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援
周梦臣的这个规划,根本就是冲着将鞑子十几万骑一口气吞下来的想法。
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将鞑子十几万人一口吞下,有些不大现实。但是取上得中,取中得下。而且未必不可能。
无他,大同西南方面的边墙,与内长城都是依靠形胜之地修建的。特别是内长城。之前也说,这一道长城最主要是防守北边,也就是从北边向南,犹如撞铜墙铁壁,但是从南边向北边攻,就容易多了。
鞑子虽然沿着内长城行军,毕竟长城除却防御功能之外,还有交通的功能。但是鞑子从来没有固守长城的想法。收复内长城并不难。而大同的边墙虽然还没有还没有完全修建好,但到底是有地雷的加成。并不是不能作为一个阻碍来用的。
再加上大同也是一个盆地,虽然这个盆地未必没有缺口,但也不是不能试试一下子吞并十几万骑兵。
当然了,大同损失这么大,战火波及之前一直太平的朔州。周梦臣不打上一场大胜仗。他自己都觉得对不起大同百姓。
戚继光震撼于周梦臣大手笔,说道:“末将遵命。”他语气微微一顿,说道:“那大人准备怎么去什么地方?”
周梦臣说道:“自然是带着骑兵回援。”
戚继光说道:“大人,马将军麾下只有两万骑兵。鞑子很可能有十万之众,兵危战急,臣请大人坐镇军中,令马将军单独回援即可。”
马芳也说道:“大人,戚将军所言极是,这一战,太过冒险了,末将心中成算也不过是五五之数。到底打成什么样子,臣也不敢保证,朔州监虽然重要,却没有大人重要,大人犯不着以身犯险。”
周梦臣说道:“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别的不说,大同延边留守的兵力,其实还能抽调出几万出来。整个大同军政都需要我来统合,这事情马芳,你能做到了?”
马芳连连摇头。
其实周梦臣内心之中最根本的心思,却是军器监那一帮工匠。
这一帮工匠,是周梦臣在军器监带出来的人马。是他技术上最强班底。倒不是说,这些班底损失了,就恢复不过来了。自然不是,大明人杰地灵,真要说起来,也没有谁是不敢代替的。
但问题是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前文说过的技术扩散问题。
周梦臣不得不承认,这一次辛爱打得很有水准。一手拿捏住了他的七寸。
而且周梦臣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似乎太过独断专行了。有意无意之间,将马芳的权柄给侵占了不少,诚然了,朝廷以文御武的体制。马芳这个总兵自然要对巡抚俯首听命。更不要说周梦臣这样的强势巡抚了。
但问题是,好说歹说,马芳也是总兵官。也是大同将领之首,军事上应该是马芳总理才对。结果而已,马芳虽然是总兵,没有周梦臣的命令,能指挥到各卫所,能指挥到京营士卒,能指挥戚继光?
答案是不能。
马芳这个总兵官其实是骑兵统领。
所以,周梦臣说得也是事实,在这个紧急时刻。最好是他回到大同统领一切,才能让大同镇的潜力彻底发挥出来。
而且周梦臣之所以不等步卒回去,一方面是等不急了,从这里到朔州,步卒行军最少有三天到四天的时间,这还是急行军。倒是也失去了战斗力,周梦臣还担心,步卒这样强度的机动之后。还因为体力消耗太过,如果遭受了鞑子大军的进攻。那问题可就大了。
而明军在大同西北方向到朔州兵力,不过一两日光景,特别是大同右卫的一万多人,能很迅速地从北边投入战场。
周梦臣不求马芳一场大胜。只求将鞑子拖住就行了。剩下的就是将各路兵力,乃至于山西镇的鱼腩兵,也要过来壮壮声势。将鞑子封堵在这朔州为中心的一小块盆地上,也就是大同盆地的西南角。
周梦臣说做就做,当日两万骑兵仅仅携带这干粮,就一路返回宁武关。
此刻的宁武关也聚集了两三万山西镇的人马。
这一些人马是从山西镇东边调过来的,一部分人马是从太原府调过来的。
并不是每一个军镇的调兵速度都能与常年备战,几乎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在准备打仗的大同镇相比,这开战十几天了,才算是将第二梯队的军队聚集起来。至于第一梯队人马都已经被鞑子歼灭了。
当夜,大同骑兵仅仅在宁武关中休息了两个时辰。并不是担心人受不了,而是担心马受不了。
而周梦臣也没有闲着。他直接去见了白希绣。请让山西兵北上。
只是白希绣却有些担心,他说道:“周大人,我不是不帮你。实在是山西镇的人马是什么样子,我很清楚,大人也应该清楚才是,让他们守守城池还行。至于其他的事情,是真的做不了了。”周梦臣也知道白希绣说的是真话,山西镇的兵,守偏关如此雄关,都能被一日而下,在周梦臣看来,何止是不能野战,连守城也是够呛之极。
周梦臣说道:“无须他们出战,只需他们出关安营扎寨,全部打我大同的旗帜。做疑兵就行了。”说到这里,周梦臣语气微微一重,说道:“白大人,你可要想清楚了。这鞑子是从你的辖区跑到的辖区的,而且我数万人马还在山西镇,你们我两镇真不想合作下去了吗?”
白希绣听了,心中一突。
他最关注的从来是偏关的收复。只要能收复偏关。他才不管鞑子又打到什么地方了。但是他也很清楚。而今偏关还在鞑子手中,让山西兵去打偏关,根本是开玩笑。恐怕只能等鞑子抢够了。然自己退出偏关之后,山西镇才能去收复。
只是这样的结果,却不是朝廷可以接受的。
特别是周梦臣连连打胜仗,也让朝廷对捷报的要求高了不少。
之前,斩首数百级,就是一场大捷。但是而今斩首不上千,朝廷都懒得动弹了,谁叫周梦臣一连打了两场斩首过千的大捷了。对捷报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对败报了。
周梦臣以一己之力,推高了朝廷对边镇的考核要求。让他们不得不卷起来。
白希绣估计,他真等到鞑子秋天主动退却的话,他就不需要再戴帽子了,因为他没有头了。
只是如果数万山西兵出关,被鞑子一古脑给打光了,对白希绣来说,更是不可能接受了。原因无他,山西镇是二线军镇,他的全部兵额不过五六万而已,按照这个时代吃空饷的习惯,能有三四万人就不少了。
而偏关之战,已经偏关后面一大片地方的沦陷,账面上折损已经在两万。他这聚集在宁武关的军队,已经是山西镇的全部了,再打光,山西镇可就真的没有兵了。
只是周梦臣话说到这份上了, 白希绣也没有办法。再想起他是皇帝的宠臣,徐阁老的嫡系。丰城侯府的姻亲。这背影硬的简直不能再硬了。他只能说道:“周大人,白某人将自己一条老命,就交到了周大人手中了。还请周大人在陛下面前,为我美言两句。”
周梦臣心中冷笑一声,不觉得白希绣有什么好美言之处,但是而今正是借重他的时候,一把抓住白希绣的手说道:“请白大人的放心,我一定在陛下面前美言两句,此战大胜,也会分白大人一份军功的。”
周梦臣的这个规划,根本就是冲着将鞑子十几万骑一口气吞下来的想法。
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将鞑子十几万人一口吞下,有些不大现实。但是取上得中,取中得下。而且未必不可能。
无他,大同西南方面的边墙,与内长城都是依靠形胜之地修建的。特别是内长城。之前也说,这一道长城最主要是防守北边,也就是从北边向南,犹如撞铜墙铁壁,但是从南边向北边攻,就容易多了。
鞑子虽然沿着内长城行军,毕竟长城除却防御功能之外,还有交通的功能。但是鞑子从来没有固守长城的想法。收复内长城并不难。而大同的边墙虽然还没有还没有完全修建好,但到底是有地雷的加成。并不是不能作为一个阻碍来用的。
再加上大同也是一个盆地,虽然这个盆地未必没有缺口,但也不是不能试试一下子吞并十几万骑兵。
当然了,大同损失这么大,战火波及之前一直太平的朔州。周梦臣不打上一场大胜仗。他自己都觉得对不起大同百姓。
戚继光震撼于周梦臣大手笔,说道:“末将遵命。”他语气微微一顿,说道:“那大人准备怎么去什么地方?”
周梦臣说道:“自然是带着骑兵回援。”
戚继光说道:“大人,马将军麾下只有两万骑兵。鞑子很可能有十万之众,兵危战急,臣请大人坐镇军中,令马将军单独回援即可。”
马芳也说道:“大人,戚将军所言极是,这一战,太过冒险了,末将心中成算也不过是五五之数。到底打成什么样子,臣也不敢保证,朔州监虽然重要,却没有大人重要,大人犯不着以身犯险。”
周梦臣说道:“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别的不说,大同延边留守的兵力,其实还能抽调出几万出来。整个大同军政都需要我来统合,这事情马芳,你能做到了?”
马芳连连摇头。
其实周梦臣内心之中最根本的心思,却是军器监那一帮工匠。
这一帮工匠,是周梦臣在军器监带出来的人马。是他技术上最强班底。倒不是说,这些班底损失了,就恢复不过来了。自然不是,大明人杰地灵,真要说起来,也没有谁是不敢代替的。
但问题是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前文说过的技术扩散问题。
周梦臣不得不承认,这一次辛爱打得很有水准。一手拿捏住了他的七寸。
而且周梦臣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似乎太过独断专行了。有意无意之间,将马芳的权柄给侵占了不少,诚然了,朝廷以文御武的体制。马芳这个总兵自然要对巡抚俯首听命。更不要说周梦臣这样的强势巡抚了。
但问题是,好说歹说,马芳也是总兵官。也是大同将领之首,军事上应该是马芳总理才对。结果而已,马芳虽然是总兵,没有周梦臣的命令,能指挥到各卫所,能指挥到京营士卒,能指挥戚继光?
答案是不能。
马芳这个总兵官其实是骑兵统领。
所以,周梦臣说得也是事实,在这个紧急时刻。最好是他回到大同统领一切,才能让大同镇的潜力彻底发挥出来。
而且周梦臣之所以不等步卒回去,一方面是等不急了,从这里到朔州,步卒行军最少有三天到四天的时间,这还是急行军。倒是也失去了战斗力,周梦臣还担心,步卒这样强度的机动之后。还因为体力消耗太过,如果遭受了鞑子大军的进攻。那问题可就大了。
而明军在大同西北方向到朔州兵力,不过一两日光景,特别是大同右卫的一万多人,能很迅速地从北边投入战场。
周梦臣不求马芳一场大胜。只求将鞑子拖住就行了。剩下的就是将各路兵力,乃至于山西镇的鱼腩兵,也要过来壮壮声势。将鞑子封堵在这朔州为中心的一小块盆地上,也就是大同盆地的西南角。
周梦臣说做就做,当日两万骑兵仅仅携带这干粮,就一路返回宁武关。
此刻的宁武关也聚集了两三万山西镇的人马。
这一些人马是从山西镇东边调过来的,一部分人马是从太原府调过来的。
并不是每一个军镇的调兵速度都能与常年备战,几乎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在准备打仗的大同镇相比,这开战十几天了,才算是将第二梯队的军队聚集起来。至于第一梯队人马都已经被鞑子歼灭了。
当夜,大同骑兵仅仅在宁武关中休息了两个时辰。并不是担心人受不了,而是担心马受不了。
而周梦臣也没有闲着。他直接去见了白希绣。请让山西兵北上。
只是白希绣却有些担心,他说道:“周大人,我不是不帮你。实在是山西镇的人马是什么样子,我很清楚,大人也应该清楚才是,让他们守守城池还行。至于其他的事情,是真的做不了了。”周梦臣也知道白希绣说的是真话,山西镇的兵,守偏关如此雄关,都能被一日而下,在周梦臣看来,何止是不能野战,连守城也是够呛之极。
周梦臣说道:“无须他们出战,只需他们出关安营扎寨,全部打我大同的旗帜。做疑兵就行了。”说到这里,周梦臣语气微微一重,说道:“白大人,你可要想清楚了。这鞑子是从你的辖区跑到的辖区的,而且我数万人马还在山西镇,你们我两镇真不想合作下去了吗?”
白希绣听了,心中一突。
他最关注的从来是偏关的收复。只要能收复偏关。他才不管鞑子又打到什么地方了。但是他也很清楚。而今偏关还在鞑子手中,让山西兵去打偏关,根本是开玩笑。恐怕只能等鞑子抢够了。然自己退出偏关之后,山西镇才能去收复。
只是这样的结果,却不是朝廷可以接受的。
特别是周梦臣连连打胜仗,也让朝廷对捷报的要求高了不少。
之前,斩首数百级,就是一场大捷。但是而今斩首不上千,朝廷都懒得动弹了,谁叫周梦臣一连打了两场斩首过千的大捷了。对捷报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对败报了。
周梦臣以一己之力,推高了朝廷对边镇的考核要求。让他们不得不卷起来。
白希绣估计,他真等到鞑子秋天主动退却的话,他就不需要再戴帽子了,因为他没有头了。
只是如果数万山西兵出关,被鞑子一古脑给打光了,对白希绣来说,更是不可能接受了。原因无他,山西镇是二线军镇,他的全部兵额不过五六万而已,按照这个时代吃空饷的习惯,能有三四万人就不少了。
而偏关之战,已经偏关后面一大片地方的沦陷,账面上折损已经在两万。他这聚集在宁武关的军队,已经是山西镇的全部了,再打光,山西镇可就真的没有兵了。
只是周梦臣话说到这份上了, 白希绣也没有办法。再想起他是皇帝的宠臣,徐阁老的嫡系。丰城侯府的姻亲。这背影硬的简直不能再硬了。他只能说道:“周大人,白某人将自己一条老命,就交到了周大人手中了。还请周大人在陛下面前,为我美言两句。”
周梦臣心中冷笑一声,不觉得白希绣有什么好美言之处,但是而今正是借重他的时候,一把抓住白希绣的手说道:“请白大人的放心,我一定在陛下面前美言两句,此战大胜,也会分白大人一份军功的。”