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御史突然站出来:“陛下,臣觉得,此事可以在报纸上公布,以警示世人。”
崇祯想了一下正要答应朱慈烺连忙站出来:“父皇,儿臣觉得不妥。”
大臣奇怪的看着朱慈烺,太子今天竟然说话了?稀奇啊!太子虽然每隔一天会上朝一次,但是说话的次数确屈指可数。
莫不是因为牵扯到报纸?但是以往大臣建议把事情登上报纸,也没有见太子啃声过。就像报纸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这种事太子应该不会反对才是?今天怎么改性了。
崇祯也惊异于朱慈烺突然说话,平时的时候朱慈烺不是在假寐,就是发呆神游天外,今天竟然说话了。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这些人所涉及的案件,很多都是牵连之后审问才说出来的。
父皇请想,如果登上报纸,那对于好人自然能警示,但是对于恶人呢?他们是不是会想,这样的案子衙门破不了,他们会不会模仿?
知识这种东西,只会让好人越好坏人越坏,如果因此而导致其他人因此受害,弊端远大于收益。”
崇祯想了想觉得朱慈烺说的有道理:“那就不要公布了”
散朝之后,崇祯又把朱慈烺留下:“今天你对这报纸公布之事为何如此反对?”
朱慈烺抱拳:“父皇,这事并不体面,若是公布出去,对朝廷的名声害大过于利。”
崇祯不解的看着他。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请想,大家看到报导第一时间肯定是恨这些坏人,然后对朝廷的处理觉得大快人心。
但是之后呢?他们会想,为什么这些人有的杀了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上百个才被发现处置。
要是朝廷早点发现那么很多人是不是不会死?
朝廷为什么没有提前发现?是无能?还是庸碌?或者朝廷根本发现不了?
这无疑事对朝廷威望的伤害,对皇家声誉的伤害。”
崇祯也一下子明白过来,人心这种东西从来都不会满足,皇家的威严比起什么狗屁正义更重要。
朱慈烺接着说道:“况且,迟到的正义已经不是正义,他顶多算是对百姓的宽慰,而不是对死者的慰藉。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朝廷的失误,真的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犯错的虽然是官员,但是官员确是父皇选的。还有就是这两年一直宣传的天下太平大治,大治之下竟然有如此多的肮脏龌蹉,这岂不是咱们自己打自己的脸。”
后世某个十全老人,为了自己的十全名号,不惜责令地方官员不得上报案件反叛等事务粉饰太平。
朱慈烺这么说跟那一位比已经算好的了。
崇祯听完立刻觉得朱慈烺说得对,这种事情确实不易宣扬。
崇祯叹了口气:“没想到堂堂大明朗朗乾坤竟然发生这种骇人听闻之事,皇儿这次行动大善,锦衣卫做的不错!当赏”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儿臣已经赏过了咱们快没钱了不能在浪费”
崇祯尴尬的摸摸鼻子:“啊?没钱了?今年预算超支很严重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今年预算亏空了一千万多两,去年还能依靠卖地卖产业弥补亏空。
但是咱们处理宗室问题的时候分出去了绝大部分土地,现在咱们手里没有地了。”
崇祯摩挲着椅子:“那这一千万两皇儿你准备怎么弥补这个亏空呢?”
说道这个朱慈烺开心的笑了:“目前儿臣已经在倭国出售武器,打算以此弥补一部分亏空,而且南方新开辟的甘蔗田让咱们的制糖今年收入会倍增。
草原上的盐铁贸易量也在增加。如果运气好年底之前这一千万两的亏空应该能补上。”
崇祯松了一口气:“以前啊,这朝廷一年收入几百万,虽然扣扣索索的,但是也能过日子。
现在咱们收入增加了这么多,税收加上皇明商号一年也超过了四千万两,怎么反而越来窟窿越大?”
朱慈烺呵呵笑着:“那时正因为收入不够,父皇才像一个糊裱匠一样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接过外患为除内忧又起。
现在父皇手里钱多了,这干的不再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活,自然是大明的江山越来越稳固。
正因为有父皇这两年的努力,咱们大明才能再次稳定下来,止住了颓势,父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崇祯听到朱慈烺的夸奖心里也美滋滋的:“以前朕虽然觉得朝政愈发艰难,官员人浮于事,朝堂贪污成风,武将怕死不敢战。流寇乱域内,建奴范边于外。
但是朕觉得这些只不过是小问题,即使流寇建奴消灭了也就好了。
前年啊,你刚束发独居,就统计出了大明的大灾是遇到数百年一遇的寒季。
朕那时才觉得大明危如累卵,才真的战战兢兢,之后又是各种统计,让朕茅塞顿开,终于知道大明的问题在何处。
之后经营皇明商号,练新军,这些事情无不是皇儿的功劳,大明能有今日之安定,朕固然有功劳,但是皇儿的也功不可没!”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就是这盖房子的大匠,儿臣就像您手下的帮工,这帮工递材料在勤快,这大匠要是不垒起来,那也没用不是。
所以这功劳肯定是父皇的,咱们父子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块想,所为的正是大明万世不易之基业,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之孙后代不是。”
崇祯微笑着说道:“皇儿这话说的中肯,他们每天高呼着皇帝万万岁,但是纵观古今上下五千年,也没有见哪个皇上活过百岁的,咱们就得就是俯仰之间无愧于心罢了!”
朱慈烺接着说道:“通过这件事,儿臣觉得,这民间的恶,比起外敌还要可恶,外敌犹豫疾病侵之在皮肤,但是这民间这些罪恶犹如疫病在心肺。
皮肤之疾,药石可医,但是心肺之疾如果任其溃烂,则伤及性命。
所以儿臣打算,近一步打击这些为恶者。”
崇祯眉毛一挑:“哦?皇儿打算如何做?”
崇祯想了一下正要答应朱慈烺连忙站出来:“父皇,儿臣觉得不妥。”
大臣奇怪的看着朱慈烺,太子今天竟然说话了?稀奇啊!太子虽然每隔一天会上朝一次,但是说话的次数确屈指可数。
莫不是因为牵扯到报纸?但是以往大臣建议把事情登上报纸,也没有见太子啃声过。就像报纸跟他没有关系一样。
这种事太子应该不会反对才是?今天怎么改性了。
崇祯也惊异于朱慈烺突然说话,平时的时候朱慈烺不是在假寐,就是发呆神游天外,今天竟然说话了。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这些人所涉及的案件,很多都是牵连之后审问才说出来的。
父皇请想,如果登上报纸,那对于好人自然能警示,但是对于恶人呢?他们是不是会想,这样的案子衙门破不了,他们会不会模仿?
知识这种东西,只会让好人越好坏人越坏,如果因此而导致其他人因此受害,弊端远大于收益。”
崇祯想了想觉得朱慈烺说的有道理:“那就不要公布了”
散朝之后,崇祯又把朱慈烺留下:“今天你对这报纸公布之事为何如此反对?”
朱慈烺抱拳:“父皇,这事并不体面,若是公布出去,对朝廷的名声害大过于利。”
崇祯不解的看着他。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请想,大家看到报导第一时间肯定是恨这些坏人,然后对朝廷的处理觉得大快人心。
但是之后呢?他们会想,为什么这些人有的杀了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上百个才被发现处置。
要是朝廷早点发现那么很多人是不是不会死?
朝廷为什么没有提前发现?是无能?还是庸碌?或者朝廷根本发现不了?
这无疑事对朝廷威望的伤害,对皇家声誉的伤害。”
崇祯也一下子明白过来,人心这种东西从来都不会满足,皇家的威严比起什么狗屁正义更重要。
朱慈烺接着说道:“况且,迟到的正义已经不是正义,他顶多算是对百姓的宽慰,而不是对死者的慰藉。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朝廷的失误,真的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犯错的虽然是官员,但是官员确是父皇选的。还有就是这两年一直宣传的天下太平大治,大治之下竟然有如此多的肮脏龌蹉,这岂不是咱们自己打自己的脸。”
后世某个十全老人,为了自己的十全名号,不惜责令地方官员不得上报案件反叛等事务粉饰太平。
朱慈烺这么说跟那一位比已经算好的了。
崇祯听完立刻觉得朱慈烺说得对,这种事情确实不易宣扬。
崇祯叹了口气:“没想到堂堂大明朗朗乾坤竟然发生这种骇人听闻之事,皇儿这次行动大善,锦衣卫做的不错!当赏”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儿臣已经赏过了咱们快没钱了不能在浪费”
崇祯尴尬的摸摸鼻子:“啊?没钱了?今年预算超支很严重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今年预算亏空了一千万多两,去年还能依靠卖地卖产业弥补亏空。
但是咱们处理宗室问题的时候分出去了绝大部分土地,现在咱们手里没有地了。”
崇祯摩挲着椅子:“那这一千万两皇儿你准备怎么弥补这个亏空呢?”
说道这个朱慈烺开心的笑了:“目前儿臣已经在倭国出售武器,打算以此弥补一部分亏空,而且南方新开辟的甘蔗田让咱们的制糖今年收入会倍增。
草原上的盐铁贸易量也在增加。如果运气好年底之前这一千万两的亏空应该能补上。”
崇祯松了一口气:“以前啊,这朝廷一年收入几百万,虽然扣扣索索的,但是也能过日子。
现在咱们收入增加了这么多,税收加上皇明商号一年也超过了四千万两,怎么反而越来窟窿越大?”
朱慈烺呵呵笑着:“那时正因为收入不够,父皇才像一个糊裱匠一样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接过外患为除内忧又起。
现在父皇手里钱多了,这干的不再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活,自然是大明的江山越来越稳固。
正因为有父皇这两年的努力,咱们大明才能再次稳定下来,止住了颓势,父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崇祯听到朱慈烺的夸奖心里也美滋滋的:“以前朕虽然觉得朝政愈发艰难,官员人浮于事,朝堂贪污成风,武将怕死不敢战。流寇乱域内,建奴范边于外。
但是朕觉得这些只不过是小问题,即使流寇建奴消灭了也就好了。
前年啊,你刚束发独居,就统计出了大明的大灾是遇到数百年一遇的寒季。
朕那时才觉得大明危如累卵,才真的战战兢兢,之后又是各种统计,让朕茅塞顿开,终于知道大明的问题在何处。
之后经营皇明商号,练新军,这些事情无不是皇儿的功劳,大明能有今日之安定,朕固然有功劳,但是皇儿的也功不可没!”
朱慈烺笑着说道:“父皇就是这盖房子的大匠,儿臣就像您手下的帮工,这帮工递材料在勤快,这大匠要是不垒起来,那也没用不是。
所以这功劳肯定是父皇的,咱们父子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块想,所为的正是大明万世不易之基业,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之孙后代不是。”
崇祯微笑着说道:“皇儿这话说的中肯,他们每天高呼着皇帝万万岁,但是纵观古今上下五千年,也没有见哪个皇上活过百岁的,咱们就得就是俯仰之间无愧于心罢了!”
朱慈烺接着说道:“通过这件事,儿臣觉得,这民间的恶,比起外敌还要可恶,外敌犹豫疾病侵之在皮肤,但是这民间这些罪恶犹如疫病在心肺。
皮肤之疾,药石可医,但是心肺之疾如果任其溃烂,则伤及性命。
所以儿臣打算,近一步打击这些为恶者。”
崇祯眉毛一挑:“哦?皇儿打算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