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名军士在朱柏的奖励和鞭策之下都十分卖力的干活,军士家里面的健妇为了多给孩子们挣点口粮也加入了垦荒大军。至于囚犯们,朱柏采取的措施更加具有诱惑力,即干的最好的那百分之一的囚犯可以脱离奴籍,变成平民,每年考核一次,这简直比奖励他们几百石米还要有诱惑。真正失去自由的人才会明白自由有多么珍贵,而且依照明朝的法律,如果你是奴隶,那你所生的孩子依旧是奴隶,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代代为奴,所以他们干起活来比一般的军士还要卖力。
奴隶营的一个百人队真正疏通大满渠。一名瘦弱的少年无力地喊道:“爹爹,我实在是干不动了。能不能歇一歇?”
那名少年的父亲道:“不行!别人都没有歇息,我们一歇息,之前所保持的优势就全都要丧失了。”
瘦弱的少年道:“可是我真的太累了,我感觉自己的腿都要累断了。”
少年的父亲道:“那也得干!你不知道雍王殿下说了,我们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变成平民吗?”
瘦弱的少年道:“可是……”
少年的父亲道:“没什么好可是的,你娘临死前听到这个消息都激动地哭了,她嘱咐我一定要让你脱离奴籍。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你难道想让你的子孙后代代代为奴,受人凌辱吗?你还记不记得,你娘是含着笑去世的,那是因为我们爷俩答应她要争取到这次机会,她可在天上看着我们那,你想让她死不瞑目吗?”
一席话说的瘦弱的少年热泪盈眶,道:“我知道了爹,我一定再加把劲儿,别人不休息我绝对不休息。”说罢,有开始奋力的工作。
虽然很残酷,但是很现实,你自己不努力,没有人会为你的未来买单。所有的囚徒奴隶都抱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拼命工作着,毕竟朱柏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南京谨身殿内,老朱读着刘慕贤的奏折脸色铁青,道:“这个雍王想干什么?就算朕给他的岁禄少,他也不能将卫所的军户变成他的农奴啊,如此一来岂不是要激起兵变?”凡是开国皇帝都是大阴谋家,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别人的,老朱在这一点上更是到了极致。
站在一旁的朱标转了转眼珠子,躬身道:“父皇,儿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元璋对这个接班人一向倾心培养,只要他有想法,一定会让他说的痛快,道:“你有什么话?直说吧。”
朱标用眼睛瞄了一下朱元璋的神色,确定他还是向着自己后,道:“父皇曾经说过,若儿臣登基之后有人造反,儿臣的兄弟们就可平定,可如果将来造反的是儿臣的兄弟,那谁人可以平定?即便他们在儿臣活着的时候不敢造反,万一等儿臣去世,即位之君压不住他们,他们又会如何抉择?”朱标这番话已经憋了好久了,今天借这个机会,一吐为快。
朱标确实是个仁厚的人,对自己的兄弟们也很好,但是再仁厚的人,也不允许别人威胁他的地位,眼下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了,他再不站出来说话,怕是会有不测之祸。
去年和今年朝廷新录取了两名进士,一名叫齐泰,另一名叫黄子澄,他们品德高尚,学富五车,朱标很是欣赏,就托老朱的关系将他们调到了东宫,经过一番议论,这二人力主削藩,再加上太子的嫔妃们也害怕她们的这些小叔子们跟他们争家产,经常有意无意地给朱标吹耳旁风,时间久了,朱标的耳根子也软了下来,他可以优待自己的弟弟,但是前提是他们不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朱元璋非常诧异地看着这个儿子,虽然他很希望他的儿孙们能各守本分,不要起内讧,以免被英雄豪杰所乘,但他也明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毕竟皇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朱元璋微微地叹了一口气,道:“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啊?”
朱标鼓起勇气道:“应该削藩。如今各藩王裂土临民,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对各地的军政都有很强的干预能力,朝廷难以遥制,一旦做大,只恐非朝廷之福。”
朱元璋微微地点了点头,他的儿子们权力实在太大了,自己在位时他们不敢怎么样,一旦自己去世,朱标不一定能压住他们。一旦天下大乱,那皇位很有可能被外姓人浑水摸鱼,元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内乱,老朱对这件事是深有体会的。
老朱决定帮自己的儿子最后一把,道:“这件事朕会考虑的。”随后他制定了一些限制藩王的措施,比如说不许藩王私下来往,诸王进京只能一个一个来,但大多不疼不痒,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因为老朱不相信跟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只能依靠自己的儿子来掌握军队。在他内心深处,他宁愿让哪一个儿子篡权,也不会让皇位落到别人手里。
朱元璋在刘慕贤的折子上批了几个字,道:“来人,传长兴侯耿炳文。”
七月初的时候,朱柏接到一份圣旨,说长兴侯耿炳文将会率领一万大军前来支援他。老朱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不喜欢他的做法,但是还是给他派了援军,朱柏没有耽误,立即照单全收,给他们全都分配了任务。
但朱柏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作为朱元璋特使兼囚犯押运官的长兴侯耿炳文连饭都没吃就直接宣布了朱元璋对朱柏的所作所为的批复,也就几个字:小子,你想干什么?不怕引起兵变吗?
对此朱柏早有预料,老朱的那个小农思想跟他的大农场计划可谓是格格不入,想让老朱接受自己的主张必须要多费一些周折。
朱柏接过圣旨,笑嘻嘻地说道:“长兴侯一路辛苦了,寡人特意摆了桌宴席为长兴侯接风洗尘。”
奴隶营的一个百人队真正疏通大满渠。一名瘦弱的少年无力地喊道:“爹爹,我实在是干不动了。能不能歇一歇?”
那名少年的父亲道:“不行!别人都没有歇息,我们一歇息,之前所保持的优势就全都要丧失了。”
瘦弱的少年道:“可是我真的太累了,我感觉自己的腿都要累断了。”
少年的父亲道:“那也得干!你不知道雍王殿下说了,我们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变成平民吗?”
瘦弱的少年道:“可是……”
少年的父亲道:“没什么好可是的,你娘临死前听到这个消息都激动地哭了,她嘱咐我一定要让你脱离奴籍。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你难道想让你的子孙后代代代为奴,受人凌辱吗?你还记不记得,你娘是含着笑去世的,那是因为我们爷俩答应她要争取到这次机会,她可在天上看着我们那,你想让她死不瞑目吗?”
一席话说的瘦弱的少年热泪盈眶,道:“我知道了爹,我一定再加把劲儿,别人不休息我绝对不休息。”说罢,有开始奋力的工作。
虽然很残酷,但是很现实,你自己不努力,没有人会为你的未来买单。所有的囚徒奴隶都抱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拼命工作着,毕竟朱柏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南京谨身殿内,老朱读着刘慕贤的奏折脸色铁青,道:“这个雍王想干什么?就算朕给他的岁禄少,他也不能将卫所的军户变成他的农奴啊,如此一来岂不是要激起兵变?”凡是开国皇帝都是大阴谋家,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别人的,老朱在这一点上更是到了极致。
站在一旁的朱标转了转眼珠子,躬身道:“父皇,儿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元璋对这个接班人一向倾心培养,只要他有想法,一定会让他说的痛快,道:“你有什么话?直说吧。”
朱标用眼睛瞄了一下朱元璋的神色,确定他还是向着自己后,道:“父皇曾经说过,若儿臣登基之后有人造反,儿臣的兄弟们就可平定,可如果将来造反的是儿臣的兄弟,那谁人可以平定?即便他们在儿臣活着的时候不敢造反,万一等儿臣去世,即位之君压不住他们,他们又会如何抉择?”朱标这番话已经憋了好久了,今天借这个机会,一吐为快。
朱标确实是个仁厚的人,对自己的兄弟们也很好,但是再仁厚的人,也不允许别人威胁他的地位,眼下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了,他再不站出来说话,怕是会有不测之祸。
去年和今年朝廷新录取了两名进士,一名叫齐泰,另一名叫黄子澄,他们品德高尚,学富五车,朱标很是欣赏,就托老朱的关系将他们调到了东宫,经过一番议论,这二人力主削藩,再加上太子的嫔妃们也害怕她们的这些小叔子们跟他们争家产,经常有意无意地给朱标吹耳旁风,时间久了,朱标的耳根子也软了下来,他可以优待自己的弟弟,但是前提是他们不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朱元璋非常诧异地看着这个儿子,虽然他很希望他的儿孙们能各守本分,不要起内讧,以免被英雄豪杰所乘,但他也明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毕竟皇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朱元璋微微地叹了一口气,道:“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啊?”
朱标鼓起勇气道:“应该削藩。如今各藩王裂土临民,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对各地的军政都有很强的干预能力,朝廷难以遥制,一旦做大,只恐非朝廷之福。”
朱元璋微微地点了点头,他的儿子们权力实在太大了,自己在位时他们不敢怎么样,一旦自己去世,朱标不一定能压住他们。一旦天下大乱,那皇位很有可能被外姓人浑水摸鱼,元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内乱,老朱对这件事是深有体会的。
老朱决定帮自己的儿子最后一把,道:“这件事朕会考虑的。”随后他制定了一些限制藩王的措施,比如说不许藩王私下来往,诸王进京只能一个一个来,但大多不疼不痒,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因为老朱不相信跟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只能依靠自己的儿子来掌握军队。在他内心深处,他宁愿让哪一个儿子篡权,也不会让皇位落到别人手里。
朱元璋在刘慕贤的折子上批了几个字,道:“来人,传长兴侯耿炳文。”
七月初的时候,朱柏接到一份圣旨,说长兴侯耿炳文将会率领一万大军前来支援他。老朱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不喜欢他的做法,但是还是给他派了援军,朱柏没有耽误,立即照单全收,给他们全都分配了任务。
但朱柏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作为朱元璋特使兼囚犯押运官的长兴侯耿炳文连饭都没吃就直接宣布了朱元璋对朱柏的所作所为的批复,也就几个字:小子,你想干什么?不怕引起兵变吗?
对此朱柏早有预料,老朱的那个小农思想跟他的大农场计划可谓是格格不入,想让老朱接受自己的主张必须要多费一些周折。
朱柏接过圣旨,笑嘻嘻地说道:“长兴侯一路辛苦了,寡人特意摆了桌宴席为长兴侯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