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明朝的官员对海洋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

    要不然在天启四年的时候,朝廷会允许荷兰人进驻台湾,在台湾修建城池?

    在他们看来,那里都是没有开化的地方。

    只要不上岸,不滋扰内陆就没有问题。

    毕竟这个年代,朝堂上的注意力都被辽东给牵过去了。

    韩爌有这种想法实在太正常了。

    不仅仅韩爌有这种想法,其他大臣也或多或少不愿意在海上浪费太多的经历。

    可是作为21世纪的穿越者,张凡却非常海洋在这个时代的价值。

    不仅如此,他更清楚台湾的战略地位。

    台湾肯定是不可能让外国人占领的。

    台湾自古就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在东南海域的战略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台湾在荷兰人手里,将会是什么局面?

    一、东南海域到南洋的海线将受到荷兰人的控制,要交过路费。

    二、荷兰人在台湾岛上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肯定会以台湾为基地,对明朝沿海进行军事干扰,强迫明朝对它们开放入主内陆做生意。

    三、定时炸弹,荷兰人想要扩大战果,随时可以从南洋调度更多的军队驻扎在台湾,对大明朝展开更大规模的进攻,进而扩大它们在东方的掠夺。

    历史上,若不是郑成功成功收复了台湾,后果不容小觑。

    而作为21世纪的大好青年,怎么能允许台湾宝岛在异族人手中呢?

    崇祯又道:“遵化的冶铁量如何?”

    汤若望出列道:“回禀陛下,五月的出铁量已经到了20万斤,北京制造局火器局内现有炮弹10000颗,可随时运往边关。”

    “优先补充给海军衙门吧,孙传庭不是奏疏要200门火炮么,军委会要早做准备,一旦击败红夷人,海路打开,就要往钦州港运送军备。”

    孙承宗出列道:“是,老臣已经在大沽口指定好船只,专门为南部军区准备的运输船。”

    “好,其余的火炮配置,孙爱卿你来安排,朕就不细问了。”

    “陛下放心,臣会安排妥当。”

    “周延儒。”

    “臣在!”

    “前些日你上奏上来的关于市舶司的提议,朕都给你批了,去办吧。”

    “臣叩谢陛下。”周延儒顿了顿,想说什么,但最后选择了不说。

    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泉州的市舶司的事情。

    泉州现在是郑芝龙的地盘,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都是郑芝龙的人。

    早在天启年间,郑芝龙还没有被招安的时候,朝廷的官兵就和郑芝龙打过几场,被郑芝龙的人摁在地上来回暴揍,根本不是对手。

    现在周延儒要先设立两个市舶司,一个在泉州,一个在广州。

    广州的还好说,这泉州的必然会与郑芝龙发生摩擦。

    而现在东南海域又在打仗,郑芝龙是前军主帅,现在在后面找前军主帅的麻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么影响到前方将士们的军心,要么给自己埋下大坑。

    例如郑芝龙大获全胜了,自然是立了大功,到时候必然会对付周延儒。

    这就是周延儒担心的地方。

    总之,市舶司一定是一个非常难啃的骨头。

    他也非常清楚,皇帝不可能一纸令下,强迫郑芝龙配合朝廷搞海关衙门。

    即便郑芝龙答应,郑芝龙下面那帮人也不答应。

    可别忘了,郑芝龙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东南海商的整体利益。

    而一项擅长察言观色的周延儒也非常清楚,市舶司皇帝是肯定要立的,要不然怎么会五年前就开始准备?

    这就是问题所在,皇帝的想法和郑芝龙集团的利益相冲突了。

    而周延儒现在夹在中间。

    见周延儒似乎有话要说,崇祯也了然于心,他说道:“你先亲自去一趟广州,将你提的那些具体详情在广州实施起来,至于后面的问题,朕已经想好办法给你解决了。”

    做领导,不能只会对下属发号施令,也不能只会盯进度下任务,还要懂得时不时帮下属解决一些他们面临的麻烦。

    这样的领导,下属才会从内心深处去敬佩。

    郑芝龙的事情,张凡早就想好了方法。

    只是眼下大战将起,不太适合去打扰到郑芝龙。

    早朝结束后,崇祯回了乾清宫。

    有两封密信摆在他的御案上。

    一封是潜伏在辽东的刘乔拖人送过来的。

    主要是说明了目前辽东的局势。

    经历了去年的那场大战,皇太极算是伤筋动骨了。

    不过皇太极这货确实能搞事情。

    就说刘乔的这份密信,皇太极这厮居然也开始大力推行货币改革了。

    并且还学自己废除了贱籍!

    仅仅这两项,绝对有大用。

    为什么这么说?

    前两年,皇太极就开始做一系列的改制,缓和汉人和女真人的矛盾。

    现在直接把贱籍给废了,这是妥妥的要得民心啊!

    辽东那种小地方,要推行改制,比崇祯在大明要方便得多得多。

    一旦皇太极真的得了民心,就会出现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例如辽人是否还能守辽土?

    例如结合货币改革,进行大规模的土地买卖和劳动力调集。

    辽东那个地方的自然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厚的。

    至于辽人守辽土这个概念,是天启年间,孙承宗提出来的。

    当年辽东军被努尔哈赤打得全军覆没,大明朝完全丧失了对辽东的控制。

    好不容易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才遏制住了,朝堂上又有了放弃辽东的声音。

    这个时候,孙承宗才提出来,用失去家园的辽人守护辽东土地,为朝廷守住关外的战略纵深。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关宁军。

    而一旦皇太极在辽东收买人心,到时候,关宁军就成了非常不确定的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关宁军中,有不少人在养私军啊。

    例如祖氏一门,例如吴氏一门。

    祖大寿,吴襄、吴三桂这些都有自己的私军。

    这事迟早要整顿,一旦整顿起来,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些人很可能就会反叛。

    这个逻辑完全说得通。

    以前为什么誓死守护?

    例如祖大寿,在历史上,虽然最后投降了,但誓死守了一年多,就算自己的亲人被皇太极抓了,也绝不妥协,甚至还诈降耍皇太极。

    为什么辽人之前誓死守护?

    因为努尔哈赤时代,建奴对汉人太残暴了。

    如果皇太极真的大大的缓和,甚至提高了汉人的地位,关宁军在和朝廷闹矛盾后,态度就另说了。

    这是崇祯此时心头涌现出来的一个担忧的地方。

    辽东他花了那么多钱,砸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肯定不能出乱子。

    看完刘乔的密信后,崇祯心里大致有了数,他脑子已经飞快转动起来了。

    随后,他拆开了第二封密信。

    是他派往安南国的沈棨送来的,准确的来说,已经没有沈棨了,而是李清臣。

    他终于来信了!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当暴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画凌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画凌烟并收藏我在大明当暴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