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本门大道
周梦臣从听到这两个孩子的名字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读书人家的孩子,否则不会取出这样的名字。而且大同书院到而今不过是第一年。程大位居然特别将他们收为弟子,这就说明。
他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基础课程。
或许他们是天才,但是周梦臣更认可他们是有底子的,否则不可能学习这么快。
很可能祖辈都是读书人。难免沾染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臭脾气。好高骛远。一上来就想要闻大道,最好是一顿悟,就成为大儒了。心学在江南流行,与这种浮躁的学风未必没有关系。
甚至也说不清楚,是这种浮躁的学风成就了心学,而是心学让学风变得更浮躁了。
所以对他们来说,孵化小鸡还勉强做一下,毕竟很有趣。但是给马弄那个,还是算了吧。
周梦臣说道:“本门乃是儒门嫡传。根本在两个字,一个理,一个气。我今日就简单说说,一个是气在理先,天地都是气循环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理。舍此之外,别无他物。”
这一番话,说得两个孩子有些茫然。
无他。高深的哲学思想,如何联系现实。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周梦臣说道:“直接说吧。天理这东西,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本门认为天理就是天道。本门一心一意秉承荀子的制天道而用之的理念。比如刚刚你们做的这个实验,鸡蛋在一定的温度之下,必然会孵化。这就是我们找出的天理。而我们利用这个天理,我们可以得到数以千万计的小鸡,从此让大明百姓家家户户都能养鸡补贴家用。”
“而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发现。如果我们真能破解万物流转的规律,我们就能点石成金,呵气为粮,让天下百姓再也没有饥馑。”
“这就是本门的大道所在。”
不仅仅是两个孩子都听傻了。身边听到的人也都听傻了。
程大位下意思的问道:“这真的能实现吗?”
周梦臣说道:“这个问题,问得好。在用这种办法孵化小鸡之前,你们谁能想到?至于真正能不能实现?我也不知道,因为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不过真不能实现。知道为什么不能实现,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周梦臣转过头看向王素与王朴,说道:“本门从来秉承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做学问的。不过事情要一件件做的,我现在做的就是为生民立命。让更多的百姓活下来。你们还小,有些事情不懂也是正常的。不过,记住我今日的话,你会发现你们脚下这一条路,是一条走不到头的通天大道。”
周梦臣其实也在内心之中思考过很多次这个问题了。
毕竟,儒学本质上是一门政治学说。儒学任何一脉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在北京的时候,周梦臣担心太过嚣张,被打压。所以一直不敢说,来到大同本就有发展气学的想法。奈何大同的局面太差了,差到了几乎不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样的局势下。周梦臣的原计划,只能放一放了,但是。
放一放,并不等于。周梦臣没有想过自己该怎么应对。
周梦臣今日这一番话,将气学。或者说周氏气学的道统,从荀子,张载,王廷相这一脉梳理下来的。也就说,周梦臣几乎完全的将而今理学所谓的道统。因为而今的理学道统,是朱熹提出来的,乃至是孔子传孟子,孟子传子思,而后又有韩愈,二程,到朱熹。一脉相承。
其实孟子在宋之前,地位并不是太高的。即便是在当时孟子与荀子之间的谁上谁下,也是众说纷纭的。孟子的地位更多是宋儒将孟子抬上去的。
周梦臣在生死关头走了一遭,小心翼翼的心态就丢了几分。毕竟除死无大事,真正在生死之间转了一圈的人,回想起自己当初恐惧的,害怕的东西,只会感到可笑。
周梦臣才敢公然说出,这种几乎与理学决裂的学术理论。
不过,周梦臣内心之中的很多想法,却不是而今这些人能听明白的。无他,程大位虽然只是周梦臣的弟子,但是偏科太严重了,一心一意学数学。对儒学的门道一点也不在乎。王素,王朴两兄弟,虽然家教不错,但是到底年纪小。
不明白其中深意。
至于藤祥更是一个太监,他懂什么四书五经。
唯一听明白的,是吴国赏。吴国赏听得目瞪口呆,恐慌之余,隐隐约约有一种兴奋之感。为什么恐慌不说,这学说有一些太离经叛道了,兴奋之感,却是似乎找到了一条出路。
理学的僵化并失去了生命力。这一件事情大儒们都明白。否则大明这些大儒可以说大明最聪明且有信仰的人。为什么不在理学上深耕,而是另辟学说,不是因为他们想当祖师爷,而是他们都感觉到了理学其实已经死了。
他们都在寻找出路,其实嘉靖时代还不明显。但是到了明末这种感觉更明显,心学,气学,实学,引进的西学,甚至有回回学者,将回回教与儒学结合,简直是五花八门。各种想法都有。思想极其活跃。至于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将明末的思想,挖出来,吹吹上面的土,就能成为对抗清廷最好的思想武器。
气学本质也是这样的。
吴国赏从周梦臣一系列话感受到虽然架构简单,但是有一种勃勃的生命力在里面。他心中暗道:“或许,要请父亲来大同一趟。”
周梦臣也无心在这里面多做纠缠。说道:“给马受精的事情,你们下去之后,立即抓起来。不过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忘记吧。”
程大位立即说道:“没忘,绝对没有忘,我与殷师弟联手这一件事情都已经完成了。师傅你也看过样品了。不过,问题是而今来不及组装了。”
周梦臣说道:“走去看看。”
程大位带着周梦臣来到了后院,虽然拿来一个手榴-弹。不,在这个时代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做掌心雷。
毕竟入乡随俗,要符合这个时代的取名习惯。这个时代,各种炸弹,又叫雷的,比如什么震天雷,又叫炮的,比如海底龙王平炮的。但是很少有叫弹的。所以,手榴-弹这个名字就不合时宜了。
周梦臣也没有在名字上多计较。只要能杀鞑子,叫什么都无所谓。
正如程大位所言,这周梦臣已经看过了样品。此刻周梦臣看到的是生产出来的成品。样式上是带木柄的那种。弹壳上都有深深的凹痕。毕竟这年头的火药威力并不大。如果弹壳太结实了,或许就会变成抗战时期的手榴-弹。一声响,只有炸成两半。
周梦臣熟练的将绳子一拉,将手榴-弹扔出几十米外。只听“轰”的一声,手榴-弹炸开了。
周梦臣上前看了看,虽然破片不多,但是最少不至于只有三两个,最少在十片以上,对此周梦臣就很满意了。
周梦臣问道:“你们试过这个引火装置点活率,怎么样?”
程大位说道:“师傅,您放心,就这引火装置,殷师弟忙了好几个月,才决定用钢片打火。点火率在八成左右。”
周梦臣说道:“八成就八成吧。”
这也是无奈。后世谁生产的手榴-弹。十枚之中,有两枚炸不响,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但是而今周梦臣对八成的发火率只能认了。
周梦臣从听到这两个孩子的名字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读书人家的孩子,否则不会取出这样的名字。而且大同书院到而今不过是第一年。程大位居然特别将他们收为弟子,这就说明。
他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基础课程。
或许他们是天才,但是周梦臣更认可他们是有底子的,否则不可能学习这么快。
很可能祖辈都是读书人。难免沾染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臭脾气。好高骛远。一上来就想要闻大道,最好是一顿悟,就成为大儒了。心学在江南流行,与这种浮躁的学风未必没有关系。
甚至也说不清楚,是这种浮躁的学风成就了心学,而是心学让学风变得更浮躁了。
所以对他们来说,孵化小鸡还勉强做一下,毕竟很有趣。但是给马弄那个,还是算了吧。
周梦臣说道:“本门乃是儒门嫡传。根本在两个字,一个理,一个气。我今日就简单说说,一个是气在理先,天地都是气循环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理。舍此之外,别无他物。”
这一番话,说得两个孩子有些茫然。
无他。高深的哲学思想,如何联系现实。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周梦臣说道:“直接说吧。天理这东西,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本门认为天理就是天道。本门一心一意秉承荀子的制天道而用之的理念。比如刚刚你们做的这个实验,鸡蛋在一定的温度之下,必然会孵化。这就是我们找出的天理。而我们利用这个天理,我们可以得到数以千万计的小鸡,从此让大明百姓家家户户都能养鸡补贴家用。”
“而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发现。如果我们真能破解万物流转的规律,我们就能点石成金,呵气为粮,让天下百姓再也没有饥馑。”
“这就是本门的大道所在。”
不仅仅是两个孩子都听傻了。身边听到的人也都听傻了。
程大位下意思的问道:“这真的能实现吗?”
周梦臣说道:“这个问题,问得好。在用这种办法孵化小鸡之前,你们谁能想到?至于真正能不能实现?我也不知道,因为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不过真不能实现。知道为什么不能实现,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周梦臣转过头看向王素与王朴,说道:“本门从来秉承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做学问的。不过事情要一件件做的,我现在做的就是为生民立命。让更多的百姓活下来。你们还小,有些事情不懂也是正常的。不过,记住我今日的话,你会发现你们脚下这一条路,是一条走不到头的通天大道。”
周梦臣其实也在内心之中思考过很多次这个问题了。
毕竟,儒学本质上是一门政治学说。儒学任何一脉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在北京的时候,周梦臣担心太过嚣张,被打压。所以一直不敢说,来到大同本就有发展气学的想法。奈何大同的局面太差了,差到了几乎不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样的局势下。周梦臣的原计划,只能放一放了,但是。
放一放,并不等于。周梦臣没有想过自己该怎么应对。
周梦臣今日这一番话,将气学。或者说周氏气学的道统,从荀子,张载,王廷相这一脉梳理下来的。也就说,周梦臣几乎完全的将而今理学所谓的道统。因为而今的理学道统,是朱熹提出来的,乃至是孔子传孟子,孟子传子思,而后又有韩愈,二程,到朱熹。一脉相承。
其实孟子在宋之前,地位并不是太高的。即便是在当时孟子与荀子之间的谁上谁下,也是众说纷纭的。孟子的地位更多是宋儒将孟子抬上去的。
周梦臣在生死关头走了一遭,小心翼翼的心态就丢了几分。毕竟除死无大事,真正在生死之间转了一圈的人,回想起自己当初恐惧的,害怕的东西,只会感到可笑。
周梦臣才敢公然说出,这种几乎与理学决裂的学术理论。
不过,周梦臣内心之中的很多想法,却不是而今这些人能听明白的。无他,程大位虽然只是周梦臣的弟子,但是偏科太严重了,一心一意学数学。对儒学的门道一点也不在乎。王素,王朴两兄弟,虽然家教不错,但是到底年纪小。
不明白其中深意。
至于藤祥更是一个太监,他懂什么四书五经。
唯一听明白的,是吴国赏。吴国赏听得目瞪口呆,恐慌之余,隐隐约约有一种兴奋之感。为什么恐慌不说,这学说有一些太离经叛道了,兴奋之感,却是似乎找到了一条出路。
理学的僵化并失去了生命力。这一件事情大儒们都明白。否则大明这些大儒可以说大明最聪明且有信仰的人。为什么不在理学上深耕,而是另辟学说,不是因为他们想当祖师爷,而是他们都感觉到了理学其实已经死了。
他们都在寻找出路,其实嘉靖时代还不明显。但是到了明末这种感觉更明显,心学,气学,实学,引进的西学,甚至有回回学者,将回回教与儒学结合,简直是五花八门。各种想法都有。思想极其活跃。至于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将明末的思想,挖出来,吹吹上面的土,就能成为对抗清廷最好的思想武器。
气学本质也是这样的。
吴国赏从周梦臣一系列话感受到虽然架构简单,但是有一种勃勃的生命力在里面。他心中暗道:“或许,要请父亲来大同一趟。”
周梦臣也无心在这里面多做纠缠。说道:“给马受精的事情,你们下去之后,立即抓起来。不过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忘记吧。”
程大位立即说道:“没忘,绝对没有忘,我与殷师弟联手这一件事情都已经完成了。师傅你也看过样品了。不过,问题是而今来不及组装了。”
周梦臣说道:“走去看看。”
程大位带着周梦臣来到了后院,虽然拿来一个手榴-弹。不,在这个时代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做掌心雷。
毕竟入乡随俗,要符合这个时代的取名习惯。这个时代,各种炸弹,又叫雷的,比如什么震天雷,又叫炮的,比如海底龙王平炮的。但是很少有叫弹的。所以,手榴-弹这个名字就不合时宜了。
周梦臣也没有在名字上多计较。只要能杀鞑子,叫什么都无所谓。
正如程大位所言,这周梦臣已经看过了样品。此刻周梦臣看到的是生产出来的成品。样式上是带木柄的那种。弹壳上都有深深的凹痕。毕竟这年头的火药威力并不大。如果弹壳太结实了,或许就会变成抗战时期的手榴-弹。一声响,只有炸成两半。
周梦臣熟练的将绳子一拉,将手榴-弹扔出几十米外。只听“轰”的一声,手榴-弹炸开了。
周梦臣上前看了看,虽然破片不多,但是最少不至于只有三两个,最少在十片以上,对此周梦臣就很满意了。
周梦臣问道:“你们试过这个引火装置点活率,怎么样?”
程大位说道:“师傅,您放心,就这引火装置,殷师弟忙了好几个月,才决定用钢片打火。点火率在八成左右。”
周梦臣说道:“八成就八成吧。”
这也是无奈。后世谁生产的手榴-弹。十枚之中,有两枚炸不响,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但是而今周梦臣对八成的发火率只能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