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峻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主公英明!”老狐狸贾诩乘机站出来说道:“据周泰和王门传来的信报,倭人也善农耕,其土地肥沃,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种植,其地谷物丰盛,吃用不尽。只是倭岛非常辽阔,而我们一共只派了一万五千人马过去,要杀人夺粮,有些力不从心。”
贾诩话音刚落,黄忠等武将纷纷请战,气势汹汹地要去倭岛杀人夺粮!
“真乃妙策也!”
田丰也猛醒过来,对田峻道:“此法确实可行,不过,若是与另一法相辅,则会更妙!”
“还请田先生指教。”田峻恭敬地说道。
这个姿态,也算是给足了田丰的面子了。
听到田依旧称自己为“先生”,田丰那张板着的脸,也终于有了笑容,对田峻施了一礼道:“我们的船队从倭岛返回,运的是粮食,那么去的时候呢,也不能空着,空船在海上不抗风浪,还得放些压舱石。不如,我们将压舱石换成流民?”
“不错不错,此计大妙。”田峻大赞道:“饥荒之时,必有大量流民来自曹操、袁绍和吕布境内,我们收拢这些流民之后,直接将他们送去倭岛,让他们在倭岛就食,并在倭岛定居。这样做,既减州了从倭岛往来运粮的批次,也达到了移民倭岛、永久占有倭岛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何止一举两得?”
田丰被赞了一下,高兴得满面红光,大笑道:“我们在中原的兵力得防着曹、袁、吕的联盟,能调到倭的军队也不会太多。这些流民迁移过去之后,让他们在倭岛屯田,再发给他们一些盔甲武器,让他们自行组织去杀人夺粮。这样既缓解了军队兵力上的的压力,又可以在来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并更进一步在倭岛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再加上主公刚才所说的两点,可谓一举四得!”
“何止一举四得?”
成公英也来凑热闹道:“曹操等人,必在流民中混入大量奸细,我们将那些流民全都送去倭岛,那些混在流民中的奸细,便也被我们一股脑送到了倭岛。大海茫茫,无从联系,那些奸细也只好乖乖地呆在倭岛做移民了。这样我们既获得了人口,又消弥了奸细之患,加上刚才的四点,可谓一举六得。”
“何止是一举六得?”
张飞也要来凑热闹,却被田峻打断道:“好啦好啦,好处多多,就不必一一细说了,具体的做法是,让蒋钦准备船队,先送三万军队过去交给周泰和王门,待第一批粮食运回来之后,再运流民过去。”
沮授又进言道:“留在大连港的尖底大海船,其运输能力若是运兵,因为要随船运送粮草器械,一次只能运一万军队,若是运流民的话,也只能运两万左右,这运力有些不够。属下有一办法,可供主公参考。”
“沮先生但说无妨。”田峻道。
沮授道:“暴风季节马上就快过去了,在暴风季节过后,从东莱到三韩郡的仁川港,无需尖底海船,用平底海船沿海岸线行船,也完全不会有问题的。所以,属下的办法便是将航线分成两段:从仁川到倭岛用尖底海船运输,而从仁川到东莱,则用大型平底海船即可。
“善!”田峻赞道:“如此便可成倍地节省船队的运输压力。只是,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若是风浪太大,一定要就近靠岸休整,以防船只倾覆的事情发生。
……
应付特大旱灾的事情谈好了之后,接下来的话题又回到了军事方面。
荀谌对田峻道:“乱世之中,通常是“欠年天灾,丰年兵灾”。如今天下大旱,各路诸侯也都粮草不济,原本预测会在年底发生的战事,可能会拖到明年秋后了。”
“这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啊!”田峻道:“这样的话,我们的战争准备也可以稍缓一点点,除了前线的部队之外,内地的非前线军队,可让他们就地屯田,争取在旱灾过后的明年,能多收获一些粮食。”
想了一下,田峻又开口说道:“不妨让黑冰和各地商队在其它诸侯境内散布些流言,就说冀州和青州有粮收拢流民,让活不下去的百姓来冀州和青州求活吧,能多救一点人就多救一点吧。”
田丰闻言,苦笑一声道:“这样一来,我们的粮食压力又大了。”
“本将的要求依旧没有改变:不许有一位百姓冻饿而死!”
田峻严肃地说道:若是有哪一个郡县饿死了人,不仅要罚奉,还要给予降职甚至去职处罚!”
田丰无奈,也不敢再惹怒田峻,只好回答道:“属下遵命!”
田峻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从现在开始,本将每天只吃一顿饭,也许,本将每节省一顿饭,就能多救活一个灾民……余愿与天下百姓,共度时艰!”
堂上一众文武闻言,尽皆感动不已,纷纷表示每天只吃一餐,与骠骑将军一起,共度时艰!
后来,田丰更是将骠骑将军田峻每天只吃一顿的公告,发往每一个郡县甚至乡镇,各地百姓都非常感动,很多人也开始跟进田峻的“只吃一顿”的倡议,自觉地将粮食节省下来以减少官府的救济压力。
除此之外,更有一些有远见的士族富户,开始主动将屯积的粮食捐给官府,以获得田峻的好感。
田峻乘机让官府对捐粮的富户登记造册,在每一座县衙前树碑刻名!
此法一出,效果空前!
那些想邀名的富户们纷纷涌跃捐粮,乃至开展了捐粮的“竞赛”。有钱有粮的人家开始较劲:
“什么?张家捐一万石,排在榜首?不行不行,我们李家得捐一万五千石,一定要刻在石碑的最上头!”
“什么?李家想跟俺张家抢榜首,去跟管家说,俺们张家再捐一万石!”
“家主,不好了,张家又捐了一万石,比我们李家又多了五千石,不过……”
“不过什么,快说!”
“不过,现在捐得最多的不是张家,而是隔壁老王,那隔壁的王二麻子捐了两万八千八百八十八石!”
“饿得个乖乖,这王二麻子是不是抽风了?!俺李家捐三万石!”
“不行啊,家主,我们得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口粮啊!”
李家家主一咬牙,大义凛然道:“从今天开始,咱家所有人只吃一顿饭……呃,另一顿就吃肉粥……”
……
“主公英明!”老狐狸贾诩乘机站出来说道:“据周泰和王门传来的信报,倭人也善农耕,其土地肥沃,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种植,其地谷物丰盛,吃用不尽。只是倭岛非常辽阔,而我们一共只派了一万五千人马过去,要杀人夺粮,有些力不从心。”
贾诩话音刚落,黄忠等武将纷纷请战,气势汹汹地要去倭岛杀人夺粮!
“真乃妙策也!”
田丰也猛醒过来,对田峻道:“此法确实可行,不过,若是与另一法相辅,则会更妙!”
“还请田先生指教。”田峻恭敬地说道。
这个姿态,也算是给足了田丰的面子了。
听到田依旧称自己为“先生”,田丰那张板着的脸,也终于有了笑容,对田峻施了一礼道:“我们的船队从倭岛返回,运的是粮食,那么去的时候呢,也不能空着,空船在海上不抗风浪,还得放些压舱石。不如,我们将压舱石换成流民?”
“不错不错,此计大妙。”田峻大赞道:“饥荒之时,必有大量流民来自曹操、袁绍和吕布境内,我们收拢这些流民之后,直接将他们送去倭岛,让他们在倭岛就食,并在倭岛定居。这样做,既减州了从倭岛往来运粮的批次,也达到了移民倭岛、永久占有倭岛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何止一举两得?”
田丰被赞了一下,高兴得满面红光,大笑道:“我们在中原的兵力得防着曹、袁、吕的联盟,能调到倭的军队也不会太多。这些流民迁移过去之后,让他们在倭岛屯田,再发给他们一些盔甲武器,让他们自行组织去杀人夺粮。这样既缓解了军队兵力上的的压力,又可以在来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并更进一步在倭岛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再加上主公刚才所说的两点,可谓一举四得!”
“何止一举四得?”
成公英也来凑热闹道:“曹操等人,必在流民中混入大量奸细,我们将那些流民全都送去倭岛,那些混在流民中的奸细,便也被我们一股脑送到了倭岛。大海茫茫,无从联系,那些奸细也只好乖乖地呆在倭岛做移民了。这样我们既获得了人口,又消弥了奸细之患,加上刚才的四点,可谓一举六得。”
“何止是一举六得?”
张飞也要来凑热闹,却被田峻打断道:“好啦好啦,好处多多,就不必一一细说了,具体的做法是,让蒋钦准备船队,先送三万军队过去交给周泰和王门,待第一批粮食运回来之后,再运流民过去。”
沮授又进言道:“留在大连港的尖底大海船,其运输能力若是运兵,因为要随船运送粮草器械,一次只能运一万军队,若是运流民的话,也只能运两万左右,这运力有些不够。属下有一办法,可供主公参考。”
“沮先生但说无妨。”田峻道。
沮授道:“暴风季节马上就快过去了,在暴风季节过后,从东莱到三韩郡的仁川港,无需尖底海船,用平底海船沿海岸线行船,也完全不会有问题的。所以,属下的办法便是将航线分成两段:从仁川到倭岛用尖底海船运输,而从仁川到东莱,则用大型平底海船即可。
“善!”田峻赞道:“如此便可成倍地节省船队的运输压力。只是,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若是风浪太大,一定要就近靠岸休整,以防船只倾覆的事情发生。
……
应付特大旱灾的事情谈好了之后,接下来的话题又回到了军事方面。
荀谌对田峻道:“乱世之中,通常是“欠年天灾,丰年兵灾”。如今天下大旱,各路诸侯也都粮草不济,原本预测会在年底发生的战事,可能会拖到明年秋后了。”
“这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啊!”田峻道:“这样的话,我们的战争准备也可以稍缓一点点,除了前线的部队之外,内地的非前线军队,可让他们就地屯田,争取在旱灾过后的明年,能多收获一些粮食。”
想了一下,田峻又开口说道:“不妨让黑冰和各地商队在其它诸侯境内散布些流言,就说冀州和青州有粮收拢流民,让活不下去的百姓来冀州和青州求活吧,能多救一点人就多救一点吧。”
田丰闻言,苦笑一声道:“这样一来,我们的粮食压力又大了。”
“本将的要求依旧没有改变:不许有一位百姓冻饿而死!”
田峻严肃地说道:若是有哪一个郡县饿死了人,不仅要罚奉,还要给予降职甚至去职处罚!”
田丰无奈,也不敢再惹怒田峻,只好回答道:“属下遵命!”
田峻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从现在开始,本将每天只吃一顿饭,也许,本将每节省一顿饭,就能多救活一个灾民……余愿与天下百姓,共度时艰!”
堂上一众文武闻言,尽皆感动不已,纷纷表示每天只吃一餐,与骠骑将军一起,共度时艰!
后来,田丰更是将骠骑将军田峻每天只吃一顿的公告,发往每一个郡县甚至乡镇,各地百姓都非常感动,很多人也开始跟进田峻的“只吃一顿”的倡议,自觉地将粮食节省下来以减少官府的救济压力。
除此之外,更有一些有远见的士族富户,开始主动将屯积的粮食捐给官府,以获得田峻的好感。
田峻乘机让官府对捐粮的富户登记造册,在每一座县衙前树碑刻名!
此法一出,效果空前!
那些想邀名的富户们纷纷涌跃捐粮,乃至开展了捐粮的“竞赛”。有钱有粮的人家开始较劲:
“什么?张家捐一万石,排在榜首?不行不行,我们李家得捐一万五千石,一定要刻在石碑的最上头!”
“什么?李家想跟俺张家抢榜首,去跟管家说,俺们张家再捐一万石!”
“家主,不好了,张家又捐了一万石,比我们李家又多了五千石,不过……”
“不过什么,快说!”
“不过,现在捐得最多的不是张家,而是隔壁老王,那隔壁的王二麻子捐了两万八千八百八十八石!”
“饿得个乖乖,这王二麻子是不是抽风了?!俺李家捐三万石!”
“不行啊,家主,我们得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口粮啊!”
李家家主一咬牙,大义凛然道:“从今天开始,咱家所有人只吃一顿饭……呃,另一顿就吃肉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