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东郡第三营到达之罘湾,不算过段时间还要回去的海东水营和李俊的人马,同舟社的直属军队已有三千三百多人。
第二将再使用朝廷规定的五营编制已经很不合时宜了,徐泽重新明确了编制序列。
调整后的第二将共编制七个指挥,其中陆营(以后不再特意表述山地营)五个指挥,斥候营单独编制,指挥使为时迁,其余四个指挥,从第一指挥至第四指挥,指挥使分别是史进、梁义、李逵和魏定国。
水营两个指挥,指挥使分别是阮小七和张顺。
登州第二将的兵马,仅仅从编制上就超过了第一将,实际战力更是碾压,要是现在就突袭蓬莱,肯定能轻易拿下。
但共建会的扩张还未完成,在共建会能够取代官府,实际控制登州的乡村之前,徐泽不准备主动出击。
大宋不比辽国,对内压制的体系非常成熟,仓促起事,就要面对朝廷长期封锁和征讨。
徐泽不怕打仗,不考虑政治上的因素,不去想新扩张地盘的治理问题,打出登州,打到东京城,他都有信心。
但长期的战争,会使大宋民生凋敝,最终让野蛮的金国渔翁得利,损害的是自己同胞的利益,却不是徐泽想要的。
而且,放着辽金大战,不趁着辽东混乱局面去捞一把,偏要在国内和朝廷死掐,就不是徐泽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徐泽需要更多时间培养和积累自己的管理人才,而不会因为打了胜仗扩张后,地盘太大管不过来,不得不让投降的旧时代管理者摘取胜利果实。
那样的话,以后的历史只会记录“XX年,徐氏取代赵氏,建立X朝”,徐泽忙活一场,就为了在中国的王朝史上,增加一个轮回?
要知道管理一州一县,并不是任命一个知州知县这么简单(即便如此,徐泽也兜里也拿不出),真正能有效管理这一地的,是各级胥吏和官府管理体系以外的乡绅地主和宗法势力。
共建会?
共建会本身只是根植于农村地区,围绕土地这种生产资料做文章的社团组织,在城里并不好使。
即便在农村,共建会同样不是万能的。
扩张太快,相应的管理人才也会跟不上。
扎根最底层的共建会,也照样会因为缺乏相应的“干部”,被扎根更深的传统势力给吃干抹净。
后世我兔在延安苦练内功,出兵东北时,随军的干部就有整整两万人!
徐泽不敢奢望这个成绩,但以同舟社现在的积累,治理登州都远远不够,更别说打出去。
相对而言,辽国原本的治理体系就低级很多,更适宜做实验田,又是异族控制多年的区域,儒家等传统保守势力的力量要弱很多,工作方法上可以简单粗暴一些,容许更多的试错。
而且,辽国对东京道的控制力极弱,打下一块就能占领一块,屡战屡败的辽国朝廷已经无力再征讨边缘角落新出现的叛贼了。
当然,徐泽会玩得更巧妙,像他这种具备侠义之心,扶危助困的英雄人物,又怎么会在“兄弟之国”危困之时趁火打劫呢?
至于,将来会不会因为扩张地盘,和南下的女直人迎头撞上?
撞上就撞上吧,迟早是要与女直人对上的,早接触总比晚接触好。
接触了肯定会有摩擦,至于大战?
只要有完颜阿骨打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他肯定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先北后南,打硬仗练精兵,占据基础薄弱的地区培养自己的管理体系,这就是徐泽的既定战略。
确定了战略,训练任务就要围绕这个这个战略展开。
新编制序列的确立,各指挥的训练激情也进一步激发,训练成绩进步幅度最大的却是去年底重新整编的陆营第四指挥。
第四指挥官兵整编后,才逐渐意识到第二将的与众不同来。
最明显的,就是待遇。
大宋武人地位虽低,但实际上将官们并不差钱,真正差钱的是底层军汉,他们不仅政治地位与刺配犯人同列,不多的收入也经常以各种理由被拖欠。
第二将不仅钱粮足额发放,军属就业、子女入学、伤残救济,还有义烈阁香火供奉等等,从生到死,一系列保障措施全部落到实处,吃饱穿暖、养家糊口已经不是士兵该操心的问题了。
军中流氓习气被大力打击,上下级关系正常化,指挥使都必须与士兵同吃同睡同训练,没有那个军士敢耍特权,“与子同袍”不再是一句空话。
官兵们最初不理解的夜校强制学习,第一课却没教识字,授课的竟然是徐正将本人。
第一课,徐泽没有讲什么民族大义和责任义务之类的大道理,而是用士兵们能理解的语言,讲述了自周以后的各朝军制改革,深入分析改革的原因和影响——包括对底层兵士身份地位的影响。
含魏定国、单廷圭在内的第四指挥官兵们这才知道,本朝的禁军本质上竟然不是“国家”的军队,也终于理解了军中很多“不正常”现象背后的“正常”原因。
徐泽很忙,只能偶尔抽时间上一课,但正将授课从此就成了士兵们最期盼的内容。
第四指挥的各层管理军士来自其他指挥,徐泽并不想长期保持这种状态。
他先明确选拔标准,过年前,按照标准,在原本的博州士兵中公开选拔了所有十将,本月还要重选押官和承局,下月……
上升通道重新被打通,而且更加透明和公平,努力就能得到回报,一些有能力没路子,长期得不到提拔的士兵喜极而泣——早该来登州啊!
还有军事民主,士兵们对选拔人才、伙食经费、军官管理等方面都有途径公开提意见。
最初的意见收集会徐泽参加了,士兵有意见不敢提,反倒是调拨过来的管理军士带头,然后,士兵们的话匣子打开,就无法收拾。
徐正将真把这些意见记下了,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明确整改时限,客观条件制约没法解决的,也说明原因。
而最让士兵们惊奇的,是之罘湾特有的军民关系。
拉练前,都头们会反复强调百姓纪律,出营后,再看不到百姓躲避,训练间隙,各村共建会主动来慰问,即兴进行各种比赛……
第四指挥的军士从强烈的今昔对比中,体会到当兵的尊严和荣耀,训练激情爆棚,连跟着训练的魏定国和单廷圭都感叹,从军多年,至今日方知道练兵之妙。
登州第二将火热的练兵未持续多久,来自辽国的最新情报中断了练兵计划。
第二将再使用朝廷规定的五营编制已经很不合时宜了,徐泽重新明确了编制序列。
调整后的第二将共编制七个指挥,其中陆营(以后不再特意表述山地营)五个指挥,斥候营单独编制,指挥使为时迁,其余四个指挥,从第一指挥至第四指挥,指挥使分别是史进、梁义、李逵和魏定国。
水营两个指挥,指挥使分别是阮小七和张顺。
登州第二将的兵马,仅仅从编制上就超过了第一将,实际战力更是碾压,要是现在就突袭蓬莱,肯定能轻易拿下。
但共建会的扩张还未完成,在共建会能够取代官府,实际控制登州的乡村之前,徐泽不准备主动出击。
大宋不比辽国,对内压制的体系非常成熟,仓促起事,就要面对朝廷长期封锁和征讨。
徐泽不怕打仗,不考虑政治上的因素,不去想新扩张地盘的治理问题,打出登州,打到东京城,他都有信心。
但长期的战争,会使大宋民生凋敝,最终让野蛮的金国渔翁得利,损害的是自己同胞的利益,却不是徐泽想要的。
而且,放着辽金大战,不趁着辽东混乱局面去捞一把,偏要在国内和朝廷死掐,就不是徐泽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徐泽需要更多时间培养和积累自己的管理人才,而不会因为打了胜仗扩张后,地盘太大管不过来,不得不让投降的旧时代管理者摘取胜利果实。
那样的话,以后的历史只会记录“XX年,徐氏取代赵氏,建立X朝”,徐泽忙活一场,就为了在中国的王朝史上,增加一个轮回?
要知道管理一州一县,并不是任命一个知州知县这么简单(即便如此,徐泽也兜里也拿不出),真正能有效管理这一地的,是各级胥吏和官府管理体系以外的乡绅地主和宗法势力。
共建会?
共建会本身只是根植于农村地区,围绕土地这种生产资料做文章的社团组织,在城里并不好使。
即便在农村,共建会同样不是万能的。
扩张太快,相应的管理人才也会跟不上。
扎根最底层的共建会,也照样会因为缺乏相应的“干部”,被扎根更深的传统势力给吃干抹净。
后世我兔在延安苦练内功,出兵东北时,随军的干部就有整整两万人!
徐泽不敢奢望这个成绩,但以同舟社现在的积累,治理登州都远远不够,更别说打出去。
相对而言,辽国原本的治理体系就低级很多,更适宜做实验田,又是异族控制多年的区域,儒家等传统保守势力的力量要弱很多,工作方法上可以简单粗暴一些,容许更多的试错。
而且,辽国对东京道的控制力极弱,打下一块就能占领一块,屡战屡败的辽国朝廷已经无力再征讨边缘角落新出现的叛贼了。
当然,徐泽会玩得更巧妙,像他这种具备侠义之心,扶危助困的英雄人物,又怎么会在“兄弟之国”危困之时趁火打劫呢?
至于,将来会不会因为扩张地盘,和南下的女直人迎头撞上?
撞上就撞上吧,迟早是要与女直人对上的,早接触总比晚接触好。
接触了肯定会有摩擦,至于大战?
只要有完颜阿骨打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他肯定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先北后南,打硬仗练精兵,占据基础薄弱的地区培养自己的管理体系,这就是徐泽的既定战略。
确定了战略,训练任务就要围绕这个这个战略展开。
新编制序列的确立,各指挥的训练激情也进一步激发,训练成绩进步幅度最大的却是去年底重新整编的陆营第四指挥。
第四指挥官兵整编后,才逐渐意识到第二将的与众不同来。
最明显的,就是待遇。
大宋武人地位虽低,但实际上将官们并不差钱,真正差钱的是底层军汉,他们不仅政治地位与刺配犯人同列,不多的收入也经常以各种理由被拖欠。
第二将不仅钱粮足额发放,军属就业、子女入学、伤残救济,还有义烈阁香火供奉等等,从生到死,一系列保障措施全部落到实处,吃饱穿暖、养家糊口已经不是士兵该操心的问题了。
军中流氓习气被大力打击,上下级关系正常化,指挥使都必须与士兵同吃同睡同训练,没有那个军士敢耍特权,“与子同袍”不再是一句空话。
官兵们最初不理解的夜校强制学习,第一课却没教识字,授课的竟然是徐正将本人。
第一课,徐泽没有讲什么民族大义和责任义务之类的大道理,而是用士兵们能理解的语言,讲述了自周以后的各朝军制改革,深入分析改革的原因和影响——包括对底层兵士身份地位的影响。
含魏定国、单廷圭在内的第四指挥官兵们这才知道,本朝的禁军本质上竟然不是“国家”的军队,也终于理解了军中很多“不正常”现象背后的“正常”原因。
徐泽很忙,只能偶尔抽时间上一课,但正将授课从此就成了士兵们最期盼的内容。
第四指挥的各层管理军士来自其他指挥,徐泽并不想长期保持这种状态。
他先明确选拔标准,过年前,按照标准,在原本的博州士兵中公开选拔了所有十将,本月还要重选押官和承局,下月……
上升通道重新被打通,而且更加透明和公平,努力就能得到回报,一些有能力没路子,长期得不到提拔的士兵喜极而泣——早该来登州啊!
还有军事民主,士兵们对选拔人才、伙食经费、军官管理等方面都有途径公开提意见。
最初的意见收集会徐泽参加了,士兵有意见不敢提,反倒是调拨过来的管理军士带头,然后,士兵们的话匣子打开,就无法收拾。
徐正将真把这些意见记下了,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明确整改时限,客观条件制约没法解决的,也说明原因。
而最让士兵们惊奇的,是之罘湾特有的军民关系。
拉练前,都头们会反复强调百姓纪律,出营后,再看不到百姓躲避,训练间隙,各村共建会主动来慰问,即兴进行各种比赛……
第四指挥的军士从强烈的今昔对比中,体会到当兵的尊严和荣耀,训练激情爆棚,连跟着训练的魏定国和单廷圭都感叹,从军多年,至今日方知道练兵之妙。
登州第二将火热的练兵未持续多久,来自辽国的最新情报中断了练兵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