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支点是北京大学?

    因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当崇祯到北京大学的时候,管教育的一众大臣都已经在门口恭候多时。

    包括礼部侍郎刘宗周,兵部侍郎李邦华等等。

    “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

    崇祯下了马车,在众人的簇拥下,年轻的皇帝进了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周围已经被御林卫围起来,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此时,北京大学所有学生都在等候皇帝的到来。

    因为皇帝今天要来这里做一次演讲。

    据说是指导大明朝未来的方向。

    其实是鼓励北京大学的学生们走出去,适应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抓住机遇。

    谁年少的时候不会迷茫呢?

    改革的大时代,诸多的陈规都被打破,连王公贵胄们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了,更何况是普通人。

    大家都在迷茫着,也在期待着。

    在北京大学后面的校场上,早已围观了近万名学生。

    他们都是这些年入学的,第一届的学生已经卒业,大多数已经进入编制内。

    例如第一届的农业第一名,唐子陵,此时是大兴县的知县。

    魏清欢也进入了遵化冶铁厂。

    军事学院的诸多学生都被编入了军队中,有的成为基层的军官,有的则进入宪兵司,还有的进了参谋部。

    当皇帝在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校场的时候,人群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声音如同海浪一样此起彼伏。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演讲。

    早在半个月之前,北京大学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今天能进入到这里的要么是北大的学生,要么是高级官员。

    而且每一个人入场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几乎是搜遍了全身。

    当皇帝站到高台上的时候,人群的欢呼达到了最高。

    这些年轻人热情高涨,他们每一个人都像刚刚升起来的朝阳。

    皇帝抬起手来,做了“压”的姿势,慢慢的人群中的欢呼声才小下来,最后变得很安静。

    校场周围都是新的建筑,这些建筑是东方传统建筑的精华。

    他们一反明代的华丽,建筑风格简约而大气,有一种展翅飞翔九天的豪情。

    这很符合这个大时代下的主旋律。

    一边的吏部侍郎成基命在那里小声道:“陛下竟然亲自来这里与这些学生对话,让我没有想到啊。”

    韩爌也感慨道:“现在新学是大趋势,孔府都已经不在了。”

    “我听说温体仁快要回来了,还听传闻皇帝想让他入阁?”

    “入阁就入阁吧,现在大家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呢?”

    “温体仁是礼部尚书,现在新学势大,他有在南京立了不少功,我担心他会威胁到……”

    韩爌压低声音道:“不要说了,小心被人听到。”

    此时,人群已经彻底安静下来。

    皇帝扫视一转,说道:“诸位学子,今天是一个好天气,朕终于可以与你们聊一聊了。”

    崇祯开口就是大白话,事实上,新学也提倡大白话,大家都易懂。

    而且崇祯的语气平易近人,这让现场的气氛很随和。

    由于周围高大的建筑,崇祯的声音回响在四周,大部分人还是听得清楚的。

    “朕记得第一次到北京大学讲话,是崇祯二年七月,北京大学刚刚建立不久,第一批新生刚入学。”

    “转眼五年过去了。”

    “这五年,北京大学走出去了许多大明的栋梁之才,你们将来也是大明的栋梁之才。”

    “有很多人心中依然有疑惑,朕为什么要创建北京大学?”

    “国子监不是也是朝廷官学么?”

    “为何朕还要多此一举,再创办北京大学?”

    “朕今日可以明确的回答你们,过去的任何一所学院,都无法满足大明朝未来对人才的需求。”

    “唯有北京大学,唯有南京大学,武昌大学……唯有所有的新学,才能支撑起未来的大明!”

    现场一片安静,无数人的目光都汇聚在皇帝身上。

    年轻的皇帝,沉着有力的声音响彻在四周。

    “未来的大明,是一个强盛的大明,是一个富裕的大明,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明,是一个气象万千的大明!”

    “我大明朝有两万万人,有两万万辛勤而勇敢的百姓。”

    “每一个人,都怀着对未来的向往。”

    “未来的孩子,都会像你们一样,进入学校,饱读诗书,去了解,去探索,去思考这个世界。”

    “少年强,则国强!”

    “你们有很多人心中一定有疑问,未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未来似乎很遥远,很模糊,看不见,摸不着。”

    “朕今日来告诉你们,不远的未来。”

    “新农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是否意味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就结束了?”

    “没有结束,朝廷依然会全力持续不断地发展新农政,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让全天下的老百姓吃饱饭,是朕肩头上的责任,也是朝廷诸公肩头的责任,更是你们肩头的责任!”

    “朝廷还会大力推动新工业,各省都会大力推行,诸位都是读过《国富论》的,知道新工业,包括纺织、冶铁、炼钢,还有蒸汽机。”

    “前不久,内阁刚刚颁布了开放海禁的政令,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无数船只,从海上运载粮食、水果、香料、布匹到大明朝。”

    “同时,对水泥路的建设力度只增不减,各省都要全面启动新道路的建设。”

    皇帝说的这些话,可以说信息量非常大。

    例如农业、工业、贸易、交通基建等等,每一个大的概念下,都蕴藏了无数的商机。

    为什么皇帝要在这里说出来?

    因为政策是朝廷出,新的商业模式是国企来打造,但是,更细分领域的商业,更基础的劳动力供给,都必须私人商社来完成的。

    国企和私企的关系,是相互配合的关系。

    国企搭建框架和脉络,私企细化完善。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需要这些人,需要他们知道他们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这是商业时代开启的必然。

    毕竟,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当暴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画凌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画凌烟并收藏我在大明当暴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