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胜负
夏言听了嘉靖如此说,立即回应道:“陛下龙马精神,如何言老?这正是陛下奋发有所作为之时,又怎么能言老啊?”
嘉靖听了,说道:“果然是我的夏阁老,从来是如此意气风发。”
夏言说道:“老臣,不敢当。唯有对陛下,对朝廷的一腔热血未干而已。”
夏言其实对而今的局面,也是很明白的。
他感觉自己已经到了一个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地步。
夏言在嘉靖十年,就是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入阁,嘉靖十七年为首辅,其中进退上下,起起落落,都已经习惯了。而今局面让他感到最麻烦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复套。
是复套这一件事情,成为夏言的赤帜,也成为了夏言的软肋。
夏言高举复套的旗帜,其实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支持,比如杨继盛。他与夏言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却对夏言非常支持,不下于夏言的铁杆,为什么?就是因为复套这一件事情。这种政治理念的吸引力。
同样,夏言也没有想到,复套会遇见这么多的困难。为了复套成功,夏言在复套上面压了太多太多东西,甚至他在朝堂之上,对严嵩的一些被动,就是因为复套这一件事情造成的。
如果不是复套,夏言根本不会给严嵩一年的积蓄期。以至于有而今的局面。
只是到了而今,夏言能放弃复套吗?
不能了。夏言与复套已经紧紧的联系到一起了。已经放不下了。壮士或许可以断腕,但是壮士能断掉自己的躯干吗?
所以,他也知道,嘉靖叫他过来,绝对不是叙旧那么简单。故而三言两语之后,就向嘉靖表明心迹。
嘉靖轻轻一笑,说道:“卿的心意,我素来是知道的。”嘉靖口中这样说,但是内心之中却是一个字都不信,他见过不知道多少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口中说什么忠诚,热血,都狗屁。还有人说罪该万死。但是谁真能死一万次。
“只是,一腔热血是成不了事。”嘉靖笑意似乎有些冷,说道:“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谁还能以一腔热血成事吗?”
夏言说道:“陛下英明。不过本心端正,或许不能成事。但是本心不正,是万万不能成事的。”
嘉靖说道:“这倒不错。你我君臣这么多年,我也不绕弯子了。我只问你一件事情,复套之战,究竟胜负如何?别人说什么乱七八糟的,我都当没有听见,但是有一点,说得对,我大明而今,不能有,朕也不想有,一场丧师塞外的败仗。”
“所以,朕问你,复套之战,胜负到底如何?这里不是朝廷之上,出你之口,入朕之耳,记住说实话。”
嘉靖这一句话,既是担心,也是试探。
嘉靖是真担心,复套大败。如果曾铣所部丧师在塞外,西北空虚,恐怕鞑子南下,就犹入无人之境了。而且嘉靖是何等爱面子的人,他可不想后世之人,一提起他,就是一场丧师数万大败仗。
而且,陶仲文这几日也多次进宫,嘉靖与他探讨的就是劫数。
嘉靖想了很多,其中一个猜想,那就是这个劫数,会不会就是指复套大败啊?
另外试探,并不是试探夏言的能力,而是试探夏言的心思。试探夏言到底还是不是当初那个对他言听计从的夏言,是不是有了别的心思。别的,嘉靖自己不知道的心思。
毕竟,人都是会变的。
夏言听了,却没有这么想。不过,他也听出了嘉靖的心思,嘉靖对这一战胜负已经动摇了。这个可不行。
夏言思忖片刻,说道:“陛下,请陛下放心,臣敢下军令状,复套之战,必得胜而还。”
嘉靖听了,微微一愣,说道:“夏卿,可是当真?”
夏言说道:“臣已经多次询问曾铣,曾铣所上之阵图,臣也批阅过了。的确是坚不可摧,此战,只要不贪功,不冒进,就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唯一有一个问题。”
嘉靖说道:“什么问题?”
夏言说道:“臣担心,成败之因,不在边境,而在京师之中。”
嘉靖说道:“你说的是------”
夏言说道:“臣说的,就是严嵩。”
“严嵩为人贪得无厌,从来是雁过拔毛,满朝上下都看他不起。臣当然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只是严嵩眼睛之中,只有钱全然没有朝廷大局,就而今之事,大战之前,内阁失和,岂是军中之福。”
“一旦前线有事,岂能不伤及陛下清誉。”
“臣以为欲求复套之胜,当远窜严嵩。”
大部分时候,夏言从来不会伏低做小。在他看来,而今的局面,他与严嵩不能并存,那就干掉严嵩,不就将问题解决了吗?
嘉靖听了,内心之中,微微有一些怒意。内阁人事大权,从来是嘉靖的自留地,其他权利,嘉靖可以让,这个权力,嘉靖从来是不让一分一毫的,不过是内阁进人也好,还是内阁出人也好,都是嘉靖拿主意。而夏言是什么意思?教朕做事吗?
嘉靖说道:“以卿的意思该怎么办?”
夏言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陛下,臣老了。宗室一案,臣做的太过了,内阁之位不敢久居,臣请陛下另选良才进入内阁,待复套一成,臣就向陛下乞骸骨。到时候还请陛下多多保重。老臣而今能为陛下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嘉靖先是一动,心中也有些感触。夏言毕竟是陪伴他小二十的老臣,虽然这二十年间,夏言并不是一直在朝。但并不是没有感情的。
但是这种感觉,仅仅是一瞬间就被嘉靖掐灭了。
因为嘉靖感受到了危险。
而今先罢严嵩,等复套功成,大抵在明年秋天左右,再罢夏言。重新换一套班子,执行他之前的,异论相搅之事,听起来是不错。但问题是大概有几个月的时间之内,朝廷大权都在夏言的手中。
或者,在夏言看来,这是为了集中权力,支撑复套之战。毕竟打仗的时候,不仅仅打得是前线,还有后方。后方的决策也很重要。令出多门,是取败之道。
等复套之战结束了,就夏言功成身退的时候。
夏言也感觉到了嘉靖对他一丝猜忌,所以才有这个办法,你不是猜忌我啊,好确定好退休时间,这一件事情做完之后,他什么也都不做了。他退下来便是了。
但是在嘉靖哪里却是另外的感觉。
半年,大半年,最少七八个月。这已经能做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复套之战,一切顺利好好,如果一旦不顺利,甚至说,夏言有意让复套之战不顺利,嘉靖还临阵将夏言给换了吗?只能咬着牙打下去了。如此一来,投入这一战之中的资源越来越多,夏言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
夏言染指兵权的程度也就越来越深。
到时候,嘉靖在几个月之后,还真能将夏言给弄下去吗?未必了。
不要觉得嘉靖联想有些过分,这样的事情,在历书上屡见不鲜,如果不信,请翻开南北朝的史书,看看南朝,那一次改朝换代,不是从北伐抓军权开始的。
夏言心中坦荡,根本没有从这方面想过。但是嘉靖脑海之中,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担心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劫数,一听夏言如此计划,他内心之中已经确定下来了。
不管夏言是不是所谓的劫数,夏言不能再留在内阁了。
夏言听了嘉靖如此说,立即回应道:“陛下龙马精神,如何言老?这正是陛下奋发有所作为之时,又怎么能言老啊?”
嘉靖听了,说道:“果然是我的夏阁老,从来是如此意气风发。”
夏言说道:“老臣,不敢当。唯有对陛下,对朝廷的一腔热血未干而已。”
夏言其实对而今的局面,也是很明白的。
他感觉自己已经到了一个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地步。
夏言在嘉靖十年,就是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入阁,嘉靖十七年为首辅,其中进退上下,起起落落,都已经习惯了。而今局面让他感到最麻烦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复套。
是复套这一件事情,成为夏言的赤帜,也成为了夏言的软肋。
夏言高举复套的旗帜,其实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支持,比如杨继盛。他与夏言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却对夏言非常支持,不下于夏言的铁杆,为什么?就是因为复套这一件事情。这种政治理念的吸引力。
同样,夏言也没有想到,复套会遇见这么多的困难。为了复套成功,夏言在复套上面压了太多太多东西,甚至他在朝堂之上,对严嵩的一些被动,就是因为复套这一件事情造成的。
如果不是复套,夏言根本不会给严嵩一年的积蓄期。以至于有而今的局面。
只是到了而今,夏言能放弃复套吗?
不能了。夏言与复套已经紧紧的联系到一起了。已经放不下了。壮士或许可以断腕,但是壮士能断掉自己的躯干吗?
所以,他也知道,嘉靖叫他过来,绝对不是叙旧那么简单。故而三言两语之后,就向嘉靖表明心迹。
嘉靖轻轻一笑,说道:“卿的心意,我素来是知道的。”嘉靖口中这样说,但是内心之中却是一个字都不信,他见过不知道多少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口中说什么忠诚,热血,都狗屁。还有人说罪该万死。但是谁真能死一万次。
“只是,一腔热血是成不了事。”嘉靖笑意似乎有些冷,说道:“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谁还能以一腔热血成事吗?”
夏言说道:“陛下英明。不过本心端正,或许不能成事。但是本心不正,是万万不能成事的。”
嘉靖说道:“这倒不错。你我君臣这么多年,我也不绕弯子了。我只问你一件事情,复套之战,究竟胜负如何?别人说什么乱七八糟的,我都当没有听见,但是有一点,说得对,我大明而今,不能有,朕也不想有,一场丧师塞外的败仗。”
“所以,朕问你,复套之战,胜负到底如何?这里不是朝廷之上,出你之口,入朕之耳,记住说实话。”
嘉靖这一句话,既是担心,也是试探。
嘉靖是真担心,复套大败。如果曾铣所部丧师在塞外,西北空虚,恐怕鞑子南下,就犹入无人之境了。而且嘉靖是何等爱面子的人,他可不想后世之人,一提起他,就是一场丧师数万大败仗。
而且,陶仲文这几日也多次进宫,嘉靖与他探讨的就是劫数。
嘉靖想了很多,其中一个猜想,那就是这个劫数,会不会就是指复套大败啊?
另外试探,并不是试探夏言的能力,而是试探夏言的心思。试探夏言到底还是不是当初那个对他言听计从的夏言,是不是有了别的心思。别的,嘉靖自己不知道的心思。
毕竟,人都是会变的。
夏言听了,却没有这么想。不过,他也听出了嘉靖的心思,嘉靖对这一战胜负已经动摇了。这个可不行。
夏言思忖片刻,说道:“陛下,请陛下放心,臣敢下军令状,复套之战,必得胜而还。”
嘉靖听了,微微一愣,说道:“夏卿,可是当真?”
夏言说道:“臣已经多次询问曾铣,曾铣所上之阵图,臣也批阅过了。的确是坚不可摧,此战,只要不贪功,不冒进,就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唯一有一个问题。”
嘉靖说道:“什么问题?”
夏言说道:“臣担心,成败之因,不在边境,而在京师之中。”
嘉靖说道:“你说的是------”
夏言说道:“臣说的,就是严嵩。”
“严嵩为人贪得无厌,从来是雁过拔毛,满朝上下都看他不起。臣当然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只是严嵩眼睛之中,只有钱全然没有朝廷大局,就而今之事,大战之前,内阁失和,岂是军中之福。”
“一旦前线有事,岂能不伤及陛下清誉。”
“臣以为欲求复套之胜,当远窜严嵩。”
大部分时候,夏言从来不会伏低做小。在他看来,而今的局面,他与严嵩不能并存,那就干掉严嵩,不就将问题解决了吗?
嘉靖听了,内心之中,微微有一些怒意。内阁人事大权,从来是嘉靖的自留地,其他权利,嘉靖可以让,这个权力,嘉靖从来是不让一分一毫的,不过是内阁进人也好,还是内阁出人也好,都是嘉靖拿主意。而夏言是什么意思?教朕做事吗?
嘉靖说道:“以卿的意思该怎么办?”
夏言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陛下,臣老了。宗室一案,臣做的太过了,内阁之位不敢久居,臣请陛下另选良才进入内阁,待复套一成,臣就向陛下乞骸骨。到时候还请陛下多多保重。老臣而今能为陛下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嘉靖先是一动,心中也有些感触。夏言毕竟是陪伴他小二十的老臣,虽然这二十年间,夏言并不是一直在朝。但并不是没有感情的。
但是这种感觉,仅仅是一瞬间就被嘉靖掐灭了。
因为嘉靖感受到了危险。
而今先罢严嵩,等复套功成,大抵在明年秋天左右,再罢夏言。重新换一套班子,执行他之前的,异论相搅之事,听起来是不错。但问题是大概有几个月的时间之内,朝廷大权都在夏言的手中。
或者,在夏言看来,这是为了集中权力,支撑复套之战。毕竟打仗的时候,不仅仅打得是前线,还有后方。后方的决策也很重要。令出多门,是取败之道。
等复套之战结束了,就夏言功成身退的时候。
夏言也感觉到了嘉靖对他一丝猜忌,所以才有这个办法,你不是猜忌我啊,好确定好退休时间,这一件事情做完之后,他什么也都不做了。他退下来便是了。
但是在嘉靖哪里却是另外的感觉。
半年,大半年,最少七八个月。这已经能做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复套之战,一切顺利好好,如果一旦不顺利,甚至说,夏言有意让复套之战不顺利,嘉靖还临阵将夏言给换了吗?只能咬着牙打下去了。如此一来,投入这一战之中的资源越来越多,夏言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
夏言染指兵权的程度也就越来越深。
到时候,嘉靖在几个月之后,还真能将夏言给弄下去吗?未必了。
不要觉得嘉靖联想有些过分,这样的事情,在历书上屡见不鲜,如果不信,请翻开南北朝的史书,看看南朝,那一次改朝换代,不是从北伐抓军权开始的。
夏言心中坦荡,根本没有从这方面想过。但是嘉靖脑海之中,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担心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劫数,一听夏言如此计划,他内心之中已经确定下来了。
不管夏言是不是所谓的劫数,夏言不能再留在内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