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做为对这样高规格礼遇的回报,章嘉活佛在旧时空中国的各个政*府中,也都利用自己的宗教身份,协助政*府宣化五族共和理念,以抵制独立风潮,为敷教安众,安定蒙古,怀柔西藏等边少地区而出力奔走,由其是抗战其间,日本人对章嘉活佛多方威逼利诱,希图将之控制在手中,但章嘉活佛不为所动,跟随国民政*府辗转于南京、重庆、成都等地,号召蒙藏同胞,宣传抗战。也应该说在这段时间内,章嘉活佛也确实为维持边疆的稳定,抵制独立分裂,抗击外侵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还是值得肯定的。
而正是基于章嘉活佛的政治属性大于宗教属性,且对中枢政*府的依赖性大,同时在旧时空里也为国家做过不少实事,华东政*府才认为将章嘉活佛列为可以争取的对像,而且劝降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华东政*府在下一阶段,对西北的工作就是以劝降岑春煊和章嘉活佛为主,同时当然是进一步深化,稳定华东政*府在山西、陕西、蒙古等地区的统治。
而就在华东政*府完成北方军事计划的时候,另一位己称帝的清廷后裔,溥伟政*府也经过千里辗转,终于到达湖南省,正式踏足中国南方。
溥伟一行撤离了西安,首先到达汉中府,然后派人和四川总督陈夔龙联络,要求陈夔龙承认溥伟的皇位,并迎请溥伟进川。同时英法两国在四川的人也帮溥伟从中周旋。
很快溥伟就得到了陈夔龙的回复,表示愿意奉立溥伟为君,并派遣军队来到与汉中府接壤的保宁府,迎请溥伟进川。
原来清廷亡灭之后,南方的各督抚大员形如割据自立,溥儁、溥伟先后称帝,除了奉立溥儁的闽浙总督松涛之外,再没有一位督抚大员宣告向两人效忠。毕竞大部督抚大员在这个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够当家作主,而不希望再受制于人。
但也不是所有督抚大员都是这样的想法,四川总督陈夔龙就是一个例外。原来陈夔龙的年龄虽然不大,这时才50出头,但思想却颇为守旧,由其坚守祖宗成法,对变法革新极为反感,认为科举一废,士气浮嚣,自由革命,遂成今日无父无君之变局。自以为有三件事可以自傲:一不联络新学家,二不敷衍留学生,三不延纳假名士。至于华东政*府更视为大逆不道,作乱犯上,自取屠戮之戚。
而华东政*府灭掉清廷,陈夔龙更是痛心疾首,自翊当夜瞻望北庭,神魂飞越,对月长叹:二百六十八年之天下,从此断送,哀何可言。
溥儁、溥伟先后称帝,陈夔龙虽然没有表示支持,其实到不是陈夔龙不想支持,一来是两位皇帝,陈夔龙也不知道应该支持谁;二来四川省里有不少人不愿支持这两位皇帝,只希望维持现在四川割据一方的局面。陈夔龙虽然是四川总督权势极大,但上任的时间不长,在四川的根基不稳,而且他是文官出身,对武事不大精通,手里又没有一支靠得住的军队,因此失去了朝廷的权威之后,也有些震不住手下的武将,这时有几个手里有兵的武将己经不大听陈夔龙的调令了,甚致有人动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只是清廷的余威尚在,局势也尚未明朗,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陈夔龙的思想虽然守旧,但脑子并不笨,因此这时也不敢轻易表示对新皇帝的支持,但在心里却对两人抱以极大的期望,希望两人能够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重振大清。至少做点有份量的事情,这样自己好说明手下,那知溥儁居然全面倒向日本,甚致不惜向日本割让领土,让陈夔龙也大失所望。
而就在这时,溥伟一行由汉中府入川,陈夔龙收到了溥伟的通告之后,立刻招集手下的文武官员协商,陈夔龙当然是主张迎溥伟入川,并奉立溥伟为君,因为溥儁的表现令人失望,也让陈夔龙无需要再为选择纠结,而且溥伟在清廷宗室中的名声不错,比溥儁强得多,陈夔龙到也不觉得有什么失望。
虽然大部份四川的官员都不愿意迎溥伟一行入川,但一来是反对溥伟一行入川众人群龙无首,无人领头拒之;二来这次溥伟南下,实力也不容小视,军队己达4万余人,川中虽然有数万军队,但分居川中各地,无法集中,何况溥伟毕竟有皇帝的名头,在这个时候,皇帝还是唬人的。
更为重要的是,英法两国都支持溥伟入川,并且力劝陈夔龙加溥伟政*府,对抗华东政*府,除了华东政*府之外,其他的督抚大员洋人的态度还是不敢轻视的,因此陈夔龙力主迎请溥伟入川,其他人也都不敢轻易反对。
而收到陈夔龙的回复之后,也不由得大喜过望,原本溥伟只是想从四川借道而过,却没有想到陈夔龙居然就这么轻易的倒向自己,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因为四川是个大省,不仅拥兵数万,人口数千万,而且四川的物资丰富,出产众多,是一个建基立业的好地方。
当然也有人怀疑陈夔龙有诈,但这时西安府己被人民军攻占,溥伟的后路己被截断,因此无论如何也必须入川了。于是溥伟一行只能硬着头皮,提心吊胆的进入四川。
好在是一路无事,溥伟一行十分顺利的到达成都,陈夔龙在出迎溥伟时,口称万岁,并对溥伟行三拜九叩之礼,算是正式承认溥伟的皇位。而溥伟对陈夔龙也多加以好言安慰,君臣相见的气氛还不错。
溥伟一行在成都休息了几天之后,英法两国的代表催促溥伟尽快启程,东进出川,到达南方。但就在这时,溥伟一行人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有不少人认为四川的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完全可以凭四川一省建基立业,没必要再出川去南方。而且现在东南的各督抚大员都割据自立,基本不可能再有第二个陈夔龙出现了,何况江北因此还不如就在四川据守,励精图治,积攒力量,徐图恢复大清的基业。
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实际就是贪固川中的安逸生活,不想再受颠沛流离之苦,毕竟这近一年以来,由北京经山西、陕西入川,辗转数千里,离京时的豪情壮志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安全的所在,因此也都不想再拆腾了。
不过溥伟、善耆、铁良、良弼、荫昌等人到是明白,四川省内看似安逸,但并非是久留之地,一则是四川省内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溥伟一行人在川中并无根基,想在川中站稳脚跟,并非易事;二则华东政*府占领陕西之后,坐镇汉中,必会得陇望蜀,因此四川也并非一块安稳之地。而最重要的是,一但留在四川,英法两国必不会支持,失去了英法两国的支持,溥伟想成大业,是绝不可能的。
但要说服其他人也并不容易,毕竟大部份人都看不到那么深远,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尽管溥伟己经称帝了,但在这个时候,皇帝的身份也没有多大用处。
而就在这时,人民军在占据陕西省全境之后,又攻入四川,占领保宁府。保宁府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驻守的阆中郡,是入川的门户,人民军占据保宁府,也就等于是踹开了入川的大门,因此全川震惊,虽然人民军并没有再趁胜进军入川,但依旧还是人心惶惶。
但这一来那些主张在川中驻守的人也都被吓破了胆,终于不再坚持留在四川,并转而支持东进出川,到南方去发展。
统一了内部的意见,溥伟等人也都松了一口气,不过四川重地,也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溥伟、善耆、铁良、良弼、荫昌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将家属、老弱留在成都暂居,由溥伟等人率领4个协及禁卫军约2万3千余精锐军队东进出川,并且留下铁良、载洵两人,带剩余军队协助陈夔龙守川,并把守住东进出川的各要路关隘,确保进出川中的道路通畅,
虽然溥伟等人带走了2万余军队,但留下的军队也有2万佘人,并且还有2个协的新军,武器装备也不差,实力不容小视,而且铁良也是知兵之人,因此留他在川中协助陈夔龙,一方面可以抵御人民军的进攻;另一方面可以压制川中各势力,然后伺机整顿川中各势力。而陈夔龙也对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看来溥伟还是有几分做为,自己选择溥伟,也许真没有错。
布置好了川中的一切之后,溥伟等人终于再度出发,先乘船走水路,顺流而下,在涪陵登陆,又转沿乌江行军,到达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酉阳州,溥伟一行在这里扎住了大军,派善耆、良弼、溥伦、毓朗四人,领1协军队,进入湖南省内,在永绥厅驻扎,然后派人通告湖广总督是赵尔巽,湖南巡抚杨文鼎。
而正是基于章嘉活佛的政治属性大于宗教属性,且对中枢政*府的依赖性大,同时在旧时空里也为国家做过不少实事,华东政*府才认为将章嘉活佛列为可以争取的对像,而且劝降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华东政*府在下一阶段,对西北的工作就是以劝降岑春煊和章嘉活佛为主,同时当然是进一步深化,稳定华东政*府在山西、陕西、蒙古等地区的统治。
而就在华东政*府完成北方军事计划的时候,另一位己称帝的清廷后裔,溥伟政*府也经过千里辗转,终于到达湖南省,正式踏足中国南方。
溥伟一行撤离了西安,首先到达汉中府,然后派人和四川总督陈夔龙联络,要求陈夔龙承认溥伟的皇位,并迎请溥伟进川。同时英法两国在四川的人也帮溥伟从中周旋。
很快溥伟就得到了陈夔龙的回复,表示愿意奉立溥伟为君,并派遣军队来到与汉中府接壤的保宁府,迎请溥伟进川。
原来清廷亡灭之后,南方的各督抚大员形如割据自立,溥儁、溥伟先后称帝,除了奉立溥儁的闽浙总督松涛之外,再没有一位督抚大员宣告向两人效忠。毕竞大部督抚大员在这个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够当家作主,而不希望再受制于人。
但也不是所有督抚大员都是这样的想法,四川总督陈夔龙就是一个例外。原来陈夔龙的年龄虽然不大,这时才50出头,但思想却颇为守旧,由其坚守祖宗成法,对变法革新极为反感,认为科举一废,士气浮嚣,自由革命,遂成今日无父无君之变局。自以为有三件事可以自傲:一不联络新学家,二不敷衍留学生,三不延纳假名士。至于华东政*府更视为大逆不道,作乱犯上,自取屠戮之戚。
而华东政*府灭掉清廷,陈夔龙更是痛心疾首,自翊当夜瞻望北庭,神魂飞越,对月长叹:二百六十八年之天下,从此断送,哀何可言。
溥儁、溥伟先后称帝,陈夔龙虽然没有表示支持,其实到不是陈夔龙不想支持,一来是两位皇帝,陈夔龙也不知道应该支持谁;二来四川省里有不少人不愿支持这两位皇帝,只希望维持现在四川割据一方的局面。陈夔龙虽然是四川总督权势极大,但上任的时间不长,在四川的根基不稳,而且他是文官出身,对武事不大精通,手里又没有一支靠得住的军队,因此失去了朝廷的权威之后,也有些震不住手下的武将,这时有几个手里有兵的武将己经不大听陈夔龙的调令了,甚致有人动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只是清廷的余威尚在,局势也尚未明朗,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陈夔龙的思想虽然守旧,但脑子并不笨,因此这时也不敢轻易表示对新皇帝的支持,但在心里却对两人抱以极大的期望,希望两人能够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重振大清。至少做点有份量的事情,这样自己好说明手下,那知溥儁居然全面倒向日本,甚致不惜向日本割让领土,让陈夔龙也大失所望。
而就在这时,溥伟一行由汉中府入川,陈夔龙收到了溥伟的通告之后,立刻招集手下的文武官员协商,陈夔龙当然是主张迎溥伟入川,并奉立溥伟为君,因为溥儁的表现令人失望,也让陈夔龙无需要再为选择纠结,而且溥伟在清廷宗室中的名声不错,比溥儁强得多,陈夔龙到也不觉得有什么失望。
虽然大部份四川的官员都不愿意迎溥伟一行入川,但一来是反对溥伟一行入川众人群龙无首,无人领头拒之;二来这次溥伟南下,实力也不容小视,军队己达4万余人,川中虽然有数万军队,但分居川中各地,无法集中,何况溥伟毕竟有皇帝的名头,在这个时候,皇帝还是唬人的。
更为重要的是,英法两国都支持溥伟入川,并且力劝陈夔龙加溥伟政*府,对抗华东政*府,除了华东政*府之外,其他的督抚大员洋人的态度还是不敢轻视的,因此陈夔龙力主迎请溥伟入川,其他人也都不敢轻易反对。
而收到陈夔龙的回复之后,也不由得大喜过望,原本溥伟只是想从四川借道而过,却没有想到陈夔龙居然就这么轻易的倒向自己,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因为四川是个大省,不仅拥兵数万,人口数千万,而且四川的物资丰富,出产众多,是一个建基立业的好地方。
当然也有人怀疑陈夔龙有诈,但这时西安府己被人民军攻占,溥伟的后路己被截断,因此无论如何也必须入川了。于是溥伟一行只能硬着头皮,提心吊胆的进入四川。
好在是一路无事,溥伟一行十分顺利的到达成都,陈夔龙在出迎溥伟时,口称万岁,并对溥伟行三拜九叩之礼,算是正式承认溥伟的皇位。而溥伟对陈夔龙也多加以好言安慰,君臣相见的气氛还不错。
溥伟一行在成都休息了几天之后,英法两国的代表催促溥伟尽快启程,东进出川,到达南方。但就在这时,溥伟一行人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有不少人认为四川的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完全可以凭四川一省建基立业,没必要再出川去南方。而且现在东南的各督抚大员都割据自立,基本不可能再有第二个陈夔龙出现了,何况江北因此还不如就在四川据守,励精图治,积攒力量,徐图恢复大清的基业。
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实际就是贪固川中的安逸生活,不想再受颠沛流离之苦,毕竟这近一年以来,由北京经山西、陕西入川,辗转数千里,离京时的豪情壮志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安全的所在,因此也都不想再拆腾了。
不过溥伟、善耆、铁良、良弼、荫昌等人到是明白,四川省内看似安逸,但并非是久留之地,一则是四川省内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溥伟一行人在川中并无根基,想在川中站稳脚跟,并非易事;二则华东政*府占领陕西之后,坐镇汉中,必会得陇望蜀,因此四川也并非一块安稳之地。而最重要的是,一但留在四川,英法两国必不会支持,失去了英法两国的支持,溥伟想成大业,是绝不可能的。
但要说服其他人也并不容易,毕竟大部份人都看不到那么深远,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尽管溥伟己经称帝了,但在这个时候,皇帝的身份也没有多大用处。
而就在这时,人民军在占据陕西省全境之后,又攻入四川,占领保宁府。保宁府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驻守的阆中郡,是入川的门户,人民军占据保宁府,也就等于是踹开了入川的大门,因此全川震惊,虽然人民军并没有再趁胜进军入川,但依旧还是人心惶惶。
但这一来那些主张在川中驻守的人也都被吓破了胆,终于不再坚持留在四川,并转而支持东进出川,到南方去发展。
统一了内部的意见,溥伟等人也都松了一口气,不过四川重地,也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溥伟、善耆、铁良、良弼、荫昌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将家属、老弱留在成都暂居,由溥伟等人率领4个协及禁卫军约2万3千余精锐军队东进出川,并且留下铁良、载洵两人,带剩余军队协助陈夔龙守川,并把守住东进出川的各要路关隘,确保进出川中的道路通畅,
虽然溥伟等人带走了2万余军队,但留下的军队也有2万佘人,并且还有2个协的新军,武器装备也不差,实力不容小视,而且铁良也是知兵之人,因此留他在川中协助陈夔龙,一方面可以抵御人民军的进攻;另一方面可以压制川中各势力,然后伺机整顿川中各势力。而陈夔龙也对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看来溥伟还是有几分做为,自己选择溥伟,也许真没有错。
布置好了川中的一切之后,溥伟等人终于再度出发,先乘船走水路,顺流而下,在涪陵登陆,又转沿乌江行军,到达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酉阳州,溥伟一行在这里扎住了大军,派善耆、良弼、溥伦、毓朗四人,领1协军队,进入湖南省内,在永绥厅驻扎,然后派人通告湖广总督是赵尔巽,湖南巡抚杨文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