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校坚其实就一直躲藏在北城门附近。
距离北门仅有百多丈之远的街区大片民居,有一处早在多年前就被刘台山有心买下的深宅大院。
当然了,当初出手买下时,图得是离北城门咫尺之遥,方便刘氏产业进出,而且刘校坚又是北门守城官,值更时也不用从北城到东城来回奔波。
谁想到,这座院子现在反而成了他们的救命之地。还好当初买下时,因为事关产业囤货机密,所以没有几个人知道。
而刘校坚最初在此躲了几天,原本是要摸出城去,在附近的刘氏产业再潜伏下去,看看状况再定的。
不过,刘台山被抓了差,因为一直没有收到他的消息,刘校坚也就没有动窝,耐着性子,每日惴惴不安而又充满期待地等着他父亲最后的定夺。
父子俩儿此前商议的初步方案是,倘若吴氏一族最终铁了心北投鞑子,他们就要哪怕舍弃了这宁远一线的所有产业,也要想尽一切法子离开这片伤心之地,同时也是是非之地。
当然,如果有更好的选择,甚至无需抛家舍业继续留在山海关是最好的了。这个结果,唯一出路就是有比吴三桂更强横的势力保住他们的家园,而且还是鞑子的死敌。
目前来看,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也就出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一家了。
至于刘台山心属的南-京朝廷,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连京城这边都支离破碎了,他们那边恐怕更是烂泥扶不墙,最好不要去指望他们……
第二天,刘校望便将几个北城门守卒找了过来的消息,传递到了刘校坚手中。
刘校坚其实不用多想,就猜出了他们的来意。
因为,在他躲藏在此的日日夜夜,哪一天,除了吃饭睡觉,他不是两眼都紧盯在北城门口?
北门近来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百户康老八他们那几十个不堪其辱而奋起抗争的士卒,他都一一看在眼里。
昔日的袍泽,就这样被人欺凌,甚至肆意追杀。而吴三桂已经引着大军回归多日,竟然对此不闻不问。这让原本还对吴三桂抱有一丝冀望的刘校坚,彻底死心。
所以,接到刘校望的通报后,刘校坚心里也是一阵激荡,就在脑海中酝酿的一个大胆念头,也在这一刻,再也遏制不住地一阵阵冒来。
他决定,今晚就开始行动,哪怕没有接到父亲传回来的最终去留确信,他也要以身犯险,去找他这些原来的袍泽们,等待时机,一旦刘宗敏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他们就干一票大的出来!
刘校坚知道,从今天眼睁睁看着那三百鞑子兵犹如主人般地纵马走过他曾经坚守的这道北城门那刻起,吴氏一族,就算彻底在他心里崩塌了……
同样为山海关城里的自己府邸担惊受怕着的,还有身不由己深陷在刘宗敏大军中的刘台山。
经过双方最初各怀鬼胎的假意接触后,现在两边基本都大致摸清了各自底细。
所以,最近两天,双方都已心照不宣地安静了下来。
刘宗敏不再假模假样地每日都要召见以李友松为主的所谓“边关六大儒”使团。
李友松他们这边,也不再虚与委蛇地每天都要去刘宗敏大帐前问一遍,今日权将军也没有闲暇会面。
当然这都是表面的,私底下还是依然暗流涌动。
比如,同为“边关六大儒”的使团,同样的,几乎也是一人一个心思,每天都各自瞪着两眼,一边警惕着别人的任何举动,一边挖空心思地寻找任何机会,试图找到与刘宗敏独自见面的良机。
这里面,稍稍占据了一些优势的,还是刘台山。
因为,李友松跟他是一边的,也是对北方建奴恨之入骨,是坚决的反对投降鞑子的保皇派。
这一日,一个机会终于来了。
刘宗敏派人找到李友松,突然提出了一个此前从未提到过的要求:
现在,十万大军已经连克除山海关本城、卫城以外的所有大小城池,同样也完成了对山海关的包围之势,只等闯王最后一声令下,三军便要发起总攻。
有鉴于此,为了鉴别吴三桂归顺的真假,同时也为了整个北地边关再遭战火的生灵涂炭,所以闯王决定再给吴三桂一个机会——
打开城门,放刘宗敏旗下最为精锐的中吉营八百轻骑入城,并划拨一块营地供其驻扎。
同时,开放面临十万大军方向的东城门,由刘宗敏旗下的另一支后劲营三百刀盾兵,两百火铳手,与吴三桂原有的城防兵共同值守。
如果吴三桂无条件地答应驻军,并在三日内完成,刘宗敏则率十万大军回撤到最后攻克的邻近城池,偃旗息鼓,整军备战,待吴三桂正式归顺,并引军并入大顺军之后,争取在夏初对鞑子展开全面北伐,以彻底平定北方。
这样一来,“边关六大儒”中就得有一个人临时抽出来,与刘宗敏指定的这支入城兵马一道,前往山海关洽谈。
得到刘宗敏亲自召见,并一举拿到手令的李友松,顿时喜出望外,回到营地,便火速叫来了刘台山。
“刘兄,天大喜事,汝侯今日将我找去,亲自下达了要求驻军山海关的测试令。依我估计,吴三桂十有**就要露出狐狸尾巴,到时一定就会慌了手脚,就看他敢不敢当场就翻脸了!”
“不过,汝侯已经集结了一支千多人的精锐,我们这边需要分出一人引路,同时充当双方的接洽信使。”
“为了不让别的人插手此事,借机坏事,刘兄,这个信使,就只能从我二人中选一个了。”
刘台山马毫不犹豫道:
“那正好呀,咱们不是早就商量定了么?你继续留守在此看着其他人,我去当这个信使。”
“而且,你是真正的大儒,平日就一个书院,教书育人,再无其他牵扯,不像我,多多少少还有一个犬子是千户,怎么说手里也有一些生死弟兄,当此千钧一发之际,正好用!”
李友松点点头:
“不瞒刘兄,我也是这样想的。”
“只是刘兄呀,方才的话你可听清了?万一那吴三桂露出马脚,他北投鞑子的计谋再也包藏不住,一旦当场翻脸,汝侯派去的千多兵马其实就是羊入虎口,你也会有性命之忧啊!”
刘台山笑了,一脸淡然道:
“无妨,为山海关献身,总好过被吴三桂裹挟到鞑子那边生不如死的好!”
距离北门仅有百多丈之远的街区大片民居,有一处早在多年前就被刘台山有心买下的深宅大院。
当然了,当初出手买下时,图得是离北城门咫尺之遥,方便刘氏产业进出,而且刘校坚又是北门守城官,值更时也不用从北城到东城来回奔波。
谁想到,这座院子现在反而成了他们的救命之地。还好当初买下时,因为事关产业囤货机密,所以没有几个人知道。
而刘校坚最初在此躲了几天,原本是要摸出城去,在附近的刘氏产业再潜伏下去,看看状况再定的。
不过,刘台山被抓了差,因为一直没有收到他的消息,刘校坚也就没有动窝,耐着性子,每日惴惴不安而又充满期待地等着他父亲最后的定夺。
父子俩儿此前商议的初步方案是,倘若吴氏一族最终铁了心北投鞑子,他们就要哪怕舍弃了这宁远一线的所有产业,也要想尽一切法子离开这片伤心之地,同时也是是非之地。
当然,如果有更好的选择,甚至无需抛家舍业继续留在山海关是最好的了。这个结果,唯一出路就是有比吴三桂更强横的势力保住他们的家园,而且还是鞑子的死敌。
目前来看,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也就出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一家了。
至于刘台山心属的南-京朝廷,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连京城这边都支离破碎了,他们那边恐怕更是烂泥扶不墙,最好不要去指望他们……
第二天,刘校望便将几个北城门守卒找了过来的消息,传递到了刘校坚手中。
刘校坚其实不用多想,就猜出了他们的来意。
因为,在他躲藏在此的日日夜夜,哪一天,除了吃饭睡觉,他不是两眼都紧盯在北城门口?
北门近来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百户康老八他们那几十个不堪其辱而奋起抗争的士卒,他都一一看在眼里。
昔日的袍泽,就这样被人欺凌,甚至肆意追杀。而吴三桂已经引着大军回归多日,竟然对此不闻不问。这让原本还对吴三桂抱有一丝冀望的刘校坚,彻底死心。
所以,接到刘校望的通报后,刘校坚心里也是一阵激荡,就在脑海中酝酿的一个大胆念头,也在这一刻,再也遏制不住地一阵阵冒来。
他决定,今晚就开始行动,哪怕没有接到父亲传回来的最终去留确信,他也要以身犯险,去找他这些原来的袍泽们,等待时机,一旦刘宗敏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他们就干一票大的出来!
刘校坚知道,从今天眼睁睁看着那三百鞑子兵犹如主人般地纵马走过他曾经坚守的这道北城门那刻起,吴氏一族,就算彻底在他心里崩塌了……
同样为山海关城里的自己府邸担惊受怕着的,还有身不由己深陷在刘宗敏大军中的刘台山。
经过双方最初各怀鬼胎的假意接触后,现在两边基本都大致摸清了各自底细。
所以,最近两天,双方都已心照不宣地安静了下来。
刘宗敏不再假模假样地每日都要召见以李友松为主的所谓“边关六大儒”使团。
李友松他们这边,也不再虚与委蛇地每天都要去刘宗敏大帐前问一遍,今日权将军也没有闲暇会面。
当然这都是表面的,私底下还是依然暗流涌动。
比如,同为“边关六大儒”的使团,同样的,几乎也是一人一个心思,每天都各自瞪着两眼,一边警惕着别人的任何举动,一边挖空心思地寻找任何机会,试图找到与刘宗敏独自见面的良机。
这里面,稍稍占据了一些优势的,还是刘台山。
因为,李友松跟他是一边的,也是对北方建奴恨之入骨,是坚决的反对投降鞑子的保皇派。
这一日,一个机会终于来了。
刘宗敏派人找到李友松,突然提出了一个此前从未提到过的要求:
现在,十万大军已经连克除山海关本城、卫城以外的所有大小城池,同样也完成了对山海关的包围之势,只等闯王最后一声令下,三军便要发起总攻。
有鉴于此,为了鉴别吴三桂归顺的真假,同时也为了整个北地边关再遭战火的生灵涂炭,所以闯王决定再给吴三桂一个机会——
打开城门,放刘宗敏旗下最为精锐的中吉营八百轻骑入城,并划拨一块营地供其驻扎。
同时,开放面临十万大军方向的东城门,由刘宗敏旗下的另一支后劲营三百刀盾兵,两百火铳手,与吴三桂原有的城防兵共同值守。
如果吴三桂无条件地答应驻军,并在三日内完成,刘宗敏则率十万大军回撤到最后攻克的邻近城池,偃旗息鼓,整军备战,待吴三桂正式归顺,并引军并入大顺军之后,争取在夏初对鞑子展开全面北伐,以彻底平定北方。
这样一来,“边关六大儒”中就得有一个人临时抽出来,与刘宗敏指定的这支入城兵马一道,前往山海关洽谈。
得到刘宗敏亲自召见,并一举拿到手令的李友松,顿时喜出望外,回到营地,便火速叫来了刘台山。
“刘兄,天大喜事,汝侯今日将我找去,亲自下达了要求驻军山海关的测试令。依我估计,吴三桂十有**就要露出狐狸尾巴,到时一定就会慌了手脚,就看他敢不敢当场就翻脸了!”
“不过,汝侯已经集结了一支千多人的精锐,我们这边需要分出一人引路,同时充当双方的接洽信使。”
“为了不让别的人插手此事,借机坏事,刘兄,这个信使,就只能从我二人中选一个了。”
刘台山马毫不犹豫道:
“那正好呀,咱们不是早就商量定了么?你继续留守在此看着其他人,我去当这个信使。”
“而且,你是真正的大儒,平日就一个书院,教书育人,再无其他牵扯,不像我,多多少少还有一个犬子是千户,怎么说手里也有一些生死弟兄,当此千钧一发之际,正好用!”
李友松点点头:
“不瞒刘兄,我也是这样想的。”
“只是刘兄呀,方才的话你可听清了?万一那吴三桂露出马脚,他北投鞑子的计谋再也包藏不住,一旦当场翻脸,汝侯派去的千多兵马其实就是羊入虎口,你也会有性命之忧啊!”
刘台山笑了,一脸淡然道:
“无妨,为山海关献身,总好过被吴三桂裹挟到鞑子那边生不如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