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通州之战
通州作为北京东边门户,也是漕运转为陆运的要地。是非常之重要的。
王抒得令之后,昼夜不停来到了通州城。
只是王抒来的快,鞑子来的也不慢。
几乎王抒到底通州城的同时,鞑子先头骑兵已经到了。
虽然仅仅有数百人,但是看上去声势浩大,不可一世。
还好通州是水陆要冲,河流比较多。鞑子骑兵不能直接冲到通州城下,必须过河。
王抒二话不说,点齐了漕兵数千,让他们架船在河上列阵。在船上放置弓弩,鞑子不来则罢。一来,则强弓硬弩射之。
不过,王抒也知道。这样是撑不了多久的。
首先是兵员,漕兵是什么兵。就是运河上的船夫与搬运工。他们多少年没有打仗了。指望他们能出多漂亮的仗,却是休想了。
其次是地利。
诚然河流是通州的地利,通州是运河北端,好几条河流在这里交汇,但是北方的河流是与南方的河流不一样的。即便不干涸,河流的宽度也是有限的,决计是挡不住大队骑兵的。
而今能挡住鞑子先头部队,不是因为漕兵多能战。
而是鞑子人数太少了。
等鞑子大队到了,就不好办了。
王抒看见通州城外,连绵数里的通州仓。立即下令道:“给城中所有官员将领士卒发一年的粮饷,不过都要去城外通州仓领。并传令百姓,凡是帮助朝廷将粮食从通州仓运入城中,搬一石,赏一石。”
“只有今日,过期不侯。”
王抒亲自坐镇通州仓,只见通州乃至于通州附近的百姓,全家出头,扶老携幼都来搬运粮食了。
要知道,北方旱田,一年收成也不过二三石。如果除却成本,赋税,地租之外,一亩土地未必能有一石粮食的收益。而今只需抗上两石入城,就有一石是自己的。百姓们可不是拼命的搬吗?
只是,通州仓的粮食太多了。而且除却官府的粮食之外,通州这里还是有很多仓库的。
这些仓库都是商人们转运的物资。只是这个时候没有人去管。
无数百姓打着火把搬运物资。远远看过去,就好像是地面上有一道星星点点的火光组成的长龙。每一个光点都在一点点的移动。
就这样一夜过去了。
王抒红着眼睛,盯着通州仓中粮食。
粮食太多了。多到一夜过去了,运输的还没有到一半。
只是这个时候,却是要王抒决断的时候了。
因为前线传来消息,漕兵崩了。
数千漕兵在河上,距离河边尚有一段距离,双方只能用弓弩射击,按理说,这样一来,能阻挡一段时间不是问题。奈何人不行一切都不行。
鞑子也不是都不会游泳的。
毕竟蒙古其实也有很多河流湖泊。鞑子用了看似很不可思议的战术击败了漕兵,就是游到船上。
没错。漕兵常年在运河之上,平日一个比一个会游泳。但是面对咬着兵刃游过来的鞑子,只敢射箭,不敢下去肉搏。而且漕兵所谓的强弓硬弩,都是纸面上的,对付一下盗贼还行。但是对付鞑子精锐,却是远远不行的。
甚至出现了,有几个鞑子光着膀子,身上挂了好几根箭矢,居然能跳到船上。
凡是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漕兵就好像被针刺破的气球一般,顿时瘪了。就是一场大逃亡的开始。
也幸好漕兵们还知道,架船逃走比较快,否则将船丢给鞑子,可就欲哭无泪的。
阻挡鞑子时间更长的,不是漕兵们的战斗,而是鞑子渡河行动。
王抒得到消息之后,看着通州仓,虽然知道,这里都是民脂民膏,但是也没有其他办法了。王抒一声令下,道:“放火。”
早已准备好的火头,从好几个地方点燃,沿着预埋的火油与火药,不一会功夫,就蔓延了整个仓库。最少有一百万石粮食,就此葬身火海之中。王抒看这熊熊烈火,叹息一声,最后一个回到了通州城内。
在通州城门关上的同时。鞑子骑兵的烟尘已经到了通州城外。
俺答看着眼前熊熊烈火,只觉得心疼无比。这一百万石粮食,足够俺答部吃上大半年了。大明居然说烧了,就烧了。真是好大的手笔,好厚的家底。让俺答眼馋极了。
同时也感到了蒙古与大明的差距。
在俺答看来,这一把大火,也是大明实力的一种体现。俺答内心之中刚刚冒出灭明的念头,就被他自己掐灭了。毕竟对比蒙古,大明太大,太富了。
萧教主却不知道俺答心中所想,他靠近说道:“大汗,大明官仓是没有了。但是运河作为大明南北要害,有不知道多少商人的仓库都在码头附近,不是一把火能烧掉的。”
俺答精神一震,说道:“辛爱。”
辛爱乃是俺答的长子,他立即出列说道:“儿子在。”
俺答说道:“带你的人去码头一趟,好好看看。”
这肥差,俺答自然要留给儿子了。
辛爱领兵而去了。
果然萧教主判断的不错。
虽然漕运最重要的是为官家转运粮食,粮食作为大宗货物,也是运河转运最多的商品,以至于每年通过通州入京的粮食在四百石上下,都会在通州仓转运的。这才是通州仓为什么有这么多粮食的原因。
但是随着大明商业的繁华,运河之上不管是夹带也好,用官牌也好。总之,很多货物以这样那样的名义运输着。当然了也有正常的商船。这些人的货物到了通州码头也是要转运的。
而王抒也知道这里有不少东西。
但是是奈何无能为力。甚至王抒为了抢运粮食,将大量的运力都占用了。通州附近,几乎所有的男丁都投入转运粮食之中,谁去给商人运东西。不得不已,这些商人只能尽量让物资从水上走,装上船,沿着运河去天津最好不过了。
只可惜,太慢了一点。
漕运码头上的东西,被辛爱一扫而空。几乎看花了眼。
可怜辛爱也算是鞑子的王子,但谁哪里见过大明的繁华。各种各样的布料,金银首饰,等等东西,却是辛爱从来没有见过的。辛爱内心之中,不由感叹道:“我要是能生在大明多好啊。”
辛爱的收获,是鞑子所有人中最肥的。但并不代表其他人的收获就小了。
大明在经济上,其实呈现出长江经济带与运河经济带的交汇的趋势。运河上的通州,临清,清江浦,等一系列城市,都是非常繁华的。甚至是一些城市最繁华的时代,比如清江浦。当时是大明鼎鼎的繁华地带,在后世都没有人听过来。
通州是运河最北端,依靠运河,不管是官面还是民间都是相当富裕的。更不要说多少年没有战乱了,上一次战乱,还是正德年间刘六刘七之乱。掐指一算也都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当然了,通州有刘六刘七的遗产。就是通州城墙。
在刘六刘七之乱后,整个北方都出现了一波加固城池的高潮。包括通州城在内,没有城墙的修建城墙,有城墙的翻修城墙。如果看地方志的话,就会发现河北地区很多城池都是这个时代重建或者翻修的。
这一份遗产,也救了通州。
四十年前加固的城池,虽然不敢说天下第一流的城池,但是绝对不是而今的鞑子能够攻克的。即便城中并没有多少士卒,大多都是王抒临时征召的民壮,当地壮丁百姓。但是依靠通州城也足以自保。
通州作为北京东边门户,也是漕运转为陆运的要地。是非常之重要的。
王抒得令之后,昼夜不停来到了通州城。
只是王抒来的快,鞑子来的也不慢。
几乎王抒到底通州城的同时,鞑子先头骑兵已经到了。
虽然仅仅有数百人,但是看上去声势浩大,不可一世。
还好通州是水陆要冲,河流比较多。鞑子骑兵不能直接冲到通州城下,必须过河。
王抒二话不说,点齐了漕兵数千,让他们架船在河上列阵。在船上放置弓弩,鞑子不来则罢。一来,则强弓硬弩射之。
不过,王抒也知道。这样是撑不了多久的。
首先是兵员,漕兵是什么兵。就是运河上的船夫与搬运工。他们多少年没有打仗了。指望他们能出多漂亮的仗,却是休想了。
其次是地利。
诚然河流是通州的地利,通州是运河北端,好几条河流在这里交汇,但是北方的河流是与南方的河流不一样的。即便不干涸,河流的宽度也是有限的,决计是挡不住大队骑兵的。
而今能挡住鞑子先头部队,不是因为漕兵多能战。
而是鞑子人数太少了。
等鞑子大队到了,就不好办了。
王抒看见通州城外,连绵数里的通州仓。立即下令道:“给城中所有官员将领士卒发一年的粮饷,不过都要去城外通州仓领。并传令百姓,凡是帮助朝廷将粮食从通州仓运入城中,搬一石,赏一石。”
“只有今日,过期不侯。”
王抒亲自坐镇通州仓,只见通州乃至于通州附近的百姓,全家出头,扶老携幼都来搬运粮食了。
要知道,北方旱田,一年收成也不过二三石。如果除却成本,赋税,地租之外,一亩土地未必能有一石粮食的收益。而今只需抗上两石入城,就有一石是自己的。百姓们可不是拼命的搬吗?
只是,通州仓的粮食太多了。而且除却官府的粮食之外,通州这里还是有很多仓库的。
这些仓库都是商人们转运的物资。只是这个时候没有人去管。
无数百姓打着火把搬运物资。远远看过去,就好像是地面上有一道星星点点的火光组成的长龙。每一个光点都在一点点的移动。
就这样一夜过去了。
王抒红着眼睛,盯着通州仓中粮食。
粮食太多了。多到一夜过去了,运输的还没有到一半。
只是这个时候,却是要王抒决断的时候了。
因为前线传来消息,漕兵崩了。
数千漕兵在河上,距离河边尚有一段距离,双方只能用弓弩射击,按理说,这样一来,能阻挡一段时间不是问题。奈何人不行一切都不行。
鞑子也不是都不会游泳的。
毕竟蒙古其实也有很多河流湖泊。鞑子用了看似很不可思议的战术击败了漕兵,就是游到船上。
没错。漕兵常年在运河之上,平日一个比一个会游泳。但是面对咬着兵刃游过来的鞑子,只敢射箭,不敢下去肉搏。而且漕兵所谓的强弓硬弩,都是纸面上的,对付一下盗贼还行。但是对付鞑子精锐,却是远远不行的。
甚至出现了,有几个鞑子光着膀子,身上挂了好几根箭矢,居然能跳到船上。
凡是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漕兵就好像被针刺破的气球一般,顿时瘪了。就是一场大逃亡的开始。
也幸好漕兵们还知道,架船逃走比较快,否则将船丢给鞑子,可就欲哭无泪的。
阻挡鞑子时间更长的,不是漕兵们的战斗,而是鞑子渡河行动。
王抒得到消息之后,看着通州仓,虽然知道,这里都是民脂民膏,但是也没有其他办法了。王抒一声令下,道:“放火。”
早已准备好的火头,从好几个地方点燃,沿着预埋的火油与火药,不一会功夫,就蔓延了整个仓库。最少有一百万石粮食,就此葬身火海之中。王抒看这熊熊烈火,叹息一声,最后一个回到了通州城内。
在通州城门关上的同时。鞑子骑兵的烟尘已经到了通州城外。
俺答看着眼前熊熊烈火,只觉得心疼无比。这一百万石粮食,足够俺答部吃上大半年了。大明居然说烧了,就烧了。真是好大的手笔,好厚的家底。让俺答眼馋极了。
同时也感到了蒙古与大明的差距。
在俺答看来,这一把大火,也是大明实力的一种体现。俺答内心之中刚刚冒出灭明的念头,就被他自己掐灭了。毕竟对比蒙古,大明太大,太富了。
萧教主却不知道俺答心中所想,他靠近说道:“大汗,大明官仓是没有了。但是运河作为大明南北要害,有不知道多少商人的仓库都在码头附近,不是一把火能烧掉的。”
俺答精神一震,说道:“辛爱。”
辛爱乃是俺答的长子,他立即出列说道:“儿子在。”
俺答说道:“带你的人去码头一趟,好好看看。”
这肥差,俺答自然要留给儿子了。
辛爱领兵而去了。
果然萧教主判断的不错。
虽然漕运最重要的是为官家转运粮食,粮食作为大宗货物,也是运河转运最多的商品,以至于每年通过通州入京的粮食在四百石上下,都会在通州仓转运的。这才是通州仓为什么有这么多粮食的原因。
但是随着大明商业的繁华,运河之上不管是夹带也好,用官牌也好。总之,很多货物以这样那样的名义运输着。当然了也有正常的商船。这些人的货物到了通州码头也是要转运的。
而王抒也知道这里有不少东西。
但是是奈何无能为力。甚至王抒为了抢运粮食,将大量的运力都占用了。通州附近,几乎所有的男丁都投入转运粮食之中,谁去给商人运东西。不得不已,这些商人只能尽量让物资从水上走,装上船,沿着运河去天津最好不过了。
只可惜,太慢了一点。
漕运码头上的东西,被辛爱一扫而空。几乎看花了眼。
可怜辛爱也算是鞑子的王子,但谁哪里见过大明的繁华。各种各样的布料,金银首饰,等等东西,却是辛爱从来没有见过的。辛爱内心之中,不由感叹道:“我要是能生在大明多好啊。”
辛爱的收获,是鞑子所有人中最肥的。但并不代表其他人的收获就小了。
大明在经济上,其实呈现出长江经济带与运河经济带的交汇的趋势。运河上的通州,临清,清江浦,等一系列城市,都是非常繁华的。甚至是一些城市最繁华的时代,比如清江浦。当时是大明鼎鼎的繁华地带,在后世都没有人听过来。
通州是运河最北端,依靠运河,不管是官面还是民间都是相当富裕的。更不要说多少年没有战乱了,上一次战乱,还是正德年间刘六刘七之乱。掐指一算也都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当然了,通州有刘六刘七的遗产。就是通州城墙。
在刘六刘七之乱后,整个北方都出现了一波加固城池的高潮。包括通州城在内,没有城墙的修建城墙,有城墙的翻修城墙。如果看地方志的话,就会发现河北地区很多城池都是这个时代重建或者翻修的。
这一份遗产,也救了通州。
四十年前加固的城池,虽然不敢说天下第一流的城池,但是绝对不是而今的鞑子能够攻克的。即便城中并没有多少士卒,大多都是王抒临时征召的民壮,当地壮丁百姓。但是依靠通州城也足以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