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没多久,弘咨引荐了诸葛瑾到吴侯府和孙策会面。

    然而,好巧不巧,他们二人,遇到了张昭带着一个年轻人。

    一番交流,才知道弘咨和张昭想到一块去了。

    二人见面相视一笑。

    他们都是因前番孙策发布的求贤令,来给孙策举荐人才。

    张昭带的这人是徐州彭城人。

    严畯字曼才!

    他性情忠厚,待人以诚,是一个谦谦君子。

    而诸葛瑾呢?他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是一个高雅君子。

    孙策一同接见了他们,在孙策面前,张昭介绍一通老乡严畯的才干。

    对于张昭的介绍,孙策还是很信服的点点头,认可了张昭的话。

    妹夫弘咨极力推荐诸葛瑾,介绍其忠厚至诚,他得知诸葛瑾本欲去庐江,却前来赴约。

    孙策认可了诸葛瑾的品德,大赞不已。

    同时他也感慨不已,若没有周瑜建言的求贤令,恐怕这些才俊,就要流失外地了。

    可以说,这一次见面,还是非常成功的。

    他们二人,就这样在张昭和弘咨举荐下,成功的在孙策帐下出仕了。

    诸葛瑾和严畯也因一起同日,面试同家公司,追随同一个主公,而结识。

    可谓是一见如故!

    随后,二人入幕没多久,孙策便探查到良机,准备起兵攻打庐江。

    那份《讨贼檄文》,孙策本来见到袁绍公布天下一份《讨贼檄文》。

    竟然能把举兵伐曹操的事儿,说得端是那教一个清新脱俗。

    骂人骂的如此有新意,这教孙策找到了,洗刷耻辱,羞辱刘枫等人的机会!

    他有意效仿,便想让诸葛瑾模仿,写一份《讨贼檄文》,但诸葛瑾以"吾不知,而不言",推辞了。

    严畯以"主公为朝廷圣旨封赏的征北将军,无需讨贼檄文",也推辞了。

    虽然被两连拒,孙策开始还有些恼火,我请你们为官?这点小事都不替我做?

    随后,他又自己想通了,便更加看重二人。

    上一次交战,刘枫射入大营中的那一封退婚书,虽然被周瑜气的一剑斩成两半。

    但他还收起来了,时常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耻辱在前,不拿下庐江誓不为人!

    看着退婚书,他越想越气。

    于是,孙策找来周瑜鲁肃喝酒。

    前阵子鲁肃提的《榻上策》,颇和心意,鲁肃又和周瑜是好友。

    他和周瑜又是总角之交,便一直没有把鲁肃当外人。

    孙策喝着酒,借着酒兴,把此事和二人一说,鲁肃想了想道:

    "肃不才,愿意为主分忧,但需借主公一点名声,一个不好得罪其他诸侯。"

    当下鲁肃把话说完,他并没有学习陈琳,因为刘勋追随过袁术,孙坚孙策又何尝不是?

    从跟上来讲,刘勋乃琅邪王之后,更高贵。

    若学陈琳那样,骂曹操一家几代,而袁绍身份不凡,乃四世三公之后,追溯几代,骂谁都行,但孙策不行。

    侍奉汉室掘墓人,伪帝袁术,就是绕不开的污点。

    "伯符这不妥吧,一道檄文搅动天下大乱,必被人不耻啊......"

    周瑜眉头大皱,连忙劝阻道。

    哪想,孙策毫不在意的道:

    "公瑾子敬区区薄名而已,只要我们得地,得到实惠就好。

    而且现在天下还不够乱吗?

    不若,在添一把火,让这大火烧得更旺!

    诸侯们互相攻伐,只会角逐实力强的诸侯,这样一来,反而诸侯治下之民,过的更好一点。

    至于得罪其他诸侯?

    呵呵,也就是被其他诸侯打败,实力不济的诸侯对我有意见。

    诸如被我们打败的刘繇、王朗等败军之言,他们的意见,又算得了什么?

    曹操和袁绍大战,此等难得一遇的天赐良机。

    若是我们北方分出胜负,而我们还蜗居一禺,怕是再也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时不待我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公瑾,子敬!"

    这番话,周瑜一听,也对,确实,这讨贼檄文,最大影响的也差不多就在这搁着了。

    他就这样被孙策慷慨激昂的话,给说服了。

    顿时,鲁肃"唰唰唰",当时就做出了《讨贼檄文》。

    看完之后,孙策神色复杂,最终,一狠心道:"大善!"

    当即,孙策传召众文臣武将讨论这份讨贼檄文,张昭诸葛瑾等人开始是有反对意见的。

    孙策同样以说服周瑜的那一番话说服了众人。

    每个人这才意识到,这一次的重要性,和时机的多么难寻。

    时机。

    仅此一点,众人皆服,不再有异议。

    也不是没有人提过,万一被庐江以这个檄文借口,反攻江东。

    但此言一出,在场的江东众人都笑了,连说话的人也都笑着说不可能。

    没人觉得区区庐江,弹丸之地,这一次还攻克不下来的。

    哪怕围着城硬耗也耗的死了庐江!

    反攻?长江天险,想要攻击江东,需要过了江东水兵这一关,论水兵之强?

    天下谁能与江东争雄?荆州水兵不行,庐江就更不行。

    等到多日后,孙权船队和甘宁船队交锋后,战败消息传来。

    他们才发现,一直仰仗自以为豪的水兵,也败了。

    但眼下,他们五路大军,十万人马,兵临城下,围城。

    诸葛瑾和严畯便趁着安营扎寨的工夫,跟孙策请示,带百骑,到皖城周围转了一圈,探查情况。

    探查一圈,一路竟无一人,百姓房屋,灰尘遍布,很久未住。

    顿时,二人就发现不妙了。

    赶紧回来禀报,才有了,那一幕。

    孙策在主位上,听着汇报,面露凝重,敲着案几。

    就在刚刚,他们向城中,放箭射讨贼檄文和劝降信时。

    皖城内,竟无人放箭回应,这一幕,令他觉得有点诡异。

    历经无数战役,以往不管哪一次,敌军居高临下,哪怕明知射不到城中,也会尝试一下。

    但,今日皖城无人回应。

    而诸葛瑾和严畯二人的汇报,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完全印证了,城中早有防备。

    这一仗,很难打!

    需要强攻才行。

    强攻,一直都是兵家大忌!

    属于兵法中的下下策,但迫不得已,还是要强攻!

    和上一次就地取材,打造攻城器械不同。

    这一次,江东有备而来,他们带了江东的攻城器械。

    他们升起十余丈大型巢车,派人观察皖城中动向,一无所获。

    扫视了帐内众文臣武将,孙策看向了他最信赖的总角之交周瑜,问道:

    "公瑾,你怎么看呢?"

章节目录

从继任太守开始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魏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魏家子并收藏从继任太守开始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