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正要跟崇祯解释一下练兵并不着急,突然外面东厂的方化正匆匆进来:“皇上,宁夏急报。”
现在东厂依靠跟锦衣卫南镇府司的良好关系,建立了联合的信鸽情报网络。
朱慈烺也有意把这部分交给东厂管辖,前一阵子朱慈烺突然发现,因为朝廷自己的驿递系统效率缓慢,崇祯的很多消息都是靠锦衣卫获得。
准确的是锦衣卫南镇府司的情报往,那么问题来了,以前南镇府司并没有情报网络,朱慈烺建立情报网是为自己服务的。
但是没想到情报网这么优秀,一不心做成邻一。
按照锦衣卫南镇府司的情报上报流程,情报经过破译、汇总、分析之后会根据紧急程度递交给朱慈烺或直接封存。
而崇祯获得情报的方法,主要看朱慈烺的心情,朱慈烺要是觉得这事应该让崇祯知道,那么情报就会给皇帝传抄一份,要是无所谓,那么就不会让皇帝知道。
当朱慈烺惊觉自己这么干好像有闭塞崇祯帝的耳目的嫌疑之后,朱慈烺立刻对情报传递系统进行了改进。
为了撇清自己的嫌疑,朱慈烺就联合了东厂一起共享情报传递路径,甚至共享了情报。
这也是方正化来送消息的原因,要是朱慈烺没有在崇祯这里,而是在东宫那么他应该会跟崇祯一起获得这个消息。
崇祯看了送来的急报之后,先是皱眉,后又大怒,接着拍案而起:“混账,一个个欲壑难填,竟然威胁官府进行兵变!
镇压!一定要镇压,以儆效尤,来人传曹化淳来!”
朱慈烺一惊:“兵变?严重到这个地步了?要调勇士营镇压?”
崇祯看了朱慈烺一样,把奏报递给他:“宁夏卫指挥使上奏,卫所士兵因不满待遇,挪用运往蒙古的物资,被发现收缴之后不思悔改意图兵变威胁。”
朱慈烺接过奏报皱眉看了起来,看到后面朱慈烺看出了问题:“父皇,这不对啊!”
崇祯接过奏报:“哦?有什么不对?”
朱慈烺想了想:“从去年开始为了维持河套地区的稳定,儿臣就不停在宁夏卫那里采购物资运往河套。
为了激发当地卫所士卒的积极性,每一次运输都有奖赏,而且优先拨付了欠响,考虑到当地环境不好,今年儿臣又拨付了各种红薯土豆玉米良种去当地试种。
为了安定人心,又拨付了粮食让他们不必为口粮担忧,如此优厚的待遇,这些士卒怎么会有不满?”
崇祯看看奏报:“上面不是了,因为不满蒙古饶待遇比他们好,所以挪用物资。”
朱慈烺摇摇头:“那就更不对了,父皇可还记得,为了增加河套的汉人数量还有军事实力,您去年可是下过一道旨意:
凡是宁夏、山西和陕西之民有愿意到宁夏耕种者,发给口粮农具并每人田五亩,只要连续种植十年之后,这些田地都归个人所樱
而且为了鼓励军户到河套垦荒而不是加入流寇,特许军户也可以申请前往,各卫所要给军户开具证明,并提供口粮。
如此优厚的条件,他们要是不满那边的饶待遇好,他们大可以自己去那边呀。
再有蒙古人有什么好羡慕的,那些人现在不都是在给咱们打工,才混个温饱,朝廷又没有多给一点赏赐,他们为啥羡慕?羡慕对方干活累么?”
朱慈烺这么一,崇祯也发现了问题,确实这个奏报一开始看确实写的清楚明白,但是这仔细一推敲,立刻就问题多多了。
崇祯冷冷的看了方正化一眼,方正化连忙躬身:“奴婢这就派人去查!”
崇祯敲着桌子:“不,你自己亲自去,务必给朕把事情查清楚,朕不想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想放过一个坏人!”
崇祯敲敲桌子道:“兵变之事不可不防,命令曹文部做好准备,一旦宁夏有事立刻南下支援。
命令洪承畴立刻派人安抚宁夏士卒,防止兵变扩大。命令锦衣卫协助调查,务必把事情查清楚。”
自从崇祯登基以来,兵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不满调动兵变,上官被逮捕兵变,粮饷不按时发放兵变,大胜仗没有奖赏兵变,大败仗要被罚了兵变。
甚至到后来发展成左良玉这种,以兵变为借口抢劫百姓,以兵变为借威胁朝廷的恶**件。
这种事情从左良玉达到**,也应为左良玉军的被清算陷入低谷,自从左良玉父子被凌迟之后,各地敢于兵变威胁朝廷的明显减少了。
特别是新军逐渐强势之后,这些人发现朝廷并不是非他们不可,而且离开他们反而做的更好,他们也就变得有逼数多了。
就像祖宽,明知道朝廷有意调他去西北,就是为了限制祖家,但是他还是乖乖的去了。
这要是放在以前,老子要是不乐意,直接回东北老家去,到时候你朝廷想要请动我还是要花大价钱!
现在他就不敢了,建奴都干不过新军他哪里敢乱来,从中原回辽东肯定要过河北,现在京城可是驻扎着大量的新军。
他这五千人,人家随随便便的就给剿灭了,祖宽这样的骄兵悍将都怂了,其余的谁还敢乱来。
就算有规模的兵变,现在朝廷也腾出手了,不需要安抚了,直接调兵给你剿灭了!
加上自从统计司掌握财权之后,军饷一直按时发放,各种欠响开始清理,军队的日子明显好过的多了。
有吃有喝谁闲的没事去搞兵变?吃饱了撑的么!
所以这个宁夏兵变肯定有大问题,这么优渥的条件,这些人搞兵变,那不是闲的么!
因为兵变的事情,朱慈烺跟崇祯的谈话也就此终止了,朱慈烺告辞回到东宫。
到东宫之后贵喜正在呈上今的情报汇编,朱慈烺翻到宁夏的事情。
锦衣卫的情报跟东厂的又不一样,东厂上报的是那些士卒不满待遇作乱,但是锦衣卫的情报确是监军伙同卫所军官贪污军饷,盗窃运往蒙古的物资。
现在东厂依靠跟锦衣卫南镇府司的良好关系,建立了联合的信鸽情报网络。
朱慈烺也有意把这部分交给东厂管辖,前一阵子朱慈烺突然发现,因为朝廷自己的驿递系统效率缓慢,崇祯的很多消息都是靠锦衣卫获得。
准确的是锦衣卫南镇府司的情报往,那么问题来了,以前南镇府司并没有情报网络,朱慈烺建立情报网是为自己服务的。
但是没想到情报网这么优秀,一不心做成邻一。
按照锦衣卫南镇府司的情报上报流程,情报经过破译、汇总、分析之后会根据紧急程度递交给朱慈烺或直接封存。
而崇祯获得情报的方法,主要看朱慈烺的心情,朱慈烺要是觉得这事应该让崇祯知道,那么情报就会给皇帝传抄一份,要是无所谓,那么就不会让皇帝知道。
当朱慈烺惊觉自己这么干好像有闭塞崇祯帝的耳目的嫌疑之后,朱慈烺立刻对情报传递系统进行了改进。
为了撇清自己的嫌疑,朱慈烺就联合了东厂一起共享情报传递路径,甚至共享了情报。
这也是方正化来送消息的原因,要是朱慈烺没有在崇祯这里,而是在东宫那么他应该会跟崇祯一起获得这个消息。
崇祯看了送来的急报之后,先是皱眉,后又大怒,接着拍案而起:“混账,一个个欲壑难填,竟然威胁官府进行兵变!
镇压!一定要镇压,以儆效尤,来人传曹化淳来!”
朱慈烺一惊:“兵变?严重到这个地步了?要调勇士营镇压?”
崇祯看了朱慈烺一样,把奏报递给他:“宁夏卫指挥使上奏,卫所士兵因不满待遇,挪用运往蒙古的物资,被发现收缴之后不思悔改意图兵变威胁。”
朱慈烺接过奏报皱眉看了起来,看到后面朱慈烺看出了问题:“父皇,这不对啊!”
崇祯接过奏报:“哦?有什么不对?”
朱慈烺想了想:“从去年开始为了维持河套地区的稳定,儿臣就不停在宁夏卫那里采购物资运往河套。
为了激发当地卫所士卒的积极性,每一次运输都有奖赏,而且优先拨付了欠响,考虑到当地环境不好,今年儿臣又拨付了各种红薯土豆玉米良种去当地试种。
为了安定人心,又拨付了粮食让他们不必为口粮担忧,如此优厚的待遇,这些士卒怎么会有不满?”
崇祯看看奏报:“上面不是了,因为不满蒙古饶待遇比他们好,所以挪用物资。”
朱慈烺摇摇头:“那就更不对了,父皇可还记得,为了增加河套的汉人数量还有军事实力,您去年可是下过一道旨意:
凡是宁夏、山西和陕西之民有愿意到宁夏耕种者,发给口粮农具并每人田五亩,只要连续种植十年之后,这些田地都归个人所樱
而且为了鼓励军户到河套垦荒而不是加入流寇,特许军户也可以申请前往,各卫所要给军户开具证明,并提供口粮。
如此优厚的条件,他们要是不满那边的饶待遇好,他们大可以自己去那边呀。
再有蒙古人有什么好羡慕的,那些人现在不都是在给咱们打工,才混个温饱,朝廷又没有多给一点赏赐,他们为啥羡慕?羡慕对方干活累么?”
朱慈烺这么一,崇祯也发现了问题,确实这个奏报一开始看确实写的清楚明白,但是这仔细一推敲,立刻就问题多多了。
崇祯冷冷的看了方正化一眼,方正化连忙躬身:“奴婢这就派人去查!”
崇祯敲着桌子:“不,你自己亲自去,务必给朕把事情查清楚,朕不想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想放过一个坏人!”
崇祯敲敲桌子道:“兵变之事不可不防,命令曹文部做好准备,一旦宁夏有事立刻南下支援。
命令洪承畴立刻派人安抚宁夏士卒,防止兵变扩大。命令锦衣卫协助调查,务必把事情查清楚。”
自从崇祯登基以来,兵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不满调动兵变,上官被逮捕兵变,粮饷不按时发放兵变,大胜仗没有奖赏兵变,大败仗要被罚了兵变。
甚至到后来发展成左良玉这种,以兵变为借口抢劫百姓,以兵变为借威胁朝廷的恶**件。
这种事情从左良玉达到**,也应为左良玉军的被清算陷入低谷,自从左良玉父子被凌迟之后,各地敢于兵变威胁朝廷的明显减少了。
特别是新军逐渐强势之后,这些人发现朝廷并不是非他们不可,而且离开他们反而做的更好,他们也就变得有逼数多了。
就像祖宽,明知道朝廷有意调他去西北,就是为了限制祖家,但是他还是乖乖的去了。
这要是放在以前,老子要是不乐意,直接回东北老家去,到时候你朝廷想要请动我还是要花大价钱!
现在他就不敢了,建奴都干不过新军他哪里敢乱来,从中原回辽东肯定要过河北,现在京城可是驻扎着大量的新军。
他这五千人,人家随随便便的就给剿灭了,祖宽这样的骄兵悍将都怂了,其余的谁还敢乱来。
就算有规模的兵变,现在朝廷也腾出手了,不需要安抚了,直接调兵给你剿灭了!
加上自从统计司掌握财权之后,军饷一直按时发放,各种欠响开始清理,军队的日子明显好过的多了。
有吃有喝谁闲的没事去搞兵变?吃饱了撑的么!
所以这个宁夏兵变肯定有大问题,这么优渥的条件,这些人搞兵变,那不是闲的么!
因为兵变的事情,朱慈烺跟崇祯的谈话也就此终止了,朱慈烺告辞回到东宫。
到东宫之后贵喜正在呈上今的情报汇编,朱慈烺翻到宁夏的事情。
锦衣卫的情报跟东厂的又不一样,东厂上报的是那些士卒不满待遇作乱,但是锦衣卫的情报确是监军伙同卫所军官贪污军饷,盗窃运往蒙古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