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募代捐!
这个办法对崇祯也好,群臣也罢,至少里子与面子都说得过去了。xln
更何况皇帝用马鞍山铁矿做抵押,决计无法把整座山都搬走。
在忠良们看来,此矿之蕴藏已是世人皆知之事,亦有歹人几欲图谋不轨。
落到忠良们手里,也算是帮皇帝看管此矿了,比落到旁人手里妥当得多。
真要是马鞍山铁矿像太子所言,可以大量开采、冶炼,并用于各行各业。
往后可视具体情况,再行拿出些许银子向铁矿项目注资。
“诸位皆为忠良,亦是君子。自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法便是有道之财,尽可取之。此矿乃是仙界太祖高皇帝陛下赐予朕之宝物,以解朝廷燃眉之急类似还有江西之钨矿与两淮之煤矿。掌握此三矿,只须开采得当,便可每岁入太仓达百万两银子,余下部分则须商税与农税来填补。我大明自开朝以来,便是重赋于农,轻税于商。今国难当头,享受两百余年轻税待遇之商贾自然责无旁贷。商贾若是加以推脱,拒不缴税,便欲坐视我大明被顽敌所灭了!不想向我大明缴税,便是想向那东虏缴税了!对于此等奸商,朝廷当须毫不留情予以严惩!太子曾对朕说过一计,朕本不欲采纳,没想到商贾自恃甚高,且如此不识抬举!首辅才学过人,能否猜出太子所献之计”
崇祯刚才是被高弘图陡然砸出来的十万两银子给刺激到了,差点忘了休息时回忆的事情,这下总算是想起来了,便顺嘴提了一下。
“陛下恕臣愚钝,太子才高八斗,臣委实难以猜出,还望陛下见谅!”
首辅瞿式耜哪知道太子到底说了甚子内容,他只能肯定是用来对付商贾的。
但看皇帝如此卖弄起来,想必太子所施之策,决计是能能商贾苦不堪言,又毫无对策的。
“次辅来猜如何啊”
崇祯现在心情很好,故而才买了个关子,没有直接说出来。
“陛下,臣上了年纪,脑力早已逊于首辅!”
高弘图对此腹诽不已,我可是刚花了大价钱表忠心的,这里面有老朽何事啊
“既然如此,朕便告诉诸位爱卿。太子当时对朕说,不想按照规定向朝廷足额纳税的商贾,也不是没有出路。出路有很多条,那便是滚出大明!去东虏也好,去檬古也罢,实在不行还可去安南与吕宋!否则,只要一天尚在大明王土上站着,便须遵守大明王法一天!不想滚,亦不愿守法,那便是等着被朝廷整饬了!诸位爱卿以为太子所言如何啊”
对于这番话,刚开始崇祯还觉得很是粗鄙,甚至有损皇室威严,可过后细细品来,又认为确系如此。
身处大明境内,又不想听朝廷的命令,哪怕是大多数手握兵权的武将,都不敢如此飞扬跋扈吧
“陛下,臣以为此理浅显易懂,极适用于商贾!凡我大明子珉,首要之务,便是遵纪守法。否则,轻则下狱,重则问斩,绝无他路!”
刑部尚书傅冠之前没有看天书,这就等于心虚,现在得赶紧找补回来,不然心里肯定不踏实。
“陛下,臣附议大司寇所言!不尊法规便是慢君!抗旨不尊便是造反!商贾放纵多时,业已无视大明,无视朝廷,更加无视陛下之威严,理应严惩不怠!”
兵部右侍郎李日宣经揣摩出来皇帝的心思,今天的廷议主要议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收拾商贾。
只要想明白这点,一切疏言便皆可围绕此题来展开,视为对臣子们的殿试亦不为过。
“臣附议傅冠、李日宣所言!”
兵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史可法第三个进言,他是当过一段时间的漕运总督的,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往来于运河的船队,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史可法自然是心知肚明,他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无力改变。
就算知晓每十船里有七八船运的是私盐,报上去之后便石沉大海了,上面派人下来查,船主也会出具两淮官府开出的凭证。x33小説手機端:s。
只有像沈迅一样,直接带人去两淮那里的府库核实盐税银子,才能药到病除,但这种得罪人的事,有几个人敢干
盐商不说是神通广大,也算是可以独霸一方的商贾,整不动两淮的官场,就别想将盐商连根拔起。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稍后,群臣便纷纷出列,表示太子说的甚是到位,这个法子实在是太好了。
不交银子就滚蛋!
简单高效!
不滚就得交银子!
既然怀柔的办法行不通,那就只能对奸商们来点粗野的了!
软硬不吃的主,对大明朝廷来说,八成还没生出来呢!
即便是东虏与流寇,也对互市与招安很感兴趣。
商贾们如此嚣张,估计是笃定朝廷不敢对其下死手。
他们万万没想到,此时的崇祯已经不是在北都为了百十万两银子发愁的崇祯了。
现在的确是要把一百五十万两的差额给补上,但目的是为了今后每年都至少能收上来七八百万两商税银子!0
每年没有五百万两银子支应,北廷恐怕就扛不住这内忧外患的频繁打击。
每年没有七八百万两银子的岁入,偏安南方的南廷便无力运作下去。
“”
陈子龙等人也想表态,但皇帝没问他们,大臣们也无视其存在,处境颇为尴尬。
“除此之外,朕还要宣布一件事,便是从今岁开始,南廷所辖八隅之地,农户缴税无须先行用粮食折色,可直接按征收价交粮。如若征粮价定位为一石一两,农户按此价足额交粮即可。”
大力推行“折色”是张居正那时候的事情,现在已经不太适用了。
原因就在于北方大旱,天灾频现,南方农户先把粮食折色,朝廷再用这些银子买粮
这不是脱裤放屁么
实际上,农户先得把粮食折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银子,缴税交的是银子,而非铜钱。
也就是农户先得被拔掉两层皮,才能完成朝廷下达的纳税任务。
不论是乡绅还是县官,都可以从中受益,受的还不是一星半点。
“太子说此策南廷可施行,而北廷则无须如此。谁能说说,太子对朕如此说,是何解啊陈子龙!你可知晓”
崇祯当时时问过的,只不过被那逆子给噎得半晌无语。
“回陛下,或许是太子殿下以为南方农户交粮更多吧!”
陈子龙也不好回答想不出来,只能临时丢出个答案来搪塞一下。
“其他学生呢谁能想出”
崇祯又询问了他人,想来是对陈子龙的回答不甚满意。
“回陛下,学生以为太子殿下深知农户耕作不易,此举当是体恤农户!”
彭宾正愁没找到给自己洗白的机会,这下急忙搭上话了。
“学生以为北方大旱,自然无须如此!”
陈名夏也见彭宾已经开始抢答了,自己也就不能熟视无睹了。
“学生以为陈名夏所言有理!”
徐孚远闻言倒是点头,认可这个解释,毕竟陈名夏在他们一行人里,算岁数最大的,阅历自然比较丰富。
其他人也得顺势跟进,无需更多解释,就认准了陈名夏所言便可,贰臣归贰臣,这厮还是长脑子的。
“太子对朕说,北方多地已然赤野千里,灾珉易子而食,焉有粮食用来折色莫说折色,即便是免去农户一应税费,也不见得能有转机,只能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之策,方可转危为安!”
不得不说,陈名夏一语中的,脑子倒是好使。
可就是这种人,脑子太好使了就不愿意走正道了。
通过这个问题,崇祯对彭宾与陈名夏的认识有了些许改变。
或许这两个可能成为贰臣之人倒是无须被严惩,只要自己捏其把柄,便永远会被自己所用。
崇祯在北都时也问过那逆子,报馆里皆为士子与书生,报纸又是他们所编撰,那逆子不会每时每刻都看管。
可那些儒生又为何如此听话
崇祯是百思不得其解,否则之前也不会在廷议时,屡屡被下面的臣子给气得大发雷霆了
太子的回答很简单,就四个字御用文人!
但是要用好这个新名词,要有所准备才行,不然这些人也会变成脱缰的野马,根本控制不住。
首先,在筛选时,就要选那些立场与见解跟自己差不多的,性情品德又靠得住的,这便是驸马巩永固的份内之事了。
其次,要懂得这些人渴望得到甚子,你不给人家想要的,让人家满足你想要的,这可能么
这些人不是木头、石头,跟其他人一样,也希望名利双收,文章署名便可出名,月入不错便可丰衣足食。
无需提供太高的待遇,只需比寻常士子好一些,每周可以下馆子打牙祭,这些人就对你百依百顺了。
这是前面两道门槛,算是双保险,但这还不够,后面还要做好,方可高枕无忧。
印刷厂是有厂卫监督的,报馆每天都会先把印好的样稿送到东宫,由太子来亲自审核。
最后,如果真的出事了,需要按流程核查,要查明到底是无心行事,还是有意为之!
崇祯看着彭宾与陈名夏,忽然觉得将此二人收为自己的御用文人似乎不错。
将其安插到礼部去,就放在新组建的大明日报编撰组里当差。
理由嘛,很简单,此二人出自那些团伙,自然亦了解那些团伙之观点。
如此一来,便可以撰写文章,予以驳斥了,这岂不事半功倍
“臣以为此策甚好!农户素来辛苦勤恳,却收入微薄,此策若能实施,则农户便可免去被盘剥之苦,对陛下感激不尽!”
次辅高弘图率先表态,他是非常了解自家情况的,前来投献的富户络绎不绝,富户下面就是农户。
不论是富户还是农户,只要没有功名在身,便必须折色。
“折色”本身没太大问题,问题在于环环相扣,利益交织。
自家若是没有人可以出人头地,也得饱受盘剥之苦。
按照皇帝的计划,其实高家的岁入会减少不少的。
但经历了适才那些事之后,高弘图此时已经有了更为远大的志向,并不在乎这些犹如浮云的黄白之物了。
自己现在是忠良的身份,往后说不定会成为忠烈,十万两都送出去了,还在乎这点银子么
北廷首辅薛国观,家底也不少,只不过被太子下令抄家了,就因为女儿出众,被太子看上,现在薛国观那个不学无术的玩意居然坐稳了首辅之位。
自己是南廷次辅,家底比薛国观只高不低,没有,但有孙女。薛国观有的,自己都有。薛国观会的,自己都会,自己还会薛国观不会的。
高弘图也不求做首辅,只要能稳坐次辅一职便心满意足了。
大明忠臣,还是次辅,有生之年,夫复何求啊
坊间传言,薛国观就是太子的应声虫,太子说甚子内容,他都认可。
就这
对自己来说,那可太容易了!
哄皇帝分为白天与夜里,夜里自然是后妃们的事情,白天当然是臣子们的份内之事。
既然皇帝拿出的这些提议是为了大明好,为了朝廷好,为了百姓好,自己又为何要从中作梗呢
忠良也不是事事都要逆流而上,跟皇帝吹胡子瞪眼,对着干呀!x
如此来看,貌似薛国观那厮才深谙为臣之道呢!
之前高弘图就听说薛国观给崇祯出了抄没勋贵家当充实太仓的主意,结果崇祯没敢干。
现在太子不但干了,而且大获丰收,凭此整饬兵马,又击退了皇太鸡的三十万大军。
薛国观自然也就成了有功之臣,加上女儿即将成为太子妃,在朝里得地位真是比泰山还稳固。
自己这次辅一职也是太子推荐而来,眼下已有了成功案例,自己效仿之,亦不为过。
“臣附议次辅所言,为农户减负,利于朝廷稳定!”
首辅瞿式耜家里也受了不少投献,否则单凭当官,不收好处就决计拿不出五千两银子。
收了投献之人并非是是非不分之人,就像在朝廷里当差,好人与坏人只能在站队或办事上见分晓。
瞿式耜之所以同意便是知晓北廷所辖之地发生的事情,必须做出全盘考虑。
若是北方八隅仅有四川丰收,湖广已为战场,不可寄予厚望。
有鉴于此,南方再出事,无法提供充足粮食,南北二廷其势必不稳。
取消“折色”的用意,便是要确保今年南方征粮的顺利进行。
光计划提供给北廷的粮食便达五百万石,余下才是南廷自留地部分。
每年南方利用漕运,向北方运输的粮食便近三百万石。
在本朝初期,通过漕运抵达北方的粮食更是达到四百五十万石以上。
今年要事极多,各方势力风起云涌,是否能如朝廷期望这般还不曾知晓。
作为南廷首辅,瞿式耜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anikiii
这个办法对崇祯也好,群臣也罢,至少里子与面子都说得过去了。xln
更何况皇帝用马鞍山铁矿做抵押,决计无法把整座山都搬走。
在忠良们看来,此矿之蕴藏已是世人皆知之事,亦有歹人几欲图谋不轨。
落到忠良们手里,也算是帮皇帝看管此矿了,比落到旁人手里妥当得多。
真要是马鞍山铁矿像太子所言,可以大量开采、冶炼,并用于各行各业。
往后可视具体情况,再行拿出些许银子向铁矿项目注资。
“诸位皆为忠良,亦是君子。自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法便是有道之财,尽可取之。此矿乃是仙界太祖高皇帝陛下赐予朕之宝物,以解朝廷燃眉之急类似还有江西之钨矿与两淮之煤矿。掌握此三矿,只须开采得当,便可每岁入太仓达百万两银子,余下部分则须商税与农税来填补。我大明自开朝以来,便是重赋于农,轻税于商。今国难当头,享受两百余年轻税待遇之商贾自然责无旁贷。商贾若是加以推脱,拒不缴税,便欲坐视我大明被顽敌所灭了!不想向我大明缴税,便是想向那东虏缴税了!对于此等奸商,朝廷当须毫不留情予以严惩!太子曾对朕说过一计,朕本不欲采纳,没想到商贾自恃甚高,且如此不识抬举!首辅才学过人,能否猜出太子所献之计”
崇祯刚才是被高弘图陡然砸出来的十万两银子给刺激到了,差点忘了休息时回忆的事情,这下总算是想起来了,便顺嘴提了一下。
“陛下恕臣愚钝,太子才高八斗,臣委实难以猜出,还望陛下见谅!”
首辅瞿式耜哪知道太子到底说了甚子内容,他只能肯定是用来对付商贾的。
但看皇帝如此卖弄起来,想必太子所施之策,决计是能能商贾苦不堪言,又毫无对策的。
“次辅来猜如何啊”
崇祯现在心情很好,故而才买了个关子,没有直接说出来。
“陛下,臣上了年纪,脑力早已逊于首辅!”
高弘图对此腹诽不已,我可是刚花了大价钱表忠心的,这里面有老朽何事啊
“既然如此,朕便告诉诸位爱卿。太子当时对朕说,不想按照规定向朝廷足额纳税的商贾,也不是没有出路。出路有很多条,那便是滚出大明!去东虏也好,去檬古也罢,实在不行还可去安南与吕宋!否则,只要一天尚在大明王土上站着,便须遵守大明王法一天!不想滚,亦不愿守法,那便是等着被朝廷整饬了!诸位爱卿以为太子所言如何啊”
对于这番话,刚开始崇祯还觉得很是粗鄙,甚至有损皇室威严,可过后细细品来,又认为确系如此。
身处大明境内,又不想听朝廷的命令,哪怕是大多数手握兵权的武将,都不敢如此飞扬跋扈吧
“陛下,臣以为此理浅显易懂,极适用于商贾!凡我大明子珉,首要之务,便是遵纪守法。否则,轻则下狱,重则问斩,绝无他路!”
刑部尚书傅冠之前没有看天书,这就等于心虚,现在得赶紧找补回来,不然心里肯定不踏实。
“陛下,臣附议大司寇所言!不尊法规便是慢君!抗旨不尊便是造反!商贾放纵多时,业已无视大明,无视朝廷,更加无视陛下之威严,理应严惩不怠!”
兵部右侍郎李日宣经揣摩出来皇帝的心思,今天的廷议主要议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收拾商贾。
只要想明白这点,一切疏言便皆可围绕此题来展开,视为对臣子们的殿试亦不为过。
“臣附议傅冠、李日宣所言!”
兵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史可法第三个进言,他是当过一段时间的漕运总督的,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往来于运河的船队,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史可法自然是心知肚明,他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无力改变。
就算知晓每十船里有七八船运的是私盐,报上去之后便石沉大海了,上面派人下来查,船主也会出具两淮官府开出的凭证。x33小説手機端:s。
只有像沈迅一样,直接带人去两淮那里的府库核实盐税银子,才能药到病除,但这种得罪人的事,有几个人敢干
盐商不说是神通广大,也算是可以独霸一方的商贾,整不动两淮的官场,就别想将盐商连根拔起。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稍后,群臣便纷纷出列,表示太子说的甚是到位,这个法子实在是太好了。
不交银子就滚蛋!
简单高效!
不滚就得交银子!
既然怀柔的办法行不通,那就只能对奸商们来点粗野的了!
软硬不吃的主,对大明朝廷来说,八成还没生出来呢!
即便是东虏与流寇,也对互市与招安很感兴趣。
商贾们如此嚣张,估计是笃定朝廷不敢对其下死手。
他们万万没想到,此时的崇祯已经不是在北都为了百十万两银子发愁的崇祯了。
现在的确是要把一百五十万两的差额给补上,但目的是为了今后每年都至少能收上来七八百万两商税银子!0
每年没有五百万两银子支应,北廷恐怕就扛不住这内忧外患的频繁打击。
每年没有七八百万两银子的岁入,偏安南方的南廷便无力运作下去。
“”
陈子龙等人也想表态,但皇帝没问他们,大臣们也无视其存在,处境颇为尴尬。
“除此之外,朕还要宣布一件事,便是从今岁开始,南廷所辖八隅之地,农户缴税无须先行用粮食折色,可直接按征收价交粮。如若征粮价定位为一石一两,农户按此价足额交粮即可。”
大力推行“折色”是张居正那时候的事情,现在已经不太适用了。
原因就在于北方大旱,天灾频现,南方农户先把粮食折色,朝廷再用这些银子买粮
这不是脱裤放屁么
实际上,农户先得把粮食折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银子,缴税交的是银子,而非铜钱。
也就是农户先得被拔掉两层皮,才能完成朝廷下达的纳税任务。
不论是乡绅还是县官,都可以从中受益,受的还不是一星半点。
“太子说此策南廷可施行,而北廷则无须如此。谁能说说,太子对朕如此说,是何解啊陈子龙!你可知晓”
崇祯当时时问过的,只不过被那逆子给噎得半晌无语。
“回陛下,或许是太子殿下以为南方农户交粮更多吧!”
陈子龙也不好回答想不出来,只能临时丢出个答案来搪塞一下。
“其他学生呢谁能想出”
崇祯又询问了他人,想来是对陈子龙的回答不甚满意。
“回陛下,学生以为太子殿下深知农户耕作不易,此举当是体恤农户!”
彭宾正愁没找到给自己洗白的机会,这下急忙搭上话了。
“学生以为北方大旱,自然无须如此!”
陈名夏也见彭宾已经开始抢答了,自己也就不能熟视无睹了。
“学生以为陈名夏所言有理!”
徐孚远闻言倒是点头,认可这个解释,毕竟陈名夏在他们一行人里,算岁数最大的,阅历自然比较丰富。
其他人也得顺势跟进,无需更多解释,就认准了陈名夏所言便可,贰臣归贰臣,这厮还是长脑子的。
“太子对朕说,北方多地已然赤野千里,灾珉易子而食,焉有粮食用来折色莫说折色,即便是免去农户一应税费,也不见得能有转机,只能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之策,方可转危为安!”
不得不说,陈名夏一语中的,脑子倒是好使。
可就是这种人,脑子太好使了就不愿意走正道了。
通过这个问题,崇祯对彭宾与陈名夏的认识有了些许改变。
或许这两个可能成为贰臣之人倒是无须被严惩,只要自己捏其把柄,便永远会被自己所用。
崇祯在北都时也问过那逆子,报馆里皆为士子与书生,报纸又是他们所编撰,那逆子不会每时每刻都看管。
可那些儒生又为何如此听话
崇祯是百思不得其解,否则之前也不会在廷议时,屡屡被下面的臣子给气得大发雷霆了
太子的回答很简单,就四个字御用文人!
但是要用好这个新名词,要有所准备才行,不然这些人也会变成脱缰的野马,根本控制不住。
首先,在筛选时,就要选那些立场与见解跟自己差不多的,性情品德又靠得住的,这便是驸马巩永固的份内之事了。
其次,要懂得这些人渴望得到甚子,你不给人家想要的,让人家满足你想要的,这可能么
这些人不是木头、石头,跟其他人一样,也希望名利双收,文章署名便可出名,月入不错便可丰衣足食。
无需提供太高的待遇,只需比寻常士子好一些,每周可以下馆子打牙祭,这些人就对你百依百顺了。
这是前面两道门槛,算是双保险,但这还不够,后面还要做好,方可高枕无忧。
印刷厂是有厂卫监督的,报馆每天都会先把印好的样稿送到东宫,由太子来亲自审核。
最后,如果真的出事了,需要按流程核查,要查明到底是无心行事,还是有意为之!
崇祯看着彭宾与陈名夏,忽然觉得将此二人收为自己的御用文人似乎不错。
将其安插到礼部去,就放在新组建的大明日报编撰组里当差。
理由嘛,很简单,此二人出自那些团伙,自然亦了解那些团伙之观点。
如此一来,便可以撰写文章,予以驳斥了,这岂不事半功倍
“臣以为此策甚好!农户素来辛苦勤恳,却收入微薄,此策若能实施,则农户便可免去被盘剥之苦,对陛下感激不尽!”
次辅高弘图率先表态,他是非常了解自家情况的,前来投献的富户络绎不绝,富户下面就是农户。
不论是富户还是农户,只要没有功名在身,便必须折色。
“折色”本身没太大问题,问题在于环环相扣,利益交织。
自家若是没有人可以出人头地,也得饱受盘剥之苦。
按照皇帝的计划,其实高家的岁入会减少不少的。
但经历了适才那些事之后,高弘图此时已经有了更为远大的志向,并不在乎这些犹如浮云的黄白之物了。
自己现在是忠良的身份,往后说不定会成为忠烈,十万两都送出去了,还在乎这点银子么
北廷首辅薛国观,家底也不少,只不过被太子下令抄家了,就因为女儿出众,被太子看上,现在薛国观那个不学无术的玩意居然坐稳了首辅之位。
自己是南廷次辅,家底比薛国观只高不低,没有,但有孙女。薛国观有的,自己都有。薛国观会的,自己都会,自己还会薛国观不会的。
高弘图也不求做首辅,只要能稳坐次辅一职便心满意足了。
大明忠臣,还是次辅,有生之年,夫复何求啊
坊间传言,薛国观就是太子的应声虫,太子说甚子内容,他都认可。
就这
对自己来说,那可太容易了!
哄皇帝分为白天与夜里,夜里自然是后妃们的事情,白天当然是臣子们的份内之事。
既然皇帝拿出的这些提议是为了大明好,为了朝廷好,为了百姓好,自己又为何要从中作梗呢
忠良也不是事事都要逆流而上,跟皇帝吹胡子瞪眼,对着干呀!x
如此来看,貌似薛国观那厮才深谙为臣之道呢!
之前高弘图就听说薛国观给崇祯出了抄没勋贵家当充实太仓的主意,结果崇祯没敢干。
现在太子不但干了,而且大获丰收,凭此整饬兵马,又击退了皇太鸡的三十万大军。
薛国观自然也就成了有功之臣,加上女儿即将成为太子妃,在朝里得地位真是比泰山还稳固。
自己这次辅一职也是太子推荐而来,眼下已有了成功案例,自己效仿之,亦不为过。
“臣附议次辅所言,为农户减负,利于朝廷稳定!”
首辅瞿式耜家里也受了不少投献,否则单凭当官,不收好处就决计拿不出五千两银子。
收了投献之人并非是是非不分之人,就像在朝廷里当差,好人与坏人只能在站队或办事上见分晓。
瞿式耜之所以同意便是知晓北廷所辖之地发生的事情,必须做出全盘考虑。
若是北方八隅仅有四川丰收,湖广已为战场,不可寄予厚望。
有鉴于此,南方再出事,无法提供充足粮食,南北二廷其势必不稳。
取消“折色”的用意,便是要确保今年南方征粮的顺利进行。
光计划提供给北廷的粮食便达五百万石,余下才是南廷自留地部分。
每年南方利用漕运,向北方运输的粮食便近三百万石。
在本朝初期,通过漕运抵达北方的粮食更是达到四百五十万石以上。
今年要事极多,各方势力风起云涌,是否能如朝廷期望这般还不曾知晓。
作为南廷首辅,瞿式耜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anik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