却认为这玩意装填弹药比佛郎机还容易,还不需要装填子铳,态度与科学院截然相反。
昊菁皇帝认为射程达到一千米已经可以了,太远也无法保证炮击的精度,能凑活用就行了。
该型坦克的辅助武器就是一挺依旧使用二十发弹板的轻机枪,好在发动机变得更加可靠了。
除了坦克之外,陆军还装备了两千余门前膛式铜炮以及两百门后膛重炮。
在新式小口径后膛炮可以批量列装之后,陆军就打算将前膛炮逐步淘汰了。
只是还得跟自己的第三代蒸汽坦克争夺有限的经费,还要给步兵排配备机枪。
第三代蒸汽坦克与小口径后膛炮的内容都没出现在杂志上,不过那七千多辆第二代蒸汽坦克与上千门铜炮就足够吓人的了。
大明陆军拥有一百一十万人,目前已经压缩到极限了。
海军有十七万,空军有三万,这算是非常畸形的军种兵力态势了。
按照大明人口计算,平均一百多人来养一个士兵,应该比较科学合理了。
大明总兵力一百三十万,东虏辫子军规模约有九十万左右。
神圣罗马帝国为八十五万,倭军为七十一万。
奥斯曼军队为六十二万,法军则为五十七万。
西班牙估计有近二十万,英军规模也在十万以上。
英国与西班牙在北美苟延残喘,其兵力的确不少。
但重武器就完全不能与大明、法国,乃至奥斯曼军队相提并论了。
蒸汽坦克与速射型重炮才是战场上的主导者,乌合之众再多也很难取得胜利。
装备了蒸汽坦克与机枪的奥军,就是可以在中欧战场上力克波军的翼骑兵。
随着机枪的普及,以后骑兵这个主动送死的兵种将逐渐被边缘化。
某些与大明帝国敌对的国家或武装,也就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先进武器了。
从其他渠道倒是可以获得一些,但数量上肯定比不了与和大明友好的国家。
这些国家与武装的最终命运,也就是走向灭亡,被大明或者大明的盟友从地图上抹掉!
大明帝国在军费开支上超过身后九位之和,在重武器方面更是一及绝尘。
官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昊菁皇帝还保留了一支规模在十万人的铁路兵,以及上百万的预备役部队。
很遗憾,那位酷爱香水、长发、丝袜、高跟鞋、紧身衣的女装大佬欧皇,没有等到这本杂志出版的时候……
不过好在法国的总排名第二,让蒂雷纳等留在北都的元帅们不至于在看过之后略显尴尬。
荷兰仍旧是第三,然而分数与奥斯曼和新印加帝国的差距非常之小。
世界第三、四、五位的排名都在毫厘之间,无非是各有优缺点罢了。
top20里面垫底的是失去了波罗的海制海权的丹麦,倒数第二是安南,紧邻的是瑞士。
好在过不了多久,西班牙与英国连上榜的资格都会失去……
像瑞典、倭国、泡菜、波斯、暹罗等中游国家,没有外界压力,活得反而很滋润。
最后一项或许对内陆国家来说很不公平,但二十个研究对象里只有瑞士是纯内陆国家。
即使是辫子,也是靠黑海的,不过辫子的商船船队规模与吨位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现今世界进出口总额排名前五的是大明、法国、荷兰、奥斯曼、新印加帝国。
新印加帝国能够跻身top5的原因就是,船上运的都是硝石与精铜。
在这个时代,硝石可以直接换钱,精铜就是钱!
这也是波洛能够大肆扩军,并购买大量先进武器,还拿下了拉普拉塔总督区的根本原因。
家里有矿的话,那么面临的大部分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波洛也仿效大明帝国,在利马成立了一家交易所。
不过让人尴尬的是,交易所最初只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硝石公司,另一家是铜矿公司……
后来经过不断拆分,以及加入了其他金属公司,这才勉强凑齐了十家上市公司,起码明面上比之前好看一些。
在这方面,荷兰人是先行者。
东印度公司在失去了东印度群岛之后,该公司没有退市的原因就是努力拓展了在南亚次大陆的地盘。
其股价也在短暂下跌之后,开始逐步恢复过来。
南非公司、新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境遇都跟东印度公司相类似。
由于荷兰的商船数量与吨位此前都是高居世界第一,所以在搭上了大明帝国这根线之后,贸易公司即使失去了一些海外地盘,也能赚得盆满钵满,进而稳定住股价。
在路易十四与柯尔贝携手努力多年之后,荷兰的商船数量与吨位仍旧可以与法国持平,进而瓜分欧洲市场。
比起法国公司与船主,荷兰人从事海贸更久,接受新事物也更容易,尤其是很多荷兰人都会说不止一门外语。
一些丹麦人、瑞典人、德意志人、南尼德兰人(比利时人)、英国人、西班牙人,更愿意为荷兰贸易公司干活,而非法国公司。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巴黎交易所紧随其后。
前者数量虽多,但种类以贸易公司与金融公司为主。
后者数量逊于前者,可上市公司涵盖贸易、农业、挖矿、冶炼、金融、制造、传媒、地产、纺织、食品等等。
比较起来,由柯尔贝建立的巴黎交易所的发展前景更为宽广。
法国的面积与人口也比荷兰更大更多,其交易所市值甩开荷兰是早晚的事。
让法国在商业上领先于荷兰的真正方面是进出口总额。
法国本土是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荷兰仅仅在造船、纺织、鲜花方面有所建树。
这就导致了法国在出口方面逊于明帝国,但远远强于荷兰。
单凭粮食出口一项,法国在这方面的出口额就几乎充抵了荷兰的出口总额。
在海洋贸易兴起的时代,荷兰的造船大多都被本国的商人所采购,并不会用于大规模出口。
在有了织布机之后,荷兰的纺织厂依托印度的棉花,也打算获得欧洲市场的更大份额。
然而本国人口太少,使得劳动力严重不足,无法与法国相比,不得不引进大量的黑人。
同期法国纺织厂也在这么干,而且法国本土市场规模也不小。
有了本土市场做后盾,等于变相刺激法国纺织厂老板持续做强做大,疯狂扩张,从而让法国纺织品在欧洲市场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大明的纺织品运抵欧洲的全都是丝、缎、绸之类的高端货,利润自然是非常之高的,几乎控制了七成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
在茶叶与瓷器方面也是如此,不过在路易十四与威廉三世的号召下,法荷两国带头开始用咖啡替代茶叶作为主流饮品。
瓷器则是早已开启了大规模仿制的进程,现在欧洲中高端市场上也有了法国本土公司生产的瓷器了。
在欧洲之外,特别是与大明帝国友好的国家,他们基本不认法国瓷器,认为那是质量粗劣等仿制品,价格低也不会买。
路易十四对此倒是无所谓,先让法国瓷器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然后再一步步将明帝国的瓷器挤出这个市场,就算是大获成功了。
法国在工业品出口方面很有心得,尤其是最些年在中欧地区发生的混战,让法国武器商们大赚了一笔。
连旧枪都被利奥波德以及一堆侯爵们抢着买,更别说刚出厂的新枪了。
中欧混战期间,法国的新旧枪支总计出口了大约近百万支,火炮超过一万门。
当然,这个项目算在军事领域,不作为商业方面的参照。
杂志里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军事排行,包括军费、兵力、重武器三方面,武器出口作为辅助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去年大明帝国的军费达到了一亿五千五百万银币左右,高居世界第一,占岁入的一半,但不会加重财务负担。
根本原因就是建造铁甲舰以及追加的数量占用了很多军费,而舰龄比较久的铁甲舰在新舰下水之后,就可以外销套现了。
这是大明媒体首次披露军事方面的细则,故而非常引人注目。
军费包括采购武器装备与日常保养维护、官兵薪水与抚恤金及专业费用、基础设施建设、后勤补给等四个方面。
采购武器方面就介绍了在建的铁甲舰类型与数量,包括八艘俾斯麦、八艘定远、三十八艘吉野、六艘来远、八艘致远、三艘定远补给舰、三艘定远医疗舰,以及一艘新型铁甲舰。
没说新型铁甲舰的类型,但标明了是万吨级。
外界凭此猜测是大明最新研制的六级铁甲舰,吨位可能达到一万三千至一万五千吨。
这还仅仅是截至到去年的时候,今年开始又追加了八艘俾斯麦与八艘定远。
都算上的话,能把那些潜在竞争对手活活吓傻!
俾斯麦型航母试验舰并未出现在清单上,这种战舰即使存在,海军也不会予以承认。
接下来就有意思了,出现了一个长条形的表格,里面注明了铁甲舰的类型,且不含郑氏舰队的数量。
五级铁甲舰,大明有三艘,法国有一艘,其他国家都是零。
四级铁甲舰,大明有七艘,法国、荷兰、印加、倭国、奥斯曼各一艘。
三级铁甲舰,大明有二十八艘,荷兰有十一艘,法国、瑞典、印加、奥斯曼各一艘。
二级铁甲舰,大明有三十八艘,法国有二十八艘,印加有四艘,其他国家都是零。
一级铁甲舰,大明有三十一艘,荷兰有四十六艘,法国有二十艘,瑞典与印加均有八艘,奥斯曼与威尼斯均有六艘,泡菜、倭国、暹罗、波斯各有一艘。
下面还介绍了各国的订购数量,不过那时远期的,读者们可以等待后续杂志的介绍。
看到这一块内容,很多读者又对朝廷没有多造最厉害的五级铁甲舰所有不满了。
因为在建的五级铁甲舰有八艘之多,这才算是安抚住了这群读者里的忠良们。
只要是坐火车跑到天津港看过铁甲舰峥嵘之人,就会认为这钱花得超值。
哪怕不打仗,仅仅让巨型铁甲舰停泊在港口,被外商们看见,也能扬我大明国威!
由于追加建造的八艘俾斯麦、八艘定远、八十艘吉野的缘故,大明海军的爆发期大约得在二十年之后。
在昊菁皇帝看来,现在的优势仅仅算是微弱领先,还达不到自己当初的预期,好在可以用铁甲舰来扎金花……
陆战队方面,大明有十个陆战旅,兵力达到五万人,规模算是世界第一。
此前多年被昊菁皇帝带着练级,变得擅长登陆作战的倭军反而有幸成为了世界第二。
法国、荷兰紧随其后,其他国家也就是摆摆样子了,并不重视登陆作战。
铁甲舰总吨位排名,大明高居第一,荷兰由于三级铁甲舰众多,反而领先拥有一艘五级铁甲舰的法国,新印加帝国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差距最大的则是空军装备方面,很多国家都仿效大明,组建了自己的空军,不过只有飞艇,没有飞机。
若不是这次元首们齐聚一堂,恐怕别说自己空军装备飞机,就算是亲眼看到飞机升空都是奢望了。
大明空军已经拥有了近五百架飞机,其他国家都停留在十位数而已。
昊菁皇帝已经收到了总计近千架的订单,也会让工厂尽快完成订单,悉数交付客户。
等客户们的飞行员将这些飞机或打或甩光了,那就可以再向自己下订单了……
相比之下,大明陆军与陆战队就阔绰许多了。
拥有蒸汽坦克近八千辆,而且都是第二代型号。
五千辆初代都被处理干净了,要么以友情价卖给盟友,要么被拆解或者解除武器当作拖拉机发放给农户使用。
计划在五年之内,逐步淘汰目前的型号,然后换装更新的第三代蒸汽坦克。
第三代蒸汽坦克装有一门六十五毫米后膛炮,这是最大的亮点。
射程超过一千米,射速达到每分钟十发左右,完全可以满足作战需要了。
此前科学院的大佬们觉得此炮的炮闩的气密性不好,希望推迟批量投产时间,等改进之后再说。
坦克兵在使用过之后,却认为这玩意装填弹药比佛郎机还容易,还不需要装填子铳,态度与科学院截然相反。
昊菁皇帝认为射程达到一千米已经可以了,太远也无法保证炮击的精度,能凑活用就行了。
该型坦克的辅助武器就是一挺依旧使用二十发弹板的轻机枪,好在发动机变得更加可靠了。
除了坦克之外,陆军还装备了两千余门前膛式铜炮以及两百门后膛重炮。
在新式小口径后膛炮可以批量列装之后,陆军就打算将前膛炮逐步淘汰了。
只是还得跟自己的第三代蒸汽坦克争夺有限的经费,还要给步兵排配备机枪。
第三代蒸汽坦克与小口径后膛炮的内容都没出现在杂志上,不过那七千多辆第二代蒸汽坦克与上千门铜炮就足够吓人的了。
大明陆军拥有一百一十万人,目前已经压缩到极限了。
海军有十七万,空军有三万,这算是非常畸形的军种兵力态势了。
按照大明人口计算,平均一百多人来养一个士兵,应该比较科学合理了。
大明总兵力一百三十万,东虏辫子军规模约有九十万左右。
神圣罗马帝国为八十五万,倭军为七十一万。
奥斯曼军队为六十二万,法军则为五十七万。
西班牙估计有近二十万,英军规模也在十万以上。
英国与西班牙在北美苟延残喘,其兵力的确不少。
但重武器就完全不能与大明、法国,乃至奥斯曼军队相提并论了。
蒸汽坦克与速射型重炮才是战场上的主导者,乌合之众再多也很难取得胜利。
装备了蒸汽坦克与机枪的奥军,就是可以在中欧战场上力克波军的翼骑兵。
随着机枪的普及,以后骑兵这个主动送死的兵种将逐渐被边缘化。
某些与大明帝国敌对的国家或武装,也就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先进武器了。
从其他渠道倒是可以获得一些,但数量上肯定比不了与和大明友好的国家。
这些国家与武装的最终命运,也就是走向灭亡,被大明或者大明的盟友从地图上抹掉!
大明帝国在军费开支上超过身后九位之和,在重武器方面更是一及绝尘。
官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昊菁皇帝还保留了一支规模在十万人的铁路兵,以及上百万的预备役部队。
很遗憾,那位酷爱香水、长发、丝袜、高跟鞋、紧身衣的女装大佬欧皇,没有等到这本杂志出版的时候……
不过好在法国的总排名第二,让蒂雷纳等留在北都的元帅们不至于在看过之后略显尴尬。
荷兰仍旧是第三,然而分数与奥斯曼和新印加帝国的差距非常之小。
世界第三、四、五位的排名都在毫厘之间,无非是各有优缺点罢了。
top20里面垫底的是失去了波罗的海制海权的丹麦,倒数第二是安南,紧邻的是瑞士。
好在过不了多久,西班牙与英国连上榜的资格都会失去……
像瑞典、倭国、泡菜、波斯、暹罗等中游国家,没有外界压力,活得反而很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