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愚连忙拍上一记马屁:“太子殿下仁德,百姓定当感念。”
朱慈烺接着拿出药物定价表:“皇仁堂药局成药分为简装和精装两种,简装药是太医局选用最便宜且有效的药品制成,这个药我们只收成本价出售,而精装药加入了一部分名贵药材按照成本两倍价格出售。”
刘若愚低头应是,朱慈烺接着说:“至于生药我们以市场价而定,但是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有假药。不能有损皇家的名声!”
刘若愚连忙跪下:“老奴不敢,定当尽心竭力。”
朱慈烺把小魏子取来的三十二个成方取来,又取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炮制虽繁必不准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准减物力”这句话。
也就是把同仁堂的不敢改成不准,刘若愚接过小心的放好。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一会你去度支司支取十万两银子,在城内找一处地方购买药材制作成药,十日内你那边要忙完,这边的账目也该理顺了,到时候所有皇店继续开业。”
刘若愚应了一声下去了,朱慈烺继续读自己的书,因为项煜的教训,这些老师老实了很多,最近老师们一直给朱慈烺讲一些什么三代之治,前朝盛世什么的,顺便夹带一点私货称颂历代贤明的仁君气度,还有尊师重教的故事。
朱慈烺完全把这些当成修身养性的学问在学,练字也是修养的一部分,所以学习也没啥抵触,老师们也就渐渐的松了一口气。
听盛世的故事多了,朱慈烺就研究着怎么把治世和盛世给统计一下。
从西周的成康之治,汉代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到隋代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然后在以人口数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百姓生活水平、国土范围、总耕地数量等一大串的指标要求这些人寻找资料。
省的这些人闲的没事干整天研究着怎么不停的说教他。
果然多读书还是很有用的,这些家伙记历史资料都记得非常清楚,原本朱慈烺以为这些资料都很难收集,没想到他们很轻易的从各种古籍中找到了相应的数据,仅仅一个月不到就收集齐了相应的数据。
之后朱慈烺再把这些数据制作成柱状图,取了平均数,然后在从各部派人要来大明现在的各种数据。这一对比发现至少有一半的指标没有达标,
写好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朱慈烺又屁颠屁颠的跑去找崇祯,到乾清宫的时候,王承恩不在,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也不是一直伺候在崇祯身边。
小太监通传了之后,不一会崇祯就召见了他:“坐吧!皇儿不好好读书来此何事?”
朱慈烺把手里的统计报告拿出来递上:“老师们最近在教孩儿前朝得失,孩儿读历代治世和盛世,略有心得想让父皇指正。”
崇祯好奇的站起来走到朱慈烺身边,拿过他的统计报告,朱慈烺一边讲解,崇祯一边细细的看,越看他越惊讶,一直以来他读的书还有他的老师都告诉他以前有多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畅想三代之治,是如何的美好。
但是从来没有人让他看盛世的这些数据,把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都数据化之后,崇祯这一下子就有了不同的感觉。
崇祯奇怪的问道:“皇儿是不是算错了?这历代盛世,人口不及我朝,军队不及我朝,国土面积不及我朝,耕地也没有大明多?”
朱慈烺也疑惑的说道:“是啊孩儿也很奇怪,但是这些数字都是先生们翻阅史书找到的答案,孩儿相信先生们不会骗人的。”
崇祯继续读下面的分析报告,朱慈烺先列举了盛世的共同点,政治清明,军队强大,国库充盈,消灭入侵的外敌,粮价稳定,百姓有田者多,轻徭薄赋等等。
崇祯对于这个数据非常满意,中兴大明一直是他的心愿,但是一直以来他忙的焦头烂额,确不知道该怎么下手,现在有了这个表格,他感觉自己一下子就知道努力的方向了。
崇祯高兴的摸摸朱慈烺的头:“我儿还发现了什么没有?”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父皇,儿臣发现治世和盛世都是出现在朝代初期,孩儿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想请父皇派人帮孩儿找更多的资料,找到其中的原因。”
崇祯愣了一下,这里面的原因他能说出一大堆来,但是看到朱慈烺的表格,他又觉得自己无论怎么说都感觉差了那么一点说服力。
最后他还是想让朱慈烺自己能找到其中的答案,看看他的答案跟自己所知道的是不是一样:“好,皇儿想让谁帮忙?”
朱慈烺挠挠头说道:“孩儿想翻阅永乐大典还有各类藏书,至于人员有诸位老师和内官监派些识字的太监协助应该就行了。”
崇祯想了一下说道:“也好,那我就让王承恩从宫里调些人帮你。”
原因朱慈烺早就知道了,后世有多少人研究过这些东西,不过朱慈烺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内容从一大堆史料里给再次统计出来。
而朱慈烺现在最想让崇祯知道的就是大明现在碰上了小冰河期,让他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后世竺可桢写的气象史的资料中,可以知道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
而朱慈烺现在要做的就是知道答案之后在复制一遍解题过程。可惜他不懂什么气象学。
不过只要把史料归纳总结一下,然后做一个统计,这些事情的脉络还是清晰可循的。
这些事情有些过于危言耸听,朱慈烺也不想闹得满城风雨,所以这次借着这个幌子找崇祯要了一批识字的太监。
宫里面有专门的太监学堂,所以识字的太监不难找,加上太监属于皇家私产,管理起来比那些外面的读书人容易多了。
朱慈烺回去的第二天王承恩就派来了二十个年轻太监,朱慈烺也按照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寻找相应的资料自己手下剩下的十几个太监计算数据统计报表。
已知我国代是个小冰河时期分别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朱慈烺接着拿出药物定价表:“皇仁堂药局成药分为简装和精装两种,简装药是太医局选用最便宜且有效的药品制成,这个药我们只收成本价出售,而精装药加入了一部分名贵药材按照成本两倍价格出售。”
刘若愚低头应是,朱慈烺接着说:“至于生药我们以市场价而定,但是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有假药。不能有损皇家的名声!”
刘若愚连忙跪下:“老奴不敢,定当尽心竭力。”
朱慈烺把小魏子取来的三十二个成方取来,又取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炮制虽繁必不准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准减物力”这句话。
也就是把同仁堂的不敢改成不准,刘若愚接过小心的放好。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一会你去度支司支取十万两银子,在城内找一处地方购买药材制作成药,十日内你那边要忙完,这边的账目也该理顺了,到时候所有皇店继续开业。”
刘若愚应了一声下去了,朱慈烺继续读自己的书,因为项煜的教训,这些老师老实了很多,最近老师们一直给朱慈烺讲一些什么三代之治,前朝盛世什么的,顺便夹带一点私货称颂历代贤明的仁君气度,还有尊师重教的故事。
朱慈烺完全把这些当成修身养性的学问在学,练字也是修养的一部分,所以学习也没啥抵触,老师们也就渐渐的松了一口气。
听盛世的故事多了,朱慈烺就研究着怎么把治世和盛世给统计一下。
从西周的成康之治,汉代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到隋代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然后在以人口数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百姓生活水平、国土范围、总耕地数量等一大串的指标要求这些人寻找资料。
省的这些人闲的没事干整天研究着怎么不停的说教他。
果然多读书还是很有用的,这些家伙记历史资料都记得非常清楚,原本朱慈烺以为这些资料都很难收集,没想到他们很轻易的从各种古籍中找到了相应的数据,仅仅一个月不到就收集齐了相应的数据。
之后朱慈烺再把这些数据制作成柱状图,取了平均数,然后在从各部派人要来大明现在的各种数据。这一对比发现至少有一半的指标没有达标,
写好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朱慈烺又屁颠屁颠的跑去找崇祯,到乾清宫的时候,王承恩不在,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也不是一直伺候在崇祯身边。
小太监通传了之后,不一会崇祯就召见了他:“坐吧!皇儿不好好读书来此何事?”
朱慈烺把手里的统计报告拿出来递上:“老师们最近在教孩儿前朝得失,孩儿读历代治世和盛世,略有心得想让父皇指正。”
崇祯好奇的站起来走到朱慈烺身边,拿过他的统计报告,朱慈烺一边讲解,崇祯一边细细的看,越看他越惊讶,一直以来他读的书还有他的老师都告诉他以前有多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畅想三代之治,是如何的美好。
但是从来没有人让他看盛世的这些数据,把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都数据化之后,崇祯这一下子就有了不同的感觉。
崇祯奇怪的问道:“皇儿是不是算错了?这历代盛世,人口不及我朝,军队不及我朝,国土面积不及我朝,耕地也没有大明多?”
朱慈烺也疑惑的说道:“是啊孩儿也很奇怪,但是这些数字都是先生们翻阅史书找到的答案,孩儿相信先生们不会骗人的。”
崇祯继续读下面的分析报告,朱慈烺先列举了盛世的共同点,政治清明,军队强大,国库充盈,消灭入侵的外敌,粮价稳定,百姓有田者多,轻徭薄赋等等。
崇祯对于这个数据非常满意,中兴大明一直是他的心愿,但是一直以来他忙的焦头烂额,确不知道该怎么下手,现在有了这个表格,他感觉自己一下子就知道努力的方向了。
崇祯高兴的摸摸朱慈烺的头:“我儿还发现了什么没有?”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父皇,儿臣发现治世和盛世都是出现在朝代初期,孩儿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想请父皇派人帮孩儿找更多的资料,找到其中的原因。”
崇祯愣了一下,这里面的原因他能说出一大堆来,但是看到朱慈烺的表格,他又觉得自己无论怎么说都感觉差了那么一点说服力。
最后他还是想让朱慈烺自己能找到其中的答案,看看他的答案跟自己所知道的是不是一样:“好,皇儿想让谁帮忙?”
朱慈烺挠挠头说道:“孩儿想翻阅永乐大典还有各类藏书,至于人员有诸位老师和内官监派些识字的太监协助应该就行了。”
崇祯想了一下说道:“也好,那我就让王承恩从宫里调些人帮你。”
原因朱慈烺早就知道了,后世有多少人研究过这些东西,不过朱慈烺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内容从一大堆史料里给再次统计出来。
而朱慈烺现在最想让崇祯知道的就是大明现在碰上了小冰河期,让他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后世竺可桢写的气象史的资料中,可以知道历史上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时期确实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关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败引起的。
而朱慈烺现在要做的就是知道答案之后在复制一遍解题过程。可惜他不懂什么气象学。
不过只要把史料归纳总结一下,然后做一个统计,这些事情的脉络还是清晰可循的。
这些事情有些过于危言耸听,朱慈烺也不想闹得满城风雨,所以这次借着这个幌子找崇祯要了一批识字的太监。
宫里面有专门的太监学堂,所以识字的太监不难找,加上太监属于皇家私产,管理起来比那些外面的读书人容易多了。
朱慈烺回去的第二天王承恩就派来了二十个年轻太监,朱慈烺也按照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寻找相应的资料自己手下剩下的十几个太监计算数据统计报表。
已知我国代是个小冰河时期分别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