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特别行动小组,其实就是后世的项目管理制。

    例如临时出了什么问题,有关部门就会成立一个调查小组,任命一个临时组长。

    例如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要研制,也会临时成立一个小组,调动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一旦研发成功,就会慢慢解散。

    这种制度在21世纪的大公司非常常见,应急或者创新。

    既然是绝密,能被选进来的人当然都不是一般人。

    这些人都是大明朝的科研人才,未来还有无数个科技树等着他们点亮。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最多也只能提供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一些很基础的东西了,毕竟他也只是一个人而已。

    与众人商议完后,由邱禾嘉去安排专案小组的制造场地。

    场地设立在武昌制造局,那里本身有不少人才,且有不少工业设备。

    而且原材料运输也形成了固定的运输链条。

    放在那里,会节省许多精力,大大缩减准备时间。

    当然,火车的制造是全新工业模式,和之前的冶铁、炼钢、生产自行车都不同。

    现在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生产厂,重新开模,重新培训。

    时间不多,只有两年时间。

    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工业底子和组织行动力的时候了。

    什么是工业底子?

    例如钢铁锻造技术、工人的数量、原材料的开采。

    而组织行动力则是将工人、原材料、技术部门、交通部门等等很好衔接起来的管理能力。

    恰恰在新政的十年,这两点武昌都有了不少的积累。

    这如果搁在以前的大明朝,想都别想,组织行动力没有解决,再好的发明,再完美的创意都是白搭。

    按照邱禾嘉的想法,到时候必然要动员不少人来铺设铁路,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组织了。

    对于崇祯来说,今天的档期安排得非常慢。

    铁路专案小组离开后,崇祯小憩了一会儿,就又开始接见其他的官员了。

    此时站在崇祯面前的是新任湖广巡抚唐子陵。

    自从上个月的纪永平案后,巡抚制被提出来常规化,每一个省必须配置一个巡抚,朝堂的官员们就开始张罗起来。

    为了合理客观的选出各省巡抚,每一个巡抚都必须由御前大臣举办廷议推选出来。

    人员名单由吏部提供,吏部提供名单,必须写出候选人的生平简介。

    在这里,皇帝定了一个死规矩,所有的巡抚都必须是从新学中脱颖而出的官员。

    也就是说,传统的科举考试上位的官员是没有担任巡抚的资格了。

    仅仅这一条,就将巡抚这个官员的调性给定下来了。

    什么调性?

    必须是新政派、年轻派。

    新一代的新政派都有这些特点,对新政坚定不移,对反贪的理念深入骨髓,他们是读新学入仕的。

    眼前的唐子陵是北京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农学院,卒业后担任顺天府大兴县知县。

    这些年随着新农政的发展,唐子陵仕途一路扶摇直上。

    其他的巡抚人员都还在吏部的初选中,湖广省的巡抚则是皇帝点名要的。

    这一年的唐子陵,也就才二十八岁。

    可以说是大明朝最年轻的巡抚,从基层官员一路上来。

    这可是崇祯手把手提携的新人,和李岩、李自成、顾炎武他们一样。

    有人私下里说,唐子陵到任湖广省巡抚,预示着新学派开始进入大明朝权力上层,将为大明朝带来全新的气象,为新政的可持续化注入鲜血血液。

    而新的巡抚制里,巡抚衙门里的官员其实包含了巡抚、布政使、廉政督察府督察、按察使、治安督察府督察等省内核心官员。

    你可以理解为,省各个部门的一把手,组成了巡抚衙门的核心。

    巡抚虽在地方,但属于京官,管理一省的官员纪律、思想建设、朝廷政令传达。

    并统领经济、工业、农业等基础建设。

    他的职责与布政使平行,他无权任免布政使,也不能随意干涉布政使管理省。

    不过,他手里有朝纲,即大明朝所有官员都必须遵守的朝纲。

    朝纲由御前大臣联合编写,廷议决策,最后皇帝签字盖章生效,相当于大明朝官员的纪律。

    如此来看,巡抚的职责,更偏向于朝廷对地方官员的管理,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制,又加强了地方官员自身的纪律,进一步防止贪污。

    例如这一次麻城案,官员卖酒给商人,百姓有难题官府不审理,都是违背的朝纲,巡抚可以联合巡抚衙门的内议,免除官员的官职。

    并且廉政督察府可以进一步调查,并提交北京都察院,由治安督察府配合都察院,对官员进行调查,进行后续的罪名处置。

    以前事无巨细的人事权都集中在北京吏部,这就造成了地方上出了事,北京不知道,中间也延缓,则很容易被人半路拦截。

    现在不同了,从省、府、州、县、镇和村,都有一个这样的角色,来在地方上专门负责官员的纪律、思想建设等等。

    这是一次地方权力架构的调整,虽然行政权没有动,但由于巡抚制的常规化,地方的权力明显发生了重大的转移。

    这才是一切听朝廷指挥的开始啊!

    “子陵,你今日刚来,朕在你前面先抓了一批人,这批人朕就交给你处置。”

    唐子陵立刻就听出来,皇帝这是助他新官上任三把火。

    “臣领旨,臣一定彻查此案。”

    “朕这里有一份名单,你好好看看。”

    唐子陵接过来,看了一遍,都是陌生的名字,但官职全部标记在那里。

    “湖广省廉政督察府已经介入进来调查,巡抚衙门的人也要立刻展开行动,该罢免的全部罢免。”

    调查权在廉政督察府,任免权在巡抚衙门,最终是死是活,暂时还是皇帝直接开口。

    崇祯又说道:“虽是江陵人,但初来湖广官场,却也不必忌惮,朕不需要你在官场里权衡各方势力,谁违背了新政,就罢免谁,谁违反了朝纲就罢免谁,谁触犯了律法,就罢免谁!”

    “臣明白。”

    “你的第一届巡抚内议,朕就不参与了,尽快将湖广省的巡抚班子组建起来,将镇和村也落地下去,事关重大。”

    “是。”

    镇和村可以说是朝廷动员基层农民至关重要的组织单位,镇和村如果做不好,朝廷和基层的百姓依然还是半脱节状态。

    见完唐子陵,崇祯便去休息了。

    三天后,武昌城《大明日报》的头条震惊了全城。

    一共有三十二名官员被湖广省廉政督察府请回来喝了茶。

    新上任的巡抚一口气干掉了这三十二名官员。

    这简直引起了巨大的权力海啸。

    这是大明朝以前完全没有过的事情。

    一个官员,罢免三十二个官员,在以前的大明朝,想都不敢想。

    谁都不敢这么玩。

    但是这一次,新任的巡抚就这么干了。

    其实并不是唐子陵这么干的,罢免官员,是必须经过巡抚衙门的内议,也就是巡抚衙门内议官员根据廉政督察府提供的信息,依据朝纲举手表决。

    这一次的罢免,无疑是开启了中央对地方管制的新篇章。

    当然,这三十二个官员中,不包括李家清这样的布政使官员。

    涉及到三品以上的官员罢免,都必须由北京吏部提报,北京廷议决策。

    而在巡抚衙门罢免三十二名官员后的第二天,皇帝就直接颁布了对这三十二个人最终处理结果。

    斩立决!

    六月五日,三十二颗人头在武昌城外滚滚落地。

    临时前,黄连平哭得稀里哗啦的。

    城内依旧繁华、忙碌,但整个武昌府的官场都陷入恐慌中。

    这种恐慌在向湖广省地方州府蔓延。

    杀完后,仅仅还只是开始。

    在六月初,省廉政督察府的命令开始陆陆续续往州府里传达。

    由巡抚衙门牵头,几条线的衙门开始快速新建起来。

    一、州府的廉政督察局,县里的廉政督察处和镇上的廉政督察所。

    二、镇和村的行政衙门开始快速组建。

    三、州府的治安督察局,县里的治安督察处和镇上的治安督察所。

    四、州府、县、镇、村的各级巡抚都开始组建。

    这些全部是人事相关的,按照新规,由省巡抚衙门牵头安排。

    人员就从武昌大学里选拔。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当暴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画凌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画凌烟并收藏我在大明当暴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