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侠回到福集,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从后门回到房间,账房先生晚饭后会在房间汇总一天的账目,梅帮兄弟则熄了灯两个人在黑暗中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
刘一手在他俩窗子跟前咳了一声,其中一个梅帮兄弟说,先生回来了?进来吧,我俩没睡,说话呢。说着披着衣服起来,点着油灯。
大侠推门进来,转身看了看外边,轻轻的关上门,梅帮兄弟拿来凳子,给刘大侠坐,他俩则坐在各自的铺上。
账房先生住在靠近后门的房间,中间隔着刘一手的房间和厨房,距离有点远,他们说话他听不到。
大侠:“我见到了将军,将军计划要收网。”
他顿了一下:“你俩还记得上次我攀爬的峭壁吗?那上面有一片荒草地,韦彪不太重视这个角落。他可能认为这里不会有人打主意。这两天龙潭会派先遣队伍过来,从这里上去,潜伏到后山,堵住韦彪的出口,然后派大部队围住正面和两侧,切断他们的供给,在适当的时候剿灭他。”
梅帮兄弟:“这太好了,消灭了韦彪,就为彻底歼灭大正扫清了障碍,也为帮主报了仇!”
刘大侠:“是的,韦彪为害一方,还举起反旗,罪不可赦,早一天剿灭他,就早一天还百姓一天安宁。”
刘大侠:“你俩抓紧时间先歇息,明天凌晨,你俩和我一起认认路,因为韦彪已经在前面一座山布兵,原来的路已经不能再走,我带你们走一条新路,等队伍过来,我们分批带他们上去。”
两人答应,大侠出来给他们掩好门,回到自己房间。
大侠合衣躺在铺上,靠着被褥半躺着,一天的奔波劳碌,早已经困乏,没多一会儿就进了梦乡。
子夜,刘大侠带着梅帮兄弟一路绕过韦彪正面大山,从另一条路来到上次攀等到山顶的那个地方。
梅帮兄弟第一次走这里,七绕八绕,不是大坡就是断石,不太好走。
严格讲,这不能称作是路,只能算是一条通道,能到目的地,只是太过难走。所以韦彪的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里,只当是这条通道不存在。
刘大侠让梅帮兄弟在拐角处做了特殊的标记,以免带人上来时走错路。
返回时差不多天快亮了,刘大侠招呼他俩开门营业,自己则回房写了一封密信,出门交给在客栈的联络官。
他告诉将军这里一切就绪,随时开始行动。
早一天剿灭韦彪,就早一天对大正采取行动,还百姓一片净土,还天下一个太平。
估计今天韦青要的粮食不会太少,这几天都是,每天一百石的量,一方面是人多了,另一方面是库存粮食。
韦彪也一定感觉到了在山顶的危机,没有粮食,死路一条。
这也是刘大侠担心的,一旦韦彪存了足够的粮食,攻克他就会增加难度,大量的军队在这里,时间上耗不起,大正反应过来,趁机攻打龙潭,将军就会腹背受敌,变主动为别动。
大正军队也不是刚到青州城时的一盘散沙,有了韦彪土匪加入,还有建立铁军,不管从纪律还是战斗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已经不能和一路烧杀抢掠时的散兵游勇同日而语,虽然他并不知道铁军其实掌握在朝廷军队手里,但只是在明面上,他大正的军队更像一支正规军了。
刘大侠去看了库存,仓库里只有不到三百石粮食,按现在的供给量,只能维持两天,如果这两天不行动,就得接着出山进货,他这里不能断供,在围攻土匪之前,粮食铺子还得正常供应,否则会让韦彪有所警觉,暴露了就等于告诉韦彪围攻他的意图,使他有所准备,那样也会增加围攻的难度。
果然,韦青今天仍然要走了一百石粮食,并且又嘱咐刘大侠后期每天还是这个数,让他早背货源,千万不能断供。
刘大侠一面答应,一面盘算将军调兵的时间,恐怕这中间还真得进一次货,要不真就续不上了。
完成后山潜伏后,正面才能布兵,这样有了一到两天的空挡,关键时刻,不能露出破绽。
忙完店铺的生意,刘大侠让一个梅帮兄弟跑一趟曹州,再购进三百石粮食。
晌午时分,联络官回到了福集,他带回了将军的手喻,今夜将有三百精兵到福集,由刘大侠安排他们进去后山潜伏。
是夜,三百精兵如期而至,刘大侠让他们分成三队,他和两个梅帮兄弟各带一队,拉开一刻钟的距离,依次绕路去往韦彪盘踞的据点后山。
梅帮两兄弟带两队先行,他殿后。
拉开距离的目的是缩小目标,还有就是一旦被土匪发觉,可以迅速就地隐蔽,不容易被反包抄。
将军派专门挑选的善于攀爬的精兵,第一队到达目标后,有六人先上去固定绳索,然后六人一组开始攀登,最后留守两人等待下一队精兵到来。
梅帮兄弟带着这队人马顺着山边绕到后山,又往山里行走了约一里多路,这才停下,各自找地方歇息。
这时第二队也陆续赶过来,这里有一个山坳,足够容纳他们区区几百人。
梅帮两兄弟安顿好他们,迅速赶回福集,再迟就会影响开门营业,今天只是潜伏后山,还不能断了韦彪的粮食,店铺还是要正常开张。
第三队也赶了过来,梅帮兄弟跟大侠打过招呼,顺着绳索赶往山下。
大侠也没敢耽搁,把他们交给前来接应的精兵,随后也赶回福集。
现在需要将军派兵包围正面大山,回去赶紧得去找住在客栈的联络官,让他通知将军。
三百精兵顺利潜伏后山,韦彪这边没有察觉,也许他觉得这里除了雄鹰,任何生物都不可能上来。
整个左侧,有足球场那么大,连一个哨兵都没有,又是杂草丛生,几百人经过这里,没起一点涟漪。
最后几个人收了绳索,迅速和大部队汇合。
整个后山就一条小路,通到山坳处才分了几个岔路口,只要守住山坳入口,韦彪就无法从后山撤离。
刘一手在他俩窗子跟前咳了一声,其中一个梅帮兄弟说,先生回来了?进来吧,我俩没睡,说话呢。说着披着衣服起来,点着油灯。
大侠推门进来,转身看了看外边,轻轻的关上门,梅帮兄弟拿来凳子,给刘大侠坐,他俩则坐在各自的铺上。
账房先生住在靠近后门的房间,中间隔着刘一手的房间和厨房,距离有点远,他们说话他听不到。
大侠:“我见到了将军,将军计划要收网。”
他顿了一下:“你俩还记得上次我攀爬的峭壁吗?那上面有一片荒草地,韦彪不太重视这个角落。他可能认为这里不会有人打主意。这两天龙潭会派先遣队伍过来,从这里上去,潜伏到后山,堵住韦彪的出口,然后派大部队围住正面和两侧,切断他们的供给,在适当的时候剿灭他。”
梅帮兄弟:“这太好了,消灭了韦彪,就为彻底歼灭大正扫清了障碍,也为帮主报了仇!”
刘大侠:“是的,韦彪为害一方,还举起反旗,罪不可赦,早一天剿灭他,就早一天还百姓一天安宁。”
刘大侠:“你俩抓紧时间先歇息,明天凌晨,你俩和我一起认认路,因为韦彪已经在前面一座山布兵,原来的路已经不能再走,我带你们走一条新路,等队伍过来,我们分批带他们上去。”
两人答应,大侠出来给他们掩好门,回到自己房间。
大侠合衣躺在铺上,靠着被褥半躺着,一天的奔波劳碌,早已经困乏,没多一会儿就进了梦乡。
子夜,刘大侠带着梅帮兄弟一路绕过韦彪正面大山,从另一条路来到上次攀等到山顶的那个地方。
梅帮兄弟第一次走这里,七绕八绕,不是大坡就是断石,不太好走。
严格讲,这不能称作是路,只能算是一条通道,能到目的地,只是太过难走。所以韦彪的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里,只当是这条通道不存在。
刘大侠让梅帮兄弟在拐角处做了特殊的标记,以免带人上来时走错路。
返回时差不多天快亮了,刘大侠招呼他俩开门营业,自己则回房写了一封密信,出门交给在客栈的联络官。
他告诉将军这里一切就绪,随时开始行动。
早一天剿灭韦彪,就早一天对大正采取行动,还百姓一片净土,还天下一个太平。
估计今天韦青要的粮食不会太少,这几天都是,每天一百石的量,一方面是人多了,另一方面是库存粮食。
韦彪也一定感觉到了在山顶的危机,没有粮食,死路一条。
这也是刘大侠担心的,一旦韦彪存了足够的粮食,攻克他就会增加难度,大量的军队在这里,时间上耗不起,大正反应过来,趁机攻打龙潭,将军就会腹背受敌,变主动为别动。
大正军队也不是刚到青州城时的一盘散沙,有了韦彪土匪加入,还有建立铁军,不管从纪律还是战斗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已经不能和一路烧杀抢掠时的散兵游勇同日而语,虽然他并不知道铁军其实掌握在朝廷军队手里,但只是在明面上,他大正的军队更像一支正规军了。
刘大侠去看了库存,仓库里只有不到三百石粮食,按现在的供给量,只能维持两天,如果这两天不行动,就得接着出山进货,他这里不能断供,在围攻土匪之前,粮食铺子还得正常供应,否则会让韦彪有所警觉,暴露了就等于告诉韦彪围攻他的意图,使他有所准备,那样也会增加围攻的难度。
果然,韦青今天仍然要走了一百石粮食,并且又嘱咐刘大侠后期每天还是这个数,让他早背货源,千万不能断供。
刘大侠一面答应,一面盘算将军调兵的时间,恐怕这中间还真得进一次货,要不真就续不上了。
完成后山潜伏后,正面才能布兵,这样有了一到两天的空挡,关键时刻,不能露出破绽。
忙完店铺的生意,刘大侠让一个梅帮兄弟跑一趟曹州,再购进三百石粮食。
晌午时分,联络官回到了福集,他带回了将军的手喻,今夜将有三百精兵到福集,由刘大侠安排他们进去后山潜伏。
是夜,三百精兵如期而至,刘大侠让他们分成三队,他和两个梅帮兄弟各带一队,拉开一刻钟的距离,依次绕路去往韦彪盘踞的据点后山。
梅帮两兄弟带两队先行,他殿后。
拉开距离的目的是缩小目标,还有就是一旦被土匪发觉,可以迅速就地隐蔽,不容易被反包抄。
将军派专门挑选的善于攀爬的精兵,第一队到达目标后,有六人先上去固定绳索,然后六人一组开始攀登,最后留守两人等待下一队精兵到来。
梅帮兄弟带着这队人马顺着山边绕到后山,又往山里行走了约一里多路,这才停下,各自找地方歇息。
这时第二队也陆续赶过来,这里有一个山坳,足够容纳他们区区几百人。
梅帮两兄弟安顿好他们,迅速赶回福集,再迟就会影响开门营业,今天只是潜伏后山,还不能断了韦彪的粮食,店铺还是要正常开张。
第三队也赶了过来,梅帮兄弟跟大侠打过招呼,顺着绳索赶往山下。
大侠也没敢耽搁,把他们交给前来接应的精兵,随后也赶回福集。
现在需要将军派兵包围正面大山,回去赶紧得去找住在客栈的联络官,让他通知将军。
三百精兵顺利潜伏后山,韦彪这边没有察觉,也许他觉得这里除了雄鹰,任何生物都不可能上来。
整个左侧,有足球场那么大,连一个哨兵都没有,又是杂草丛生,几百人经过这里,没起一点涟漪。
最后几个人收了绳索,迅速和大部队汇合。
整个后山就一条小路,通到山坳处才分了几个岔路口,只要守住山坳入口,韦彪就无法从后山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