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筹备军器监
周梦臣保证他并没有什么避孕的想法。原因无他,李云珍年纪放在后世虽然有一点小,才十八岁上下,但生育已经是可以了。但是尴尬的是,周梦臣一直没有儿子?一度让他以为,是不是自己得了项少龙症?就是所谓的穿越无子诅咒。
他暗中请薛老看了。薛老说他们两个都没有问题。现实之中,夫妻数年才生孩子的事情也是大有人在。不足为奇。
这就尴尬了。
让周梦臣很不愿意面对这个话题。
这个时候,宫中传信,闻尚书召见。让他周梦臣吃惊之余,暗暗揣测,吏部尚书找他做什么。
很快周梦臣就到了吏部。
吏部尚书闻渊正在处理公务,见他来了。将一封奏疏递给了周梦臣。
周梦臣看了,不是别的,就是他已经递上去有段时间的建军监疏。
上面有了皇帝朱批,与内阁的条陈。皇帝朱批自然是一个“准”字,内阁条陈的意见就多了一些,洋洋洒洒数百字,对周梦臣的奏疏之中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改。但是在大框架上也保持了周梦臣的本意。
最后点明,因为大同退敌军功,特准的。
周梦臣说道:“大同那边怎么了?”
闻渊白发微微一动,说道:“怎么你不知道?鞑子入关,围大同千户周君佐在茨林墩,而你造的火炮,一日之内,连射数千发,让鞑子数十万众,对区区三百之人无可奈何。周老将军请为你请功。”
“这才有了你这好事?”
“二十出头的五品正堂官,你以为那么容易啊?”
其实,对于这一次的战报,夏言也是很吃惊的。
以夏言的地位,自然是知道大同上下对鞑子入侵的判断,他也是很信任周尚文的,坚信周尚文一定能却敌的。只要周尚文能将鞑子赶出大同,就是大功一件。毕竟,而今大明边军的战斗力,也不宜有更高的要求。
周尚文与周梦臣之间的渊源,夏言也是明白的。让周尚文在战功之上,为周梦臣添上一笔,自然是很容易的。
只是夏言万万没有想到,他这边还没有要求的。毕竟京师对于大同战场上的消息是滞后 ,而今刚刚明白茨林堡之战的始末,对于周尚文与鞑子对峙结果如何,还不是太清楚的。
所以,战事未定,夏言不愿意对将领多做干预。
毕竟,一个朴实的道理,夏言还是明白的。在战场之上,想战场外因素越少的将领,就越容易赢。不管对周尚文,还是对曾铣,还是对朱纨。他都是这样,尽量让听他们不用去想战场之外的事情,这些事情放到战后再说。
周尚文报上来的首功之臣,自然是战死的三名将领,而后是周梦臣,再后才是周君佐。
周梦臣功劳还在周君佐之前,一来是周尚文对自己儿子的压制。不管周君佐做了多少努力,他依旧是周尚文的儿子。前三名将领已经战死了。而周君佐放在之后,就这一战的首功之臣。
这样安置,对军心不好。
是的,很多人都明白,周君佐的功劳是实打实的,他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首功之臣之中,第四个战死的将领。
但是那又如何?
周君佐如果是此战首功,很多将士们难免觉得周尚文宠爱儿子,对他不公。
至于给周梦臣就没有这个风险了。
首先,周尚文心甘情愿为周梦臣抬轿子。毕竟以刘天和与他的关系,他自然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照顾一下周梦臣。
其次,周梦臣造的炮的确好用。可以说大同镇上下都看呆了。他们之前是知道这批炮质量不错,否则也不会派人去京师搞,但是质量不错是质量不错。却也没有想到质量好到如此地步。
一天之内打出一千多发,居然没有炸膛。
这个速度几乎可以应对任何战场了。如果在守比较大的城池,城中火炮众多,根本用不到这个频率射击,甚至说,如果不是炮轻便之极,一个人力气大一些,就能抬起来。两三个人合作,就能运转如飞,装药不用大费周折,甚至在打疯了情况下,能打到一分钟两三次。
当然了,这是完全没有瞄准的。
也不需要瞄准,十几步之内,瞄什么瞄?
如果不是这样,一天之内,根本打不出一千多发。
甚至周君佐事后都有些懵。
这四门炮在这一场战斗中表现也折服了相当多的将士。
最重要的是,周梦臣是文官。
给周梦臣首功,周梦臣难不成能到大同,与这些将领抢帽子不成?所以,这根本不会损失他们的利益。而且更符合文官们的想法。
当然了,周梦臣作为茨林堡之战的首功,也让他的名字在边关将士哪里混了一个耳熟,当然了,他们此刻只是觉得:“哦,那个姓周的就是铸炮的。”当然将来会怎么看,就要看将来的情况了。
虽然这种情况夏言没有想到。但是此事却让夏言少了很多麻烦。
夏言虽然是内阁首辅,看上去权倾朝野,一言九鼎,但是细细分析他的权力基础,就知道夏言其实更多是说服与他合作的文官大佬们,得到支持,才能推行政策。如果不能得到支持,事情就有一点难办了。
比如王杲。
王杲虽然流放了,但本质上,他是与夏言两败具伤,无非是他伤的更狠,一眼就看出来,夏言伤得轻一些。不容易被看出来而已。
有了前面扎实请功,证明了周梦臣的政绩无可挑剔,在加上周梦臣背后,若隐若现的嘉靖背景。吏部尚书闻渊这一关就相当好过了。
虽然闻渊觉得周梦臣的提拔算是破格了,但是见多识广的老尚书,早就见识过更多破格提拔的人员,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就要张璁,正德十六年进士,还当过他的下属,但是不出数年就是首辅了。
真要说起周梦臣嘉靖二十三年九品,而今五品,升得虽然快,但也就那回事。要知道升官不是别的,是越往上是越难以进步的。从五品到四品,从四品到三品,每一道坎,都能困死无数人。
闻渊并没有质疑周梦臣的功劳什么的。直接与周梦臣说新建的军器监的编制,衙门。 要不要从其他衙门调人云云。
这都是吏部的差事。
周梦臣自然知道自己的分量,谦虚了几句。将殷正茂与凌云翼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小心翼翼的说道:“老尚书,下官科名太浅,文名不彰。那些资历老的前辈,下官恐怕压不住。故而还请老尚书在选人的时候,多选一些资历浅的。成全在下。”
闻渊一听,摇摇头说道:“你这滑头,照顾同年就照顾同年吧。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可说好了,你下面积个七品官还好办?很多三甲进士都愿意,只是六品官,非二甲进士不可,有这个资历的人,未必愿意到你的小庙之中。”
周梦臣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资历比他还浅的根本没有。毕竟嘉靖二十九年还没有到。所以资历浅,就是指嘉靖二十六年这一批进士,也就是周梦臣的同年们,提携同年是大明官场的潜规则。闻渊早就见怪不怪了,自然一眼看穿。
周梦臣听了,立即说道:“只有老尚书应下来,不管最后是什么结果,在下都感激不尽,铭记在心。”
闻渊微微一笑,他老了。自然不愿意与周梦臣这样的年轻后生结梁子,甚至愿意为子孙留一份善缘,不过,也没有将话说死。轻描淡写的说道:“看看吧。”
周梦臣保证他并没有什么避孕的想法。原因无他,李云珍年纪放在后世虽然有一点小,才十八岁上下,但生育已经是可以了。但是尴尬的是,周梦臣一直没有儿子?一度让他以为,是不是自己得了项少龙症?就是所谓的穿越无子诅咒。
他暗中请薛老看了。薛老说他们两个都没有问题。现实之中,夫妻数年才生孩子的事情也是大有人在。不足为奇。
这就尴尬了。
让周梦臣很不愿意面对这个话题。
这个时候,宫中传信,闻尚书召见。让他周梦臣吃惊之余,暗暗揣测,吏部尚书找他做什么。
很快周梦臣就到了吏部。
吏部尚书闻渊正在处理公务,见他来了。将一封奏疏递给了周梦臣。
周梦臣看了,不是别的,就是他已经递上去有段时间的建军监疏。
上面有了皇帝朱批,与内阁的条陈。皇帝朱批自然是一个“准”字,内阁条陈的意见就多了一些,洋洋洒洒数百字,对周梦臣的奏疏之中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改。但是在大框架上也保持了周梦臣的本意。
最后点明,因为大同退敌军功,特准的。
周梦臣说道:“大同那边怎么了?”
闻渊白发微微一动,说道:“怎么你不知道?鞑子入关,围大同千户周君佐在茨林墩,而你造的火炮,一日之内,连射数千发,让鞑子数十万众,对区区三百之人无可奈何。周老将军请为你请功。”
“这才有了你这好事?”
“二十出头的五品正堂官,你以为那么容易啊?”
其实,对于这一次的战报,夏言也是很吃惊的。
以夏言的地位,自然是知道大同上下对鞑子入侵的判断,他也是很信任周尚文的,坚信周尚文一定能却敌的。只要周尚文能将鞑子赶出大同,就是大功一件。毕竟,而今大明边军的战斗力,也不宜有更高的要求。
周尚文与周梦臣之间的渊源,夏言也是明白的。让周尚文在战功之上,为周梦臣添上一笔,自然是很容易的。
只是夏言万万没有想到,他这边还没有要求的。毕竟京师对于大同战场上的消息是滞后 ,而今刚刚明白茨林堡之战的始末,对于周尚文与鞑子对峙结果如何,还不是太清楚的。
所以,战事未定,夏言不愿意对将领多做干预。
毕竟,一个朴实的道理,夏言还是明白的。在战场之上,想战场外因素越少的将领,就越容易赢。不管对周尚文,还是对曾铣,还是对朱纨。他都是这样,尽量让听他们不用去想战场之外的事情,这些事情放到战后再说。
周尚文报上来的首功之臣,自然是战死的三名将领,而后是周梦臣,再后才是周君佐。
周梦臣功劳还在周君佐之前,一来是周尚文对自己儿子的压制。不管周君佐做了多少努力,他依旧是周尚文的儿子。前三名将领已经战死了。而周君佐放在之后,就这一战的首功之臣。
这样安置,对军心不好。
是的,很多人都明白,周君佐的功劳是实打实的,他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成为首功之臣之中,第四个战死的将领。
但是那又如何?
周君佐如果是此战首功,很多将士们难免觉得周尚文宠爱儿子,对他不公。
至于给周梦臣就没有这个风险了。
首先,周尚文心甘情愿为周梦臣抬轿子。毕竟以刘天和与他的关系,他自然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照顾一下周梦臣。
其次,周梦臣造的炮的确好用。可以说大同镇上下都看呆了。他们之前是知道这批炮质量不错,否则也不会派人去京师搞,但是质量不错是质量不错。却也没有想到质量好到如此地步。
一天之内打出一千多发,居然没有炸膛。
这个速度几乎可以应对任何战场了。如果在守比较大的城池,城中火炮众多,根本用不到这个频率射击,甚至说,如果不是炮轻便之极,一个人力气大一些,就能抬起来。两三个人合作,就能运转如飞,装药不用大费周折,甚至在打疯了情况下,能打到一分钟两三次。
当然了,这是完全没有瞄准的。
也不需要瞄准,十几步之内,瞄什么瞄?
如果不是这样,一天之内,根本打不出一千多发。
甚至周君佐事后都有些懵。
这四门炮在这一场战斗中表现也折服了相当多的将士。
最重要的是,周梦臣是文官。
给周梦臣首功,周梦臣难不成能到大同,与这些将领抢帽子不成?所以,这根本不会损失他们的利益。而且更符合文官们的想法。
当然了,周梦臣作为茨林堡之战的首功,也让他的名字在边关将士哪里混了一个耳熟,当然了,他们此刻只是觉得:“哦,那个姓周的就是铸炮的。”当然将来会怎么看,就要看将来的情况了。
虽然这种情况夏言没有想到。但是此事却让夏言少了很多麻烦。
夏言虽然是内阁首辅,看上去权倾朝野,一言九鼎,但是细细分析他的权力基础,就知道夏言其实更多是说服与他合作的文官大佬们,得到支持,才能推行政策。如果不能得到支持,事情就有一点难办了。
比如王杲。
王杲虽然流放了,但本质上,他是与夏言两败具伤,无非是他伤的更狠,一眼就看出来,夏言伤得轻一些。不容易被看出来而已。
有了前面扎实请功,证明了周梦臣的政绩无可挑剔,在加上周梦臣背后,若隐若现的嘉靖背景。吏部尚书闻渊这一关就相当好过了。
虽然闻渊觉得周梦臣的提拔算是破格了,但是见多识广的老尚书,早就见识过更多破格提拔的人员,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就要张璁,正德十六年进士,还当过他的下属,但是不出数年就是首辅了。
真要说起周梦臣嘉靖二十三年九品,而今五品,升得虽然快,但也就那回事。要知道升官不是别的,是越往上是越难以进步的。从五品到四品,从四品到三品,每一道坎,都能困死无数人。
闻渊并没有质疑周梦臣的功劳什么的。直接与周梦臣说新建的军器监的编制,衙门。 要不要从其他衙门调人云云。
这都是吏部的差事。
周梦臣自然知道自己的分量,谦虚了几句。将殷正茂与凌云翼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小心翼翼的说道:“老尚书,下官科名太浅,文名不彰。那些资历老的前辈,下官恐怕压不住。故而还请老尚书在选人的时候,多选一些资历浅的。成全在下。”
闻渊一听,摇摇头说道:“你这滑头,照顾同年就照顾同年吧。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可说好了,你下面积个七品官还好办?很多三甲进士都愿意,只是六品官,非二甲进士不可,有这个资历的人,未必愿意到你的小庙之中。”
周梦臣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资历比他还浅的根本没有。毕竟嘉靖二十九年还没有到。所以资历浅,就是指嘉靖二十六年这一批进士,也就是周梦臣的同年们,提携同年是大明官场的潜规则。闻渊早就见怪不怪了,自然一眼看穿。
周梦臣听了,立即说道:“只有老尚书应下来,不管最后是什么结果,在下都感激不尽,铭记在心。”
闻渊微微一笑,他老了。自然不愿意与周梦臣这样的年轻后生结梁子,甚至愿意为子孙留一份善缘,不过,也没有将话说死。轻描淡写的说道:“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