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炸膛问题
为什么不可为常例?
因为李白不可学,杜甫可学。
倒不是说李白的文学成就高杜甫太多,实在是李白天马行空,而杜甫章法老练。按照杜甫的章法来练,纵然不成杜甫,但写出来的诗也能看,但是谁要学习李白的诗。除非他真能到李白的境界,否则他写出来的诗大多都是不能看的。
甚至将李白的某一个句子单纯拿出来,觉得平平。但是放在一起,却是耀然生辉。而杜甫却不一样,杜甫很多句子单独拿出来,就足够细细揣摩其中不知道有几层意境了。
而李攀龙的想法,就是中兴文坛,重塑文脉,自然觉得有现成的章法不用,却搞什么标新立异的明歌,太不靠谱了。
周梦臣看了之后,一阵迷惑。用了好一阵子才想清楚明歌这个概念。
其实他在书信之中,说的明代的文学体裁,说的是明清小说。这几乎是他的固有概念了。谁知道对方却有这样的理解。
说实话,一时间周梦臣也好奇,现代音乐理论引进,打破传统宫调之后,大明会诞生出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吗,又会诞生什么样的词。当时周梦臣想来,绝对比后世的古风词要好上太多了。
无他,那些写古文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没有经过八股文的毒打,根本不知道古代的文章词曲是怎么写的。
只能是矫揉造作的四不像而已。
不过,周梦臣仅仅是好奇而已。
他又不是文科生,他是理科生,他对什么文学,音乐从来是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这东西能造炮弹?能造卫星吗?能造航母?什么不能。一边去。
他就给李攀龙回了一封书信。至于回了什么。他几乎写过就忘记了。反正写回信,几乎是他的消遣。他的主要工作,都是放在造炮上面。
至于战车的生产线,有了全套生产线,扩建工作,就交给了自己的几个弟子来办。
周梦臣更多心思,都放在生产火炮上面。
周梦臣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将储存在仓库之中的火炮每一样拉出来一门,然后联系放上二百炮的。
结果让周梦臣瞬间脸黑了。
因为没有一门炮能够支持过连续发射一百炮的。
甚至连续发射五十炮的时候,大多数大炮都红了。这个时候都要降温了。炮手们都不敢射击了。
周梦臣不得不将大炮固定好,然后在后面挖了一个大坑,让人用竹竿绑着火炮去点燃火炮。但是即便如此,还炸死了一个人。几乎将药包放进炮管的瞬间,通红的炮管就引燃了火炮。
将一个炮手给生生炸死了。
其实,能连续发射五十炮的火炮都是好样的。
周梦臣检查最离谱的,是一个连续射了十炮的火炮,居然就炸了。
周梦臣根本无法相信,这就是大明火器。
周梦臣是挑了样品来发射,他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样的火炮,其实已经是仓库之中,库存比较好的大炮了。应付上挤检查吗?这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这种专门挑出来的样品都是这个样子。周梦臣根本无法想象,其余的火炮的水平又是什么样子。
也怪不得九边宁肯自己造炮,也不用京师的炮。
九边各地炮匠的水平自然远远不如京师,这种原因是什么?不问自知。
周梦臣一瞬间觉得,那一百多人小吏,杀了他们的确没有杀错。大明将士赖以胜过鞑子的武器就是火器,不要觉得军器局库存的火炮,有这么多,就觉得大明九边的火炮就很多。
是的,如果总计九边大小火炮,估计能得到一个数万门,甚至十几万门的数字,当然了,这是连几百斤小炮也计算进去后的数字。
但是,这个数字对于九边来说多吗?
一点都不多,绵延万里的边防线,分配在某一个百户所,或者一个小堡的时候,其实也才几门,甚至一两门。而鞑子最喜欢攻击这些小堡,那个时候一门炮就要负责一个方向的敌人。
一旦遇见极端情况,说不定一门炮的炸膛,就让一个百户所陷落,那可是几十条上百条性命。
周梦臣知道大明火器不靠谱,但也万万没有想到,不靠谱到如此地步。
他阴沉的脸,自己带人随即的抽调了十几门火炮。一一试射。
但是结果,更是让周梦臣失望之极,如果连续发射的话,二十发之后,就必须停止发射进行降温,否则的话。就会变成一团烟花。
这样的炮能打仗吗?
特别是放在战车之上,用来阻挡鞑子骑马,鞑子骑兵只需反复冲几次,这些炮就要哑火,倒是就要步卒站在战车之上与鞑子骑兵肉搏了。
或许,曾铣是这样想的。毕竟有战车掩护,步卒也算是脚下有跟。鞑子是冲不动的。但是周梦臣绝不这样想。毕竟在他的思维之中,打仗的金科玉律就是发挥火力,发挥火力。
很多时候衡量战斗力的时候,并不是衡量有多少人,而是有多少大炮。
周梦臣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他绝对不会让这些不合格的大炮进入军中。否则就是他一辈子的污点。
周梦臣召集所有工匠,说道:“我知道,今天有怪我,场里死了一个人,是我逼他去点火,被炸死的。但是杀他的不是我,是你们。鞑子年年南下,你们就将这些的东西,送给前线将士,不知道有多少将士因炸膛而死。又不知道多少战事,因为火炮炸膛而败,甚至边军很多人将士都不愿意用火铳,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边军最喜欢用三眼铳?”
周梦臣一伸手,一边的人递给周梦臣一柄三眼铳。三眼铳后面有一个木柄,前面有三根枪管堆积在前面,比较沉。周梦臣颠连了一下,并没有填装火药,而是反手握住三眼火铳的木柄,重重的砸在一边的花瓶之上。只听“砰”的一声,花瓶四分五裂。周梦臣说道:“将士们是这样用的,他们从来不装药,只是冲上去,砸鞑子的头。”
“之前我还不相信,但是而今我不能不信了。”
“我大明将士,就是用这样的东西杀敌的,你们就没有一丝丝的惭愧吗?”
周梦臣将手中的三眼铳砸在地面之上,所有工匠都跪了下来,却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一个敢喘息的都没有。
周梦臣心中又是失望,又是悲哀。
失望的是,这些工匠彻底没有血性了。估计周梦臣不管怎么骂他们,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甚至杀了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他们就是工匠,祖祖辈辈都是工匠。
他们见过了不知道多少大人们,肆意欺凌。将材料钱都吞没了,让这些工匠卖了儿女妻子,才能充上材料钱。
是的。大明边军是可怜。但是他们就不可怜了。
被鞑子杀死,是死。被贪官污吏欺负死,就不是死了。
他们有什么资格去同情数百里外的九边将士?谁同情他们?
太祖太宗的遗泽,在工匠这个团体之内,已经被挥霍殆尽了。
这些工匠在上司发火的时候,也只能这样表态,不说话,不吱声,一副大人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周梦臣不是那种仅仅靠家国情怀就让下面人卖命的上司。他一直想办法给工匠实惠,但是他实在对这些工匠看不过眼。是的。不能空喊口号,饿着肚子谈什么家国情怀。但也不能对这个国家一点点的同理心都没有吧?
如此麻木不仁,让周梦臣忽然想起了鲁迅的文章。
为什么不可为常例?
因为李白不可学,杜甫可学。
倒不是说李白的文学成就高杜甫太多,实在是李白天马行空,而杜甫章法老练。按照杜甫的章法来练,纵然不成杜甫,但写出来的诗也能看,但是谁要学习李白的诗。除非他真能到李白的境界,否则他写出来的诗大多都是不能看的。
甚至将李白的某一个句子单纯拿出来,觉得平平。但是放在一起,却是耀然生辉。而杜甫却不一样,杜甫很多句子单独拿出来,就足够细细揣摩其中不知道有几层意境了。
而李攀龙的想法,就是中兴文坛,重塑文脉,自然觉得有现成的章法不用,却搞什么标新立异的明歌,太不靠谱了。
周梦臣看了之后,一阵迷惑。用了好一阵子才想清楚明歌这个概念。
其实他在书信之中,说的明代的文学体裁,说的是明清小说。这几乎是他的固有概念了。谁知道对方却有这样的理解。
说实话,一时间周梦臣也好奇,现代音乐理论引进,打破传统宫调之后,大明会诞生出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吗,又会诞生什么样的词。当时周梦臣想来,绝对比后世的古风词要好上太多了。
无他,那些写古文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没有经过八股文的毒打,根本不知道古代的文章词曲是怎么写的。
只能是矫揉造作的四不像而已。
不过,周梦臣仅仅是好奇而已。
他又不是文科生,他是理科生,他对什么文学,音乐从来是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这东西能造炮弹?能造卫星吗?能造航母?什么不能。一边去。
他就给李攀龙回了一封书信。至于回了什么。他几乎写过就忘记了。反正写回信,几乎是他的消遣。他的主要工作,都是放在造炮上面。
至于战车的生产线,有了全套生产线,扩建工作,就交给了自己的几个弟子来办。
周梦臣更多心思,都放在生产火炮上面。
周梦臣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将储存在仓库之中的火炮每一样拉出来一门,然后联系放上二百炮的。
结果让周梦臣瞬间脸黑了。
因为没有一门炮能够支持过连续发射一百炮的。
甚至连续发射五十炮的时候,大多数大炮都红了。这个时候都要降温了。炮手们都不敢射击了。
周梦臣不得不将大炮固定好,然后在后面挖了一个大坑,让人用竹竿绑着火炮去点燃火炮。但是即便如此,还炸死了一个人。几乎将药包放进炮管的瞬间,通红的炮管就引燃了火炮。
将一个炮手给生生炸死了。
其实,能连续发射五十炮的火炮都是好样的。
周梦臣检查最离谱的,是一个连续射了十炮的火炮,居然就炸了。
周梦臣根本无法相信,这就是大明火器。
周梦臣是挑了样品来发射,他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样的火炮,其实已经是仓库之中,库存比较好的大炮了。应付上挤检查吗?这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这种专门挑出来的样品都是这个样子。周梦臣根本无法想象,其余的火炮的水平又是什么样子。
也怪不得九边宁肯自己造炮,也不用京师的炮。
九边各地炮匠的水平自然远远不如京师,这种原因是什么?不问自知。
周梦臣一瞬间觉得,那一百多人小吏,杀了他们的确没有杀错。大明将士赖以胜过鞑子的武器就是火器,不要觉得军器局库存的火炮,有这么多,就觉得大明九边的火炮就很多。
是的,如果总计九边大小火炮,估计能得到一个数万门,甚至十几万门的数字,当然了,这是连几百斤小炮也计算进去后的数字。
但是,这个数字对于九边来说多吗?
一点都不多,绵延万里的边防线,分配在某一个百户所,或者一个小堡的时候,其实也才几门,甚至一两门。而鞑子最喜欢攻击这些小堡,那个时候一门炮就要负责一个方向的敌人。
一旦遇见极端情况,说不定一门炮的炸膛,就让一个百户所陷落,那可是几十条上百条性命。
周梦臣知道大明火器不靠谱,但也万万没有想到,不靠谱到如此地步。
他阴沉的脸,自己带人随即的抽调了十几门火炮。一一试射。
但是结果,更是让周梦臣失望之极,如果连续发射的话,二十发之后,就必须停止发射进行降温,否则的话。就会变成一团烟花。
这样的炮能打仗吗?
特别是放在战车之上,用来阻挡鞑子骑马,鞑子骑兵只需反复冲几次,这些炮就要哑火,倒是就要步卒站在战车之上与鞑子骑兵肉搏了。
或许,曾铣是这样想的。毕竟有战车掩护,步卒也算是脚下有跟。鞑子是冲不动的。但是周梦臣绝不这样想。毕竟在他的思维之中,打仗的金科玉律就是发挥火力,发挥火力。
很多时候衡量战斗力的时候,并不是衡量有多少人,而是有多少大炮。
周梦臣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他绝对不会让这些不合格的大炮进入军中。否则就是他一辈子的污点。
周梦臣召集所有工匠,说道:“我知道,今天有怪我,场里死了一个人,是我逼他去点火,被炸死的。但是杀他的不是我,是你们。鞑子年年南下,你们就将这些的东西,送给前线将士,不知道有多少将士因炸膛而死。又不知道多少战事,因为火炮炸膛而败,甚至边军很多人将士都不愿意用火铳,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边军最喜欢用三眼铳?”
周梦臣一伸手,一边的人递给周梦臣一柄三眼铳。三眼铳后面有一个木柄,前面有三根枪管堆积在前面,比较沉。周梦臣颠连了一下,并没有填装火药,而是反手握住三眼火铳的木柄,重重的砸在一边的花瓶之上。只听“砰”的一声,花瓶四分五裂。周梦臣说道:“将士们是这样用的,他们从来不装药,只是冲上去,砸鞑子的头。”
“之前我还不相信,但是而今我不能不信了。”
“我大明将士,就是用这样的东西杀敌的,你们就没有一丝丝的惭愧吗?”
周梦臣将手中的三眼铳砸在地面之上,所有工匠都跪了下来,却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一个敢喘息的都没有。
周梦臣心中又是失望,又是悲哀。
失望的是,这些工匠彻底没有血性了。估计周梦臣不管怎么骂他们,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甚至杀了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他们就是工匠,祖祖辈辈都是工匠。
他们见过了不知道多少大人们,肆意欺凌。将材料钱都吞没了,让这些工匠卖了儿女妻子,才能充上材料钱。
是的。大明边军是可怜。但是他们就不可怜了。
被鞑子杀死,是死。被贪官污吏欺负死,就不是死了。
他们有什么资格去同情数百里外的九边将士?谁同情他们?
太祖太宗的遗泽,在工匠这个团体之内,已经被挥霍殆尽了。
这些工匠在上司发火的时候,也只能这样表态,不说话,不吱声,一副大人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周梦臣不是那种仅仅靠家国情怀就让下面人卖命的上司。他一直想办法给工匠实惠,但是他实在对这些工匠看不过眼。是的。不能空喊口号,饿着肚子谈什么家国情怀。但也不能对这个国家一点点的同理心都没有吧?
如此麻木不仁,让周梦臣忽然想起了鲁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