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方家的路上,方文山问林峰:“你什么时候认识东北帮的人啦?”
林峰笑了,“我不认识啊,要说认识也是认识个仇人。那天,我在街上等活,遇见东北帮的人收保护费,差点就跟他们打起来。后来,那一片的派出所所长路过,给我解了围。我跟你三姨父这么说,就是要吓唬吓唬他!”
方文山也笑了,“你可把他吓着了,那万一他不信呢?”
“那不信能怎么办?去查啊!去哪查?他还真跑到东北帮,去问谁是林峰的朋友啊?就算他不信,也不敢再和我打架了。咱们把法院和公安局都抬出来了,他还能再打你三姨和袁梅吗?”林峰撇撇嘴道。
“你三姨父不是傻子,他能讹到我这个恩人的头上来,也是个聪明人。咱们已经把话正的反的都跟他说了,他要是再不改,那就只能劝你三姨离婚了!”林峰又道。
方文山回头看了眼林峰,思量了一下,“我看三姨是不可能离婚的,她不是个刚强人,三姨父打她也不是一、两年了。”
旧时代的农村,离婚可是件了不得的大新闻,总能给村民们带来有趣的谈资,他们总会津津乐道地推测或是编造离婚的原因,而最终,往往又着落在女人身上,好像男人总是正确的,而女人总是坏的,什么水性杨花啦,什么不守妇道啦,说到底,无非就是阴暗心理作祟,但这已经给女人施加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至今,在农村仍有这方面的影响。
所以,女人一旦离了婚,名声就会毁了,很少能有再婚的。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一般男人也不会娶个寡妇,给自己惹下是非,遭人编排,失了男人的面子。
女人在面临离婚时总会百般思量,然后,就会放弃离婚的念头,即便是被男人打也不会选择离婚。
如果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女人离了婚,就等于是净身出户了。婆家是没地方安排她的,女人是没有权利拥有土地的,又没有一技之长,要是没有了娘家,就只能等死。
可是回娘家就好吗?即便是父母健在,也会成了父母的累赘;要是没了父母,就只能投奔兄弟了,可这兄弟媳妇也不是好忍的啊!所以,女人怎是一个“惨”字了得啊!
但现在不一样,女人同样可以自强自立,只要能拥有一技之长,有知识能挣钱,谁又会看低你呢?
这也就是林峰让袁梅多学习,出门工作的原因,自己有本事养活自己,到什么时候都不愁,即使是结了婚,在家里说话都硬气!
至于,袁梅能否继续上,林峰不好说了。毕竟,袁梅家的情况就是那样,高中需要去镇上读,女生嘛,早走晚回,要是晚了肯定是要住校的,无论是吃饭、学习,还是住宿的费用,都不是现在的袁家能承担得起的。她爸即便是转变了想法,有意供她,估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林峰希望袁梅能够勤工俭学,也是想让她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摆脱对家里人的依靠,只是袁梅能不能做到,他就不知道了。
林峰也想帮袁梅,可是自己上学的钱还没着落呢,又怎么去帮袁梅呢?人生的路还是要自己走,自己这个干哥哥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方文山捅了捅林峰,“想啥呢?”林峰回过神来,“不知道袁梅能不能上高中?”。
“不知道啊,我看够呛!”方文山摇摇头,接着又说:“我发现你小子挺能说啊,刚才,和三姨父说得头头是道,没看出来,你有这口才?”
林峰摸了摸鼻子道:“刚才,也不知道怎么啦?一激动,就管不住嘴了,什么话都说!你妈要是知道我数落你三姨父,肯定要埋怨我没大没小了!”
方文山满不在乎道:“哪的话?那是姨父,没有我三姨,哪有姨父?我妈也瞧不上他,整天不干正经事,就知道喝酒打老婆,我妈也希望有人能教训教训他呢!”
中午两个人在方家吃了饭,就去了粮库。
粮库位于村子东面的山坡上,据说兴建的时候,村里人也闹腾了一阵子,这么好的地怎么就建了粮库了,可惜了。后来,国家给了占地补偿,又把粮库的选址迁到了这坡上来,村民们才觉得坡上不好浇地,算是消停下来。这算下来,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到什么时候都得百倍珍惜,而这存粮食的仓库绝对是宽口村里最好的地方了,通往粮库的路也是市里给修的柏油路,平坦而宽阔。
方文山是常来这的,和看门张老头打了招呼就进来了。
这粮库可是够大的,足有一百多亩,地面都是用水泥铺的,四周还有两米多高的围墙,院内全是五、六米高的圆形粮仓,足有三十来个,据方文山讲,这里面储存了近八万吨粮食,都是些水稻、小麦、玉米,还有少量的大豆。
林峰还是第一次来这,最大的感慨就是“这得吃到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啊?”。
院子靠南面围墙边上有一溜平房,挂着登记、验级、称重、入库、验票、付款的牌子,已经有赶着马车、驴车的农户,在旁边等着啦。
车上装着成袋的粮食,这些麻袋都是统一的规格,是粮库租给他们的,农户其实也是可以散交的,只是,粮库称重不方便,就会多计算损耗。另外,车走在路上颠簸,如果散装就会有很多的遗撒,所以,农户晾晒完了,多会租麻袋用,装好了再送来。
即便就是这样,沿路上也有不少遗撒的粮食,村里的小孩子就会守在上坡的路上,拿着小扫帚、簸箕收集粮食,“颗粒归仓”嘛,当然,就是不一定归到哪个仓了。
方文山则径直走向挂着“登记”牌子的房门,和门口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说笑。
而林峰关心的是,这里扛货能给多少钱?他倒是问过了方孝理,说是这公家粮库都是五十公斤装的粮食,扛一袋八分钱,也有按天算的,但那是对粮库雇佣的长期工,是一天八块。
像林峰和方文山最多是个零工,只能按扛一袋八分,是少点,但是管饭,伙食还行,有肉吃。有时候活忙,晚上还要加班,就会涨到九分一袋,如果再有长期工不愿意加班,搬运工人少了,这粮库也会出到一毛一袋给零工。
林峰想这里不如肖宏那高啊!只是,肖宏那不一定每天都有活啊!他有点犹豫了,这里离家近,比水泥店还干净,要是活多的话,应该比扛水泥挣得多。
他自己盘算起来,要是每天能扛一百袋,按八分算,就是八块,一个月就是二百四,也还行,但估计交学费还是差点,听说,一般学校一个学期的学费也得四、五百呢!哎!想那么多干啥?先把钱挣了再说,难道自己还有其他来钱多的活?
这时,方文山拉着那个女孩走了过来,“林峰,这是我堂妹方小霞,她是这的统计员!”林峰马上想起二楞子来了,不由得仔细打量起方小霞来,只见,这小霞不胖不瘦,个也不高,圆圆的脸庞,黑亮亮的眼睛,她的眼睛弯弯的,自带一股喜气,要说人有多好看,也不见得,但这股喜乐劲却着实让人喜欢,感觉和二楞子倒是挺配的。
林峰笑了,“我不认识啊,要说认识也是认识个仇人。那天,我在街上等活,遇见东北帮的人收保护费,差点就跟他们打起来。后来,那一片的派出所所长路过,给我解了围。我跟你三姨父这么说,就是要吓唬吓唬他!”
方文山也笑了,“你可把他吓着了,那万一他不信呢?”
“那不信能怎么办?去查啊!去哪查?他还真跑到东北帮,去问谁是林峰的朋友啊?就算他不信,也不敢再和我打架了。咱们把法院和公安局都抬出来了,他还能再打你三姨和袁梅吗?”林峰撇撇嘴道。
“你三姨父不是傻子,他能讹到我这个恩人的头上来,也是个聪明人。咱们已经把话正的反的都跟他说了,他要是再不改,那就只能劝你三姨离婚了!”林峰又道。
方文山回头看了眼林峰,思量了一下,“我看三姨是不可能离婚的,她不是个刚强人,三姨父打她也不是一、两年了。”
旧时代的农村,离婚可是件了不得的大新闻,总能给村民们带来有趣的谈资,他们总会津津乐道地推测或是编造离婚的原因,而最终,往往又着落在女人身上,好像男人总是正确的,而女人总是坏的,什么水性杨花啦,什么不守妇道啦,说到底,无非就是阴暗心理作祟,但这已经给女人施加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至今,在农村仍有这方面的影响。
所以,女人一旦离了婚,名声就会毁了,很少能有再婚的。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一般男人也不会娶个寡妇,给自己惹下是非,遭人编排,失了男人的面子。
女人在面临离婚时总会百般思量,然后,就会放弃离婚的念头,即便是被男人打也不会选择离婚。
如果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女人离了婚,就等于是净身出户了。婆家是没地方安排她的,女人是没有权利拥有土地的,又没有一技之长,要是没有了娘家,就只能等死。
可是回娘家就好吗?即便是父母健在,也会成了父母的累赘;要是没了父母,就只能投奔兄弟了,可这兄弟媳妇也不是好忍的啊!所以,女人怎是一个“惨”字了得啊!
但现在不一样,女人同样可以自强自立,只要能拥有一技之长,有知识能挣钱,谁又会看低你呢?
这也就是林峰让袁梅多学习,出门工作的原因,自己有本事养活自己,到什么时候都不愁,即使是结了婚,在家里说话都硬气!
至于,袁梅能否继续上,林峰不好说了。毕竟,袁梅家的情况就是那样,高中需要去镇上读,女生嘛,早走晚回,要是晚了肯定是要住校的,无论是吃饭、学习,还是住宿的费用,都不是现在的袁家能承担得起的。她爸即便是转变了想法,有意供她,估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林峰希望袁梅能够勤工俭学,也是想让她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摆脱对家里人的依靠,只是袁梅能不能做到,他就不知道了。
林峰也想帮袁梅,可是自己上学的钱还没着落呢,又怎么去帮袁梅呢?人生的路还是要自己走,自己这个干哥哥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方文山捅了捅林峰,“想啥呢?”林峰回过神来,“不知道袁梅能不能上高中?”。
“不知道啊,我看够呛!”方文山摇摇头,接着又说:“我发现你小子挺能说啊,刚才,和三姨父说得头头是道,没看出来,你有这口才?”
林峰摸了摸鼻子道:“刚才,也不知道怎么啦?一激动,就管不住嘴了,什么话都说!你妈要是知道我数落你三姨父,肯定要埋怨我没大没小了!”
方文山满不在乎道:“哪的话?那是姨父,没有我三姨,哪有姨父?我妈也瞧不上他,整天不干正经事,就知道喝酒打老婆,我妈也希望有人能教训教训他呢!”
中午两个人在方家吃了饭,就去了粮库。
粮库位于村子东面的山坡上,据说兴建的时候,村里人也闹腾了一阵子,这么好的地怎么就建了粮库了,可惜了。后来,国家给了占地补偿,又把粮库的选址迁到了这坡上来,村民们才觉得坡上不好浇地,算是消停下来。这算下来,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到什么时候都得百倍珍惜,而这存粮食的仓库绝对是宽口村里最好的地方了,通往粮库的路也是市里给修的柏油路,平坦而宽阔。
方文山是常来这的,和看门张老头打了招呼就进来了。
这粮库可是够大的,足有一百多亩,地面都是用水泥铺的,四周还有两米多高的围墙,院内全是五、六米高的圆形粮仓,足有三十来个,据方文山讲,这里面储存了近八万吨粮食,都是些水稻、小麦、玉米,还有少量的大豆。
林峰还是第一次来这,最大的感慨就是“这得吃到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啊?”。
院子靠南面围墙边上有一溜平房,挂着登记、验级、称重、入库、验票、付款的牌子,已经有赶着马车、驴车的农户,在旁边等着啦。
车上装着成袋的粮食,这些麻袋都是统一的规格,是粮库租给他们的,农户其实也是可以散交的,只是,粮库称重不方便,就会多计算损耗。另外,车走在路上颠簸,如果散装就会有很多的遗撒,所以,农户晾晒完了,多会租麻袋用,装好了再送来。
即便就是这样,沿路上也有不少遗撒的粮食,村里的小孩子就会守在上坡的路上,拿着小扫帚、簸箕收集粮食,“颗粒归仓”嘛,当然,就是不一定归到哪个仓了。
方文山则径直走向挂着“登记”牌子的房门,和门口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说笑。
而林峰关心的是,这里扛货能给多少钱?他倒是问过了方孝理,说是这公家粮库都是五十公斤装的粮食,扛一袋八分钱,也有按天算的,但那是对粮库雇佣的长期工,是一天八块。
像林峰和方文山最多是个零工,只能按扛一袋八分,是少点,但是管饭,伙食还行,有肉吃。有时候活忙,晚上还要加班,就会涨到九分一袋,如果再有长期工不愿意加班,搬运工人少了,这粮库也会出到一毛一袋给零工。
林峰想这里不如肖宏那高啊!只是,肖宏那不一定每天都有活啊!他有点犹豫了,这里离家近,比水泥店还干净,要是活多的话,应该比扛水泥挣得多。
他自己盘算起来,要是每天能扛一百袋,按八分算,就是八块,一个月就是二百四,也还行,但估计交学费还是差点,听说,一般学校一个学期的学费也得四、五百呢!哎!想那么多干啥?先把钱挣了再说,难道自己还有其他来钱多的活?
这时,方文山拉着那个女孩走了过来,“林峰,这是我堂妹方小霞,她是这的统计员!”林峰马上想起二楞子来了,不由得仔细打量起方小霞来,只见,这小霞不胖不瘦,个也不高,圆圆的脸庞,黑亮亮的眼睛,她的眼睛弯弯的,自带一股喜气,要说人有多好看,也不见得,但这股喜乐劲却着实让人喜欢,感觉和二楞子倒是挺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