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崇祯就心塞的看到大明是如何一点点的把辽东关外的土地一点一点丢掉,还有每次战役的得失情况。
朱慈烺介绍道:“父皇,您可以看到虽然大明跟建奴战争偶尔也有胜利,但是大趋势上确是一直在后退的,而且情况在持续恶化,建奴越大越强,而大明的反击能力确越来越弱。”
崇祯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看到一次次失败也没有了一战灭敌的雄心。
朱慈烺指着地图说道:“父皇请看,建奴此次击败林丹汗之后,将整个蒙古收入麾下,加上满洲旗,汉军旗,蒙旗,高丽仆从军,总兵力将第一次超过大明在辽东驻军规模。”
崇祯还是第一次从兵力规模上考虑两国的态势,朱慈烺担心的说道:“至此之后建奴会转入战略进攻阶段,而辽东只能转入战略防守,而蒙古的陷落又导致九边都在建奴袭扰的范围之内,大明需要付出更多的军费才能维持九边的安定。”
崇祯一听到军费就头大,看着这形式怎么也没有想到会严峻到这个地步。
朱慈烺喊了一声:“吴参将。”
吴三桂快步走来:“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高声问道:“吴参将,你自幼生在辽东,可以说见证了建奴寇边至今的整个过程,以你来看,辽东现在首要任务是什么?”
吴三桂看看崇祯,又看看朱慈烺:“回殿下,辽东苦寒,物资全赖关内运送,辽东首要任务当为稳粮道,兴农垦荒,拒敌于锦州之外。”
朱慈烺见吴三桂终于成熟的多了,一来是来的时候也是叫嚣着平辽,要钱要粮进攻建奴,结果几次兵棋推演下来,他才发现即使没有任何掣肘,他也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平辽之策。
崇祯看着原本的勇将竟然出了这么保守的一个主意,立刻皱起眉头:“吴爱卿,你也觉得辽东军不能战胜建奴么?”
吴三桂低头抱拳:“回陛下,非辽东军不能战,只是拼死一战,我辽东军还是有勇气的,但是胜利了,进兵则粮道被袭扰,不进兵敌休整之后又卷土重来,稍有不慎,若是败了,关外之土尽丧。”
崇祯不悦的问道;“为何你们总是强调粮道,为何不带上足够粮草,后方运粮为何不派大军护卫?”
吴三桂不好回答这种军事白痴的问题,朱慈烺低声说道:“父皇,辽东军非齐聚精锐才能跟建奴一战,若是分兵运粮,则前线兵力不足,若是带粮食太多,则行动缓慢。若是后方在派重兵运粮,目前朝廷无兵可派,流寇还在袭扰呢。”
崇祯看看地图,咬牙问道:“若是退守关内,尽起辽东军扫平流寇,然后聚集天下强兵在灭建奴如何?”
朱慈烺摇摇头:“此策不妥,弃守关外,则建奴只需分一两万兵在宁远,大部绕道蒙古则九边皆在其攻击范围,大明处处设防而后处处是漏洞。且流寇之乱不在寇而在民饥荒无食生乱。关宁军至流寇散,关宁军走,灾荒一起,流寇必然复起,而丢掉宁锦防线在夺回可就难了。”
崇祯怀疑的看着朱慈烺:“你中午不是说,关宁军已经无力进攻建奴,只能守城,已经失去了牵制建奴的作用,然后调关宁军入关剿灭流寇么?”
朱慈烺笑了:“父皇,调动一部分关宁军入关不是弃守各城,不会影响后期战略,我大明不仅不能战略收缩,反而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转为战略进攻。况且现在虽然形式不好,但是天命依旧在大明,只要我们不跟着建奴的节奏,对方依然只是小患。”
崇祯期待的问道:“如何战略进攻?”
朱慈烺指着大同地区说道:“父皇请看这里,曹文昭已经在收拢蒙古骑兵,到时大明在招募边军精锐组成西路军,第一步争夺河套,一旦河套地区战事一起,则整个蒙古都会被牵扯其中,进可以威胁科尔沁诸部落,退可以为九边防守做缓冲。”
崇祯想起曹文昭不由得点点头,这确实是一员良将。
朱慈烺接着说道:“至于宣大防线,缺点就在关口众多,建奴破一处则整个防线失效。贼兵在关内朝廷往往调兵救援不及。故此此地需要有强兵父皇有勇士营,有新神机营,还有防疫军,此三军若是练成,必然能让建奴无法横行河北。”
崇祯想到新火铳不禁问道:“你那个火炮研究的怎么样了?”
朱慈烺正准备继续指点江山,崇祯突然问起火炮,他愣了一下才想到:“火炮?哦,已经完成了,父皇要不要看看?正好勇士营有一门,一会去看看?”
崇祯点点头:“你继续说。”
朱慈烺整理一下思绪:“至于辽东这边,就像吴参将说的那样,辽东现在首要问题不是进攻,而是巩固宁锦防线,使建奴不能长驱直入,而后开垦土地,把这里变成进攻辽东的后勤基地和粮仓。随着新式作物的推广,这个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
崇祯皱眉问道:“辽东修大凌河小凌河堡的时候,建奴就曾经多次骚扰,最后导致堡垒废弃,若是在修堡垒建奴会不会再次骚扰?”
朱慈烺点点头:“那是肯定的,大凌河小凌河堡垒修筑规模太大,耗时日久,所以才让建奴有机可乘。不过永平矿发明了一种新式建筑材料,名曰水泥,在配上砖块,堡垒不需三日就可坚固如石,用此物修筑小型棱堡配合新式火枪火炮可防守十倍建奴进攻。”
为了让崇祯理解棱堡,朱慈烺连忙从边上的预制沙盘那里拿出棱堡的模型:“父皇请看,这种堡垒就是棱堡,城墙为多面形,敌攻击任何一边都会三面被攻击,以新式火枪加上火炮,敌军攻击难度成数倍增加。”
崇祯看着这多边形的堡垒忍不住点头,朱慈烺在地图上指出:“我们可以在锦州、松山堡、大茂堡流水堡之间布置更多堡垒为第一道防线。用大福堡、大兴堡、杏山堡为轴设置第二道堡垒防线。在宁远卫以北沿着连山河布置第三道防线。”
朱慈烺介绍道:“父皇,您可以看到虽然大明跟建奴战争偶尔也有胜利,但是大趋势上确是一直在后退的,而且情况在持续恶化,建奴越大越强,而大明的反击能力确越来越弱。”
崇祯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看到一次次失败也没有了一战灭敌的雄心。
朱慈烺指着地图说道:“父皇请看,建奴此次击败林丹汗之后,将整个蒙古收入麾下,加上满洲旗,汉军旗,蒙旗,高丽仆从军,总兵力将第一次超过大明在辽东驻军规模。”
崇祯还是第一次从兵力规模上考虑两国的态势,朱慈烺担心的说道:“至此之后建奴会转入战略进攻阶段,而辽东只能转入战略防守,而蒙古的陷落又导致九边都在建奴袭扰的范围之内,大明需要付出更多的军费才能维持九边的安定。”
崇祯一听到军费就头大,看着这形式怎么也没有想到会严峻到这个地步。
朱慈烺喊了一声:“吴参将。”
吴三桂快步走来:“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高声问道:“吴参将,你自幼生在辽东,可以说见证了建奴寇边至今的整个过程,以你来看,辽东现在首要任务是什么?”
吴三桂看看崇祯,又看看朱慈烺:“回殿下,辽东苦寒,物资全赖关内运送,辽东首要任务当为稳粮道,兴农垦荒,拒敌于锦州之外。”
朱慈烺见吴三桂终于成熟的多了,一来是来的时候也是叫嚣着平辽,要钱要粮进攻建奴,结果几次兵棋推演下来,他才发现即使没有任何掣肘,他也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平辽之策。
崇祯看着原本的勇将竟然出了这么保守的一个主意,立刻皱起眉头:“吴爱卿,你也觉得辽东军不能战胜建奴么?”
吴三桂低头抱拳:“回陛下,非辽东军不能战,只是拼死一战,我辽东军还是有勇气的,但是胜利了,进兵则粮道被袭扰,不进兵敌休整之后又卷土重来,稍有不慎,若是败了,关外之土尽丧。”
崇祯不悦的问道;“为何你们总是强调粮道,为何不带上足够粮草,后方运粮为何不派大军护卫?”
吴三桂不好回答这种军事白痴的问题,朱慈烺低声说道:“父皇,辽东军非齐聚精锐才能跟建奴一战,若是分兵运粮,则前线兵力不足,若是带粮食太多,则行动缓慢。若是后方在派重兵运粮,目前朝廷无兵可派,流寇还在袭扰呢。”
崇祯看看地图,咬牙问道:“若是退守关内,尽起辽东军扫平流寇,然后聚集天下强兵在灭建奴如何?”
朱慈烺摇摇头:“此策不妥,弃守关外,则建奴只需分一两万兵在宁远,大部绕道蒙古则九边皆在其攻击范围,大明处处设防而后处处是漏洞。且流寇之乱不在寇而在民饥荒无食生乱。关宁军至流寇散,关宁军走,灾荒一起,流寇必然复起,而丢掉宁锦防线在夺回可就难了。”
崇祯怀疑的看着朱慈烺:“你中午不是说,关宁军已经无力进攻建奴,只能守城,已经失去了牵制建奴的作用,然后调关宁军入关剿灭流寇么?”
朱慈烺笑了:“父皇,调动一部分关宁军入关不是弃守各城,不会影响后期战略,我大明不仅不能战略收缩,反而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转为战略进攻。况且现在虽然形式不好,但是天命依旧在大明,只要我们不跟着建奴的节奏,对方依然只是小患。”
崇祯期待的问道:“如何战略进攻?”
朱慈烺指着大同地区说道:“父皇请看这里,曹文昭已经在收拢蒙古骑兵,到时大明在招募边军精锐组成西路军,第一步争夺河套,一旦河套地区战事一起,则整个蒙古都会被牵扯其中,进可以威胁科尔沁诸部落,退可以为九边防守做缓冲。”
崇祯想起曹文昭不由得点点头,这确实是一员良将。
朱慈烺接着说道:“至于宣大防线,缺点就在关口众多,建奴破一处则整个防线失效。贼兵在关内朝廷往往调兵救援不及。故此此地需要有强兵父皇有勇士营,有新神机营,还有防疫军,此三军若是练成,必然能让建奴无法横行河北。”
崇祯想到新火铳不禁问道:“你那个火炮研究的怎么样了?”
朱慈烺正准备继续指点江山,崇祯突然问起火炮,他愣了一下才想到:“火炮?哦,已经完成了,父皇要不要看看?正好勇士营有一门,一会去看看?”
崇祯点点头:“你继续说。”
朱慈烺整理一下思绪:“至于辽东这边,就像吴参将说的那样,辽东现在首要问题不是进攻,而是巩固宁锦防线,使建奴不能长驱直入,而后开垦土地,把这里变成进攻辽东的后勤基地和粮仓。随着新式作物的推广,这个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
崇祯皱眉问道:“辽东修大凌河小凌河堡的时候,建奴就曾经多次骚扰,最后导致堡垒废弃,若是在修堡垒建奴会不会再次骚扰?”
朱慈烺点点头:“那是肯定的,大凌河小凌河堡垒修筑规模太大,耗时日久,所以才让建奴有机可乘。不过永平矿发明了一种新式建筑材料,名曰水泥,在配上砖块,堡垒不需三日就可坚固如石,用此物修筑小型棱堡配合新式火枪火炮可防守十倍建奴进攻。”
为了让崇祯理解棱堡,朱慈烺连忙从边上的预制沙盘那里拿出棱堡的模型:“父皇请看,这种堡垒就是棱堡,城墙为多面形,敌攻击任何一边都会三面被攻击,以新式火枪加上火炮,敌军攻击难度成数倍增加。”
崇祯看着这多边形的堡垒忍不住点头,朱慈烺在地图上指出:“我们可以在锦州、松山堡、大茂堡流水堡之间布置更多堡垒为第一道防线。用大福堡、大兴堡、杏山堡为轴设置第二道堡垒防线。在宁远卫以北沿着连山河布置第三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