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正文卷第484节到埠登州就世后世的山东蓬莱。就在这个月,西洋专家孙元化刚刚在登州城上任,巡抚登莱。
穿越众之前看上的山东地盘,自然也是在登州。至于原因嘛,当然还是人。
截止1630年这个时间段,从辽东跑到山东讨生活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其中大部分是东江镇溃散后的士兵和军属。
这一股庞大的人力资源自然不能浪费。否则的话,等到后年食人魔被鞑子困在大凌河,那时孙元化就会强送孔有德去辽东送死。然后孔有德半路再一造反,到头来这些人要不就是在拉锯战中死掉,要不就投了鞑,还要赔上登州满城土著的性命,双输,一点利用率都没有。
所以穿越众一早就打算在登州设点了。
眼下之所以没有派人过来,一是朝廷那边还没有办妥用地批文,二是天津那边还没有腾出手。所以今天梅抚西在船舷上看到的,就只是一座标准的明式城池,在城池附近并没有出现穿越众地盘标志性的锅炉烟柱。
船队从天津出海后,在渤海湾里拉出了一条直线,擦过登州后,又沿着海岸线往东行了300多里路,就看到了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地标:成山角。
绕过成山角后,船队并没有顺着海岸线去绕路,而是直接在黄海上无参照物航行,走最短的路程驶往上海。
由于煤气发动机和声呐,以及导航设备的原因,船队得以保持了顺风平均7节的速度,并且做到了昼夜不停赶路。
这个优势超过了十七世纪所有船只。
船队平均每天能跑300公里,而上海距离成山角直线是1400公里,所以在黄海上航行了5天之后,这天傍晚,脸色发昏的梅抚西先是看到了长江口,接着便望见了冒着烟柱的上海港。
虽说梅抚西常年骑马对颠簸有适应,但他毕竟是第一次出海,所以还是出现了轻微的晕船症状。
不过年轻人的心情还是很兴奋的。这几天来他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天地景像,包括遥远的岛屿和城池,四下望不到陆地的茫茫大海,翻滚的巨浪,庞大密集的鱼群
而这会,他又望见了传说中的长江和江南土地,真正感受到了江山广袤,天地无边,增长了不少见识。
船队在黑夜来临之前,全部停靠在了上海港的泊位上。第二天一早,梅抚西他们就得到了下船修整的机会。
如今的上海港早已是繁华无比了。在当初曹大帅炮轰徐宅震慑宵小之后,就迎来了一波高速发展。
和天津那边不同的是,上海港已经安装了不少煤气吊车之类的大型港口设备。每当有外地人到此,总是能惊讶地看到,冒着黑烟的大铁臂将千万斤货物吊上吊下,场面十分震撼。
靠岸后,士兵和乘客获得了下船许可,流民就只能在甲板上活动了。梅抚西他们这些年轻人下船后,便乐呵呵地在港口转悠起来。先是看了大吊车,然后又去了商业区购物。
梅少爷家中富裕,又在小一辈人中闯下过字号,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不缺跟班的。这会的梅少爷,正带着两个同龄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转来转去,感受着宽广的水泥路面,不时窜进道旁有着漂亮玻璃橱窗的店铺去购物。
一圈逛下来后,梅少爷给家人买了不少本地土产,譬如麻将牌和洁柔纸巾。
去港口托运部,要来笔墨给家人写了信,然后连同土产一并交钱打包。之后的事就不用他管了,等船队路过时会带走包裹的。
这之后少爷又带着跟班到馆子里好好搓了一顿,吃了几道上海本帮菜,譬如糖醋午餐肉,茄汁鲥鱼和蟹粉包。味道不错,小伙子们吃完都说好。
吃完后散步消食。整洁,漂亮,怪异,完全超出明人想象的的水泥大码头,怎么走也不厌烦。小伙子们一边散步,一边细细感受着这处充斥着工业化和几何线条的奇异之地,无不啧啧称奇。
下午5点整,当海关大楼上的电铃声响起时,梅抚西已经重新回到了甲板上——今早他接到的命令是在17点前归队,并且不得走出港口水泥地范围。
晚上9点,船队补给完毕,开始重新拔锚起航。上海港设施齐全,有吊车和煤气大灯,所以即便是夜晚,船只补给完毕后,就可以在一道明亮的光柱指引下出海。
接下来的路程,船队一直在海峡中线航行,除了交错而过的其他船队外,什么都看不到,只有茫茫大海。
直到4天后的入夜时分,梅抚西被人从吊床上喊起后,才知道台江到了。
窜出甲板的年轻人,目瞪口呆地看到了渐渐接近的地上银河。那璀璨宛若彩龙般的灯河,震撼了每一个站在甲板上的外乡人。
由于通了电线的缘故,台江码头的照明可不是上海港能比的。船队靠港后,栈桥上电灯打开,顿时变得亮如白昼一般。
梅抚西就这样背着行李,在值班军官的口令下,排着队,仰着头,一边不停回头望着灯河,一边列队齐步走,最终被赶进了军营。
激动的年轻人们,隔着玻璃窗看着远处天边彩色的光芒,满脸都是憧憬之色——有那眼力好的,信誓旦旦发誓说,方才在船头望见了露着大腿的女人小伙子们当天晚上一夜没睡好。
好在穿越众对这种情况见多了。所以第二天在经过了一系列卫生检疫流程后,年轻人被告知:放假三日。
还没来得及欢呼,坏消息来了:先背出行须知,谁背熟了,谁就可以出营。
于是猴急的人们开始疯狂背诵起写在墙上的出行须知来。这下苦了数量超过一半的文盲们,于是他们只好请人念出来。
梅少爷马上功夫好,文笔也不弱:他从小也是专门被西席教过文化课的。少爷此刻站在墙下,没用多久就背熟了这些缺笔少划的“须知”。
到这一刻,少爷才确信了一件事:外面真有露大腿的女人!
因为须知中第三条就是“妇女同志穿短衣短裤乃是本地风俗,严禁对此评头论足,严禁调戏妇女,违者坐牢。”
梅抚西看到这里,浑身一个激灵,转身跑到门口大喊道:“报告班长,我背熟条例啦!”
穿越众之前看上的山东地盘,自然也是在登州。至于原因嘛,当然还是人。
截止1630年这个时间段,从辽东跑到山东讨生活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其中大部分是东江镇溃散后的士兵和军属。
这一股庞大的人力资源自然不能浪费。否则的话,等到后年食人魔被鞑子困在大凌河,那时孙元化就会强送孔有德去辽东送死。然后孔有德半路再一造反,到头来这些人要不就是在拉锯战中死掉,要不就投了鞑,还要赔上登州满城土著的性命,双输,一点利用率都没有。
所以穿越众一早就打算在登州设点了。
眼下之所以没有派人过来,一是朝廷那边还没有办妥用地批文,二是天津那边还没有腾出手。所以今天梅抚西在船舷上看到的,就只是一座标准的明式城池,在城池附近并没有出现穿越众地盘标志性的锅炉烟柱。
船队从天津出海后,在渤海湾里拉出了一条直线,擦过登州后,又沿着海岸线往东行了300多里路,就看到了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地标:成山角。
绕过成山角后,船队并没有顺着海岸线去绕路,而是直接在黄海上无参照物航行,走最短的路程驶往上海。
由于煤气发动机和声呐,以及导航设备的原因,船队得以保持了顺风平均7节的速度,并且做到了昼夜不停赶路。
这个优势超过了十七世纪所有船只。
船队平均每天能跑300公里,而上海距离成山角直线是1400公里,所以在黄海上航行了5天之后,这天傍晚,脸色发昏的梅抚西先是看到了长江口,接着便望见了冒着烟柱的上海港。
虽说梅抚西常年骑马对颠簸有适应,但他毕竟是第一次出海,所以还是出现了轻微的晕船症状。
不过年轻人的心情还是很兴奋的。这几天来他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天地景像,包括遥远的岛屿和城池,四下望不到陆地的茫茫大海,翻滚的巨浪,庞大密集的鱼群
而这会,他又望见了传说中的长江和江南土地,真正感受到了江山广袤,天地无边,增长了不少见识。
船队在黑夜来临之前,全部停靠在了上海港的泊位上。第二天一早,梅抚西他们就得到了下船修整的机会。
如今的上海港早已是繁华无比了。在当初曹大帅炮轰徐宅震慑宵小之后,就迎来了一波高速发展。
和天津那边不同的是,上海港已经安装了不少煤气吊车之类的大型港口设备。每当有外地人到此,总是能惊讶地看到,冒着黑烟的大铁臂将千万斤货物吊上吊下,场面十分震撼。
靠岸后,士兵和乘客获得了下船许可,流民就只能在甲板上活动了。梅抚西他们这些年轻人下船后,便乐呵呵地在港口转悠起来。先是看了大吊车,然后又去了商业区购物。
梅少爷家中富裕,又在小一辈人中闯下过字号,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不缺跟班的。这会的梅少爷,正带着两个同龄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转来转去,感受着宽广的水泥路面,不时窜进道旁有着漂亮玻璃橱窗的店铺去购物。
一圈逛下来后,梅少爷给家人买了不少本地土产,譬如麻将牌和洁柔纸巾。
去港口托运部,要来笔墨给家人写了信,然后连同土产一并交钱打包。之后的事就不用他管了,等船队路过时会带走包裹的。
这之后少爷又带着跟班到馆子里好好搓了一顿,吃了几道上海本帮菜,譬如糖醋午餐肉,茄汁鲥鱼和蟹粉包。味道不错,小伙子们吃完都说好。
吃完后散步消食。整洁,漂亮,怪异,完全超出明人想象的的水泥大码头,怎么走也不厌烦。小伙子们一边散步,一边细细感受着这处充斥着工业化和几何线条的奇异之地,无不啧啧称奇。
下午5点整,当海关大楼上的电铃声响起时,梅抚西已经重新回到了甲板上——今早他接到的命令是在17点前归队,并且不得走出港口水泥地范围。
晚上9点,船队补给完毕,开始重新拔锚起航。上海港设施齐全,有吊车和煤气大灯,所以即便是夜晚,船只补给完毕后,就可以在一道明亮的光柱指引下出海。
接下来的路程,船队一直在海峡中线航行,除了交错而过的其他船队外,什么都看不到,只有茫茫大海。
直到4天后的入夜时分,梅抚西被人从吊床上喊起后,才知道台江到了。
窜出甲板的年轻人,目瞪口呆地看到了渐渐接近的地上银河。那璀璨宛若彩龙般的灯河,震撼了每一个站在甲板上的外乡人。
由于通了电线的缘故,台江码头的照明可不是上海港能比的。船队靠港后,栈桥上电灯打开,顿时变得亮如白昼一般。
梅抚西就这样背着行李,在值班军官的口令下,排着队,仰着头,一边不停回头望着灯河,一边列队齐步走,最终被赶进了军营。
激动的年轻人们,隔着玻璃窗看着远处天边彩色的光芒,满脸都是憧憬之色——有那眼力好的,信誓旦旦发誓说,方才在船头望见了露着大腿的女人小伙子们当天晚上一夜没睡好。
好在穿越众对这种情况见多了。所以第二天在经过了一系列卫生检疫流程后,年轻人被告知:放假三日。
还没来得及欢呼,坏消息来了:先背出行须知,谁背熟了,谁就可以出营。
于是猴急的人们开始疯狂背诵起写在墙上的出行须知来。这下苦了数量超过一半的文盲们,于是他们只好请人念出来。
梅少爷马上功夫好,文笔也不弱:他从小也是专门被西席教过文化课的。少爷此刻站在墙下,没用多久就背熟了这些缺笔少划的“须知”。
到这一刻,少爷才确信了一件事:外面真有露大腿的女人!
因为须知中第三条就是“妇女同志穿短衣短裤乃是本地风俗,严禁对此评头论足,严禁调戏妇女,违者坐牢。”
梅抚西看到这里,浑身一个激灵,转身跑到门口大喊道:“报告班长,我背熟条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