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后,朝廷里第一件大事,便是册封孙璧为郡王。
有了之前礼部一些官员的进言,再加上陆缜等重臣的帮衬,皇帝终于是拿定了主意,然后就只是等一个合适的黄道吉日而已。
正月初五当日,便是由钦天监方面选出来的近两个月内最好的日子,于是这天一早,在京群臣都如参加大朝会般齐聚皇宫,参加这一场盛大的册封庆典。
不过今日时间上的安排到底还是和大朝会有所不同,臣子们不用早早就出门赶到皇宫,巳时前后抵达即可,因为今日的册封仪式是定在了午时。
李凌也是在家中用过了饭后,才带了李莫云出门赶去,一路之上很快就汇入了诸多车马队伍中,浩浩荡荡直奔皇宫。
今日天公也算作美,明明前两日还有点小雪,今日却是天气晴好,连北风都有停歇的意思,不过气温依旧很低,这让等候在宫门前的朝中百官一个个都没急着从车轿中出来,而是等候在车内,直到太阳快到头顶正中,皇宫里有悠扬的钟声响起,大家才整理了衣袍,迈步而出。
在排着齐整的队伍,慢悠悠进入皇宫后,这一千三百多名臣子却并没有往正对午门的大殿而去,而是转道另一侧,来到大越历代先帝的宗庙前,然后便是全体于皇帝之后跪了下来,向列祖列宗行那三跪九叩的大礼。
虽然册封一个王爵其实不算太大的事情,但因为时间上的缘故,今日的庆典倒是极其隆重。伴随着数十根巨大的号角呜呜作响,还有钟磬鼓乐在旁演奏,煌煌之音,中正平和,实在让人感受到了庄严郑重的气势袭来。
然后又见皇帝携诸子入宗庙祭拜列祖列宗,而群臣则只能暂时等候在这座恢宏建筑之外,肃然而立,都听不到半点杂音,只有风声从上方而过。
半晌后,皇帝才神色凝重地走出来,穿着黑底绣金龙纹饰朝服的他,今日看上去很是精神,连那灰白的须发都似熨帖了许多。倒是那些个皇子们,一个个虽然也衣冠齐整,但看着却不是太过精神,至少没有什么兴奋感。唯一的例外,就只有即将被封王的孙璧的,最熟悉他的李凌可以明显看出他眼中有着几许雀跃。
在皇帝站定后,群臣再度下拜,山呼万岁,声震天地,连内城的不少百姓都能听到这呼声。
然后随着皇帝一摆手:“诸卿平身。”他们才缓缓起身,李凌身在其中,这时忍不住又看了眼前方的孙璧,后者似有所觉,也朝他看来,两人目光稍作交换,便又迅速分开。
这当口,皇帝已开始宣讲:“朕自先帝大行后在此皇位上已有三十五年,深知位国之君多有艰难,故多年来,无一刻敢有放松。也幸赖多年来朝中有着诸多忠臣干吏辅佐于朕,才使我大越天下长治久安,有此太平景象……”
一番忆过去,展将来后,皇帝才把目光落到自己那几个儿子身上:“然则,朕终究是年老了,纵然再不放心,总有去见列祖列宗的时候。这今后我大越之天下,还是要交由年轻一代去有所作为。
“朕如今有子十二,成年者八人,他们或许不是个个皆有经世之才,然则朕既为父为君,自当让他们为我大越社稷尽一分自己的力量。今有皇七子孙璧,年岁渐长,为人老成,又曾有功于朝廷,特于今日,册封其为英郡王!”
伴随着这话出口,旁边早有准备好的太监把几个硕大华贵的托盘托举过顶,送到了略有些怔忡的孙璧面前:“请王爷受封。”
孙璧到底是经过风浪的,虽然有些失神,但很快就恢复过来,赶紧先下跪拜谢,在父皇点头让他起来后,才接过了最左手边的那个托盘,那上头正放着英王的印玺、皇册以及一条象征身份的玉带。
至于其他几个托盘,一个上头放着一顶双梁高冠,一个上放着一袭同样黑色,上绣四条龙的王爵袍服,还有其他一些赏赐之物。在皇帝的示意下,孙璧便带了那些太监避入一旁的偏殿,更换衣冠。
按大越的规制,臣子朝会时所戴的冠帽便分作三阶,分别是单梁、双梁和三梁。单梁冠只要是入朝为官的都能戴,而双梁冠则得是绯袍以上的高官或有爵位者才能戴了。至于三梁冠,却是真正的身份象征,只有宰执、亲王或太子才会有资格佩戴。
得封郡王的孙璧只能戴双梁冠,与太子间的差距还是相当之大的,也就和已经没落的永王差不多。
但即便如此,在他穿戴齐整,气宇轩昂地出来时,还是被不少兄弟用嫉恨的目光盯了片刻。直到太子首先上前恭贺,大家才按规矩,来了一出兄友弟恭般的表现。只是这其中,有一人还是神色阴沉,看着孙璧,恨不能咬他几口。
然后又是冗长的庆典什么的,所有人都在皇宫里盘桓了两个多时辰,直到日头偏西,今日的庆典才算彻底终结,所有人都带着一肚子的心思,离开皇宫。
出得皇宫,李凌便想过去恭贺孙璧终于封王,不料身边却有更多同僚速度比他要快得多,居然在宫门前把孙璧围在中间便是好一通的恭喜道贺,奉承话说了许多。不过这些肯不顾后果急着与新封的英王套近乎的朝臣多半身份都不高,扫眼看去,皆是青绿色的官袍,只有偶尔几点绯色藏于中间。
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若非身份低微或是手中没握有实权,哪个朝臣会上赶着巴结孙璧这么个同样没什么权势名声,才刚得封王的皇子啊。他们这么做,不过是为自己多留条路而已。
孙璧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与这些人交谈时也显得很是冷静,既不过分自傲,也没有太过亲近,算是互相间有个了解认识罢了。
只是这边热闹的场景落到某些人眼里,还是让他们感到一阵不是滋味儿,比如说同为郡王,却是从亲王被贬下来的永王孙璘,此时的神情就很不好看,沉着脸的同时,还低低哼了一声。
不巧,他这一声哼正好被走到身旁的太子听到了,当即转身,皮笑肉不笑道:“六弟,你是对老七受封感到不满吗?”
太子和永王算是多年的老对手老冤家了,哪怕如今永王已再无威胁,太子依然很不待见他,抓住机会总要冷嘲热讽一番。现在见他如此模样,自然免不了要搞搞事了。
永王的神情再度一变,也是一脸假笑道:“太子可冤枉臣弟了,我怎会对老七封王不满呢,他可是咱们的兄弟啊。我只是看不惯这些人巴结奉承的作态而已,简直有辱斯文。”
“说的是啊,朝中风气越发浮躁,确实该好好管治一番了。可不能再有人以权谋私,干出残害无辜的事情来。”太子说完这话,果然就瞧见永王面上闪过羞怒之色,满意地哈哈一笑,便要转头而去。
这时,却听永王又说道:“太子,老七是你保举他才得以封王吧?”
“不错,正如你所说,咱们是兄弟,自当帮上一把,才不负父皇平日教导嘛。”
“还真是兄友弟恭啊。不过别怪臣弟没有提醒你啊,有些事情看着是好,可真到了最后,说不定就是最大的错误了。你以为只是让老七封个郡王,可难保什么时候,他就会成你最大的对手了。”
这回,却轮到太子变脸了。但永王却没有再逗留等着他再说什么,微一欠身,便带了古怪的笑容,大步而去。
太子稍作沉吟后,方才恢复过来,有些不以为然地摇了下头。想以这样的话语来乱自己之心,老六也太小瞧自己了,一个小小的郡王而已,还真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不成?就算孙璧真有才干野心,恐怕时间上也不够他成长了!
正欲离开,又往那边一扫,太子的神色又是一变,因为他发现,此时正好有两个绯袍官员来到孙璧跟前,与他相谈甚欢,这可比之前那几十个青绿官袍的小官们要有分量得多了。再仔细看时,才发现其中一名官员赫然就是让自己几次吃亏的李凌!
这让他心里越发不是滋味儿,阴沉着脸看了那边片刻后,才大步而去。
另一头,李凌和魏梁已经恭贺完了孙璧,几人正做着很随意的交流,边走边说:“殿下,如今你已封王,而以我大越朝中制度,郡王有参政之权,你可有想过参与朝事啊?”
孙璧笑着摇了下头:“我于政务所知毕竟有限,在西南时更多学的也是从军带兵之道,所以还是藏拙为好。朝廷里的事我还是不搀和了。”
“殿下说的是,出丑不如藏拙。”魏梁跟着道,“不过,臣以为殿下接下来还是该多学学为政之道的好,想必许多官员也是愿意将自己所知授予殿下的。”
孙璧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二人一眼,随后才正色点头:“受教了。对了,我欲在新得的王府中设宴庆贺一番,二位若有空,明晚可以前来。还有你们的同僚朋友,只要志趣相投,都可请来一会。”
这话中的深意两人自然明白,这是要开始团结第一批同道中人了,看来孙璧行事可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胆激进啊。
有了之前礼部一些官员的进言,再加上陆缜等重臣的帮衬,皇帝终于是拿定了主意,然后就只是等一个合适的黄道吉日而已。
正月初五当日,便是由钦天监方面选出来的近两个月内最好的日子,于是这天一早,在京群臣都如参加大朝会般齐聚皇宫,参加这一场盛大的册封庆典。
不过今日时间上的安排到底还是和大朝会有所不同,臣子们不用早早就出门赶到皇宫,巳时前后抵达即可,因为今日的册封仪式是定在了午时。
李凌也是在家中用过了饭后,才带了李莫云出门赶去,一路之上很快就汇入了诸多车马队伍中,浩浩荡荡直奔皇宫。
今日天公也算作美,明明前两日还有点小雪,今日却是天气晴好,连北风都有停歇的意思,不过气温依旧很低,这让等候在宫门前的朝中百官一个个都没急着从车轿中出来,而是等候在车内,直到太阳快到头顶正中,皇宫里有悠扬的钟声响起,大家才整理了衣袍,迈步而出。
在排着齐整的队伍,慢悠悠进入皇宫后,这一千三百多名臣子却并没有往正对午门的大殿而去,而是转道另一侧,来到大越历代先帝的宗庙前,然后便是全体于皇帝之后跪了下来,向列祖列宗行那三跪九叩的大礼。
虽然册封一个王爵其实不算太大的事情,但因为时间上的缘故,今日的庆典倒是极其隆重。伴随着数十根巨大的号角呜呜作响,还有钟磬鼓乐在旁演奏,煌煌之音,中正平和,实在让人感受到了庄严郑重的气势袭来。
然后又见皇帝携诸子入宗庙祭拜列祖列宗,而群臣则只能暂时等候在这座恢宏建筑之外,肃然而立,都听不到半点杂音,只有风声从上方而过。
半晌后,皇帝才神色凝重地走出来,穿着黑底绣金龙纹饰朝服的他,今日看上去很是精神,连那灰白的须发都似熨帖了许多。倒是那些个皇子们,一个个虽然也衣冠齐整,但看着却不是太过精神,至少没有什么兴奋感。唯一的例外,就只有即将被封王的孙璧的,最熟悉他的李凌可以明显看出他眼中有着几许雀跃。
在皇帝站定后,群臣再度下拜,山呼万岁,声震天地,连内城的不少百姓都能听到这呼声。
然后随着皇帝一摆手:“诸卿平身。”他们才缓缓起身,李凌身在其中,这时忍不住又看了眼前方的孙璧,后者似有所觉,也朝他看来,两人目光稍作交换,便又迅速分开。
这当口,皇帝已开始宣讲:“朕自先帝大行后在此皇位上已有三十五年,深知位国之君多有艰难,故多年来,无一刻敢有放松。也幸赖多年来朝中有着诸多忠臣干吏辅佐于朕,才使我大越天下长治久安,有此太平景象……”
一番忆过去,展将来后,皇帝才把目光落到自己那几个儿子身上:“然则,朕终究是年老了,纵然再不放心,总有去见列祖列宗的时候。这今后我大越之天下,还是要交由年轻一代去有所作为。
“朕如今有子十二,成年者八人,他们或许不是个个皆有经世之才,然则朕既为父为君,自当让他们为我大越社稷尽一分自己的力量。今有皇七子孙璧,年岁渐长,为人老成,又曾有功于朝廷,特于今日,册封其为英郡王!”
伴随着这话出口,旁边早有准备好的太监把几个硕大华贵的托盘托举过顶,送到了略有些怔忡的孙璧面前:“请王爷受封。”
孙璧到底是经过风浪的,虽然有些失神,但很快就恢复过来,赶紧先下跪拜谢,在父皇点头让他起来后,才接过了最左手边的那个托盘,那上头正放着英王的印玺、皇册以及一条象征身份的玉带。
至于其他几个托盘,一个上头放着一顶双梁高冠,一个上放着一袭同样黑色,上绣四条龙的王爵袍服,还有其他一些赏赐之物。在皇帝的示意下,孙璧便带了那些太监避入一旁的偏殿,更换衣冠。
按大越的规制,臣子朝会时所戴的冠帽便分作三阶,分别是单梁、双梁和三梁。单梁冠只要是入朝为官的都能戴,而双梁冠则得是绯袍以上的高官或有爵位者才能戴了。至于三梁冠,却是真正的身份象征,只有宰执、亲王或太子才会有资格佩戴。
得封郡王的孙璧只能戴双梁冠,与太子间的差距还是相当之大的,也就和已经没落的永王差不多。
但即便如此,在他穿戴齐整,气宇轩昂地出来时,还是被不少兄弟用嫉恨的目光盯了片刻。直到太子首先上前恭贺,大家才按规矩,来了一出兄友弟恭般的表现。只是这其中,有一人还是神色阴沉,看着孙璧,恨不能咬他几口。
然后又是冗长的庆典什么的,所有人都在皇宫里盘桓了两个多时辰,直到日头偏西,今日的庆典才算彻底终结,所有人都带着一肚子的心思,离开皇宫。
出得皇宫,李凌便想过去恭贺孙璧终于封王,不料身边却有更多同僚速度比他要快得多,居然在宫门前把孙璧围在中间便是好一通的恭喜道贺,奉承话说了许多。不过这些肯不顾后果急着与新封的英王套近乎的朝臣多半身份都不高,扫眼看去,皆是青绿色的官袍,只有偶尔几点绯色藏于中间。
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若非身份低微或是手中没握有实权,哪个朝臣会上赶着巴结孙璧这么个同样没什么权势名声,才刚得封王的皇子啊。他们这么做,不过是为自己多留条路而已。
孙璧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与这些人交谈时也显得很是冷静,既不过分自傲,也没有太过亲近,算是互相间有个了解认识罢了。
只是这边热闹的场景落到某些人眼里,还是让他们感到一阵不是滋味儿,比如说同为郡王,却是从亲王被贬下来的永王孙璘,此时的神情就很不好看,沉着脸的同时,还低低哼了一声。
不巧,他这一声哼正好被走到身旁的太子听到了,当即转身,皮笑肉不笑道:“六弟,你是对老七受封感到不满吗?”
太子和永王算是多年的老对手老冤家了,哪怕如今永王已再无威胁,太子依然很不待见他,抓住机会总要冷嘲热讽一番。现在见他如此模样,自然免不了要搞搞事了。
永王的神情再度一变,也是一脸假笑道:“太子可冤枉臣弟了,我怎会对老七封王不满呢,他可是咱们的兄弟啊。我只是看不惯这些人巴结奉承的作态而已,简直有辱斯文。”
“说的是啊,朝中风气越发浮躁,确实该好好管治一番了。可不能再有人以权谋私,干出残害无辜的事情来。”太子说完这话,果然就瞧见永王面上闪过羞怒之色,满意地哈哈一笑,便要转头而去。
这时,却听永王又说道:“太子,老七是你保举他才得以封王吧?”
“不错,正如你所说,咱们是兄弟,自当帮上一把,才不负父皇平日教导嘛。”
“还真是兄友弟恭啊。不过别怪臣弟没有提醒你啊,有些事情看着是好,可真到了最后,说不定就是最大的错误了。你以为只是让老七封个郡王,可难保什么时候,他就会成你最大的对手了。”
这回,却轮到太子变脸了。但永王却没有再逗留等着他再说什么,微一欠身,便带了古怪的笑容,大步而去。
太子稍作沉吟后,方才恢复过来,有些不以为然地摇了下头。想以这样的话语来乱自己之心,老六也太小瞧自己了,一个小小的郡王而已,还真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不成?就算孙璧真有才干野心,恐怕时间上也不够他成长了!
正欲离开,又往那边一扫,太子的神色又是一变,因为他发现,此时正好有两个绯袍官员来到孙璧跟前,与他相谈甚欢,这可比之前那几十个青绿官袍的小官们要有分量得多了。再仔细看时,才发现其中一名官员赫然就是让自己几次吃亏的李凌!
这让他心里越发不是滋味儿,阴沉着脸看了那边片刻后,才大步而去。
另一头,李凌和魏梁已经恭贺完了孙璧,几人正做着很随意的交流,边走边说:“殿下,如今你已封王,而以我大越朝中制度,郡王有参政之权,你可有想过参与朝事啊?”
孙璧笑着摇了下头:“我于政务所知毕竟有限,在西南时更多学的也是从军带兵之道,所以还是藏拙为好。朝廷里的事我还是不搀和了。”
“殿下说的是,出丑不如藏拙。”魏梁跟着道,“不过,臣以为殿下接下来还是该多学学为政之道的好,想必许多官员也是愿意将自己所知授予殿下的。”
孙璧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二人一眼,随后才正色点头:“受教了。对了,我欲在新得的王府中设宴庆贺一番,二位若有空,明晚可以前来。还有你们的同僚朋友,只要志趣相投,都可请来一会。”
这话中的深意两人自然明白,这是要开始团结第一批同道中人了,看来孙璧行事可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胆激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